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12-18 22:20:54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

http://mp.weixin.qq.com/s/frNMK-7lXpSFuceqhlhFVg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 《妙法莲华经》详解视频62-2
2016-12-18 印广门清法师 法华家园


佛法之真谛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2)



妙法莲华经

卷第六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

【听法劝人功德:1.自往听经2.分座与人3.劝往听经4.具听修行】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瘖痖,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踈,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呙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陿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颂随喜能说功德】

若人于法会 得闻是经典 乃至于一偈 随喜为他说 

如是展转教 至于第五十 最后人获福 今当分别之 

如有大施主 供给无量众 具满八十岁 随意之所欲 

见彼衰老相 发白而面皱 齿踈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我今应当教 令得于道果 即为方便说 涅槃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应当 疾生厌离心 

诸人闻是法 皆得阿罗汉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脱 

最后第五十 闻一偈随喜 是人福胜彼 不可为譬喻 

如是展转闻 其福尚无量 何况于法会 初闻随喜者 

【颂听法劝人功德】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踈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常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往期精彩回放
印广门清法师答“授记”问--敏感问题解答之一
印广门清法师答“莲华戒”之问 一一敏感问题解答之二
关于政教分离问题的探讨 --印广门清法师回答敏感问题之三
印广门清法师答:“听经闻法,当下成佛” --敏感问题解答之四
印广门清法师答“诽谤”问 --敏感问题解答之五
印广门清法师答“诸法戏论之粪”问 --敏感问题解答之六
印广门清法师答“法华王”“楞严王”问 --敏感问题解答之七
印广门清法师答“比佛”问 --敏感问题解答之八
印广门清法师答“吃什么度什么”问--敏感问题解答之九
印广门清法师答“剃度”问 --敏感问题解答之十
印广门清法师回答“是一非余”问 一一敏感问题解答之十一
菩提论--(根据《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改编)
印广法师应邀参加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首次收编印广门清法师论文--《佛法真与假》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第二次收编印广门清法师论文《佛法与哲学》
中国网访谈:印广法师讲解佛法真义
印广法师《用真理点亮智慧心灯》荣登《中华英才》杂志
印广法师两次荣登《中华儿女》杂志--凝聚和谐正能量
印广门清法师:如来藏筑基法—探讨中国特色佛教·之二
中国梦,佛法梦---魅力中国采访印广法师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谐理论,皆与佛法同血同根
印广法师专访系列之四: 中国特色的佛教、正法中兴的依据
印广法师:正信的佛教和我的出家因缘
太极与佛法——印广法师
法华大义 · 印广法师 著
中佛协副会长:我国宗教工作正迎来最好时期
《法华经》中听经闻法当下证果案例
《法华经》难信是因为她太简单了!
八识田中强者牵,如何发大心改变定数?
王明阳的心学与精神
量子物理学实验证明所谓“迷信”可能是超前科学!
成就中国特色的佛法--佛法与科学(一)量子论
成就中国特色的佛法--佛法与科学(二)超弦理论
宇宙是众生的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
无量诸佛为正法久住而来听《妙法莲华经》

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法华论坛是佛灭度后全球第一个大力弘扬《法华经》《楞严经》的大型综合性佛教网站。
网址:http://www.fahua123.com

法华论坛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是【法华家园】,请认准微信号fahua123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法华论坛
阅读原文阅读 199915 投诉
写留言

非凡(_y30in 发表于 2016-12-19 11:35:44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9 11:36:56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9 11:38:01

佛在楞严经开始讲到,"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可以武断地说,不学法华楞严二经,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什么是心,就连不学此二经的讲经法师,也照样回答不出!须菩提被公认讲经说法第一,也照样不知常往真心,你把心搞明了,你就明白了心是个啥一一明心,你从一切万法的看到心,那就叫见到了性一一见性。这个明心见性最起码也是登地的菩萨,因为学这二经佛才承认他是佛子,不学此二经非佛弟子!这话是不是铁口直断?无量学佛人,不学懂法华楞严,你能自称佛子吗?你连佛子都不是,成佛把握在哪里?!学佛几年乃至几十年,连个佛子都不是,是不是很可惜? 佛问阿难,心在何处,阿难说了七处,都没回答对,阿难可是同佛一起初发心出家的,佛成佛无量无数劫,来娑婆八千次传法,可怜的阿难还是个初果须陀含!当初八次问阿难心时,阿难还把六种意识心当心,佛当场厉敕阿难:"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阿难此时何等可怜!佛开示了一大通道理,他依然不知心之所在。连心都不知道,结果只有佛说的自取轮转,别指望成佛!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9 11:38:18

《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9 11:38:35

一念随喜”之“一念”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里的“一念”真实义: 是指刻骨铭心体悟相信了 “天地万法皆当人当下一人一心一念之所变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这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而已。 一尊佛,即是卢舍那佛,即是圆满报身,即是空不空如来藏; 一个人,即是毗卢遮那佛,即是清净法身,即是空如来藏; 一个念,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无量化身,即是不空如来藏; 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皆是一心变现;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皆是一佛变现;报身,法身,化身,三身是一体; 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 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如来藏。 明白此理,即是真正的“一念随喜”。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19 11:39:11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http://url.cn/0IV0DM 《楞严经》视频 http://url.cn/MD23LF 《法华经》视频 http://t.cn/zTozXcL 《佛法修行八大次第》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91&fromuid=6 法华微信号码 fahua123com感恩诸佛!感恩一切…

成佛法华经妙 发表于 2016-12-19 13:43:10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成佛法华经妙 发表于 2016-12-19 13:43:44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成佛法华经妙 发表于 2016-12-19 14:21:42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