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3 19:12:19

《正思维》如果你念佛时想吃东西或者想救人,再比如念佛时想到观音菩萨,这都是失去正念。因为你不知不觉心被境转。所以正念偏重于定学。在圆顿法中,只要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开意解,头头是道。头头是道即是要求我们念念在道,境界当前,一念之观,想都不要想,自性就流露出分别智慧。这是一种功夫,就靠我们时常提起观照。 怎么正念呢?别人骗你五百万,你的烦恼心都生不起来,这叫正念。如果开始起了烦恼,然后想想,骗子是谁啊?我是谁啊?五百万又是谁啊?这就叫正思维。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3 19:12:36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听法劝人功德:1.自往听经2.分座与人3.劝往听经4.具听修行】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瘖痖,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踈,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呙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陿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3 19:12:52

感恩有您的慈悲与大爱使我度过了,三界火灾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寒冬与生死轮回! 我们当下一念心 决定生命轮回 每一次的妄相分别 就是一次的轮回 每一次执著我知我见 就是生命的轮回 每一次法我执也是 生命的轮回 我们生命的真实意义 把握当下一念心佛与众生本是一体 当下一念心的 转变而已 当下一念心决定 生命的价值所在 决定我们生命的未来佛 活在当下 用在当下 把握当下 成就未来即地球吸引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 自心取自心 即因即果 即心即佛 感恩的心 感恩一切 一切即得 即自然法则 阿弥陀佛——与智者行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3 19:13:15

水清明月现——印广法师药王菩萨成就了一切「色身三昧」,是得力于《法华经》。这叫什么?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法由佛传,所以叫「从佛口生」。但是我们要想成就功德,必须从法来变化。怎么化啊?化去我执,化去烦恼习气,化去小心眼,把自己确确实实观照为与整个森罗万相是一个本体。常作如是观照,不知不觉烦恼习气没有了。水清明月现。你的心自然亮光,自然现前,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4 06:43:51

《佛藏经卷四嘱累品第十》:恶魔及诸眷属皆大忧恼,如堕十六种大坑,大啼哭言:瞿昙沙门知我觉我,我常长夜。愿佛灭后,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诸恶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读诵。我欲于佛法中破安隐心,语言此非佛法,无有义趣。48.《楞严经卷四》: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4 06:44:07

《正思维》如果你念佛时想吃东西或者想救人,再比如念佛时想到观音菩萨,这都是失去正念。因为你不知不觉心被境转。所以正念偏重于定学。在圆顿法中,只要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开意解,头头是道。头头是道即是要求我们念念在道,境界当前,一念之观,想都不要想,自性就流露出分别智慧。这是一种功夫,就靠我们时常提起观照。 怎么正念呢?别人骗你五百万,你的烦恼心都生不起来,这叫正念。如果开始起了烦恼,然后想想,骗子是谁啊?我是谁啊?五百万又是谁啊?这就叫正思维。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4 06:44:24

《正思维》如果你念佛时想吃东西或者想救人,再比如念佛时想到观音菩萨,这都是失去正念。因为你不知不觉心被境转。所以正念偏重于定学。在圆顿法中,只要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开意解,头头是道。头头是道即是要求我们念念在道,境界当前,一念之观,想都不要想,自性就流露出分别智慧。这是一种功夫,就靠我们时常提起观照。 怎么正念呢?别人骗你五百万,你的烦恼心都生不起来,这叫正念。如果开始起了烦恼,然后想想,骗子是谁啊?我是谁啊?五百万又是谁啊?这就叫正思维。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4 06:44:53

《缘尘世间》编辑当佛若说无缘,红尘滚滚天地茫茫为何你我相遇人间; 若说有缘,郎情妾意月下花前为何折柳相送溪边; 若说错缘,绝笔阑珊与君相离为何一世长情不减; 若说断缘,人卧孤舟箫声委婉为何长叹泪染青衫; 若说续缘,闲亭一曲道如初见为何又觉难回从前; 若说惜缘,粉面桃花人在面前为何故作视而不见; 若说随缘,策马天涯悠然自得为何日日心有所念; 若问何缘,浮世清欢袖手旁观,终归一句人在尘寰。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若是这样变通,解释起来则更显顺畅,更显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之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