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妙法 发表于 2016-11-6 08:54:00

学诚法师:佛法强调念死,平常就为死亡做准备,真正面临生死时才能从容平静,不惧不慌。

一妙法 发表于 2016-11-6 08:54:18

平常故意不去想死亡,以为有安全感,就好比面对一件不想看到的事情,拿块布把自己眼睛遮起来,看不见就当做不存在了,徒然自欺。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11-6 09:07:32

我们所看到的残缺, 都是自己内在匮乏的投射,除了内心的圆满,外面不存在完美的世界。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11-6 09:33:51

我们修行佛法,既不要因为外人的误解、偏见而怯懦忧虑,又不应瞧不起还不了解佛法的人,更不能去嘲笑他们。正确的态度是自信而慈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展现佛法的内涵,而不是用佛法来包装自己的烦恼。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11-6 09:34:21

学诚法师:不要带着气去思考。放下这口气,放下人我比较,想想:真正别人能占去的便宜有多少呢?做人不需要别人对得起自己,要自己对得起自己。别人怎么对自己,与过去的业力有关,与当下他人的心有关;自己怎么面对、怎么做,与自己的着眼点有关。看得更远些,吃亏是福,少争一口气,赢得天地宽。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11-6 09:34:56

把生死当成大事,才能衡量出哪些事值得去做,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无益的事情上,这样的一生,是最高效、最有质量、最无悔的。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11-6 09:35:24

学诚法师:别人的话好听还是难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对待。处理得好,好听的话是鼓励,难听的话是激励;处理不好,好听的话是奉承,难听的话是伤害。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11-6 09:35:51

学诚法师:佛法对心的剖析非常细微,当我们接触到一个境界(或人或事或物)时,迅速根据内心对这个境界的认识、判断作出反应,并在烦恼或智慧的作用下呈现种种不同的状态。这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多个心理活动环节,佛法的修行就是在这些细微之处改变,从而改变内心的状态。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11-6 09:36:08

不管对方是对是错,起烦恼就是自己错了。冷静下来反省自己烦恼的原因何在,然后用佛法去化解它。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11-6 09:36:31

佛法对心的剖析非常细微,当我们接触到一个境界(或人或事或物)时,迅速根据内心对这个境界的认识、判断作出反应,并在烦恼或智慧的作用下呈现种种不同的状态。这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多个心理活动环节,佛法的修行就是在这些细微之处改变,从而改变内心的状态。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学佛要强调生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