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莲 发表于 2015-3-25 15:32:44

千古之谜,千古之冤。

【即已食时,还到本国】。

这又是一个千古之谜,千古之冤。所以有人讲啊,「极乐世界的菩萨都有神足通啊,饭前去供养了十万亿佛,那么快,一回来正好吃饭打板子」。极乐世界的菩萨还不如我们这些凡夫天呢!凡夫天的天人都不用吃饭,吃什么饭呐?还不如我们地球上的凡人,两条腿一盘,几年几十年不吃饭;还不如修歪门邪道的人埋在雪山堆里,一埋几千年也不用吃饭也不用睡觉他照活。这样一个国土,我去干什么?吃饭了以后还要洗碗,是不是啊?可麻烦了!


其实呀,这里就是讲华开莲现 ,讲即因即果,讲即念即佛。有的人解释华开莲现,「哎呀,到极乐世界以后,给我一朵妙莲华把我运过去了,到那里以后呢,莲华一开,阿弥陀佛来跟我握手」,很天真的解释。我们这张嘴巴啊,吃一口巧克力是不是就是甜嘴巴啊?吃一块朝天椒是不是就辣嘴巴呀?吃一块咸菜豆是不是就咸嘴巴呀?吃一块那个什么臭豆腐,是不是就臭嘴巴呀?这就是表华开莲现,这就是前面讲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辣色辣光、甜色甜光,是不是啊?表即因即果啊!佛以吃饭打比喻,你吃了甜食你这个嘴巴就是甜的;吃到了咸食嘴巴就是咸的;你这个妄想心懂得了天,你就是天;懂得了人,你就是人;懂得了佛,你就是佛。说食不饱,吃食才饱。你不懂得阿弥陀佛,天天在念阿弥陀佛,就跟你「南无饼干、南无巧克力」,你能不能嘴巴变成饼干巧克力那种味道啊?不能啊!见不到佛,你怎么能成佛啊?这个见佛是懂得佛。   


我们的妄想心明白了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就是明白了阿弥陀佛,你当下就是阿弥陀佛,叫『还到本国』。『本国』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妄想心明白了真心,妄想心当下就是真心,就是前面讲的『琉璃宝』,就是前面讲的『青色青光』。我们要瞻前顾后。小孩子不上学不念书,你能不能讲,「小孩子啊,你将来想当医生吗?好,在家南无医生南无医生……」,能不能当医生啊?连世间人都有的智慧在我们修行人反而迷惑颠倒,道理何在?佛的老爸老妈把佛生下来他都不能成佛,你念几句佛拜几拜佛,你算老几啊?道理是不是很简单啊?怎么念佛拜佛就能成佛?是不是?我们讲《阿弥陀经》讲到现在,后面要有啊,我们专门在《阿弥陀经》来找,佛有没有在《阿弥陀经》讲「唸佛」能够往生。你们大家把眼睛瞪大一点哦,可要防止印广法师在这里打马虎眼,耳朵要拉长一点,好好找出来佛在哪里讲「唸佛」能够往生。可是这几千年以来啊,我们深信不疑啊!顽固不化啊!   


所以『即已食时』,其已经就『还到本国』。佛惟恐我们迷惑颠倒,又在这里提醒一下『即已食时』就是『还到本国』,『还到本国』就是『即已食时』,叫华开莲现。『本国』就是我们的本性,就是本来面目,就是成佛。下面又有一句话非常好玩,叫『饭食经行』,怎么好玩呢?「极乐世界菩萨啊,也很勇猛精进呐!吃饭以后就是绕佛,经行就是绕佛唸佛,绕到那个七宝行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叫『饭食经行』。其实这里就是在示现大乘菩萨的下手功夫,至简至易。『饭』是表法,『食』是表行,连吃饭都是一个法门,那么有没有哪一个法门不是成佛之法门?


这是从名相概念上来讲,吃饭嘴动一动都是成佛之道,有没有哪一笔哪一划哪一行不是成佛之道?所以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第六卷》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啊!『归元性无二』就是观照一朵「妙莲华」,明心见性,『方便有多门』就是『饭食经行』,连吃饭都是修行,哪一法不是修行?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看这个圆顿大法是不是非常朴素,非常真切,非常真实,非常自在啊?!难怪佛在《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佛就是讲啊,成佛最简单最省事!但是你要明心见性,你不明心见性,你唸佛把喉咙唸破了都是白念,唸破了都是白念。

budong 发表于 2015-3-27 16:25:17

                                                            复唐瑞岩居士书一
念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观像观想,唯心地法门明白之人则可。否则或致起诸魔事。持名念佛,加以摄耳谛听,最为稳当。任凭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汝喜念金刚经,当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为净土助行。然净土五经,其功德亦不亚于金刚经。所寄之经书,宜详阅光所作之序,则其大义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读之,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七月初六)


复白慧导女士书

    广西乃佛法不流通之地,汝以女身,能自得师,修持净业,实为难得。光于七月十七下山,十九至上海,二十八至杭州,八月三十复回上海。信札差事堆积,日不暇给,兼以人事冗繁,汝之信由山转来,亦不暇复。十月初六回到山,抽要复之。今为汝由邮局寄《观音本迹颂》一包,《文钞》一包,《寿康宝鉴》一包,祈息心详看。则佛法之大义,为人之宏规,现生了生死之法门,匹夫援天下之道理,皆可悉知矣。    今为汝取法名为慧导,谓以智慧自导,并导其父母、翁姑、丈夫,及与兄弟、姊妹、妯娌、亲戚、儿女等,俾同沐佛化,同念佛号,现生作一真实善人,临终直往珍池受生。    古人尝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匹夫匹妇何能令天下治平乎?须知天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有善教,则所生儿女皆贤善。家有贤子,则国有贤才。穷则自淑,化及乡邑。达则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于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此所以世人称女人为太太者,以其能相夫教子,以正乎内。故其效,必致丈夫成德业,儿女悉贤善。如周之太姜、太任、太姒也。汝果能按《文钞》所说,自利利人,俾贵地同沐佛化。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则当直登上品宝莲矣。    所言匹夫匹妇援天下之道,且勿误会。即尽己之分,敦笃伦常。父慈,子孝,不负天职。又复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能如是,则一切人自可期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复修持净业,普利含识。其为援也,如是而已。彼今人动云男女平权,欲令女人做男人事,不知相夫教子处发挥,可悲孰甚?    明年尚有《印光法师嘉言录》、《弥陀经白话注》印出,亦当寄若干包来。《文钞》、《观音颂》、《寿康宝鉴》,若有信受者,亦当于明春再寄若干,以祈普利贵地之人。    念佛之念,不可加口。念字从心,加口则成呻吟之词,非忆念之义矣。    汝之诗颇好,然不宜常作。以常作则心中常事推敲,念佛成皮毛,作诗成骨髓,何能得念佛之真实利益?凡一切文人欲得实益,皆须如此。况汝是女人,何得以诗名乎?    凡诸经书,说佛法者,皆须恭敬,不可亵渎。欲送人者,先以此诫之,庶不致误得罪报。





budong 发表于 2015-3-27 16:43:05

!佛就是讲啊,成佛最简单最省事!但是你要明心见性,你不明心见性,你唸佛把喉咙唸破了都是白念,唸破了都是白念。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将释经文,五重玄义。
  第一释名。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  第二辨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故体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  第四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友啊佛友,去查查哪位祖师大德在诠释念佛法门的著述中用过唸字?有吗??这种偷换概念的小儿科手段之所以能骗人,就是因为不读佛经,不读真正的祖师大德的著述造成的呀!!!!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6-18 22:30:05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13930540286 发表于 2016-6-18 22:38:15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13930540286 发表于 2016-6-18 22:38:32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13930540286 发表于 2016-6-18 22:39:05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6-18 22:40:52

我们的妄想心明白了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就是明白了阿弥陀佛,你当下就是阿弥陀佛,叫『还到本国』。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6-18 22:41:09

我们的妄想心明白了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就是明白了阿弥陀佛,你当下就是阿弥陀佛,叫『还到本国』。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6-18 22:41:39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千古之谜,千古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