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4-12-29 14:13:54

《楞严经》讲出的大藏要旨,看明此义,一切法门再无争诤!

其实这种感悟已经非常久了,一直没有正式写出来,只是在QQ群里,跟大家讲过类似的的见解,一直以来没有看到别人写出来,看来还必须我来写了。
一直以来,大小乘,密宗显教,禅净律等八宗,各说其长,各攻其短,众说纷纭;加上释迦牟尼佛随缘解缚,此经立者,彼经破之,以至于初学者,乃至于学了很多年的同修,都莫衷一是,晕头转向!
    笔者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之所以能够走出迷城,全赖坚持学习《楞严经》,刚开始一点都不懂,但是慢慢的念过上百遍,明白了很多,后来看到虚云老和尚的开示:“只管念去,念到纯熟,自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消前文。。。”,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中最大的体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楞严经》中抓到了大藏经的心髓,从此了解原来释迦牟尼佛法法头头不过都说这个,处处说法原来不过拨去眼翳。从此普赞一切法门,看到不同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习惯习气,而教导大藏经中记载的对应法门,再无半点疑心,更无半点自赞毁他!
    好了,现在把这点心得说给大家听听,《楞严经》中有这么十几个字“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整部大藏经讲什么,戒定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答案是没有!
    再来具体说一下,“摄心为戒”,大家都知道佛陀涅盘时说:我灭度后,以戒为师!但是时过境迁,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修行环境在今天很大程度上已经找不到了,那么很多具体的戒律,比如比丘不能砍伐树木,耕种土地等等,无法坚持;那么是不是破戒?既然破戒是罪业,为什么还要受戒?戒律的精神,神髓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用什么来衡量有没有破戒?直到有一天,我才彻底明白,戒律的深邃就是这一句:摄心为戒!一切戒律的施设其实只是为了收摄我们的心不往外跑!换句话,有没有破戒,就看你的心有没有被当前的境界所牵引,有没有生起贪嗔痴的习气,增长它们的力量!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六根不被六尘牵引,心无动摇,就是有戒,总持一切戒律!因为一个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的人,是根本不会造下杀盗淫妄等等一切业障的,一切戒律不守而守,一切戒律的功德自然也就在这个人身上体现出来!
“因戒生定”,如上修持,总持一切戒律的利益何在,那就是心很静,慢慢就会有定力,慢慢就能深入一切三昧禅定,一切都会自然出现!
“因定发慧”,深入一切三昧禅定的结果是什么?佛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前!这就是因定发慧!
    任何一个法门,诚然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论方便和历代祖师的加持,但是大家仔细想想离开这个,他会成立吗?
    以念佛法门为例,念佛有何利益?发菩提心,为尽快圆成佛道,普利一切众生,愿意往生净土,在这个前提下,念佛就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于念念中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临终无论有无证量,与阿弥陀佛誓愿相应故,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现前加持,令心不乱,接引往生,莲花化身,永不退转!这个是阿弥陀佛念佛法门独特利益或者说方便!因为无论你有无证量,都已经脱离轮回,因为寿命无量,所以毕竟能够成就!
    可是诚如祖师所言:往生与否全在信愿有无,品位高下却在持名浅深!如果换一种更加广义的说法,最后一句是“品位高下却在功夫浅深”。这个持名浅深,不是正是说明功夫不同吗?只不过功夫浅深,能够涵盖一切法门的戒定慧修持!而且大家可以仔细去研究《观无量寿经》九品次第,绝非只有念佛才能往生!
    再来深入剖析一下,往生归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是不是立即成佛?绝对不是,要不然也不会有九品之别了!一句话,到了极乐世界,还是用念佛作方便,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离妄想故,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再来具体说说净土法门中的持名浅深,念佛法门最根本的修法是念佛三昧(般舟三昧),此法九十天不坐不卧,经行念佛,九十天现见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现在其前,证入菩萨境界!(弘扬净土法门者应当自己精进念佛,深入三昧,修三昧者必然成就,悠悠散散,广造恶业,往生会有业障现前障碍的)。所有尝试过念佛三昧的人,都会知道,刚开始念佛心还是会跑,慢慢两三天后就不跑了,慢慢的心就开始定,慢慢的开始现出境界!
    其实一切法门实修的历程都是这样,无一例外,不同的是熏习的法门的不同,所现境界也如自宗经典而已!
    讲道理解析至此,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实修行门来对照一下,看看能否例外!
    法法头头都是摄心方便,除了我们本有的智慧德相,根本没有一个法可以名为真实!所以当广学一切法门施设的善巧,学习佛陀根据大众千差万别的根性,教导他们依照合适的方便法门收摄身心,趋入禅定,获得本有智慧,自在解脱!这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相反对佛陀所说经法不能融会贯通,不能理解佛陀设立各种法门的善巧方便,而自赞毁他,实为佛门不幸!使诸佛落泪,护法无奈!更使佛法无法兴盛,众生长劫沉沦!谁之过也,我们之过!
    牢记先贤的话:欲使佛法兴,切要僧赞僧!僧不单是出家人,真正依照佛陀教诲,实修戒定慧的人都叫做僧,从佛口出生,名之为佛子;传持佛法名之为僧!
    【梵音阁】主人我一点浅见,希望大家认真解读《楞严经》,因为他就是整个佛法的总纲,提纲才能挈领!他就是这个佛法的屋顶,高屋建瓴才能一栏全貌!祈愿因为大家修习《楞严经》,诵持楞严咒的缘故,使正法重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此幸甚!

松原當開 发表于 2016-6-18 20:32:24

其实这种感悟已经非常久了,一直没有正式写出来,只是在QQ群里,跟大家讲过类似的的见解,一直以来没有看到别人写出来,看来还必须我来写了。 一直以来,大小乘,密宗显教,禅净律等八宗,各说其长,各攻其短,众说纷纭;加上释迦牟尼佛随缘解缚,此经立者,彼经破之,以至于初学者,乃至于学了很多年的同修,都莫衷一是,晕头转向!   笔者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之所以能够走出迷城,全赖坚持学习《楞严经》,刚开始一点都不懂,但是慢慢的念过上百遍,明白了很多,后来看到虚云老和尚的开示:“只管念去,念到纯熟,自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消前文。。。”,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中最大的体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楞严经》中抓到了大藏经的心髓,从此了解原来释迦牟尼佛法法头头不过都说这个,处处说法原来不过拨去眼翳。从此普赞一切法门,看到不同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习惯习气,而教导大藏经中记载的对应法门,再无半点疑心,更无半点自赞毁他!

松原當開 发表于 2016-6-18 20:32:46

【梵音阁】主人我一点浅见,希望大家认真解读《楞严经》,因为他就是整个佛法的总纲,提纲才能挈领!他就是这个佛法的屋顶,高屋建瓴才能一栏全貌!祈愿因为大家修习《楞严经》,诵持楞严咒的缘故,使正法重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此幸甚!

松原當開 发表于 2016-6-18 20:33:13

牢记先贤的话:欲使佛法兴,切要僧赞僧!僧不单是出家人,真正依照佛陀教诲,实修戒定慧的人都叫做僧,从佛口出生,名之为佛子;传持佛法名之为僧!

松原當開 发表于 2016-6-18 20:33:38

相反对佛陀所说经法不能融会贯通,不能理解佛陀设立各种法门的善巧方便,而自赞毁他,实为佛门不幸!使诸佛落泪,护法无奈!更使佛法无法兴盛,众生长劫沉沦!谁之过也,我们之过!

松原當開 发表于 2016-6-18 20:34:12

再来具体说一下,“摄心为戒”,大家都知道佛陀涅盘时说:我灭度后,以戒为师!但是时过境迁,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修行环境在今天很大程度上已经找不到了,那么很多具体的戒律,比如比丘不能砍伐树木,耕种土地等等,无法坚持;那么是不是破戒?既然破戒是罪业,为什么还要受戒?戒律的精神,神髓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用什么来衡量有没有破戒?直到有一天,我才彻底明白,戒律的深邃就是这一句:摄心为戒!一切戒律的施设其实只是为了收摄我们的心不往外跑!换句话,有没有破戒,就看你的心有没有被当前的境界所牵引,有没有生起贪嗔痴的习气,增长它们的力量!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六根不被六尘牵引,心无动摇,就是有戒,总持一切戒律!因为一个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的人,是根本不会造下杀盗淫妄等等一切业障的,一切戒律不守而守,一切戒律的功德自然也就在这个人身上体现出来!

松原當開 发表于 2016-6-18 20:34:37

其中最大的体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楞严经》中抓到了大藏经的心髓,从此了解原来释迦牟尼佛法法头头不过都说这个,处处说法原来不过拨去眼翳。从此普赞一切法门,看到不同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习惯习气,而教导大藏经中记载的对应法门,再无半点疑心,更无半点自赞毁他!

松原當開 发表于 2016-6-18 20:35:51

者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之所以能够走出迷城,全赖坚持学习《楞严经》,刚开始一点都不懂,但是慢慢的念过上百遍,明白了很多,后来看到虚云老和尚的开示:“只管念去,念到纯熟,自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消前文。。。”,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6-18 20:36:07

楞严经》讲出的大藏要旨,看明此义,一切法门再无争诤!

天地万法一如来 发表于 2016-6-18 20:36:18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楞严经》讲出的大藏要旨,看明此义,一切法门再无争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