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7-10 21:40:07

乘此宝乘,直至道场 !--《法华经》讲记·譬喻品第三(13)

告舍利弗,我亦如是。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著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



这里仍然在重颂前面长行里的那个譬喻,「以法合喻」。父子仍然是方便说,谁不是谁啊?『一切众生,皆是吾子』,这是按照「三因佛性」来讲,叫「正因之子」。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开一切相,他就是「一」,所以说他是老子;但又「即一切法」,一切法都好像他生出来似的,所以一切法是不是他的儿子啊?这就是《楞严经》讲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一个『阿』,就是『如是我闻』的『如』;『即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如是我闻』的『是』所以『一切众生,皆是吾子』,叫「正因佛子」。那么至于佛在特定的时空点,对机缘已经成熟的修行人而言叫「缘因佛子」,这些佛子是因缘先成熟的,先教化你们。



『深著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这十句话是佛从总体上讲述三界六道一切众生这种受苦的状况。众生迷惑颠倒,连那一点点可怜的人天福报呢,还在执著,不懂得名闻利养的当下就是我们的苦报,这就是没有慧眼。这个『三界』从天堂到地狱都是火宅,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心。



天人那种禅定之乐,在佛看来跟坐监狱一样。心思那么沉重,一点都不敢动念,这种「四禅八定」乃至包含通教菩萨的那种禅定是「坐鬼窟窿」,「坐臭骨头」,是「冷水泡石头」,有什么快乐啊?天人不是小说和电影上的一天到晚载歌载舞。许多人认为修一点禅定就怎么样,那还是鬼神道的功夫啊。『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在佛的眼中,三界六道都是火宅地狱。

『如是等火,炽燃不息』,这个『火』就是我们众生心中本有的热恼。如果真正讲到『火』,包括明心见性的菩萨,无明微细烦恼是不是火啊?都是火啊!连等觉菩萨生相无明都是『火』。任何一法,它都贯通十法界。



【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著深故。以是方便,为说三乘。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无量亿千,诸力解脱,禅定智慧,及佛余法,得如是乘,令诸子等,日夜劫数,常得游戏。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乘此宝乘,直至道场。以是因缘,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除佛方便。告舍利弗,汝诸人等,皆是吾子,我则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尽生死,而实不灭。今所应作,唯佛智慧。若有菩萨,于是众中。能一心听,诸佛实法。诸佛世尊,虽以方便,所化众生,皆是菩萨。若人小智,深著爱欲,为此等故,说于苦谛。众生心喜,得未曾有。佛说苦谛,真实无异。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暂舍。为是等故,方便说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灭尽诸苦,名第三谛。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脱。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佛说是人,未实灭度。斯人未得,无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灭度。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如来已离』,离了没有啊?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这个『离』是「在即在离」,「非即非离」,离而不离,不离而离,要作这样的观照。佛证极果,地水火风、是非好歹,无一不是佛的法身真常。这个茶杯是不是如来啊?但如来有没有离开茶杯的这种愚痴啊?离开了。他「非痴现痴,非愚现愚」,「非生示生,非灭示灭」。我们每一个人都本来具足这种功德,一旦成佛就回到大光明藏中去。在乐不乐,在苦不苦,没有乐苦的感受是最大的乐,这就是「法乐」。凡夫之快乐的感受就是情执,还没有解脱。



『已离三界火宅』,佛本身就是『三界火宅』,但他对三界火宅的苦乐有感而不受;众生在迷中,明明就是感到苦乐,全是我们的一念心在执著。这个色身是色身吗?在《楞严经》上讲,有的菩萨修火观,眼睛一闭变成一团火了;修水观的菩萨在定中变成一滩水了。可是我们现在把它看成是皮肉筋骨啊!因为我们执著它是皮肉筋骨,它就是皮肉筋骨。讲到底来讲呢,还又都是自己的一个念。



『寂然闲居』,『寂然』要观照为「寂而常照」。『寂』是遮,『然』是照。注意这个拿手好戏。拳于掌而言,是不是手掌「寂然为拳」了?心是不是能看到手掌呢?叫「寂而常照」。『闲』就是「空闲」,什么也没有,所以『闲居』是不是也是『寂然』呐?『闲』就是『寂』,『居』就是『然』;『闲』就是『如』,『居』就是『来』。由『闲』而『居』,就是真心「不变随缘」;虽然『居』,但仍然是『闲』,叫「随缘不变」。



『安处林野』,『安处』观照为「涅槃」,『林』表智慧,『野』表空旷,这是现涅槃之相,这种涅槃是「无住大涅槃」;也可以把『安处』解释为法身功德,『野』解释为化身功德,『林』为报身功德,任何一法当下即是三身功德具足。佛是这样,一切法无非如此,这样可以解释为「性净大涅槃」。我们现在是不是『安处林野』呀?我们有没有离开真心本性?当下就是『安处』嘛。这个『野』是表空旷万法,我们是不是有形有相的『野』啊?我们虽然是以贪嗔痴这种习气在轮回受报,贪嗔痴这个烦恼是不是菩提啊?也是智慧啊!圆顿大法「烦恼即菩提」。苦即是法身,造业即是解脱!明白此理,我们心得自在。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这六句是总结以上「能见」与「所见」。整个世间出世间,这里特别讲世间,都是「我」啊!这里佛把它方便说为「我所」,是恒顺众生的习气。从究竟意义上来讲是不是他呀?『多诸患难』,前面讲了五欲六尘在伤害迷惑颠倒中的众生。这五欲六尘是不是也是都是自己啊?在《楞严经》叫什么?『自心取自心』。



『唯我一人,能为救护』,佛是过来人,只有他才明白、才能告诉在迷悟中的众生。『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这也是方便说。



『虽复教诏,而不信受』,『虽复教诏』可说为第一说法时——华严时。华严时期呢,是用方便法中的最高法《华严经》来投石问路。但众生连《华严经》都不能接受,更何况《法华经》?所以『而不信受』。当时地球上的那些弟子根本不知道佛在讲啥,就跟前面那个长行里的比喻一样,『视父而已』,也不知道什么是火啊,什么是难呐,不知道在讲什么。

『于诸欲染,贪著深故』,不解佛法的原因就是被名闻利养迷惑颠倒太深。所以『以是方便,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佛为了让众生心里稍微安定下来,知道三界六道轮回之苦,知道有法可修,有佛可成,而开示出世间道。



『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修行人听闻佛的方便法以后,与自己的习气相应,叫『若心决定』。就是前面那个「火宅喻」中的踊跃高兴。



『具足三明』,这是一种修证功夫,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所谓「天眼明」,能看障外,从这里可以看到美国,可以看到太阳;所谓「宿命明」,能看到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漏尽明」特指阿罗汉、辟支佛破除了三界六道的见思烦恼,再也不会漏到六道轮回。『及六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你心里怎么想的他就能知道,这表什么法?因为我们就是一个心;还有「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至于这『六通』呢,是讲阿罗汉果位。



『有得缘觉』,『缘觉』就是证辟支佛果位;『不退菩萨』,这个一般地是通教、别教那些不退位的菩萨,也就是说通过佛的方便法有些人证到这些果位。你千万不要打妄想:啊!既然也能得到罗汉、也能得到辟支佛、也能得到通教别教菩萨,我非要学《法华经》干什么啊?你知道这些果位容易不容易得啊?他们在这个位修,有的是修了三大阿僧祗劫,有的是无量劫。而圆顿大法,当下成就。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佛还要重新给他们引导:这些都是不究竟法,没有实体。



『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前提你能正信佛法,听懂了,深信不疑。妙不妙啊?『一切皆当』,『皆当』是当下、正当名分。『成得佛道』,圆顿大法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在《法华经》像这样讲法多得很呐!前面无量的天人大众看到佛给舍利弗授记了,于是自己就给自己授记了,在第十七品〈分别功德品〉更加殊胜。



『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无量亿千,诸力解脱,禅定智慧,及佛余法』。这又是在赞叹《法华经》这个『如来藏』心地法门微妙。『微妙』就微妙在「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越是真理越简单;『微妙』就微妙在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解脱、当下成佛。



『于诸世间』,一切世间出世间。『为无有上』,没有哪一个法能与《法华经》《楞严经》相比。『佛所悦可』,是一切诸佛所认可。前面讲『三世诸佛守护之藏』,三世诸佛就是守护、看住一个《妙法莲华经》,记好。『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万法你没有办法不称叹,因为万法都是一个『一心三藏』,都是一朵『妙莲华』。『供养礼拜』,你没有办法不供养,我们即使在搞贪嗔痴是不是也在供养啊?贪嗔痴是不是「我」啊?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我们怎样地自在选择的问题。

所以『无量亿千诸力解脱、禅定智慧』,统统包含其中,「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其它分别法你修一就是一,修二就是二;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是「全性起修」,因为你明白了一切万法都是「我」,以这样的心来行一切法,就是对一切法的加持。



归纳为无分别不妨分别,分别不妨无分别。注意:圆顿大法,一粒微尘,一根草丝,无非一真法界;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乘』,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火』,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我闻』,没有哪一法不是『阿弥陀佛』;而所有的『阿弥陀佛』就是一个『阿弥陀佛』,所有的法都是一个法、都是一个念,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我们好好观照做梦的道理。



『得如是乘,令诸子等,日夜劫数,常得游戏』。明白这个道理,即为『得如是乘』。『日夜劫数』,就是从现在开始无量无量的劫数。『常得游戏』就是得到了自在。



藕益大师有解:「见道如日,无明尚在如夜。虽未尽恶,不落三恶」。师父讲,见道之人最低保障线不落三恶道,就是参照藕益大师的说法。如果参照《法华经》《楞严经》的说法,那就不得了,那就是「阿惟越致」七地以上的菩萨,这是不含糊的。



『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乘此宝乘,直至道场』。『直至道场』就是《楞严经》讲的,一直到成佛没有委曲之相,不会打闲岔,也就是讲见道之日起永远不落三恶道;然后呢,通过修证一直到成佛,中间不会有退转。



『以是因缘,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除佛方便』。佛反反复复讲:由于这样的情况呐,你们是十方三世到处求啊!只有《法华经》呐,没有其它法呀!我讲的那三藏十二部经都是方便说啊!



『告舍利弗,汝诸人等,皆是吾子,我则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尽生死,而实不灭。今所应作,唯佛智慧』。虽然先讲你们是灭度了,那是方便说,安定你们的;其实你没有灭度,仅仅是了脱了分段生死,还要了脱变易生死,才叫灭度。『今所应作,唯佛智慧』,现在应该所办的就是回小向大,就是学《法华经》。



『若有菩萨,于是众中,能一心听,诸佛实法』。这里的『若有菩萨』应该解释为「作为菩萨」。『能一心听』,『能』为「应该」,作为菩萨在大众之中,应该一心听闻『诸佛实法』,这个『实法』就是《法华经》。



『诸佛世尊,虽以方便,所化众生,皆是菩萨』。诸佛讲了三乘无量法来教化众生,其目的都是要为了引导到菩萨法。



『若人小智,深著爱欲,为此等故,说于苦谛』。这是逗机说法。有些人特别执着于名闻利养,这些人给他说「苦谛」。



『众生心喜,得未曾有,佛说苦谛,真实无异』。在苦中的众生呐,明白了「苦」的真实因缘会产生法喜,此处强调佛讲的这些因缘法也是真实,属于「第二义谛真」,「第二义谛真」叫「俗谛」,「谛」也是真实,叫「俗真、第二真」。



如果讲「第二义谛」,比如这明明是茶杯,你讲这是个苹果这就不真实;按照「第一义谛」来讲这是『阿弥陀佛』,要搞明白。



『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暂舍。为是等故,方便说道,诸苦所因』,这属于苦集灭道第二谛,叫「集谛」。『不知苦本』,他不知道受苦的原因。众生根机不一样,所以下手的功夫也不一样。



『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灭尽诸苦,名第三谛』。『第三谛』叫「苦集灭道」的「灭谛」,「灭谛」就是证到这个四果罗汉的果位,破除了贪嗔痴这些见思烦恼,破除了以后没有所依靠了,他自然归于无漏清净心。



『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脱』。『修行于道』就是讲「道谛」,用什么办法来「修因、断苦、证果」。「道谛」可对应为三十七个道品(详解请看《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所以这以上这二十四句偈颂是讲这一类的众生根机小,不堪接受大教,而给予「苦集灭道」这四圣谛以方便引导。



『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即使小乘果位也是如此,怎么解脱啊?「离妄即真」——他离开了贪嗔痴,当下就证得无漏的小乘果位。这个下手功夫其实也很明白,仅仅是我们要用功夫。道理很明白,行持很困难。



『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一切解脱』非无住大涅槃而不可。

『佛说是人,未实灭度』,为什么?他还有变易生死没有破啊!



『斯人未得,无上道故』,为什么没有证得圆满的灭度啊?他『未得无上道』,『无上道』就是「一切种智」,就是没有见到『一心三藏』。



『我意不欲,令至灭度』,这两句话很费解:并不是我不叫他们成佛,是因为他自己没有明白『如来藏』大法。



『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我是诸法之王,一切皆已通达,我就是来帮助你们的,你们不要去打妄想,不要怀疑好像专门给你们出难题啊!老师批评人,千里迢迢难道就是想来得罪人吗?只要作如是观照,你对老师的误解和怨恨会当下消除。

19770727 发表于 2016-7-10 21:55:15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顶礼恩师!

19770727 发表于 2016-7-10 21:55:35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乘此宝乘,直至道场 !--《法华经》讲记·譬喻品第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