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藕 发表于 2016-9-2 21:08:50

悟量與證量!

佛祖在《楞严经》中训斥过阿难尊者一句“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所以弟子现在困惑“悟后进修”这个悟是需要悟到怎样的境界才算悟?比如我们口渴时看到面前有杯水,是说看到这杯水的当下就算悟了呢?还是要喝到这杯水才算是悟?
对于方便法门而讲,“悟量”之后还要有个“证量”,也就是说,他必须要喝到这杯水才知到水的味到,要把杯盖掀开,看到了,才知到这才叫水。他要有修有证,必须要把盖子掀开,亲眼看到水乃至喝到了,才知到这就是水。这就是七种方便法门所说的要悟还要证,讲一般是要见到之后修到,之后证到。
但对于圆顿大法而言,不是仅仅局限于见到以后修到,修到以后才证到的。楞严法华圆顿大法讲,见到即为修到,修到即为证到。但要注意,这个修到了,是心修,心有灵犀一点通,点通了你自己的本来面目,当下明白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难道不是一种修吗?
所以圆顿大法讲,见到当下即为证到。这在《法华经》第17品有证据,法会无量众生当场成就正果,他们有没有离开法会道场去修去证啊?没有啊!《阿弥陀经》中也有“今发愿,今往生,已发愿,已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发即是成就,愿即是原来的心。
你明白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你懂得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你当下即往生,这就是《阿弥陀经》告诉我们的。但是,如果你读不出来法华楞严的法义,错解为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我赶紧把他念来吧,把我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是这种心态的话,那你不叫已发愿已往生,明白这个意思吗?必须要理解发愿往生的真实含义。发就是成就,愿就是本来面目;搞懂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当下往生。
好,接下来回答第二层次的问题,就是关于“悟量”和“证量”的问题。
这里必须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懂?懂到什么程度才算真的懂?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的懂了呢?这可不是我能替大家解决的问题,需要大家自己去理解。你的心灯点亮了,你自己是几瓦的灯泡,佛没有办法帮我们的心灯调亮,只有通过听经闻法,大家自己调亮自己的心灯。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但前提你必须是觉悟到刻骨铭心,你打死都相信这个一心三藏的真理,这里只能你自己问自己了,佛也只能给我们讲到这里,真正悟到与否是我们自己的事,佛不能代替大家成佛。
几瓦的灯泡,是因人而异,各位的悟量和证量各不相同。但起码的是,在坐的各位如果真的是刻骨铭心的相信了“万法万物都是一心所现”的如来藏真理的话,那你们都已经有了最起码的果位了。这就是心修心证,当下成就,就是开悟了。再之后,悟后进修,提升自己的境界。大家不要问我该如何修,你去布施念佛拜佛读经,弘法都是修,在懂上再加懂。可能现在懂了,但懂的不是很深刻,可能现在是30瓦灯泡的亮度,再修,成就至70瓦的亮度,直至100瓦的亮度。所以,必须是要刻骨铭心地懂和信。如果你还没有到刻骨铭心的程度,那你要继续听经闻法,不断观照自己,何况你认为自己没有听懂的时候,谁听懂了啊?对,我们背后的真人是听懂了的,他的智慧是我们假我肉团的九倍。法师讲的每字每句都像刻光盘一样刻在那里了,所谓灵感爆发,难道真的是爆发那一刻的爆发吗?不是的,是日积月累的,在那一刻显现出来而已。所以说,听经闻法,是瞒天过海啊,通过听经闻法,把我们凡夫的脑袋换成了佛的脑袋啊!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9-2 21:10:24

佛祖在《楞严经》中训斥过阿难尊者一句“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所以弟子现在困惑“悟后进修”这个悟是需要悟到怎样的境界才算悟?比如我们口渴时看到面前有杯水,是说看到这杯水的当下就算悟了呢?还是要喝到这杯水才算是悟?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9-2 21:10:46

听经闻法,是瞒天过海啊,通过听经闻法,把我们凡夫的脑袋换成了佛的脑袋啊!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9-2 21:11:05

听经闻法,是瞒天过海啊,通过听经闻法,把我们凡夫的脑袋换成了佛的脑袋啊!

一支梅 发表于 2016-9-2 21:11:21

听经闻法,是瞒天过海啊,通过听经闻法,把我们凡夫的脑袋换成了佛的脑袋啊!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9-2 21:30:09

过去现在未来,无论何时何处的众生,只要听闻《法华经》,皆得究竟。

高大珍 发表于 2016-9-2 21:33:39

南无阿弥陀佛

厚德载物英 发表于 2016-9-2 21:46:39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9-2 21:55:45

「无量即一,一即无量」。梦中的任何一人一法都是梦中的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法;梦中的任何几个人几个法都是梦中的另外的几个人几个法。一切名相、数量、大小、轻重都是我们的妄想变现。

知足常乐-当全 发表于 2016-9-2 22:42:31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悟量與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