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妙严 发表于 2016-11-11 09:14:51

原创:问:从第六识起修与从第八识起修有何区别?

本帖最后由 法华妙严 于 2016-11-13 19:34 编辑

答:从第六识起修,是从枝末无明下手做工夫,属于次第修。小乘因缘法讲“心生法生,法生心生”,是以六识为心,六尘为法;以业识内熏为因,境界风动为缘,因缘和合,于八识海中妄有三种相应染心生起。六种枝末无明(智相、相续相、执取相、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使得根中结结,根尘相缚中,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在聚缘内摇、趣外奔逸中,人我执、法我执日趋坚固。今识得迷途,理应旧路还乡。《楞严经》中观音广陈在根解结,为修中三摩提;阿难示现舍识用根,为证中三摩提。如何从第六识起修?首先要照破想阴,知道无量劫来这个“能思能想、当家作主”的“心”实为家贼,它劫我慧命,障我成道!它根尘而发,本自虚妄!它制造轮回,迷乱真性!众生认贼作父,认妄为真,尘根粘连中取境攀缘,作意取舍中分别对待。于是在无觉知的意识心中升起种种思维造作,这就是难守之意业。在此基础上,对法相有了定义,产生了一系列判决、想法、观念、信仰等颠倒知见。为层层引导迷人,从第六识枝末无明下手,直观简捷。从如是因缘果报上了达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颠倒知见都是无明的呈现,所谓“做观念”、“零极限”等摄心之法都是此类渐次修行。如同睡前脱衣,由外及内,贴身内衣脱掉时,真体方显。如同拨洋葱,片片拨落,方见中空。以我们每天生生灭灭的情绪反应为例理亦如此,抓住缘结,由果寻因,便知一切唯心而现、因识而变。于是我们不再在果相上执着,不再在妄缘上纠结,不再在假因果上做功,从分别妄想中走出来。这样的摄心之法适合于绝大多数修行人!
         从第八识起修,是从根本无明下手做功夫,属于根本修。六种枝末无明是以真心为因,三种根本无明为缘而发起。大乘因缘法所讲“心生法生、法生心生”是以第八识为心,以八识中本具的根尘器界种子为法;以真如不守自性为因,无明风动为缘,因缘和合,于如来藏海中妄有三种不相应染心生起。从第八识起修就要照破识阴,知道第八识本无能见,第七识执着能见,于是七转识将真心性明本明妄执为它能见之妄明。此识由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本具见相二分,见相二分又不离一心,以能见之见分取所见之相分,便“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在迷己为物、认物为己中失却本心。业相、转相和现相交妄发生而成就了阿赖耶这个种子识。转第八识为大圆镜同样是在根解结旋妄归真的入流功夫。因第八识直通前五识,前五种俱生识是根尘相对一念分别而有,若在此当下一念向内觉照不落分别,则不会发起第六识。这样就一步跨越六七识,与第八识搭成快车道,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的当下,第八识已转为大圆镜智。所以唯识论又称唯智论,讲到转识成智,有“六七因上转,五八果地圆”之说!能够在根尘发起的第一念处做工夫,知道“根尘同源,缚脱不二;法无有比,离相待故”之理,就能在根尘相对中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做到内外不迷,根性自显!
      若问二者在修持上如何起观照,现举一例方便说明。
      眼见美女,心起贪爱,即已在对法相妄别中落入对待。从六识起修,需知道此女在你看来既成“美女”,是第六意识心对前尘影事的分别评判,就此女一法本身无有美丑之分。由此从二念差别中走出来,不住色生心,回归清净!
      从第八识起修,眼见美女,了然知道如此相貌之女就是寻常人所定义的“美女”,此女本身色相清净,于是心不起爱欲之想,如同不见(不代表美女不存在)。眼见色,色清净,色清净,则意清净!这样根性照用,识性不起(六识的一切无明尘垢不复再起)。若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即是无所住心的照用,这是真正的“观”得自在!
       《楞严经》中世尊反复开示:根尘识三处都无,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文殊说偈: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昩,迟速不同伦。当我们真正知道万法唯心,你还有什么可说?说佛说法,即为谤佛;说佛未说法,即为谤法;说佛说不说法,即为谤僧。这时候我们该做的只有一件事:赶快回家!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那就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吧,自默修行,不在于争!当统于此也不便多言,望家人见谅!
                     当 统
               2016 11 10

法华妙严 发表于 2016-11-11 09:34:53

能够在根尘发起的第一念处做工夫,知道“根尘同源,缚脱不二;法无有比,离相待故”之理,就能在根尘相对中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做到内外不迷,根性自显!

法华妙严 发表于 2016-11-13 19:34:51

根尘识三处都无,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法华妙严 发表于 2016-11-13 19:35:12

文殊说偈: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昩,迟速不同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问:从第六识起修与从第八识起修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