平顶山妙开 发表于 2016-10-24 20:36:43

五十阴魔想阴魔之五贪求冥感浅释---宣化上人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又善男子”:这个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在受阴中得到一种虚而微妙的境界,“不遭邪虑”:这时候,不会再有邪魔外道来到他身上,来入他的心腑了。“圆定发明”:他这时候得到一种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在这个定中,突然间,他心里就生出一种爱欲。爱欲什么呢?爱欲悬应。什么叫悬应呢?就是不论相离多远,也可以知道。好像现在在三藩市,想要知道纽约的事情,那么也就知道了,这就叫悬应。“周流精研”:他周而复始地那么精研,精益求精,研究这个悬应的问题。“贪求冥感”:贪求默默中就有感应。好像在三藩市这儿一打坐,就看见纽约的亲戚在做什么,朋友在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话,看得清清楚楚。到时候去一调查、一证明,果然是丝毫不错的,这就叫悬应,他欢喜得到这种神通。**J2.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尔时天魔”:这时候天魔一看,你这个定力将要成就了,所以他就生了一种妒忌心。于是乎,就派他的魔子魔孙到你这个地方来,“候得其便”:等着你有了漏洞,有隙可乘,就“飞精附人”:这个魔子魔孙,就附在人的身上,“口说经法”:口里就讲经说法。**J3.客邪投扰
其人元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粘如胶漆。得未曾有。啊!这真危险。“其人元不觉知魔着”:被魔附到身上的这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着了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所以他就说自己得着无上涅槃了。这未证言证,未得谓得;他没得到这无上涅槃,他说得到了。“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来到生出一种贪心,贪求冥感、冥应这个人的地方。“敷座说法”:他也安排一个座位,就说法了。“能令听众”:有魔的这个人,能使令这一班的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暂时间的,你们要知道,这不是永远的。啊!这个人就好像一百岁、一千岁这么样一个老人。这些个听众看见他这么大年纪,鹤发童颜,喔!这真是个老修行、老比丘了。“心生爱染”:爱,就是爱慕;染,也是一种染污。有爱就有染,有染,这就是不清净了,这叫染。“不能舍离”:这一班听众,日夜都要陪着这个魔在一起,为什么呢?因为魔有这个迷人的力量,所以他就把这班人都迷住了!“身为奴仆”:这就亲身给他做奴、做仆。“四事供养”:四事是什么呢?就是饮食、衣服、卧具、汤药。饮食,就是吃的;衣服,就是穿的;卧具,就是棉被或者褥子之类的;汤药,就是医药。“不觉疲劳”:如果需要这四事供养,这班人也不觉厌烦,不觉疲倦。【注二三】为什么呢?你看,真是修道的人,真正的佛弟子,没有人这么样真正地亲近他、供养他。这个魔因为有一种迷人的力量,所以人人就都接近他、欢喜他。“各各令其座下人心”:那么每一个、每一个魔附身的人,都令在他座下听法的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迷得这些个人怎么样啊?自己就知道:“哦!这是我前生的师父。”自己就这样子,“啊!善知识!这个真是善知识啊!是我以前的善知识啊!”“别生法爱”:就生了一种法爱,“粘如胶漆”:和这个魔就黏如胶漆,如胶似漆,黏到一起了。“得未曾有”:从来也没有这样子的。**J4.主人惑乱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是人愚迷,惑为菩萨”:这个人愚痴到极点,是又愚痴,又迷惑,以为这个能变化的,就是佛菩萨了。那狐狸精也会变化,妖魔鬼怪都会变化。他没有想到,这个会变化,不一定是菩萨,也不一定是佛。你有什么善根,能遇到真菩萨、真佛?这个人就“亲近其心”:亲近这个魔附到身上的人,“破佛律仪,潜行贪欲”:怎么知道那是魔呢?主要地就因为他破佛的律仪,所以偷偷地就行淫欲去了。因为他有这淫欲心,所以就知道他是魔。**J5.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口中好言”:他除非不见到人,见到人他就说了,“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这就好像我说的那个刘金童似的,一见到人,就说是她儿子;再不,就说是她丈夫。哪一生是她的儿子,哪一生又是她的丈夫。或者第一百零一生,或者是一百零二生中,我先度哪一个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或者说是他的兄弟等等,或者说是他的妻妾。“今来相度”:我现在来度你了,“与汝相随”:与汝常常在一起,形影不离。“归某世界”:和你到哪一个世界去,“供养某佛”:我们到那个地方去,亲近哪一尊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我们生到那个大光明天去。其实这个大光明天,就是魔王所住的地方。“佛于中住”:他说那个地方有真佛,现在你们这儿相信的,都是假佛。“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如来都在那儿休息的,因为如来在世界上,度众生,教化众生,太疲倦了,所以就到大光明天休息去了。“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他这么一讲,这些人就信这种的虚诳了。信这种虚诳怎么样啊?就把以前自己那个正信的心都失去了。**J6.出名示害
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此名疠鬼”:这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疠鬼。他也“年老成魔”:这个疠鬼,或者三千年,或者五千年,就成魔了,“恼乱是人”:来破坏这个人的定力。“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因为时间久了,他这个把戏耍得不愿意耍了,这个新鲜的玩意儿,他也生厌了。讨厌了,就不在这个人的身上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因为这个魔一走,他自己就没有威德,没有魔力了。所以一般人也就生出怀疑了,于是乎,或者就告到官里去,把他捉去坐监。**J7.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你应该先先地觉悟这个道理,“不入轮回”:不要入这个魔的圈套里边去;不要入魔的轮回里边去。“迷惑不知”:如果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堕无间狱”:将来一定堕无间地狱的。


李萍 发表于 2017-2-27 17:03:34

修行是为了修心,而不是为了修身。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2-27 22:44:59

      1、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先说「开示三乘法」中有没有大乘法呀?有。但那种大乘法叫「不了义大乘」,是「权教大乘」。所以讲来讲去,佛强调了一切诸佛「皆说一乘道」,都是为了最后归宗于「一乘道」。这个「一乘道」也叫大乘,但是叫「实教大乘」,也叫「了义大乘」。一般地,《法华经》《楞严经》《涅槃经》《无量义经》被说为圆教一乘大法——《无量义经》是《法华经》的前方便;《大涅槃经》是《法华经》的后方便;《楞严经》呢,是为《法华经》鸣锣开道,投石问路。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8:23:04

《楞严经》从前面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八还辨见,无非告诉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和成就涅槃的根本,再到第三卷讲的四科七大,一一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简单说,不懂楞严大定,以致轮回;懂得楞严大定,必取涅槃。道理非常简单。再到《楞严经》的中间几卷内容,详细讲解「一念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由此产生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是整部《楞严经》的重中之重。那么,狂心顿歇,则三缘断,歇即菩提。如来开示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一是以因同果,二是从根解结。后文殊菩萨受佛敕命,从二十五圣圆通法门中,独选观音耳根圆通法门——这是从根本起修、全性起修、速得菩提的第一法门,初机众生必须按照这个法门来修,才能成就。反反复复就是讲这个自性本定,也是一切三昧之王。再到《楞严经》后半部分,讲如何修如何证以及五十种阴魔,仍然是以戒助定、以慧助定而已。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8:23:30

什么样的人是真佛子?《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 若人说法, 令千万亿, 无量无数, 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 具六神通, 虽有是益, 亦未为难。于我灭后, 若能奉持,如斯经典, 是则为难。我为佛道, 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 广说诸经,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 则持佛身。诸善男子, 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 读诵此经,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此经难持, 若暂持者,我则欢喜, 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诸佛所叹。是则勇猛, 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 行头陀者,则为疾得, 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读持此经, 是真佛子。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8:23:48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佛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佛说: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8:24:05

         《楞严经》讲的『旋妄归真』,归到一个自性,得到平等自在清净心。一切的烦恼自然而然转为菩提,就是一种调整心态。         法就是心,心就是法。一切天地万法都是我的心所显现的,都是我自己。所以“会万物归己者,其为圣人乎?”一切都是我,一切都是佛。无一不是佛。因为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自然显现,明白道理就随缘自在。      『如来藏』这个法门,时时事事处处,使我们这个生灭心与十法界一切的万法,通过『一心三藏』来道交感应。怎么样道交感应呢?每一个念都是『一心三藏』。十法界任何一法,法法皆是『一心三藏』。我们这一个心上念念都是十法界,明白了天地万法当下一念所现,即回归清净的真如本性,万法圆满为一体。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8:24:48

受持《法华经》一句,生一念欢喜心,胜过以满虚空七宝供养诸佛菩萨 你现在在这里是不是当下供养十万亿佛啊?这都是佛金口玉言呐!「一念信解」也好,「一念信解」胜过无量劫修无量法门的功德的无量倍!是不是一念供养无量佛啊?受持《法华经》一句,生一念欢喜心,胜过以满虚空七宝供养诸佛菩萨阿罗汉。《法华经》经云:诸善男子,于我灭后,谁能受持,读诵此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此经难持……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又云: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8:25:08

       有人说 不相信世上有轮回,轮回你还要到哪里去找?每时每刻心随境转,就是轮回之因,也是即因即果,都是同时呈现。      人就是一会高兴一会悲伤,这个心情带着我们一会天堂一会地狱,那就是轮回。      有人不相信因果之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各有差异,相貌也完全不同,你以为这些是上天安排的吗?全与自己用心不同有关,贫富美丑本身就是因果。       有人会说,你说的无常我不理解,难道你生活中没有喜怒哀乐吗?喜怒哀乐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那不就是无常吗?      你即便不走近佛法,你却不可能离开生活,如果你能用心去感悟生活,就能体会到生活本身就是法!佛法就在生活中!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3-22 14:22:57

佛言:“不讲第一义谛法,非佛弟子”。第一义缔,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就是如来藏的道理,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五十阴魔想阴魔之五贪求冥感浅释---宣化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