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法一如来 发表于 2017-2-21 21:07:22

鸠盘荼等

雕鹫诸鸟,鸠盘荼等,周慞惶怖,不能自出:「雕鹫诸鸟」属于五钝使中贡高我慢,力盛者。「鸠盘荼等」是指在五利使中力盛者。周慞惶怖,不能自出:力盛者一般指天龙八部,他有一定的证道位的功夫,强胜者尚且「周慞惶怖,不能自出」,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得到正法,何况那些弱者啊?!言外之义,凡是得不到正法者都不能解脱。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2-21 22:47:32

      1、从说法历程看,《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陀明确开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临终遗嘱中,特别嘱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众生依《法华经》《楞严经》究竟了义之法,明达宇宙人生真理。
         2、从法理法义看,《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3、从文字表相看,《法华经》《楞严经》最具思辨性、逻辑性。《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佛所说诸经,多以平实的铺陈、描述、讲故事为主,告诉我们修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方法。通教禅宗《金刚经》等般若系列经典之时,思辨色彩渐浓;至别教华严宗之时辩证思想虽很丰富,但是佛陀对见道菩萨所说,多为铺排宣示,无需推理论证;到《法华经》《楞严经》之时,则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一步步开示出来。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可以说,佛法辩证思想,在这里最成熟、最完善,也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因此世人常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糠书”。

顺顺 发表于 2017-2-21 22:50:28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2-22 13:27:07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求佳馔,纵经诸劫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如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dangjue 发表于 2017-2-22 13:37:16

      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此是长行“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的重颂。二乘三乘都是诸佛的方便假名之说。  一佛如此,十方诸佛皆然,故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才是真实,此外,更无藏教之二乘,亦无通教的三乘,除非是诸佛方便,说此二乘、三乘的假名字,引导众生,离生死苦,证涅槃乐,然后为说佛道的智慧,令所有闻法者,皆得成佛的缘故。  佛的苦心是引导我们最终成佛,不要说轮回于生死的人天乘,连已经证得偏空涅槃的声闻缘觉也要究竟成佛。因此,作为佛弟子,要发广大的心。即发大乘心救度一切,而不仅仅局于个人后世或个人解脱。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2-22 14:35:38

“如是我闻”,如者,即性之说;是者,况相而论;我者,圆通本体;闻者,明心见性。      如说何性?《楞严》入流,本妙圆心者是;《法华》喻藏,莲藕中空者是;《心经》对论,五蕴皆空者是;《陀经》含蓄,池底金沙者是。总而言之,空如来藏者是。      是说何相?《楞严》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华》比方,莲根茎叶者是;《心经》统括,五蕴诸法者是;《陀经》圣境,极乐世界者是。总而言之,不空如来藏者是。      我为何体?《楞严》了义,妙明心元者是;《法华》不二,月光三昧者是。《心经》照见,究竟涅槃者是;《陀经》话中,阿弥陀佛者是。总而言之,空不空如来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闻何义?明何心?见何性?十方三世天地万法。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弥陀佛也。一心三藏也。心者,如也,阿也,空如来藏也。识者,变者,现者,是也,弥陀也,不空如来藏也。      正论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异,非离非即,非寂非照,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随缘现如现是,现性现相,现心现色,现空现有,现一现多,现同现异,现离现即,现寂现照,现生死现涅槃,现阿现弥陀。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2-23 06:29:33

      5、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前后不到几句话,再次强调唯有《法华经》是事实,这个「实」表真;祖师大德也讲,前七方便皆非真实。但你懂了「如来藏」以后,前七方便统统是真实,妙就妙在这里;如果「如来藏」道理你不搞明白,你即使讲《法华经》,讲《楞严经》,同样不真实。有些人就把《法华经》《楞严经》讲成了藏教,或者通教,或者别教,这也是误导众生。
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在《法华经》中,其它的一切经都被判为小乘,这个「小乘」包括不了义大乘在内。因为佛讲,在讲《法华经》之前都不是真实,都不是大乘。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2-23 08:14:16

“如是我闻”,如者,即性之说;是者,况相而论;我者,圆通本体;闻者,明心见性。      如说何性?《楞严》入流,本妙圆心者是;《法华》喻藏,莲藕中空者是;《心经》对论,五蕴皆空者是;《陀经》含蓄,池底金沙者是。总而言之,空如来藏者是。      是说何相?《楞严》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华》比方,莲根茎叶者是;《心经》统括,五蕴诸法者是;《陀经》圣境,极乐世界者是。总而言之,不空如来藏者是。      我为何体?《楞严》了义,妙明心元者是;《法华》不二,月光三昧者是。《心经》照见,究竟涅槃者是;《陀经》话中,阿弥陀佛者是。总而言之,空不空如来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闻何义?明何心?见何性?十方三世天地万法。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弥陀佛也。一心三藏也。心者,如也,阿也,空如来藏也。识者,变者,现者,是也,弥陀也,不空如来藏也。      正论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异,非离非即,非寂非照,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随缘现如现是,现性现相,现心现色,现空现有,现一现多,现同现异,现离现即,现寂现照,现生死现涅槃,现阿现弥陀。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成佛法华经妙 发表于 2017-2-23 08:14:58

若真佛子,应“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

dangjue 发表于 2017-2-23 08:15:09

      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此是长行“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的重颂。二乘三乘都是诸佛的方便假名之说。  一佛如此,十方诸佛皆然,故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才是真实,此外,更无藏教之二乘,亦无通教的三乘,除非是诸佛方便,说此二乘、三乘的假名字,引导众生,离生死苦,证涅槃乐,然后为说佛道的智慧,令所有闻法者,皆得成佛的缘故。  佛的苦心是引导我们最终成佛,不要说轮回于生死的人天乘,连已经证得偏空涅槃的声闻缘觉也要究竟成佛。因此,作为佛弟子,要发广大的心。即发大乘心救度一切,而不仅仅局于个人后世或个人解脱。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鸠盘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