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5-5-11 10:34:07

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妙法莲华经》讲记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常』与『乐说』都是形容十六沙弥讲《法华经》圆融、圆满、无碍。时时事事处处,皆能以「法华三昧」把一切的法圆融起来。嬉笑怒骂,拳打脚踢,皆是正法。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左右逢源。好好观照一下。只有在实践中你才能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你一开口,里面的意识思维就飞快地运转,到最后灵感爆发,人家有问,你能必答。同修之间互相讨论,跟家人之间互相沟通,不要忘记你的本行就是弘扬《妙法莲华经》。佛讲了,你能赞叹一句《法华经》,则为供养一切佛。你是对整个虚空宣扬宇宙人生的真理。要信佛所讲之法,只要你把这个『如来藏』道理弘扬出去,人家一定能相信;即使诽谤佛法的人他都能相信,因为这是真理。这已经被我们在几年来弘扬这个法门的过程中铁的事实所印证。这与佛在这里讲的是不是对上号了?只要能信持《法华经》,『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这是讲十六王子学生的功德。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每一个王子都有这么多学生。那么这些学生因为听经闻法得到什么功德呢?生生世世都能跟十六沙弥在一起。我们现在读《妙法莲华经》,是不是和释迦牟尼佛在一起呀?『从其闻法,悉皆信解』,只要明白《法华经》的道理,你就是见佛,见佛就是明心见性。佛在前面对舍利弗讲,只要能信受舍利弗所讲的《法华经》,他就见到了佛。需要不需要肉身佛在场?听懂了《法华经》是不是见佛啊?是不是见菩萨见比丘?可是现在有人认为见到天上那个佛示现瑞相了,或者在定中看到佛了,叫「见佛」。这个并不叫「见佛」。叫不叫明心见性呐?都不叫。「见佛」在《楞严经》叫「见不见之见」,这叫「真见」;你不能「见不见之见」,那你能见一切的东西都是「妄见」,不要当真。你不懂得一加一等于八是对的,那么你讲一加一就是等于二对不对呀?不对。你如果懂得一加一等于八是对的,一加一等于二十万也是对的,那么你讲一加一等于二对不对呀?就对了。对与不对都是我们心里的自性功德显现。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哪几个不是哪几个,都是一个念在自在地变化。『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以此因缘:就是大通智胜佛时代与十六王子结缘的这些弟子;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四万亿,每一尊佛住世的时间相隔就算它五十亿年好了,你就知道我们在过去世中已经修行了多少生生世世呐!【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十六沙弥已经都已经成佛了。先看东方佛,阿閦:译为「不动佛」,是药师佛;欢喜国:药师琉璃光世界。二名须弥顶:「须弥山」是表佛的法身。『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师子』作两种解释:一者,狮子为百兽之王,佛为人中人、天中天,以此作为一个代号;二者,把『师』和『子』分开解——『师』,世出世间最受人尊敬的就是老师;『子』在古汉语里,一般地是对有权威、有地位、有学问、有威德、有成就这样的人的尊称。所以『师』和『子』合起来作为佛的一个别号。『师子音』是表佛说法的威力。狮子入林,百兽震恐,是表佛以音声降伏群魔,度化众生的这种威力。『师子相』是比喻以佛的气质来摄受教化众生。『音』是言教,『相』是身教。『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这两个名相也是表法。『虚空』这是比喻真空;『住』是表妙有;『虚空住』是真空妙有。『虚空』就是『阿』,『住』就是『弥陀』。『虚空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常灭』,用《楞严经》来解释,『常』就是「即一切法」,『灭』就是「离一切相」。『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帝』在这里是表「自在无碍」,表诸法之王一统天下,这是比喻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尊贵自在。『梵』是表清净,佛断两种生死、破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得大清净、大自在。『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这个『阿弥陀』不再重复解释。度一切世间苦恼:世间包括世间和出世间;一切,表无量万法;度,表成就。自己跟一切的万法圆融、圆通为一个本体,叫作『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多摩罗跋:译作藿香,表消除一切的烦恼习气;栴檀香:表菩提,通过『多摩罗跋』转烦恼而成菩提;『神通』是表法力。『须弥相』的解释,同「须弥顶」。『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云』是表慈悲心,云有无量的智慧,因此而得自在;『自在』和『自在王』同解。『自在』就是『王』,『王』即是『自在』。『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坏』解释为「破」,破一切世间怖畏而成「我独无所畏」。佛证金身法身,证万法同体,没有对待。『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以前的种种办法都是方便引导,而佛在冥中加持一直都是以『一心三藏』这个念在观察时机,等待时机。以前学了那么多声闻法,经过『一心三藏』一引导,当下明了。怎么明了啊?万法都是我们一个念之所变现。比如说一个杀人犯,开始学小乘法的时候是不是提心吊胆?我这么大的罪过,什么时候能够将功赎罪呀?当明白『如来藏』以后,思想一下解放了。魔王也是佛啊!原来是这样啊!他这个心就翻天覆地。明白了『如来藏』道理以后哪一法不是菩萨道啊?在《楞严经》倒数第二段讲得很清楚啊:十恶不赦之人犯了无量无量的罪过,就要下无间地狱的,就剩下一口气,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所有罪过一笔勾销,当下成佛。『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前面的『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是哪些人呢?两千五百年之前是那些人?就是我们这些人。注意啊!我讲我们现在是『声闻弟子』,同时我们是不是「菩萨弟子」啊?我们现在仍然是「外现是声闻,内密菩萨行」。我们已经明白了菩萨道,但是现的形相是在听经闻法,弘扬佛法,以这种方式作为我们的教体,度化众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不闻是经』,他听不到《法华经》,也能『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是自己以为能灭度。这是种妄想,因为你还不懂得什么是佛。『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这个人虽然在打妄想,因为他与佛结下法缘这个功德,『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仍然能够听到《妙法莲华经》。这也是佛强调结法缘的重要性,你自然就有护法神明、诸佛菩萨冥中来安排你,引导你。不要以为我们就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啊!这里都有定数。为什么天南海北、千里迢迢来听经;那没有结法缘、没有福报的人,即使就在鼻子底下他都不来听,你以为怎么样?冥中都有诸佛菩萨在引导。《法华经》是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的「秘密之藏」,跑都跑不了。但是,你执著定数的话,这就是外道;还要懂得变数。在某种情况之下定数比变数硬,在某种情况之下变数比定数又要硬,这个是圆融的。变数就是讲缘分,就是讲菩萨发心,讲今世缘;定数是讲前世缘、前世因。如果只讲定数,那我们要修行干什么?反正规定到某年某月某日成佛。所以佛在给某人授记的时候,什么几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这都是圆融的数字。定数就是说你一定要成佛,指日可待;变数还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不要打妄想。不读懂《法华经》你是不可能『灭度』,叫『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斩钉截铁,就没有其它的经能叫你成就,翻来覆去强调这个道理。所以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除诸如来方便说法:是指至于我讲的其它经呐,那都是方便说!

一心三藏-yxsz 发表于 2016-6-20 08:57:26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清淨本然法如是 发表于 2016-6-20 09:03:22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法华弟子当来 发表于 2016-6-20 09:05:39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天地万法一如来 发表于 2016-6-20 09:11:40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无量古今当下念 发表于 2016-6-20 09:11:41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6-20 11:16:03

阿弥陀佛!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6-20 11:16:20

感恩一切!!!!!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6-20 11:16:36

随喜赞叹!!!!!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6-20 11:17:00

感恩的心慈悲的心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妙法莲华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