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12-11 20:10:31

觉知与意识(六)关于念头和分别心的种种误解

http://mp.weixin.qq.com/s/T_lMaRL7qVfqQbDVeb7zuw 觉知与意识(六)关于念头和分别心的种种误解
2016-12-11 平梵 法华家园

关于念头和分别心的种种误解


很多修行的人喜欢在念头上做文章

念头这个东西厉害
整个世界和我们所有的心境都是念头幻化出来的
怪不得那么多人用各种花样的方法
一念代万念
观息、念咒、系心一念
正念

各种管束念头、把念头绑起来的办法
以及各种隐隐的把念头当做大敌,总想消灭它的倔劲。

但念头本身却是幻生幻灭,了无实性。
它虽然是轮回的起因,
本质却了无实性

明了这个,才是解脱念头束缚的前提。


是的,平常人往往被各种翻滚的念头所裹挟
感觉就像是被放进滚筒洗衣机的衣服
轰隆隆跟着念头和它幻化的感受转呀转
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才有了各种冥想、精心、打坐的方法
让我们的这些念头可以相对单一,可以不必那么烦杂

所有这些都叫做用功夫
功夫不等于智慧
智慧是看清念的实质是什么
功夫是对念头的各种管束、防御和征讨
智慧唯悟真,功夫欲得果
而这些功夫的前提往往就是把念头当真。
把念头当真就与智慧背道而驰。


心系一念等方法并非没有帮助
它们给我们创造一个念头相对单一的条件
在这种条件下,相对更容易体会念的实质
从而超越念头的世界。

六祖说:“无念为宗”
并非说让我们始终没有念头。
如果我们始终没有念头岂非形同草木
我们干脆变成一块石头得了。
那样就一个念头都没有。
错!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要用念头
上班,处理人际关系要念头
就算是把馒头送到嘴里不动念也不行。
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手机揣在口袋里
男厕、女厕我们不会弄错。
这也是念头的作用

所以,无念不是没有念头。

但真正体会到无念的状态,
的确需要有没有一个念头的体会
没有一个念头的时候
我们心里是远离嘈杂,相对平净的
我们就有机会亲自体悟什么是无念的状态

真正体会到无念的状态
就会明了:
无论有念头,还是没有念头
都不妨碍无念的状态
真正的无念是于念无念

六祖说:
“无念法者,
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
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
于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中不离不染”
这就是于念无念,于相无相
并不是消灭念,抛弃尘与相
而是于念不迷,于尘不染。

而绝不是通过有意断念做作出来的
没有念头的状况
而何种状况也并非真的没有念头
因为掐断念头就是一个念
而且是个很做作的念。
可惜很多不明真相的修行者
一直就把掐断、防御、压抑念头为修行
以至于误人误己!


而智慧之路
让我们体会根性
契入能所双亡、根尘脱落的境界
借此境界体悟无念的状态。
当破除所有对于觉知和念头的疑惑后
就知道念头不是敌人
迷惑破除后,念头身份一转
由原来的假主人变成了真仆人
从原来迷惑、执着的念变成随缘无住明白的念
这也就是活人剑,善用无住的开始

上面说能所双亡、根尘脱落是一种境界
对,有境界就是有生灭的有为法
修行不是为了这种境界
而是这种境界可能会为体悟创造一个很好的条件
把这种境界神秘化,并把追求这些境界当成目的
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就是颠倒

况且,能所双亡也不是什么神秘的境界
因为觉知,或者说百丈怀海说的“独耀的灵光”
本来就是“迥脱根尘”的。
只不过我们意识一旦介入,分别、执取、计度
就在意识范围内遮蔽了这个本来的真实
然而也只是在意识的颠倒世界产生的一个幻觉而已
真实性从来没有被碰到过
只是意识对它的认知颠倒了
并根据这个颠倒的认知幻化了个颠倒的现象世界而已。

能所双亡,
对于感知器官、感知对象和觉知都没有丝毫改变
这些并没有“亡”。
只是意识的分辨遮蔽暂时丢掉了。
遮蔽的暂时离场,创造了一个体悟觉知实相的机会。

修行中的一大深坑
就是用意识去测度觉知的状态和实相
并根据这个测度,
把觉知的体验转化成意识可以把捉的道理和方法
然后就进入一个迷惑的修行功夫中

很多修行的人说要无分别心,
可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需要分别
您的钱包和手机和他人的钱包手机是否要分开?
您去公厕该去男的,还是女的?
这里可以不分别吗?

一些人理解的无分别心
是意识企图理解觉知状态时,造成的误解
他们把无分别心误解成了泯灭差异
觉知不分别、执取、思量
但觉知并非不知道有声还是无声、声大还是声小
并非不知道是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光色,不同的冷热
虽然它并没有形成“有无”、“大小”、
“冷热”、“黑白”的概念与分辨。
不分别,并不等于不觉知
不觉知就是无生命的木石
觉知后分辨执取就是凡夫。

怎么才是觉知的状态呢?
于相无相
于念无念
并非不见相,没有迷执相
不是没有念,没有住一念
即此见闻非见闻。

六祖在印证永嘉玄觉禅师的时候
质问他:
既然无生的状态没有意识,那么
“无意谁当分别?”
没有真正体会过于念无念状态的人
脑子里只装一篮子发霉的道理,自然就会被问住
玄觉却立即回答:
“分别亦非意”
六祖就首肯他,说:
“真好,住一晚上再走吧”

“分别亦非意”
觉知不会分别、执取、思量,形成概念语言
但它的确历历分明地呈现一切相
历历分明,却不起意。
当然,说出来这个状况,
就必须用语言文字,就很可能被意识盗取
鹦鹉学舌,把它变成一个道理自欺欺人。

有些修行人的无分别心
正是在发生意识分别之后,
才又生起泯灭差异或者掐断分别念的念头
比如:我发现自己喜欢小王多过小李
我给小王比给小李多了两只桔子和一个微笑
我发现自己分别了,所以为了不分别
我再多给小李两只桔子,并且补上一个微笑
相上的平均或者泯灭差别,并非不分别
这样误解,越想不分别,越是分别之上更分别
越抹越黑


《维摩诘》经中
文殊菩萨带领众位菩萨、罗汉、比丘和居士
去维摩诘家里探病
当他们说法说到极其精彩的时候
房间里的天女就开始撒下曼陀罗等天花
这些天花落到了菩萨身上就自然掉落地上
但落到舍利弗等罗汉身上,却粘着在身上
不能自然掉落地上。
而此时,舍利弗等罗汉不好用手拂去落花,
就启动他们的神通和方法
企图把这些花弄下去,结果仍然是天花粘身。

这时天女就问舍利弗:
“为什么要去掉身上的花?”
“身上有花不如法,所以要去掉。”
“您别说这些花不如法:为什么呢?
花本身没有分别
[历历分明见花的见性也无分别]
是您自己升起了分别的想法。”


佛经里早就通过这段问答
预先提醒了我们修行的颠倒迷惑
先是意识心自生分别的想法
才执着花是否落下
然后在分别基础上又生一个对治法:
企图用手段把花弄下去,
从而造成跟别人(菩萨)一样的表面现象
首先是外面着了有花、无花的相
然后立面动了有花不如法的心

这段经文通过智慧的天女提醒我们
历历分明不分别
是觉知的状态,非意识心所能领悟。
没有臣服觉知性的意识心
只能是把无分别当做是外相上的差别泯灭
或者内心动念后,强行掐断。
而这两者无非都强化了对于外相和内心的分别
如此迷惑修行,岂能自在解脱?!

智慧解脱之路
则应该是通过对于觉知(根性)的体会
从平常的有念
体会到没有念头的境界
并借助这个境界
最终明了
于念无念
于相无相
于诸相中不着
于念动时不动
善分别诸法相
(历历分明,并非泯灭差别)
于第一义而不动
(觉知本身从未被相或念碰到过,也不可能被沾得上)
在凡尘俗世中平凡、平常地生活
善分别相,善运用念
把迷惑念变成智慧念(妙观察智)
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平等性智)

最后
奉劝各位学人
不要在用意识去盗取觉知的功德
依般若波罗蜜,智慧修行
别再把自己折腾成一个
企图装作无心人的多心人啦

~~~~~~~~~~~~~~~~

平梵:澄清生命认知,远离颠倒梦想

文章目录:m
个人微信号:AYPyoga
公号:pingfansoul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平梵
平梵
了解更多
阅读原文阅读 65612 投诉
写留言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2-12 09:00:05

《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2 10:10:10

顶礼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愣严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2 10:10:28

顶礼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愣严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2 10:10:45

顶礼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愣严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2 10:11:01

顶礼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愣严经!

顺顺 发表于 2016-12-12 11:33:55

南无阿弥陀佛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6-12-12 14:36:20

南无阿弥陀佛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6-12-12 14:36:36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觉知与意识(六)关于念头和分别心的种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