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7-29 00:03:38

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佛知是已,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汝等迦叶,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诸佛世尊随宜说法,难解难知。】

『一相』就是「一实相印」。用实相来讲:无相之相、无不相之相、无相无不相之相。用『如来藏』来讲:即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真实理体。你怎么样讲它都是这个样子。『一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以它指导我们修行。

『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这三个名相又是在分别解释修行的原则次第。它们通小通大,通凡通圣,我们按照圆顿大法来解释。所谓解脱,造业当下就是解脱,业障本来空。你明白了『一心三藏』,是非、好坏、圣凡、有情、无情、善业、恶业,当下都是这个念。你懂了,深信不疑,当下就解脱;在中阴身期间彻底解脱。

『离相』,为在相离相,烦恼即是菩提,迷惑即是般若。不是修禅宗眼睛一闭什么也不管,三十二相都是「无明相」。圆教看任何相都是佛相——在人相是佛,在泥巴相也是佛。守住这个念。我这个人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是;讲我是佛也是对的,讲我是牛马猪羊也是对的,在人相离人相。这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的一个法而已。『离相』就是讲「烦恼即菩提」,不必为烦恼习气去着急,你不要理睬它,它就是菩提;但是可不是鼓励你去搞烦恼习气,如果这样那说明你还没有离相。这是无上妙法!

『灭相』,「苦即是法身」。『灭相』无非是被生死所苦。我们明白了,现在生死是不是假的?我们从来没有生过,从来也没有死过。拳头变成手掌,拳头灭了没有?那手掌生了没有?是不是「生死不二」?手掌再变成拳头,手掌灭了没有?拳头生了没有?生灭是在表演而已。那来世怎么样个生法就大有文章可做啊!就看这一生怎么样行持。有些人一边在学『如来藏』,一边拼命地去吃喝玩乐,这就没有智慧。

所以我许多朋友和弟子们请我吃饭,我说:「你请我吃饭的话,我一吃我心就痛。你把这个吃饭的钱能够拿来放生多好啊!这是对师父最大的供养。」我总是这样劝导,我们要把可以省下来的钱用来救度众生,明白吗?就是印几份光盘也就帮助人开智慧。就是毛主席讲的,节约每一个铜板,为了战争事业。我们现在要节约每一分钱,为了如来家业!这个很重要啊!

『究竟至于一切种智』。这『一切种智』分为「一切智」与「道种智」来观照。「一切智」就是知道我们的心能够变现出万法,在空见有,不需要现有,他心里就知道,这叫「明心」;「道种智」呢,知万法皆由我心变现,在相回光返照到心,这叫「见性」。所以明白了这个『一切种智』就叫「明心见性」。比如说这个拳头是不是一呀?在拳头的当下我们就知道能够现出锤子、剪子、扫把、木排、布、兔子的耳朵、狐狸的尾巴,它能现出一切,就在这个拳头上它就知道现出这么多相来,就知道心能现万法,这就叫「一切智」;「道种智」就是拳头现成手掌以后,知道它这个有形有相的手掌当下就是无形无相的拳头,还知道这个锤子就是这把剪子,这把剪子就是这把木排,这个扫把就是这块布,所以这里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这就叫「道种智」。而小乘人和通教证到的「一切智」并不圆满;别教能证到「道种智」也不圆满;只有圆教才能证得「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是不是就是『阿弥陀佛』啊?『阿』就是『一切智』,『弥陀』就是「道种智」。「一切种智」是不是就是『如是我闻』呐?「一切智」就是『如』,「道种智」就是『是』。所以佛法种种名相概念,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都是在讲同一个道理,这就是『阿弥陀佛』。再次提醒各位,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这句点醒你了,我们修行佛法证到功德并不知道。那不知道,怎么还说多少人成就了?多亏老佛爷交代标准答案。我们是根据标准答案对号入座。

『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这个『种相体性』实际上是总结了前面的「十如是」。

所谓『相』,佛种从缘起,是表万法的「缘因佛性」。明白了『如来藏』,因缘法是不是也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啊?所谓『体』呢,即「正因佛性」。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都是个『一心三藏』。所谓『性』,即「了因佛性」。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那种智慧叫「了因佛性」。佛知众生,是彻底了知。他看一个人不会有错。有些人怎么样都教化不了的。佛知道,但我们心里没有底,所以我们讲《法华经》,好在是诸佛把关,不需要我们自己去招生,是佛菩萨在搞招生办公室。能来的就来,不能来的就缺席。有的能来听一两分钟,都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报。有福报的人天南海北千里迢迢来听,没有福报的人,你在他眼睛鼻子底下,他都不来听一句。要珍惜啊!

『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简单说,这段有几个关键词:『念、思、修、事、云何、以何法』,分别解释。

所谓『念』,可观照为『如是性』;『思』,『如是力』;『修』呢,『如是缘』;然后『念何事』,『事』即『如是相』;『云何念』,『云何』二字即『如是作』;『以何法念』,『以何法』就是『如是因缘』;『以何法得』,『得』就是『如是果报』。

这段经文可以回到「十如是」来观照。万法不出「十如是」。

『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开头是知众生种种体性;中间经过了一些具体的提示;到最后这一段呢,再次概括唯有如来知道你怎么修怎么念,以什么办法来念,无所不知。

『如实之见』,从你的全体状况,以此来现行观照。『明了无碍』,圆融、圆满、圆通,这是如来果地的功德。

从「十如是」角度观照也好,从佛在《楞严经》、《金刚经》的说法也好,佛无所不通达。十方世界微妙无比,连身上的一根头发、一块废指甲,它都会跟我们讲话。比如说我们身体有某种疾病,我们就可以沟通:我身体里所有的皮肉筋骨,所有的细胞——健康的细胞、不健康的细胞,我们都是一个共同体,我们都在共同维持这个肉团身,我们大家要互相谅解,互相沟通。都要学会调理自己,来共同维护这个肉团的健康长寿,使它有利于我们今生今世的修行,有利于来生来世的解脱。我们体内的各种细胞都有灵性,要善于跟它们沟通,调动它们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这个本能。但现在由于对现代科学过多地依赖,我们几乎失去了这种功能。

『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反复讲『唯有如来』,为什么『唯有如来』呀?因为他是过来人,究竟如来果地不可思议。『如实见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小孩从小长到大,有什么特殊的优点?有什么特殊的缺点?作为父母来讲都知道。你这段过程是父母亲眼所见。这是打比喻。『明了无碍』,佛证极果,圆融、圆满、圆通一切万法,没有任何障碍,为什么?都是自己一个本体。他看一切山河大地都是自己,到哪里都是不动而至。

『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

这里反复来拿这个树木华草打比方。树木华草它知道不知道自己的根性啊?但是人知道啊。『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一相』就是真如相。『一味』就是圆教一乘大法。这『一味』就是「法华三昧」,就是「首楞严大定」,这是一味之法。『一相』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一心三藏』之本体。对于『一心三藏』的观照明了,这就是我们的智慧之用,这就是『一味』。『一味』是「用」,『一相』是「体」。

佛把标准答案交给我们,叫我们「依法不依人」。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解脱,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佛(因为我们没有修证到圆满佛),但是佛知道。只要明白了『如来藏』,你就已经进入到佛土。佛反反复复讲这个法,能明白佛的良苦用心吗?也就是说:我为什么给你们授记?因为你们已经成佛,但是你们自己不知道。我告诉你们,让你们解除后顾之忧。你可不要不相信,我讲你是佛你就是佛,因为我是过来人。你自己不知道你是佛,就跟树木华草不知道自己的根性一样。

那么佛陀传了这个法以后一直都有少数人不相信,而且把这个法说成是印广法师的法。但毕竟是少数,因为各人根机就是不一样。这段经文能不能体会出佛的这个用意啊?因为涉及到下面第六品专门是〈授记品〉,所以这就是为菩萨授记之前打预防针,扫除思想障碍。

『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

『解脱相、离相、灭相』,前面已作解释,不再重复。『究竟涅槃』,即为「无住大涅槃」。佛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中流,叫『究竟涅槃』。按圆顿大法来讲,任何一法当下「即空即有、双遮双照」。怎么叫「双遮双照」呢?比如说,拳头在相上是不是遮住了手掌啊?在性上是不是可以照到手掌呐?这是不是「一遮一照」?再比如,拳头表「空」,变现手掌以后成「有」了,手掌当下是不是遮住了拳?是不是相遮住了性?但心是不是可以看到手掌当下就是拳头啊?是不是又是「一遮一照」?「遮照」同时,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双遮双照」。懂得「双遮双照」你就是「明心见性」。在有见空,在空见有,叫「双遮双照」,没有哪一法不是「双遮双照」。整个的十法界万法都是「双遮双照」,就是靠我们的智慧,这就叫『究竟涅槃』。

『常寂灭相』,『寂灭相』仍然是解释『究竟涅槃』、「双遮双照」。『寂灭』就是「遮」,『相』就是「照」;『寂灭』当下就是『相』,『相』当下就是『寂灭』,『寂灭相』就是『常』;『寂灭』就是『阿』,『相』就是『弥陀』。

『终归于空』,这里『空』,禅宗认为万法都是一个空,开口即错。禅宗解『寂灭相』,万相都是「寂灭」,无量的「弥陀「都是一个「阿「,他只见到空性。圆教大法解释『空』,说为「三空真如」。藏教讲「人我空」,通教和别教还讲「法我空」。到圆教呢,把这两个「空」也空掉,空「二空」,是不是就变成「三空」了?三空的话,是不是「真空妙有「?把两个空空掉了,是不是「从空出有」?当下这一个「空」,就表「空有不二」。『终归于空』就是讲「三空真如」,就是『一心三藏』。

『佛知是已,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佛明白实相,又明白众生迷惑颠倒的心理。这就形成一种反差,叫『佛观众生心』。前面知「本」,后面知「末」,就是怎样把这个反差解决好。『心欲而将护之』,『将』是引导的意思。目的是覆护众生的清净心,让众生回到大光明藏这个本位。

『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前面作了解释,是如来果地的智慧。为什么不立即说呢?防止众生升起怀疑心、恐惧心,反而把那已经得到的一点点功德丢弃。

『汝等迦叶,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为什么讲迦叶『希有』啊?前面讲了,至于过去世中已经有了菩萨根机的人,信解此法不为『希有』;一无所知的众生多听一听,也能听懂,因为他没有所知障,也不为『希有』,因为这是讲的我们本来的面目;作为摩诃迦叶这样的人,先修外道已经有了所知障,佛再以小法引导出来,又有了所知障,他们要破所知障来重新认识大法,这个不简单,所以叫『甚为希有』。

『能知如来随宜说法』,听《法华经》,闻佛『开示悟入』以后,对于过去所修的一切法,他明白都是《妙法莲华经》,这就是『能知如来随宜说法』。佛在前四说法时期,无非是把一乘开为三乘,无非是从人、天、声、缘、藏、通、别七个方便来开示佛法大义。当然这中间又通过《楞严经》,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内来投石问路、旁敲侧击,这就是『如来随宜说法』。

『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诸佛世尊随宜说法,难解难知』。『难解难知』,有些菩萨说这个《楞严经》是「天书」,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懂的。错了!你真正把《楞严经》读懂了,你过去认为最好懂的那些书,才是真正的天书。你真正把《楞严经》读懂了以后,你就知道对佛过去的那些经典,你一句话都不懂,一个字都不懂,连世间法一加一等于二你都不懂。把《楞严经》读懂了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过去一切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我们只知道老鼠药不能吃、我们只知道两条腿能走路;我们只知道我们这个肩膀能挑一百斤担子,你肩膀能挑吗?如果你心里没有思想准备,把担子一压会不会把这个腰就压断呐?为什么?我们要挑重担子的时候把气憋住,是不是用「心」在挑呀?只有把《楞严经》读懂以后,你才知道一切经典、一切非经典是怎么回事,才知道万法都是由我们一念变现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黙斯要,不务速说。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

『破有法王』也是佛的一个别号,『有』即烦恼习气,一般观照为三界六道之有。「三界」即欲界、有色界、无色界 ——无色界是四空天,有色界是十八层天,而在欲界里面就具足六道。「九有」呢,四禅天、四空天,这是「八」,然后把欲界六天以下归为一个「有」,是名「九处」。也有的更详细,把它分为二十五个有:「四洲、四禅、四空、四恶道、欲界六天」——加起来是二十二;然后加上「无想天、大梵天、五不还天」,总共二十五,每一个「有」都有具体不同的特征。其实真正来讲,不仅是破这二十五有,还包括「尘沙烦恼」、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那么这里的『破有』呢,不能按照藏教、通教的『破有』来解释,我们要按照圆教解释,『破有』是「即有即空」,包括「破空」。如果执著「空」是不是也是一种「有」?「即空即有」就是『破有』,既破了有又破了空;破有就是立空,破空就是立有,是不是「即空即有」啊?

『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默斯要,不务速说』。『尊重』是采取慎重的态度。『久默斯要』,『默』是权衡思维,考虑很长时间。『不务速说』,『务』是追求之义。不追求当下就把『如来藏』真理来开示,要有个引导。比如说,我们要劝导一个抑郁症患者,你别讲:「哦,你这样下去你很快要得病的,要死的,要下地狱的。」你把人家说得吓死了。你要慢慢地开导:「你心里一烦恼啊,你这个心肝五脏六腑都在生烦恼,对身体不利。」他是不是就容易接受了?帮助同修,你不要动不动给他来个「当头一棒」。当头一棒要看机缘。如果这个人基本上成熟了,你当头一棒能够把他马上就打醒了;接受不了的人他惹不起你,他躲得起。

『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则为永失』,看前面〈譬喻品〉讲到的,怀疑、轻慢《法华经》以及受持《法华经》的人有何罪过。

『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迦叶,我告诉你呀,我总是随力说法呀。随众生之力,随众生根机。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7-29 21:00:49

为在相离相,烦恼即是菩提,迷惑即是般若。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7-29 21:13:05

为在相离相,烦恼即是菩提,迷惑即是般若。

清净莲 发表于 2016-7-29 23:10:56

阿弥陀佛   

清法华论坛 发表于 2016-7-29 23:11:49

随喜赞叹,阿弥陀佛

妙_音 发表于 2016-7-29 23:12:03

南无阿弥陀佛

太原当捷 发表于 2016-7-29 23:12:22

阿弥陀佛

13643634688 发表于 2016-7-29 23:24:23

南无阿弥陀佛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7-29 23:25:09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智慧的选择开悟的愣严,成佛的法华;把这个作为修行首选。选择印广法师对释尊金口玉言最完美的诠释,说出了我们的真心[怄火][怄火]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7-29 23:25:30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智慧的选择开悟的愣严,成佛的法华;把这个作为修行首选。选择印广法师对释尊金口玉言最完美的诠释,说出了我们的真心[怄火][怄火]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