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5-10-26 09:45:02

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

法华经讲记·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5)印广法师主讲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短短几句反反复复讲诸佛「难值难遇」,两个儿子对着父母请法,但是他们只对母亲讲,而且母亲没有等父亲开口就抢嘴快!这叫控制局面,防止那个国王的老子讲出不同的话,再来讲就已经形成被动。我们在教化众生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抢先控制局面。有些事本来一个家庭中他可能是这样想,也可能那样想,但是经过你这一个人拿主导意见,提前发言,你就控制了这个局面。另外,这两个人要出家,他们知道自己成就了。其实也在暗示父王出家。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意思来讲,你们看看自己应该怎么办。所以我们也要注意懂得旁敲侧击,指东说西。有时讲着我们要怎么样,实际上暗含着叫别人也应该怎么样。有时候两个人谈论佛法,往往是专门谈给第三个人听的。要懂得运用各种手段。有时本来听得很平静的,为了让别人生起兴趣,你可以听得手舞足蹈:「这么好啊?」其实你早就知道了。这是为了把别人摄受进来。有时候你本来是懂的,你还可以装不懂,问: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菩萨为了教化人没有「我」相。有时你可以装大学问家,有时也可以装大傻瓜。这里打了一个比喻啊,叫作「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有只乌龟是独眼,它在大海里随处漂流。那么有块木板上只有一个孔。这个孔跟乌龟的脑袋一样大小。这个木板也在水里飘,两者都是飘流不定。乌龟还有一个特点:它一百年,头伸出海面一次。想一想:这个木孔在某一个时空点与这个乌龟正好头一伸的时候,这个头就套在木孔里。这个机会难得不难得啊?很难得。这是比喻佛难遇,佛法难遇。佛在其它经典还打了一个比喻,叫作「须弥穿针」。须弥山顶1008万里,有一个人从须弥山顶吊一根线下来,下面有人拿着一根针。在上面的人把线一放,正好穿到针眼里,这个难不难穿啊?可能几百万亿年,乃至可能永远都穿不到,叫「须弥穿针」。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大法更难闻!所以我们要非常非常珍惜啊!〈方便品〉也是讲,遇到《法华经》是如优昙华开一次,机会太难得。这个机会是不是给我们逮到了啊?你可一定抓住不放啊!你修其它一些小法并不太难啊,唯有修《法华经》很难得。现在全世界修行人少说有几千万,有几人修持《法华经》?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妙庄严王,看来是转轮圣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藏、净眼、净德这三位菩萨以及妙庄严王这位菩萨在他们无量劫以来修行过程中,结下了殊胜的法缘。皆悉堪任:这些人机缘都已经成熟。佛在兜率陀天四千年观察就是做这个安排工作。师父每到一处开讲《法华经》,就有许多同修从天南海北闻风而来。这都是佛菩萨在冥中安排。否则你即使在眼皮子底下,都不会来听闻《法华经》。他将来要后悔无量劫,后悔无量劫啊!成佛了生脱死,在此一举。错过了这一关,你不知何年何月能再遇到佛法;而且再能遇到佛法,你是不是就能进入佛门又当别论。有智者,抓住当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稍微犹豫一下,无量百千万亿年过去了,要受「大苦恼」。所以我们看看「值浮木孔」,看看「须弥穿针」,看看「优昙钵华」,这是不是佛菩萨在苦口婆心劝进我们受持《妙法莲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这个「法华三昧」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开权显实」,就是「华开莲现」。「法华三昧」开权显实,把我们的本来面目说得一清二楚,通过「华开莲现」把「听经闻法」当下成就说得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特别是《法华经》,无论你利根钝根,不漏一人、不漏一法,统统都能成就。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这实际上也是讲「法华三昧」。「离诸恶趣」就是离一切恶趣。唯有「一心三藏」讲一切的万法皆是当人当下一念而已,这个一念就是离一切分别而证入无分别法,是为离一切恶趣。通教菩萨破有归空,别教菩萨搞「次第三藏」,与圆教的圆融中道相比,也是恶啊。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把一切的万法归纳为一个念,一切的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这是既圆且顿。这是真正的「离诸恶趣三昧」。这个「三昧」是「如来大定」。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离开三种惑——粗惑、细惑、无明微细惑,离开两种生死,离开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那讲起来更为详细。虽然详细,不如「一心三藏」解释起来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一切众生」无所不包,就是「一心三藏」。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这还是「法华三昧」,表述「一心三藏」。诸佛集,「集」在哪里?就是集在「一心三藏」。「诸佛」表无量。「集」就是集中于一念,集中于我们的真心本性。「诸佛集」是不是阿弥陀啊?读《法华经》《楞严经》,我们始终都要注意咬住青山不松口。这个青山就是「一心三藏」,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离开我们的本来面目你没有言语可论,没有佛法可讲。越是真理越简单,就是一句「一心三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你可以把《法华经》上面讲的多种三昧、讲的各种空,好好地归纳一下,最后呢?无非是讲「如是我闻」无非是讲「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而已。「能知诸佛秘密之藏」。这是解释「诸佛集三昧」。「秘密之藏」无非是「一心三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通过两个儿子方便引导,转变他父亲的习气。「好乐佛法」是从习气上来言;凡夫恶习难改,好人善习也难改。学正法叫真人,真习也难改。修行的过程无非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把我们的习气来一个颠倒改变。过去我们习惯于「为我」,或者习惯于「为他」;听闻大法以后,变成了真习、佛习、菩萨习,你想改都改不掉,你没有办法改,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当你这个心明白了佛,你就是佛心,你想退到凡夫心都没有办法。但是我们想由凡夫心进到佛心,可以,它能够转,这就是听闻大法的重要性。好乐佛法:注意,度化我们身边的亲人,要学会抓住机会,只要你会用心,机会时时刻刻都在,你一引导过来就好办。

一心三藏-yxsz 发表于 2016-6-10 12:01:28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6-10 12:07:16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6-10 12:07:34

南无观世音菩萨

高大珍 发表于 2016-6-10 13:06:25

南无观世音菩萨

123456789 发表于 2016-6-10 13:10:38

顶礼佛法僧,阿弥陀佛,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6-10 13:52:48


顶礼佛法僧,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