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9-2 14:08:05

明心见性(九)

明心见性       (九)


193)修佛,首要明心见性,继而悟后起修。悟后起修,就是要以豁达淡泊、顺其自然的心态任运随缘、恒顺众生。坦然来面对人生缘遇的种种无常变化,洞悉原本让痛苦忧伤的东西皆是缘起性空,降伏妄念与情绪,于每一分每一秒都法喜充满,常乐我净,内心一片安宁,没有任何分别、执着、不满、怀疑、抱怨在心头。

194)佛在《华严经》中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菩提心,并非忘记发菩提大愿,而是在生死轮回中忘记了自己本具佛性本心。本心,才是菩提心。而明心见性,就是找回本心,找到我们如如不动却灵明觉知神用广大的佛性。修行,若不见性明心,终究还是盲人骑瞎马,难免落魔道,不可掉以轻心!

195)离幻即真。不离幻时,真何曾消失过?真就是理,理常恒永在,无有变易,不生不灭。执理不废事,这是佛菩萨大慈大悲,陪着醉迷众生受“如幻事苦”而已。明心见性最重要!不明心见性,没有悟“理”前,探讨废事或不废事,都是徒劳无益。第一义谛:没有执理废事,也没有执理不废事,戏论而已。——妙印法师

196)明心见性的功德究竟有多大?明心见性,觉悟实相,即可横超十地菩萨果位,功德当然非相法中任何功德可比。实际上,相法中实无功德。梁武帝建寺度僧无数,达摩祖师还是说他实无功德。何以故?因为相法都是游戏,哪来真实功德?所谓功德,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福报,而是指对佛法实相领悟修证的水平和程度。

197)修行,是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去体验,只听人描述,终究如人说食己不能饱。体验什么呢?明心见性、悟后起修。明心见性是意识上的认知体验,要按照佛在《楞严经》开示的思路用心体悟。悟后起修,是在修行中验证你学到的正知正见,增强正信的程度,等到百分百相信佛知佛见了,就圆满成就了。

198)真行者,要明心见性、活在当下。明心见性,觉悟实相,能清除无量劫来刚强难化的颠倒妄想,去除障碍我们活在当下的业因。当下,就是彼岸、净土、一真法界、诸佛海会,活在当下,便是活在究竟中。当下,没有文字、语言、概念和故事。活在当下,所有的投射都会返回到它们的来处——回归本心、安住本心。

199)安住当下,不分别执着妄想,真心就会起妙用。当真心妙用运用到纯熟,自然会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五通齐发。这些神通并非修炼而成,也非外求得来,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只因神识蒙尘,无从发挥而已。歇下狂心,歇即菩提;明心见性,清静是佛。只要不再妄想,即可水清月现。

200)究竟何为福报?众生总觉得拥有财色名食睡是福报,其实,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会增长贪嗔痴慢疑五毒,会让我们入迷更深。佛法中衡量是否福报,要看某事是否能引导你更接近和觉悟实相。任何让你接近实相、明心见性的,都是福报;任何带你远离实相的,都是业障。有了如是佛学价值观,学佛会如虎添翼。



201)为何念佛时反倒会有很多杂念?阳光入室,才会看清屋子里灰尘浮空;念佛净心,才能发现自己的业障和烦恼。佛说“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又说“觉即菩提”。能发现杂念,说明你已经走上觉悟之路,不要怀疑犹豫,继续精进。除了念佛,还要深入经藏,思维经意,明心见性,悟后起修。

202)《六祖坛经》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六祖认为,不求解脱只求福田,不能明心见性,无有是处。佛说,诸行无常,五蕴皆空。福田又岂是恒常之物?既然无常,皆是梦幻泡影,贪求又有何用?莫执着五蕴和合的肉团身,找回被无明覆盖的真心佛性。

203)我们的心,神通广大,信手拈来,随意创造出宏大绮丽变换莫测的大千世界,但对于见道却无能为力,仿佛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如实觉察,能训练慧眼,有助于见道。但慧眼不是真有一双能看见佛性本心的肉眼,而是般若智慧,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何契入般若智慧?明心见性,悟后起修,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204)明心见性,了知花非花物非物、空性遍一切处,自可息心净意、灵明觉知、清净无染、快乐生活、活在当下。既然所知已非所想皆妄,还有何物能牵引你离开当下?此心纯净,不再受任何幻象迷惑,无处可去,无事可做,只活在当下,全然热爱和做好眼前诸事,因为当下一切,就是真心的体现。如是明悟,弃妄归真。

205)何为法师?末法时期,法师众多。明心见性,证悟实相者,方堪称法师,亦称善知识。倘若自身没有解悟佛法,如何引导众生?《法句经》云:“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以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为善知识。”

206)明心见性,你会洞悉一切相皆是虚妄,你会不再相信外境实有,不再受心念愚弄,超然概念故事外,得大安然大自在大清明,不再受任何惊吓,不再有任何迷惑。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活在已知的确定的和畅的世界里。生,实无谁生,也非真正生;死,实无谁死,也非真正死。得失有无皆如幻,空花水月徒执着。

207)何为佛缘?心中有佛便是与佛有缘,所谓是心是佛、心即是佛,真实不虚。谁有佛缘?有情众生皆有佛缘,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学佛修行,是要找到本心,是要明心见性,既非做给别人看,也不是替别人修。修佛就是修心,心遍一切处,佛无处不在,不分别的心就是佛心,因为色空不二,轮涅无别。

208)众生因何轮回?我执难破。我执何来?无明障碍。执着有我有我所,难免求不得怕失去,烦恼重重,引发轮回。要出轮回,需断除人我执与法我执,契入清净见、空性见,也称明心见性、觉悟实相,亦称发(发现找回)菩提心。否则,即使有非常强烈的愿望,也不可能出离轮回。因为没有断除轮回的根——无明我执。



209)人生痛苦与快乐的内因并非得失成败,而是无明与智慧。具足智慧,法喜充满;惑于无明,难出苦海。只有了悟实相,契入般若智慧,才能看透纷纭万法世间万象。因此,明心见性、觉悟实相才是修行第一要事。唯有了知万法如幻、如来常恒,才能不再迷惑,不再浮躁,不再烦恼,不再枉受诸苦,顿生无限禅意清凉。

210)真如,为佛性本体。证到真如,即禅宗所谓明心见性。佛说“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如何才能做到?随时圆觉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知幻即离”,当你察觉到妄想时,妄念已不空而空,因其本不存在;“离幻即觉”,当下清净,本来清净。如是一念清净,念念清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便可永断无明,圆满成佛。

211)在很多文章中见到“亲见本来”这个词,实有“本来”可见吗?答:不可能亲见本来本源,这就像电影里的人不可能亲眼见到银幕和放映机一样。所谓的“亲见本来”,一种情况就是明心见性,被描述为亲见本来;另一种情况是很多人自己臆测的一种境界,因为没有觉悟,没有到家,自己心里琢磨出的到家情景而已。

212)明心见性,找到本心,才能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才能契入般若智慧;契入般若智慧,自性起用,才能无修而修。无修而修,既非不修也非刻意去修,是回归本心、活在觉性中。回归本心,就是真实禅修,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谓禅意生活,就是回归本心、活在当下、无分无别、无执无着、任运随缘、常乐我净。

213)佛曰:“我今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的鱼虫、形状毕具,佛见生死,如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无遮蔽。...佛意高远,了知生死,如俯瞰山下村落人群一样,历历可数。”众生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污,怎看清生死真相?需明心见性,回归觉性,破迷开悟。

214)欲了知一切业因苦果,需明心见性、觉悟实相,回归菩提正道、真如妙觉。人的心识,随善恶二业而选择取舍、死转往受,随善而善,随恶而恶,幻变出万端镜像。如同柴草燃烧出生火焰之相,若将柴草弄湿或取走,火焰之相也会随之幻灭。没有觉悟实相,未证得菩提道果者,难免沉沦苦海,何以故?未能转识成智。

215)欲了知一切业因苦果,需明心见性、觉悟实相,回归菩提正道、真如妙觉。人的心识,随善恶二业而选择取舍、死转往受,随善而善,随恶而恶,幻变出万端镜像。如同柴草燃烧出生火焰之相,若将柴草弄湿或取走,火焰之相也会随之幻灭。没有觉悟实相,未证得菩提道果者,难免沉沦苦海,何以故?未能转识成智。

216)如何断除无明?这问题令很多修行人疑惑烦恼。通达空性,才能断除无明。何为空性?空性即佛性,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如、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等名,名称虽多,实相不二。如何通达?明心见性,觉悟实相。实相即空性,觉了即通达。并不存在似通非通、半通不通状态。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9-2 14:09:43



198)真行者,要明心见性、活在当下。明心见性,觉悟实相,能清除无量劫来刚强难化的颠倒妄想,去除障碍我们活在当下的业因。当下,就是彼岸、净土、一真法界、诸佛海会,活在当下,便是活在究竟中。当下,没有文字、语言、概念和故事。活在当下,所有的投射都会返回到它们的来处——回归本心、安住本心。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9-2 14:09:59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 14:22:24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 14:22:40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 14:23:01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 14:23:41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 14:24:12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 14:24:38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 14:25:31

阿弥陀佛。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明心见性(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