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5-6-5 10:11:05

对照一下自己的根基—— 《法华经》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
『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佣』,打工;『赁』,自立门户,开店经营。『展转』是形容经营很苦。所以『佣赁展转』这是比喻修种种法门能得到一点福报,尝到一点甜头,叫「味禅」。『遇到父舍』,『遇到』是表机遇。时间长了以后渐渐地感到这种法门没有什么法味。就跟有些人念佛念了五十年,读经一百多部,最后他想哭了,因为看不到成佛的希望,看不到尽头,怎么没有一点点起色?心里产生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之下,往往就造成一种入道的机缘。『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这是表两类根机的人。小根机之人他不敢正眼正视大法,叫『住立门侧』。比如上面的摩诃迦叶、目犍连这样的人。『遥见其父』是表根机大一点的声闻弟子。他虽然能够体悟到一点大乘的法味,但是还差很远。比如舍利弗这样的上等根机。『踞师子床,宝几承足』。『师子床』是表法座;『踞』呢,表如如不动之理,表佛法之尊严。『宝几承足』,『宝』是表慧;『几』是表定;『足』是表戒。『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这是讲佛在传法初期,其周围弟子的智慧境界之情况。『婆罗门』在印度属于贵族,是表大根机的菩萨,表华严十地菩萨,也相当于「法华十住位」的菩萨,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刹利』是表「华严初地到九地」这些菩萨。『刹利』是印度种族第二个阶层,专门做官做府,而『婆罗门』贵族把握着国家的精神文化。一般他不做官,但是他有权决定官员的任免;他不执政,但是参政干政。『居士』表「华严三贤位」的菩萨。华严就是讲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叫「三贤」,都叫『居士』。『皆恭敬围绕』,这是介绍佛当年这个僧团之正报的情况。『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真珠璎珞』表法财;各自成就了不同的果位,叫『庄严其身』。『吏民僮仆』,前面已作说明。『手执白拂』,它是一种权利的象征。『侍立左右』,『侍立』比喻「中道」之义;『左』是比喻入「空智」,「入空」就是破一切相;『右』是比喻入「假智」,从「空」出「假」来体会「俗谛」,是破除「偏空涅槃」那种内尘。『覆以宝帐』,比喻佛慈悲之心,佛法慈悲覆护之力。『垂诸华幡』,『华』是鲜华;『幡』是红旗。这是表佛法的道力、法力这种气氛。『香水洒地』,『香』是表法门。『水』是表法门之力,或者叫「定水」,定水也是表一种自在解脱,能够消除烦恼。『洒地』,除去烦恼得清净心。『地』表「本」,表我们的心地本来面目。『散众名华』,又说为「七净华」。一者,「戒净」。戒净就是圆满受持诸经戒律,唯「三聚净戒」不可。二者,「心净」,就要我们破除烦恼习气,不要打妄想,始终以清净心、真诚心来守护身口意三业。三者,「见净」。这个涉及到世界观的问题。你对待自己、对待周边的环境怎样来判别、认识?用智慧来观照,叫「见净」。四者,「度疑净」。断除疑惑,常讲就是断除我们的「常见」、「边见」,而树立修行的信心。五者,「分别道净」。分别智慧,从凡夫道、外道,通过分别以后而能通达到佛道。「分别道」带有引导之义。第六种叫「行断知见净」。通过行持来不断地破除烦恼习气。就是见道以后,还要修、还要行、还要证,来破除邪知邪见,叫「行断知见净」。第七种就是「涅槃净」,究竟大涅槃。『罗列宝物,出内取与』,『罗列』就是时时准备着;『宝物』为法宝。无量教化众生的法门当下现成,叫『罗列宝物』。佛以法布施众生,叫『出内取与』。『罗列宝物』为化度之法,『出内取与』为化度之教。『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在藏教菩萨位可以观照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在圆教位观照『如是种种严饰』,无非『一心三藏』——大至佛土、小至微尘,无非诸佛法身真常。『严』是圆满无漏。『威德特尊』,这里的『威德』,究竟说为「无住大涅槃」,殊胜无比,尊圣无比;方便说为藏教菩萨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即遣旁人,急追将还。】
『穷子见父有大势力,即怀恐怖,悔来至此』。这里的『见』,方便说为众生的一种敏感。『有大力势』,这是从外表上看出气质不凡。为什么『即怀恐怖,悔来至此』,以他的心力,对大法还不能适应。『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这是比喻大乘教菩萨法,不是我们这样的根机所能成就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贫里』是比喻小乘之理,不含无量智慧德能,故为『贫』。『肆力』就是说我能够力所能及,表小乘法只能适应于小乘根机。『衣食易得』,这个『衣食』或理解为人我空,或理解为人天福报的那种味禅、「四禅八定」之类;『易得』这是一种小乘人的心态。其实修小乘果位也非常困难。『若久住此,或见逼迫』。『久』是指大乘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三」是不定数,因为当时佛还没有传《法华经》呐!佛当年讲这个法是方便说,《法华经》《楞严经》能叫你立地成佛。到最后让众生通过对比、分别,来信大厌小。『或见逼迫』,大乘法强调菩萨愿身再来要示现天、人、鬼、畜各种相。所以小乘人他情愿修那种「偏空涅槃」,他把出生入死看成是『逼迫』。『强使我作』,把修大乘法看成是一种痛苦和负担。所以『作是念已,疾走而去』。『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时』是尔时,表佛与有缘弟子道交感应之时。『见子便识』属于因缘法。为什么『识』啊?都是过去多生多世教化的学生弟子。『心大欢喜』是表机缘快成熟了。『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这些修行人的根机已经渐渐成熟,如来家业的传承指日可待,所以讲『今有所付』,而没有讲「今有能付」,也就是这个时候是要成熟不成熟。如果「今有能付」的话,那就在法华会上能付了。『今有所付』,已经有指望了。『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解释同上,阿弥陀佛「黄金臂常垂」,时时准备接引众生。『无由见之』,佛不度无缘之人,缘可遇不可求,它有一定的定数。『而忽自来』,这是缘可遇,前面『无由见之』是缘不可求。『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我虽年朽』这是比喻,佛是第八千次到娑婆世界示现,至于在其它佛土可以说是无量次。我虽然是个老古佛,『犹故贪惜』,恨不得一切众生当下成佛。『即遣旁人,急追将还』。『旁人』,可说为《华严经》。『急追将还』,体现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讲成佛成菩萨顿教之法,对小乘人来讲显得很急。

HCBXF 发表于 2015-6-6 15:25:18

{:soso_e163:}阿弥陀佛!{:soso_e176:}

慧卐心 发表于 2015-6-7 05:41:18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

一心三藏-yxsz 发表于 2016-6-20 20:55:47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高大珍 发表于 2016-6-20 20:57:30

南无阿弥陀佛

宇宙万法一念心 发表于 2016-6-20 20:57:33

感恩一切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宇宙万法一念心 发表于 2016-6-20 21:09:25

十方法界就是一个我,我与十方法界是一个本体,万法就是我一念变现。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厚德载物英 发表于 2016-6-20 21:13:21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6-20 21:14:00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6-20 21:14:07

感恩佛的慈悲 阿弥陀佛 开方便之门 显现真实义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对照一下自己的根基—— 《法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