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HUA 发表于 2016-12-30 14:12:42

心经与楞严经都在讲:反闻自性。


楞严经: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jì本义“静/无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反闻自性分五步:1、色尘灭:动静二相了然不生。2、受灭:闻所闻尽。耳根灭。3、想灭:觉所觉空。4、行灭:空所空灭。5识灭:生灭寂灭。最后才能见寂灭之性现前。
心经: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里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反闻自性,多时就是要下功夫很久才可以反闻自性然后照见五蕴皆空的。

正航cq 发表于 2016-12-30 16:00:44

阿弥陀佛
佛学三法印开示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18861332172 发表于 2016-12-31 20:38:49

--------最后才能见寂灭之性现前,是什么内容呢???????????????????还不是一心三藏!!!!!!!!!!!!!

18861332172 发表于 2016-12-31 20:50:44

------以反闻自性然后照见五蕴皆空的,五蕴来自哪里???????皆空,又空向哪里?????还不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心三藏!!!!!!!!!

punjab 发表于 2017-1-1 08:24:57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节选
圆瑛大师 著

华有多种,非此华(莲华)不足以当此喻(妙法),
或狂华无果,如杨柳等,可喻外道,空修无益苦行,终无实证。
或一华多果,如葫[廿/麻]等。可喻凡夫,孝养父母,报在梵世,受种种乐。
或多花一果,如桃李等。可喻声闻,修三十七助道品,但证无学。
或一华一果,如柿等。可喻缘觉,修一远离行,亦得涅槃。
或先果后华,如瓜等。可喻须陀洹,先证见道,却后修道。
或先花后果,如梅等。可喻权教菩萨,先藉缘修,生后真修。
以上诸华,皆不足以喻妙法,唯莲华,华果同时,处染常净,方足以喻之。

妙法莲华妙在哪里?花果同时当细思之。
比如你在泳池里学会了游泳(喻明心见性),白天在岸上能不能游?不能,因为没有水,但是你到海里的时候就会游了(喻死后),那是在海里学会的还是在泳池里学会的?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1-1 08:59:31

一心三藏」是法华经、楞严经的核心!宇宙人生的真理!「一心三藏」,十方圆明 。石破天惊,彻法源底,又称"狮子吼",故佛门盛赞云:石破天惊讲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一心三藏又称"圆顿大教":听经闻法,当下成就,不历阶梯,一步登天(第一义天)!所以此法理需倍加珍惜!应广为弘扬!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1-1 08:59:47

    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总结就一句话:一念现万法,万法一念现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1-1 09:00:08

   时诸菩萨敬顺佛意,并欲自满本愿,便于佛前作师子吼,而发誓言: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反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惟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1-1 09:00:30

       「度一切苦厄」。 「照见五蕴皆空」怎么样呢?度一切苦厄,这就是果报。「度」,就是解脱,解脱了一切的苦和一切的烦恼习气;苦有身苦和心苦:我们平时讲这个尘劳之苦啊,尘是表身苦,六道轮回肉团身要受痛苦;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1-1 09:02:17

楞严经: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jì本义“静/无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心经与楞严经都在讲:反闻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