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莲 发表于 2015-3-21 12:41:37

楞严经与历代佛门祖师

宋代长水大师:

    大师未出家前俗名叫郑子璇,杭州钱塘人。九岁时,拜普慧寺的契宗法师为师,便开始诵读、研究熟诵《楞严经》。
    后来,大师到秀州的灵光寺,跟天台宗洪敏法师学《楞严经》。有一次读到“观世音菩萨耳根圓通章”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时有省悟。大师想更深一层探究《楞严经》,于是又去参见滁州琅琊山的慧觉禅师。到了那儿刚好遇到他上堂说法。于是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大师经此一喝发明心地,并侍奉禅师多年,成就后,又遵师嘱弘扬华严宗,被后人尊为华严宗六祖。

    长水大师因在禅宗上的成就,其本人的事迹被收入《五灯会元》中。他一生前后开讲《楞严经》达三十多会,曾感得天上落下花辦,留下的《楞严经疏》二十一卷,影响极大。后来受皇帝加封,赐紫衣及“长水疏主楞严大师”号,长水大师临终极为洒脱,他预先说法辞别众人,然后圆寂。百多年后,金兵入侵时打开了大师的灵塔,发现大师容颜如生地端坐缸中,指甲和头发长得和身体一样长。

明代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是明代的禅宗大成就者,被列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大约四十一岁就大彻大悟了,这段精彩的经历,《憨山大师自叙年谱》中记载:一夕静坐夜起,见海湛空澄,雪月交光,忽然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如空华影落,洞然一大光明藏,了无一物。即说曰:‘海湛空澄雪月光,此中凡圣绝行藏。金刚眼突空华落,大地都归寂灭场。’即归室中,取《楞严》印正,开卷即见‘妆身汝心,外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全经之境顿时了然心目,于是振笔疾书。片刻之间便写成一卷《楞严悬镜》,烛才燃了半枝,已完成。

    憨山大师到晚年时,又应弟子要求著有《楞严通议》和《楞严经通议补遗》,可以说是集其一生修行的精华。憨山大师说:“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憨山大师在广东曹溪端坐而逝。二十年后,大师肉身依然结双跏趺坐,面色鲜红,爪发犹生,成就与六祖慧能大师同样的肉身而受到后人永久的供奉。

**关于憨山大师开悟的事情,可以百度“憨山大师的一生”

近代圆瑛大师:

    圆瑛大师为中国近代高僧,名宏悟,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大师出家后不久,即到常州天宁寺参学,听讲《楞严经》,其时才二十四岁。大师刚开始听讲这部大经,学识准备不足,又感到注疏极为繁多,用心过度致患了血疾。大师于是在佛前发愿,希望佛菩萨慈光冥护,使恶疾快快痊愈,并且求得开悟。以更能够深入义理,编写讲义,弘扬《楞严经》以报佛恩。发誓之后恶疾奇迹般地彻底痊愈。大师由此信愿益坚,精心专门研究《楞严经》竟达十载之久。对于经中深奥难解的地方,一一用笔写成条子贴在墙壁上,逐条静坐参究,明白一条就扯掉一条,这样精研《楞严经》用了八年时间,直到一房子的疑义全部被扯光为止。大师一生讲演《楞严经》达十三次,并把研究成果收入《楞严经讲义》一书。

    大师一生历任宁波天童寺、七塔寺,接待寺、福州涌泉寺、泉州开元寺、古田极乐寺、雪峰崇圣夺、槟榔屿极乐寺等十大名刹方丈。
晚年又在上海创建圆明讲堂,开办楞严专宗学院,培育的僧材很多,桃李遍布海内外,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大师晚年号“楞严座主’,对《楞严经》的阐发和弘扬,近代的确罕有人能够匹敌,被誉为“楞严独步”。


唐代玄沙师备大师:

    玄沙师备为宗下大德,《宋高僧传》和《景德传灯录》均记载,他因阅读《楞严经》而入道,从此机锋敏捷,识见超出众僧,常常与其他佛经中的观点冥契。诸方佛子对佛学义理有不能生起决定见解的地方,都会向他请教。玄沙大师是清修苦行的禅者,《五灯会元》说他受了具足戒后,平时“布衲芒屦,食才接气”.并且“游古洞”,“宴坐巅峰”是他生活的常态,因此被他的义存师兄呼为“备头陀”。玄沙还修种种苦行,“不惮风霜”,“凡所施为,必先于人”。行脚参访原本是禅师的重要训练,但玄沙大师一生不注重“行脚”是出了名的。他平日除了长期与师兄义存论道之外,和其他禅师几乎可以说并没有太多的交往。据说他的师兄义存劝他行脚,说:“备头陀何不遍参去?”玄沙的回答是:“达摩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玄沙不行脚的原因,是他遵循典型的“抱本参禅’修行路线----以经典为师,在起心动念时,以经典来勘验----这样的经典就是《楞严经》。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记载:“你诸人还识行脚事也未?我如今直向你道,十方诸佛与我同参,同行脚,为道伴,日夜未曾不是。”玄沙禅师为指示后学,曾作了一个很有名的偈子:“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喚作本来人。”凝聚了他对《楞严经》的理解,影响很大。有僧问玄沙禅师:“学人刚入丛林,请师指个人处。”玄沙禅师说:“还听到这溪水声吗?’僧人说:“听到了。”玄沙禅师说:“就从这里入!”那僧人听了当下省悟。玄沙禅师使用的是《楞严经》中耳根通接引后学,使人“狂心自歇,歇即菩提”。


宋朝法常法师:

    法常法师出生于河南开封,俗姓薛,是丞相薛居正的后裔。宣和四年(1122年)依长沙的益阳华严轼公剃发,深慕大乘,但也不排斥小教。有一天,他阅《楞严经》有省悟,即能精通佛法义海,自此在淮水和泗水之间云游,常常在湖湘一带参学。后来到天台山万年寺参谒雪巢大师,一见之下机语契会,于是雪巢大师令法常法师掌理翰笺。法常法师持戒精严,住室内只有一个低矮的床榻,别无他物。有一天,他写了一首《渔父词》在室门上示众,刚写完。就在榻上收足而逝。
其辞曰:
    此事《楞严》尝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
    一笑寥寥空万古,凤鸥语,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
    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宋朝遇安掸师: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是福州人。从天台宗得法,经年诵读《楞严经》不辍,有一次诵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遇安禅师不小心破句读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因此大彻大悟。后来他每次读《楞严经》时都这样读,有人对遇安禅师说:“破句了也。”遇安禅师说:“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安楞严”。
    据说,遇安禅师宣讲《楞严经》。有老虎来听经。受坂依后从不伤人。这只老虎经常跟随禅师。禅师在下山时常将老虎系在一块石头上,被后人称为”系虎石”。后来禅师搭建的茅棚经扩建后成为伏虎寺。

    遇安禅师晚年示寂时,其付法愒曰:“不是岭头携得事,岂从鸡足付将来。自古圣贤皆若此,非吾今日为君裁。”禅师说偈后.洁身换衣服后,遇安禅师自己躺入棺木中。三日后,门人打开棺椁.看见禅师右胁吉祥而卧,四众失声痛哭。禅师于是起来.升堂说法,诃责说“这次如果有人再打开我的棺椁.那就不再是我的弟子了。”说完.又自己进入棺中长住,其生死洒脱自如竟能达到这种境界.


宋朝华藏安民禅师:


    安民禅师是四川嘉定州(今乐山市)人,俗姓朱.出家后,在成都讲解《楞严经》。当他听说当时禅门宗匠圆悟克勤禅师住在昭觉寺,便前往拜访,刚好听到圓悟克勤禅师拈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的公案,心中顿起大疑,于是入室向圓悟克勤禅师请问。圆悟克勤惮师问:“座主讲何经?”大师说:“《楞严》。”圓悟克勤掸师说:“《楞严经》有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毕竟心在什么处?”大师多方呈解,都得不到肯许。后圆悟克勤禅师引用《楞严经》中的经文,并结合禅学修证对其予以开示。终于使得禅师桶底脱落,悟见本性。后来,禅师到峨眉山住持中峰寺,有偈曰:“众卖花兮独卖松.青青颜色不如红,算来终不与时合,归去来兮翠霭中。” “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禅师示寂后,茶毗得到很多光明莹洁的舍利,而且心脏和舌头不坏。

元末明初楚石梵琦禅师:

    楚石梵琦禅师.俗姓朱,是明州象山人。大师的母亲张氏在生下梵琦禅师之前曾梦见红日堕怀,生下梵琦禅师之后又遇有异僧来家里化斋,僧人摸着梵琦禅师的头顶说:“此佛日也,他日必当振扬佛法。”父母因此给他取小字昙曜。梵琦禅师四岁时父母双亡,由亲戚抚养。七岁时即灵慧大发,读书一目十行,远近之人皆称他为神童。

    到了九岁时,梵琦禅师到天宁永祚寺出家。十六岁于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为晋翁询禅师充当侍者,不久又负责管理藏经阁。到二十岁时有一天梵琦禅师阅读《楞严经》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这一段时,恍然有所省悟.从此读内外典藉,都好像是以前学习过一样。从此以后。梵琦禅师遍览群书,其义自晓,文句自通,不假师授。可以说,其一生的成就奠基于《楞严经》。不过大师此时仍然被佛经中的文字相所迷惑,未能达到解缚出缠的境界。后来听说元叟行端禅师在径山弘法,于是前往参学。当时,元朝的英宗皇帝下诏以金泥书写大藏经,禅师因为善于书法而入选,于是赶赴京都,驻锡在万宝坊。

    1324年的正月十一日五更,禅师睡中起来。听到彩樓上鸣鼓的声音.豁然大悟,汗下如雨,说偈日:“崇天门外鼓腾腾.蓦札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片雪.却是黄河六月冰。”当时的禅门宗匠元叟行端大师一见之下就予以印证。
    梵琦禅师先后住持过杭州凤山大报国寺,及嘉兴本觉寺、光孝寺、报恩寺等。晚年,梵琦禅师隐居于天宁永祚寺西斋,自号西斋主人,专修西方净土法门,定中见大莲花充满世界,阿弥陀佛在莲花中,圣众围绕。作怀净土诗二千余首,部分选入《西斋净土诗》。化缘尽时,梵琦禅师沐浴更衣毕,跏趺而坐,书偈云:“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写完之后,梵琦禅师便告诉梦堂禅师道:“师兄,我去也。”梦堂禅师问:“何处去?”梵琦禅师道:“西方去。”梦堂禅师说:“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梵琦禅师于是震威一喝而逝。时在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春秋七十有五。

明朝三峰法藏禅师:

    法藏禅师是密云圆悟禅师的法嗣,出生于江苏锡山,出家后研究《楞严经》,修观音耳根圆通。有一天,法藏禅师在庵中静坐,窗外有两位僧人正在编夹篱笆.将一棵大竹子折断,声音犹如惊雷,法藏禅师一听之下,当即豁然大悟。法藏禅师闭关修行时,有一天,他推开窗子,恰好看见一只黄梅从树上掉落到地,终于彻证了宗门妙旨。后来他参谒当时禅宗大德金粟密云圆悟和尚,不久蒙和尚将衣钵和拂子传付给他,开法三峰,大弘临济宗。生前著有《五宗原》一书,在禅宗丛林引起较大争议。临终前,法藏禅师上堂辞众云“心休不说法,骨瘦上堂艰。分明都说尽,湖水洗山巅。” 明朝破山海明禅师:

    破山海明禅师被人尊称为“破山祖师”,是四川顺庆府大竹县人。在双亲去世后感悟身世无常。十九岁时见壁间有志公禅师劝世歌,读至身世皆空处,不觉泪如雨下,遂毅然在本郡佛恩寺披剃出家。后来到邻水县延福寺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听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一段时,起大疑心,请益而未能决,于是孤身离蜀东游。遍参名宿后到四祖道信大师的黄梅破头山道场,以萆为衣、以木为食.研习禅宗语录三年,猛力苦参,并仿效高峰原妙大师极力苦参,以七日为限,一天,禅师在经行中不慎跌落山崖下.腿受伤剧痛,因此大彻大悟。开悟后得到当时大禅师密云圆悟的印证,得付法衣。破山海明后来返回巴蜀,曾住持过万峰、凤山、祥符、无际、蟠龙、佛恩、双桂等九大佛刹,重倡马祖之道,宗风远播,朝参暮请之众多达万人。

    破山不仅是大彻大悟的禅师、其诗词、书画境界非一般凡夫俗子的艺术可比。当代书法家启功对他的书法评价极高:”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元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占领四川时杀人如麻,破山禅师不惧性命之虞,干腥凤血雨之中毅然前往他们所在的军营,劝其止杀。张献忠的一个手下说:“和尚吃肉,我即不杀人。”破山禅师立刻呼唤他们端数盘生肉来,不畏污秽吃个精光。张献忠一众大受感化,由此亿万百姓得以存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典故即来源于此。康熙五年(1666年)三月,破山海明禅师无疾坐逝于梁山双桂福国院。世寿七十一。有辞世愒说“屐声滑滑响苍苔,老去寻山亦快哉!回首五云堪一笑。淡然潇洒出尘埃。”

唐代百丈怀海禅师:

    唐代百丈怀海大师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三世徒,创设禅院,制定清规。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后称《百丈清规》.使佛教历经灭佛法难而能留存下来.并发扬光大。大师在清规中将《楞严经》与楞严咒纳入丛林朝暮课诵的《禅门日诵》中。可见他对《楞严经》的推崇。此举为《楞严经》的长远流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明清以来三四百年间我国丛林中各宗各派朝暮课诵的主要内容。

北宋孤山智圆大师:

    孤山智圆大师是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高僧,钱塘人。著述极多,被尊为“十本疏主”。他极为重视《楞严经》,为此专门写过《首楞严经疏》和《谷响钞》两部注疏。他说:“《楞严》一经,剧谈常住真心,的示一乘修证,为最后垂范之典。”他从奉先寺的源清学天台教观,后来隐居在西湖孤山,与当时著名的隐士林逋为友。他有一首《读楞严经》的诗,流露其高洁的心境:
案上楞严典,时看浣病愁。
阶闲移短影,窗冷值高秋。
眼病花无果,心狂照失头。
指空期识月,认指更悠悠。

唐朝行琳大师:

    隋朝时,为了保存佛经,使正法长住世间,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大师的弟子静琬法师发心刻经于石,成为著名的“房山石经.的最早创刻者。以后他的弟子继承师志,不断镌刻,代代相传。到了唐朝,唐朝行琳大师于898年刻《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于石上,并在每一密咒旁注有“悉昙梵文”,以便对照校正读音。其中,行琳大师将最尊贵的“楞严咒”刻于第一卷石经上,作为最逼切最重要的第一咒文,可见“楞严咒”至少于898年前就已经被当时的密宗重视。

辽代通理大师:

    在辽代,《楞严经》最先被通理大师选刻,也是大师刻三藏石经的第一部,时在1093年。由此可见,通理大师担心《楞严经》会先从人间消失,所以早在近一千年前就认为刻《楞严经》最迫切。

藕益大师:

    藕益大师曾苦参《楞严经》,最初听说《楞严经》中“大觉”出生虚空和山河大地的义理有疑而出家,后来听说《楞严经》和《成惟识论》所代表的性相二宗教理不能融会后疑团更大。之后到径山坐禅.到第二年用功至极后,突然证悟了身心世界都消殒的境界。从此明白了《楞严经》所说的.这个身体“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道理、性相二宗的矛盾也就全然参透了,它们本来没有矛盾。日后著有《楞严经玄义》和《楞严经文句》,对《楞严经》倍加赞叹:“是诚一代时教之精髓,成佛作祖之秘要,无上圆顿之旨归,三根普被之方便,超权小之殊胜法门,摧魔外之实相正印也。”又说:“既未深明道路,又无真师,必洞彻教理,方死参究。虽不能通三藏众典,《楞严》一部,不可不精熟也,譬如独自远行,若不预问路程,断断必有错误。”

莲池株宏大师:

    莲池大师为一代净土宗师,禅净双修,著有《楞严经摸象记》,曾用“至精、至微、至玄、至极”八字来高度评价《楞严经》。
曾经有人以《楞严经》的真伪來求决于莲池株宏大师,大师说:“纵使他人能说此经,吾亦尊之为佛祖也.相反,纵使佛现于前而说《楞严》是伪经者,吾等亦视为魔说可矣!”由此可见大师对于《楞严经》义理的推重。

明代紫柏真可大师:

    紫柏真可大师是一名侠义僧,他宗说兼通,解行并应.宏宗演教,著作等身。他创刻的《嘉兴藏》以收录典藉多.续刻时间长,私人倡缘募刻而著称。紫柏丈师对于《楞严经》极为赞赏,曾有偈曰:“七处征心心征心,八还辨见见辨见.从教猛风荡钧舟、一任吹去水清浅。”
他说:“首楞严,此言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究竟坚固,即《法华》触事而真也,第名异而实同……倘能悟此,则《楞严》与《法华》宇字皆实相顶佛也。”又有诗曰:“十卷楞严一柄刀,金牛不见眼中毛。试将智刃游心马,积劫无明当下消。”

幽溪传灯大师:

    明代中兴天台宗的幽溪传灯大师著有《楞严经圆通疏》.他在注疏中说:“佛之知见也,盖一代时教,统为《法华》佛知见而设,独《楞严》一经,明佛知见最亲。”

清代梦东彻悟大师:

    清代梦东彻悟大师本为禅宗祖师,后改禅归净,被视为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有诗作称赞说:“花香鸟语圓通性。水绿山青常住心。一部《楞严》浑漏泄.不需低首更沉吟。”

谛闲大师:

    谛闲大师在近代为复兴天台宗的中流砥柱,一生教在《法华》,行在《楞严》之本,一生讲《楞严经》达十三次之多,并著《大佛顶经序指味疏》等,他赞叹《楞严经》说:“斯经高妙极致,非文言句义而能尽述。惟有退藏密机,虚怀仰赞而已。凡后之志学之士,苟能惜人身得之不易,悟大教值之倍难,或即生欲发真归元者,欲明心见性者,宜应于此一经尽其心力,赤体荷担。坐卧经行,澄心体究,语默动静,反照提撕,其或宿种忽芽,大开圓解,如初春霹雳,蛰户顿开。”

虚云大师:

    虚云大师是近代禅宗大德,现当代禅宗宗风得以不坠,皆赖大师一生扛扶。老和尚一生对学人的谆谆开示中处处提及《楞严经》,他说,“奉来一法通时法法通,不在乎多看经典的。看藏经,三年可看完全藏,就种下了善根佛种,这样看藏经,是走马现花的看。若要有真实受用,就要读到烂熟,读到过背。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地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戒律精严,弘扬净土、密护诸宗,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大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出来,与《净土四经》合编为《净土五经》,更使《楞严经》为信众极广的净宗修行人所熟悉太虚大师:

    大师自己研读和听讲了《法华经》《楞严经》,以及一些大禅师的语录和《高僧传》后,才开始以明心见性为追求的目标。《楞严经》对于太虚大师的自身修学,有殊胜的因缘。他出家后的第二年春.在宁波天童寺就开始学习《楞严经》经文.第三年又听当时高僧讲解《楞严经》,并广泛阅读《楞严蒙钞》、《楞严宗通》等注疏.有“近代佛学复兴之父’之称的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开讲《楞严经》时,大师就去听过。大师在普陀山掩关时,除坐禅礼佛。阅读写作,并学习台、贤、禅各宗著作外.对于《楞严经》和《起信论》特别研究过。有一次闭关两三个月后,一天晚上静坐时,由于听到前寺开大静的钟声而获得一次悟境,大师从此极力推崇《起信论》和《楞严经》。大师一生有过三次殊胜的证悟体验,其中一次就是“悟入楞严心境”。大师在经过此次开悟后,就在普陀山写成了《首楞严经摄论》,对《楞严经》赞赏备至:“然一部中兼赅禅、净、律、密、教五,而又各各专重,各各圆极,观之诸流通部既未概见.寻之一大藏教盖亦稀有,故惟本经最得通量。虽谓震旦所宏宗教,皆信解本经、证入本经者可也。未尝有一宗取为主经,未尝有一宗贬为权教,应量发明平等普入。”此后.大师便开始了他的弘法生涯。在他的一生当中,曾有许多次开讲《楞严经》。

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一生除了精研律宗,对《华严经》、《地藏经》等大乘佛教经典也有精深的研究.弘一大师以艺术为佛事,留下众多艺术珍品,从中可以看出大师对于《楞严经》的极力推崇。弘一大师创作了《世梦》、《山色》等一些专门讲述佛法修行的歌曲,曲调优美,义理深邃,可以给人很多深刻的启发。以《观心》这首歌为例,弘一大师所作歌词中说:“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可以说是对《楞严经》“七处征心”的简明概括。可见,《观心》代表丁弘一大师对于《楞严经》的艺术性理解。弘一大师还留下一轴书写宋代法常和尚《渔歌词.楞严一笑》的珍贵墨宝,遒劲的笔力表现了大师直面生命的无常而潜心修行,证悟后连生命来时的足迹都已忘却。

--------------------------------------------
   
历代祖师们与楞严经的资料实在太多,比如唐代黄檗希运禅师常常引用《楞严经》经文以接引学人.从其悟入者不计其数。禅师逝后被谥号为“断际禅师”。又比如圆悟克勤在《碧岩录》中收入了多个与《楞严经》有关的公案,其法嗣大慧普觉禅师的语录中也多处引用《楞严经》的文字,等等。从其中开悟的也实在难以计算,但随手拿些资料,以供养各位修学。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http://url.cn/0IV0DM印广法师精讲《楞严经》视频http://url.cn/MD23LF请加法华微信号码fahua321或扫描二维码

心照 发表于 2015-3-24 16:37:46

阿弥陀佛

一心三藏-yxsz 发表于 2016-6-29 15:13:57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3330286021 发表于 2016-6-29 18:54:12

楞严经与历代佛门祖师-法理辩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楞严经与历代佛门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