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7-4-16 16:17:51

法华七喻之一 三车喻

法华七喻之一 三车喻
《法华经》中有七个著名的比喻,被称为“法华七喻”。如能观照透彻,那么每一个比喻都足以让众生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悟到深奥的道理。究竟是哪七个比喻呢?分别是:
1、三车喻---出自譬喻品;
2、穷子喻---出自信解品;
3、药草喻---出自药草喻品;
4、化城喻---出自化城喻品;
5、衣珠喻---出自五百弟子受记品;
6、髻珠喻---出自安乐行品;
7、医子喻---出自如来寿量品。
法华七喻之第一喻---三车喻
从前有一个村落里,有一位长者,此人年迈寿高,财富无量,拥有大片田地和众多的宅院。他的家园十分庞大。他的宅第只有一道院门,房子均已年久失修,堂阁破败,墙壁颓落,柱根腐朽,梁栋倾斜。
一天,房舍失火了,整个宅院陷入火海之中!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但是,长者叫这些小孩子出离这个火宅的时候。这些小孩子贪玩得把烧身的大祸患也都忘了,全然不知自己身处险境,依然打闹嬉戏,火越烧越大,再不出离,就有生命的危险。长者没有办法,情急之下转念想到一个主意,无奈之下只好设下方便,先救诸子性命要紧!!
火宅用来比喻三界之苦,三界皆火宅,无一处安生。「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包括六道所有众生,特别是天道,天道的众生分散在三界二十八天之中,范围相当广。这二十八天是: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不管是哪一界的哪一天,都还在苦多乐少、乐尽苦还来的生死界中,生死就是由烦恼引起,生离死别、怕死贪生、恼乱不已,所以说生死界即如同正在被烦恼燃烧的火窟。此舍已为大火所烧:就是这个五蕴的身体,已经被这种八苦交煎、五阴焚毁了。无明之火也在一刻不停的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没有一刻不恐惧。
长者代表佛陀,诸子代表轮回在三界之中受苦的众生,贪著三界,沉溺于享乐的生活,不知道处境的危险。
他的宅第只有一道院门,这是暗喻《法华经》中讲的如来藏心地法门是众生了生脱死的唯一法门,如果不明白这个法门,那么怎样修行,都是门外汉,正如《楞严经》所说,“虽终日行,枉入诸趣”!也应了文殊菩萨所说:“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无二:没有第二条路。长者想,我的房舍只有一个门出入,而且非常狭小。这是说,如来藏心地法门,唯信得入,一般人不容易信受。
“堂阁破败,墙壁颓落,柱根腐朽,梁栋倾斜”。这些都是用来比喻世间万法的无常变幻。世间生活的快乐不快乐?当我们觉得快乐的时候,佛说是痛苦,因为你念念害怕失去,是“乐苦”。比如你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拥有时很快乐,但突然之间失去了,会觉得更加痛苦。虽然谁也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但是佛看得非常清楚,三界六道犹如火宅,没有一点快乐,生老病死及诸多不如意事,人人难免。
就拿死来讲有句话叫“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半少年人”,不仅老人害怕离开,小孩子生病,年轻人遇到天灾人祸也会过早的离世。我们清明节看到那一堆堆的坟头,作何感慨?人活着执著那么多,死了能带走什么?说实话,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明天。不要觉得这是危险耸听,这即是事实,今天晚上脱下的鞋袜,明天早上还能不能穿得上?人命不过呼吸之间。
汶川地震来临前,那么多人还沉浸在世间的幸福快乐之中,十多秒钟的时间,瞬间冥阳两隔。就是帝王将相,又能如何?要抓紧有限的生命好好修行。这个世间最迫在眉睫的大事不是升官发财、荣华富贵,而是闻正法了生死得真正的自在!否则当无常来时你只能“随业轮转”!正如“三皈依”里说,“如救头然”,火已经烧到头发眉毛了。
接上文火势很大,父亲用了什么方便之策呢?长者对诸子说:快来看啊,现在有漂亮的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若不取,后必忧悔。都是很好看的,你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快出来吧!你欢喜羊车,我就给你羊车;你欢喜鹿车,我就给你鹿车;你欢喜牛车,那也没有问题,我就给你牛车。羊车,是比喻声闻乘(即小乘);鹿车,比喻缘觉乘(即中乘);牛车,比喻菩萨乘(此为不了义大乘的菩萨果位)。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做父亲的,一定是很明白他子女的性情。他们好奇什么,他一定会知道的。知众生者莫若佛,佛知道众生一切的所欲。众生欢喜什么、众生是什么根性,佛都知道。众生应以什么样的根性与福报得度佛就为他说什么法让他修行出离三界这个最苦的地方。所以佛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就知道一切众生“先心所好”。
先心,就是以前所学习的佛法(指不了义佛法包括佛法边缘法,小乘法,中乘法,乃至不了义大乘法),每一个人都有他所好的,有修布施的,修四谛法的,修十二因缘法的。各人所修的法,都是他各自心里所好的;所以佛知道众生心之所好。好什么呢?种种珍玩,奇异之物:这种种最名贵、最好玩的珍宝、玩具;很出奇、很稀有的这些东西。这也都是比喻前边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等。这就说,这一切众生对这三乘的法门是各有所好。情必乐着:佛揣情度理──按照这种情形,佛这么想一想、推测一下,他们一定会欢喜这些法的。皆当与汝:我一概的都赏赐给你们,你们不要再留恋在这火宅里了!快点出来啦!
孩子们听父亲这样一说,正合其心愿,于是争先恐后纷纷跑了出来。比喻众生按照佛设下的方便法修行,要分别证得阿罗汉(声闻乘),辟支佛(缘觉乘),菩萨乘(指藏教,通教,别教的佛菩萨果位非是圆教一佛乘的菩萨果位)。也就是说这三乘是佛为救子的方便说,先让他们离开最危险的三界而说,是骗他们才说的。非真实说。不读法华经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佛说法华经的苦心,昭然若揭。
正当诸子要各取所爱,长者命人又带来一辆大车。此车高大气派,上面饰有各种珍宝,周围装有华丽的栏杆,四面悬挂着宝玲。车上覆盖着帏幔和宝盖,幔盖上装饰着奇珍异宝,宝绳纵横交错,绳上垂挂着各种花朵和缨子。车内铺着重重迭迭的垫褥,放置着红色的枕头。车辕内驾着白牛,此牛肤色纯正洁白,形体优美,筋力强健,行走平稳,速度如风。这时,长者把此大白牛车送给诸子。此大白牛车譬喻唯一佛乘,即《大乘妙法莲华经》,此经即是讲这个一佛乘,最后证得的是圆教诸佛菩萨的果位。他要孩子们通通换上牛车:「你们看看这么大的车子!什么羊车、鹿车,如果要想成佛道,这些都不中用,大家一起上大白牛车去吧!」
佛为三界众生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此菩萨乘也叫“佛乘”,此“佛乘”是不了义大乘的佛乘),如彼长者以三车诱引诸子,待众生出三界苦,再以佛乘(此佛乘为究境了义大乘的佛乘)开示众生。也就是法华经所讲的唯一佛乘,本无二、三,因众生根机不同,于一佛乘,方便说三。
下面是《法华经》中的原文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敝、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
‘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为使众生证这三乘,佛讲出了三藏十二部经典。由于佛是在十方佛土教化众生,是根据每个佛土众生的根基与特点以及所在各佛土不同的情况,加上众生习气各不一样,讲出的无量的法门。因此所谓的三藏十二部也是方便说,其实是讲的无量的经典无量的法门来应对众生无量的习气度化的。佛在每一个佛土所讲的无量法门都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讲的三藏十二部经拿到其它的佛土就不一定适用,但有一部经是十方佛土所公认共尊的,就是《法华经》。
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即是那“大白牛车”,再没有第二部经能使你成佛!真经只有一部,十方佛土只有这一部《法华经》是真的,若有第二部能使你成佛的经就是假的!《法华经》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十方佛土只有一部《法华经》,其它的经典都是方便说。佛过去所传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为方便引导众生最终归入此《法华经》。《法华经》中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说:“唯此一真实,余二皆非真。”充分肯定成佛只有法华!无有余乘!唯一佛乘,乃至闻佛所说方便法成阿罗汉,辟支佛等果位者,若不受持此《法华经》者,佛说他们非佛弟子,何况成佛!!下面是《法华经》中原文: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观看《大乘妙法莲华经》的讲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2OTM5MTI0.html

般若智慧☆ 发表于 2017-4-18 20:01:13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依止法华,楞严如来藏,(三遍)

般若智慧☆ 发表于 2017-4-18 20:12:10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依止法华,楞严如来藏,(三遍)

dangjue 发表于 2017-4-18 20:37:30

悟后修什么? 答:悟后是明理后的言行一致。是妙用的过程。只要明理,是以心带行。愿心愿身修自己的四十二分微细烦恼,因为我们明理是分真即佛。要达到极果如来,只能是愿心愿身愿力才能破除四十二分的微细尘沙烦恼。如不见性,业力身无能为力。所以说,悟后的解行并重是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只有实践妙用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菩萨们:您悟后起修了吗?观照一下,对号入座吧。阿弥陀佛!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4-20 07:12:27

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一心三藏-yxsz 发表于 2017-4-20 07:25:27

顶礼如来藏 五楼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4-26 11:02:52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高大珍 发表于 2017-4-26 19:31:27

南无观世音菩萨

dangjue 发表于 2017-4-27 09:45:14

佛出世就是为讲一个法,就是讲《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的道理,叫我们「明心见性」!怎么明心?心在哪里?怎么见性?我们当下这个人和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的外部的环境,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人事环境,以及我们所能耳闻目睹身受的这一切的万法,它们是怎么来的?明白了我们的心在哪里,叫「明心」。心在哪里啊?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是。明白了万法的来龙去脉,叫「见性」,在相见性。万法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心变出来的。果真把这个道理明白以后,当下了生脱死,成分真即佛。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一切的万法才能谈得上平等,你修任何法门都能圆满自己成为究竟佛、成为圆满佛。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4-27 12:45:58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七喻之一 三车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