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HUA 发表于 2016-11-15 16:29:29

蕅益大師讲楞严经耳根圆通法门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總標)這地方歷代的古德有不同的說法,我們以下根據蕅益大師的,講得比較清楚,而且解釋得比較適當。 「初於聞中」是什麼意思呢?是標出了所觀之境,也就是標出了我們整個聞思修的一個修行的下手處。 “初”,最初。我們剛開始修行,雖然我們的目標--真如本性是無相的,但是我們一開始是先從有相而入於無相。所以你剛開始要依止一個有相的因緣,借假修真,先假借一個假相。聞思修的假借是在這個「聞」。你剛開始的所觀境就是在一種聽聞的功能;聽聞的功能就是在勝義耳根當中那個“心法”,叫做「聞」。這地方標出整個耳根圓通的所觀境,就是你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去注意你那聽聞的功能。「入流亡所」入流亡所,這個“入”就是能觀的智慧,我們迴光返照那能聞之性。比方說,我們現在聽到鳥叫聲,我們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去注意鳥的聲音,好聽不好聽、大小聲,這個就循著聲相而加以分別,那這個就是流轉門。我們聽到鳥叫聲的時候要迴光返照:是誰在聽,聽聞是誰?我們不向外攀緣聲塵,而迴光返照,返聞聞自性,往「聞」的功能裡面去迴光、去返照,這時叫做「入」。 蕅益大師說:我們聽到聲音向外攀緣叫做「外」,那你迴光返照就是「入」。進入到哪裡呢?進入到「流」,真如法性之流。這地方是指所顯的真理。說:你觀照智慧到底目標是哪裡呢?遠離生滅的相狀,而要入於我空、法空相應的真如法性之流。入於法性之流有什麼好處呢?「亡所」。這是說明它所對治的煩惱。“亡”的意思就是破除,破除這個「所」;“所”就是耳根當中,五蘊所引生的六種結根(六根當中每一個根都有六結,動、靜、根、覺、空、滅)。當我們在注意耳根的聞的時候,慢慢慢慢,念念的迴光返照,慢慢的進入到真如法性,慢慢脫離耳根當中的動、靜、根、覺、空、滅,六種結的障礙,慢慢一一的破除。 這一段等於是攏總的說明耳根修學的相貌。 蕅益大師在解釋這一段的時候,他最後講出一個觀念說:這句話最重要在「入」這一個字,「入」這個字是整個修學的核心,就在這個「入」字。這「入」字正如《禪宗》所謂的「念佛是誰?」它就是一種迴光返照的力量。「入」這一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蕅益大師說:什麼叫做「入」呢?就是我們聽到聲音的時候,「但聞而已」,聽到而已。“聽到而已”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們講六根攀緣六塵產生六識,“但聞”就是停留在“聞”這個地方不要動。 你向外不要攀緣聲塵,向內不要去攀緣能分別的耳識;向外不攀緣塵境,向內不攀緣分別的識,就停留在“聞”,但聞而已,這叫做「入」。向外脫離六塵,向內脫離六識,那這個“根”就自然慢慢昇華到一念心性,這就是「但聞而已」。「入」這個字,其實開出來就有前面五種的次第,後面的破除五蘊,它的功夫就在「入」這個字,只是約著溕睿擦⒘宋宸N次第,這個關鍵就在這個「入」。子二、別明破陰    個別的說明破除五蘊的相貌(分五: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丑二、圓破受蘊超見濁。丑三、圓破想陰超煩   惱濁。丑四、圓破行陰超眾生濁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色陰就是我們的執礙,有執礙的的部分就是色陰,超越劫濁。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所入」,當我們耳根的根,面對聲塵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執取,對聲塵的執取就是「所入」,就是我們所對治的煩惱。你念念的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的功夫生起的時候,慢慢慢慢就把耳根攀緣聲塵執取,慢慢慢慢「既寂」,“寂”就是慢慢的寂滅下來,把它消滅掉叫「寂」。所入既寂,有什麼功德呢?「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它所破壞的有二種結,一個動結,一個靜結說明:我們剛開始第一個結,最粗的就是“動”,有聲音的叫「動」,沒有聲音叫做「靜」。我們一開始會去攀緣動態的聲音,慢慢慢慢的你開始迴光返照,注意那個「聞」的功能,能聞是誰,安住在這個「聞」就好。這時動態的聲音對你已經不能產生干擾,我們可以說你脫離了動結。但是動結一脫離以後,靜結馬上現前。因為這六個結是一個消失,另外一個馬上現前,這時候靜結現前,就是那個沒有聲音的相狀現前。 當然這“動靜”二相都是同時存在,你看我們現在可以聽到二種聲音,一個是有聲音,一個是沒有聲音,沒有聲音也是一種聲音,只是我們平常感覺不出來。但有聲音的相狀被你脫離了以後,那無聲的相狀現前,我們還是對外產生執著。這時候在「入」的功夫,迴光返照,再把那個沒有聲音的執著也消滅掉。它是怎麼消滅的呢?「了然不生」,你一方面清清楚楚的了解它的存在,一方面我觀察它是緣起性空,它本是無生。 我想我們在修大乘法,我前面說過很多次,大乘佛法的空觀,它是即空、即假、即中,從假入空。它是在一種不破壞假相的角度之下修空觀,這叫「了然」;“了然”就是你不一定要把這聲音拿掉,你就在有聲音當中當下就能夠觀察它,它是因緣生,緣起無自性,它生它的,你那明了的心本自無生,叫「了然不生」,了了分明,但是當下就是無生。 這地方是說明他當時的觀照是這樣子的。淨業學園 78講次講義163面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在整個五陰的對治當中,第一個所要對治的,最粗重的就是色陰,色陰所引生的根結就是「動、靜」二種的結相。當我們開始在「聞」的功能當中,我們不再攀緣外在的聲音,也不再攀緣內心產生耳識的分別,只是停留在「聞」當下的功能。慢慢慢慢的就把動靜二種根結相狀給消滅了,叫「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這一段,蕅益大師他提出二個總結:第一、他說這一段叫做「圓破色陰」。“圓”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講就是,一破一切破。雖然我們剛開始是在耳根破除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但是同時在眼根當中的明暗二相,也是了然不生,在鼻根當中的通塞二相,乃至於舌根的甜淡二相、聲根的離合二相、乃至於意根的生滅二相,都是了然不生。『圓通法門』因為它是直接的回歸我們的一念心性,所以它的特色就是: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你不必耳根破了以後再來對治眼根,不必的!因為它整個心性是通於六根的,這叫「圓破色陰」。 其次解釋「了然不生」,“不生”這二個字,蕅益大師有很特殊的解釋。他說什麼叫“不生”?一切法是本自不生,只就一念的虛妄分別而有,並不是除去了外境方名“無生”。一切法它本來就沒有實體,因緣生因緣滅,它本來就沒有實體,它只就是一個假相,所以你根本就不必去破壞它的假相,你只要能夠不隨妄轉 (這地方很重要),你不隨它轉,它自然消失掉,它自然消失掉你根本就不需要破壞它,因為它沒有實體的東西,一切法本來就不生,只是我們的分別心而產生的,你只要把分別心消滅了,這個假相就自然消失掉了。 這道理懂了之後,你就知道怎麼去修行了。這地方是把這一段的觀念做一個總結。 丑二、圓破受蘊超見濁。如是漸增,聞所聞盡。“如是”就是前面那個觀照的智慧,也就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智慧。這個智慧漸增,輾轉增勝。修行人破除了動靜二相以後,他繼續的在「聞」這一部份繼續的用功。慢慢的就有什麼功德出現呢?「聞所聞盡」。第一個「聞」是耳根能聞的功能,所聞就是外在動靜二種塵相。這時候不管是耳根能聞的功能,跟所聞外在的塵相,都是窮盡而不再生起了。 前面所破除的是動靜二相,是破除外在的塵相,脫離塵相。這個地方偏重在脫離能聞的耳根,到了這個地方可以說是迥脫根塵,一念靈靈覺覺的心識現前。這時已經破除了根結,但是這時覺結現前,這時候已經證得了我空真如。前面是破除「動、靜」二結,這地方破除「根結」,但是同時「覺結」也現前。 在後面的經文提到「受陰」,在我們六根當中會產生什麼障礙。他說: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產生見聞嗅嘗覺知,這六種功能經常受到“受”的干擾。什麼干擾呢?「譬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 好像一個正常人,但是他“魘”,做惡夢,做惡夢的時候他那個心很清楚,見聞不迷惑,他也能夠看到東西,甚至於他也聽得到聲音,但是他被鬼魅所繫縛,他手足不能動,但是他頭腦很清楚。這比喻說:我們在見聞嗅嘗覺知六根當中,因為有經常很多的感受,苦受、樂受的感受,經常障礙我們六根的功能,使令我們的心產生一種繫縛。我們一直受著快樂的感受、痛苦感受的干擾。所以受陰破了以後,他這時候像是一個人夢魘消除了,他就活動自在,他的心特別的明利,特別的靈巧,不再受感受的繫縛。 丑三、圓破想陰超煩惱濁。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前面是破除了根結,這時是破除覺結,覺結破除,空結現前。“盡聞”就是前面所聞的塵境跟能聞的耳根;你已經窮盡了能聞的耳根跟所聞的塵境叫「盡聞」,就是根結已經破壞了。“不住”,不住的意思就是你心中的觀照的智慧繼續的用功而不停止,這時候不生滿足之想,繼續的觀照。這時候繼續觀照,有什麼功用呢?「覺所覺空」。我們前面說過,圓破受陰超見濁已經把根結破,這時候覺結現前,一種靈靈覺覺的心識現前,這種靈靈覺覺的心識已經外不受六塵的干擾,內不受耳根裡面那個感受的的干擾。但這時候“覺”,能觀的智,“所覺”,所覺的根塵,這時能覺所覺的功能空掉了,當下不生,不再受它的影響,不再受它的干擾。 這個地方所「空掉」的是能覺的智慧,跟「空掉」所覺的塵境。前面的根塵脫落以後,生起靈靈覺覺不受根塵繫縛的覺心現前,這個時候更加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把靈靈覺覺的覺心,這個覺結把它消滅,這時候空覺現前。 蕅益大師在這一段經文的註解他說:一個人到這個地方的時候破除想陰。想陰下面是什麼相貌呢?蕅益大師他說:「夢想銷滅,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 也就是說這個人夢想消滅,他平常很多很多的妄想,白天的妄想、晚上的夢境都完全消滅了,他這個人白天跟晚上都一樣的,他沒有白天跟晚上的差別。那一念心是非常的明了,非常的寂靜,好像萬里晴空一樣,沒有一點的烏雲,這時候心中不再有麤重的前塵影事。他的心不再想過去,也不再想未來,就活在當下。我們一天到晚想過去,心中很多的灰塵、很多的影像。想陰破的時候,他的心就是活在現在,他不再回憶過去的事情,也不去想像未來的事情,他的心是了了分明,這時候就空結現前。覺結破壞,破壞了想陰,空結現前。 丑四、圓破行陰超眾生濁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空覺」,第一個“空”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我空法空的智慧,空掉能覺跟所覺,破掉了覺結;「空覺」,“空”是能破,“覺”是所破,前面說的能覺的智跟所覺的根塵,空掉了能覺的智慧跟所覺的根塵。「極圓」,極其的圓滿。「空所空滅」,第一個“空”是能空的智慧;第二個“空”是所空的境。這個地方連空的意境也不再執著,空結消滅,空掉能空的智慧跟所空的塵境都消滅了,連空結也不執著。 連空結也不執著是什麼相貌呢?「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前面的「動靜根覺空」,這五種覺都是一種生滅之相,都叫作生滅。這時候菩薩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把前面的動靜根覺空五種結消滅,這時一種寂滅的境界現前。這個地方的“寂滅”就是第八識的根本無明,就是滅結現前。 蕅益大師說:這一段正式所破的是「行陰」。行陰如果破壞以後是什麼相貌呢?「如波瀾滅。化為澄水。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波動的波瀾,整個波瀾的擾動相停下來,變成平靜的水,在有為的世間,那種擾動相,那種有為生起的生機全部被破壞了,在一片的寂靜的黑暗當中,太陽即將出現,於涅槃天,將大明悟。 他這時候已經到達了整個光明智慧的最後一剎那,「寂滅現前」,但這個“寂滅”還不是真正的真如本性,那是一個我們最初一念妄動,那個根本最微細的生相無明。這地方是破除行陰,行陰破除的時候,整個生滅相消失了,然後產生一個不生滅的相狀現前,這個叫作「滅結」現前。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講義164面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283這地方正式的破除滅結,破除識陰。 “忽然”就是一剎那的時間。什麼叫“忽然”呢?菩薩在那一念寂滅的心中,他也是不生滿足之想,在一念的寂滅心中,他還是一樣「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徧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他在寂滅的相狀當中生起觀照,觀相元妄,觀性元真,繼續的迴光返照,突然間一念的相應會現前,就把無始無明的妄想給破壞了,而證入了眾生本俱、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 這一念心性是什麼相貌呢?超越世間、超越出世間。他超越世間有為的色受想行,這四種“蘊”生滅法,也超越出世間不生滅的識陰,菩薩微細的法執。這時候內心當中可以說是「十方圓明」,他能夠洞察十方,而現出了大圓鏡智,把第八識轉成了大圓鏡智。 我們在前面常說:「觀察不生滅心」。其實這「不生滅心」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這個地方很清楚,它是遠離生滅,也遠離不生滅。 大乘佛法講「不生滅心」的意思不是不生滅,你要是解釋成不生滅,那就完了!那它就是死板的東西,它就不是真空妙有。你看它是超越世間的生滅相,也超越出世間的不生滅相。所以你看我們講《般若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不生不滅」它不是一句話,你要是把它解釋成一句話,那就錯認消息;它的意思是二句話:「不生也不滅」。 凡夫執著生,我們喜歡東西是生出來,我們看到東西生出來很高興,消失我們覺得很痛苦,所以我們喜歡生。二乘人看到生很討厭,他很喜歡滅,他覺得生就是痛苦,有為相都痛苦,二乘人好樂滅,他喜歡寂滅相。菩薩是遠離生相,遠離滅相。所以它「不生不滅」是作二句話解釋。「不生不滅」就剛好跟這一段經文相同,「超越世間也超越出世間」,而產生洞察十方的大圓鏡智現前。 這「大圓鏡智」有什麼樣殊勝的功德呢? 在菩薩一念大圓鏡智的心中:第一、他上相應於十方諸佛的本妙覺心。十方諸佛所證的如來妙藏真如性,與十方諸佛的體性是相同的,而產生一種大慈之力,來與眾生的安樂。 這地方的「與佛如來」的“與佛”,蕅益大師的解釋是這樣,他說:我們一念心俱足十法界的本性,有佛的本性、有菩薩種性、有各式各樣種性,有十法界的種性。十方圓明的菩薩他那一念心,在十法界當中已經證得了等同佛界的體性,十法界的佛性他已證得,所以他依止佛性產生了大慈與樂之力。 其次,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他這一念大圓鏡智的心也相應於一切六道眾生,因為六道眾生也本俱如來藏妙真如性,只是他被虛妄的相狀所遮蓋,所以與諸眾生同一悲仰。「與諸眾生」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菩薩同時證得十法界的佛性,也證得十法界當中那個九界眾生之性。前面他依止佛的覺性去產生大慈力,這個地方他依止他所證得九界之性而產生大悲的拔苦之力量;他依止佛性產生與樂的功德,依止眾生性而產生拔苦的力量,所以他整個十法界的體性全部證得,完全沒有障礙。 我們凡夫是這樣,我們凡夫十法界的體性,我們的活動範圍大概就在六凡法界。你看有些人生到天上去,天的體性現前;有時候變人,人的體性現前;有時候變成一隻螞蟻,這畜生的體性現前,我們大概本俱十法界當中,活動範圍都在六凡法界。 身為一個十方圓明的菩薩,他的心能夠自在,在十法界裡面活動,他可以依止佛這一部份的法界,給眾生無量無邊的功德;他也可以依止眾生九法界的體性,來拔眾生的痛苦,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在這地方的階位,古德對這地方的判教,是圓教的初住,別教的初地。蕅益大師解釋,十方圓明的菩薩,到這個地方為止,這個菩薩「六根互用,內外明徹,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六根相互作用,心好像一個清淨光明的琉璃,裡面放出慈悲月亮的光明,一念清淨心中俱足了大慈大悲的妙用。這個地方是講到他破除了六結以後,他的一念心有二種功德。上即諸佛,下印於十方六道的眾生。

非凡(_y30in 发表于 2016-11-15 18:22:23

佛要宣说的正法就是唯一佛乘,除此法,其他均为方便之说。

正法久住 发表于 2016-11-15 19:04:11

阿弥陀佛

正法久住 发表于 2016-11-15 19:04:32

阿弥陀佛

正法久住 发表于 2016-11-15 19:04:57

阿弥陀佛

正法久住 发表于 2016-11-15 19:05:26

阿弥陀佛

正法久住 发表于 2016-11-15 19:05:46

阿弥陀佛

正法久住 发表于 2016-11-15 19:06:03

阿弥陀佛

正法久住 发表于 2016-11-15 19:06:21

阿弥陀佛

正法久住 发表于 2016-11-15 19:06:41

阿弥陀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蕅益大師讲楞严经耳根圆通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