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法一如来 发表于 2017-2-16 15:17:59

诸漏已尽

那么这里的「诸漏已尽」,一定是指四果罗汉,也叫阿罗汉。这个「漏」主要是指在三界六道中的粗重粗浊的见、思这两种烦恼。「见」,一般地对应于世间法里的世界观,他懂得了人没有生死;「思」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杀生、贪、嗔、痴、慢这些粗重的烦恼没有了。无复烦恼,就是「诸漏已尽」,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逮得己利,尽诸有结:「逮」就是「得」,「得」就是「逮」。

非凡(_y30in 发表于 2017-2-16 22:29:48

佛没有等级,就是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证悟境界不同, 证悟不同,现量境界也不同。明白天地万法为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果真深信不疑,当下了生死,成就分真即佛。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2-16 22:30:28

真妄一体 真妄一体,岂离须臾? 如二人行,妄前真后。 后虽见前,前不觉后, 前虽不觉,后何曾离? 真者阿也,妄则弥陀。 若不见阿,弥陀喊破, 百千万劫,总是枉然!恩师法语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2-16 22:30:30

真妄一体 真妄一体,岂离须臾? 如二人行,妄前真后。 后虽见前,前不觉后, 前虽不觉,后何曾离? 真者阿也,妄则弥陀。 若不见阿,弥陀喊破, 百千万劫,总是枉然!恩师法语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2-17 10:10:40

   《妙法莲华经》,乃一切诸经之王,为一切如来秘密之藏,诚一切修行人速成之诀。

dangjue 发表于 2017-2-19 12:21:20

2: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末后赐与:这是讲佛的最终遗嘱。其它经有没有讲「末后赐与」啊?没有。赐与给谁了?「赐与」给所有的经典。每部经典第一句话是不是「如是我闻」呐?这叫「末后赐与」,一切的经都要归到《法华经》来。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这个「秘密之藏」显示出佛法的不可思议,显示出众生的滑稽和无知。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2-19 13:30:10

“如是我闻”,如者,即性之说;是者,况相而论;我者,圆通本体;闻者,明心见性。      如说何性?《楞严》入流,本妙圆心者是;《法华》喻藏,莲藕中空者是;《心经》对论,五蕴皆空者是;《陀经》含蓄,池底金沙者是。总而言之,空如来藏者是。      是说何相?《楞严》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华》比方,莲根茎叶者是;《心经》统括,五蕴诸法者是;《陀经》圣境,极乐世界者是。总而言之,不空如来藏者是。      我为何体?《楞严》了义,妙明心元者是;《法华》不二,月光三昧者是。《心经》照见,究竟涅槃者是;《陀经》话中,阿弥陀佛者是。总而言之,空不空如来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闻何义?明何心?见何性?十方三世天地万法。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弥陀佛也。一心三藏也。心者,如也,阿也,空如来藏也。识者,变者,现者,是也,弥陀也,不空如来藏也。      正论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异,非离非即,非寂非照,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随缘现如现是,现性现相,现心现色,现空现有,现一现多,现同现异,现离现即,现寂现照,现生死现涅槃,现阿现弥陀。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2-20 10:24:05

【正修行处】。
这个『正修行处』,是佛在最后八年要准备离开娑婆世界的时候,最后跟修行人讲真话,叫『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这个『真实』就是讲修行人要修心,而不是修行。三藏十二部经都在叫我们修行,讲世间善法,这是方便引导而已。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讲真话。在《楞严经》第一卷,佛已经讲的很清楚。如果不明心见性,那八个字怎么讲的?『虽终日行,枉入诸趣』。也就是说:你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不明白「心、佛」是怎么回事,即使一天到晚修行,你都逃离不了六道轮回。何况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在修行啊?所以『正修行处』,就是讲修我们的心。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2-20 15:13:41

《楞严经》讲,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科、七大。“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六入”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色、香、味、触、法这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种意识心,这十八个内容。

一微尘 发表于 2017-2-20 16:24:06

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诸漏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