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法一如来 发表于 2016-9-9 08:05:07

而不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三个人各有各的一批人马,这都是在过去世中的因缘。这也是向我们表一个法啊!我们修行人要注意时时、事事、处处广结法缘。从人缘到天缘鬼缘神缘乃至畜生缘,我们要会用心。但最主要的我们先把人缘结好,看你的心能不能容人?能不能养人?看你的气氛和谐不和谐?人讲和气生财,这个财既包括财产、也包括法财、人财。我们自己很明白你生生世世能得到多少人财?我们往往有时候是事与愿违啊!修行人不可以搞到孤家寡人那种境界。修行人的特点就是我们怎样时刻来包容人,而不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把自己水塘里的鱼赶到人家水塘里去,把自己树林里的鸟赶到人家那里去,使自己越来越孤立。所以我们在这段经文要懂得广结法缘。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这是信众见佛,弟子见老师的通常礼节,绕佛三匝。在几十年之前,学生见老师要周围绕三圈,合掌,然后再礼拜、礼三拜,这是规矩。但是因为现在末法时代人心浮躁,所以现在这些传统的礼节已经没有了。现代人啊,心情很浮躁,他不仅不绕佛、不仅不顶礼,他还可以跟你强词夺理,他的声音还可以比你高,你讲一句他可以回你三句、十句、八句。不是出世间法,连世间法都不懂得规矩。在师父面前哪有弟子开口的余地?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你看整个所有的经典从头到后,学生见老师应该怎么见法啊?问好了以后就「却住一面」,你就不要开口了,只有老师讲话的余地。叫你讲话、问你,你可以开口。老师讲的话你懂也好、不懂也好,只有好好去观照,连怀疑都不可以。老师一定有老师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将来都要当老师,你现在就可以设身处地:你当老师的时候,如果弟子都是跟你这样,你怎么办?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老师考虑的是整个全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该你管的事你不要管。天塌不下来。要管就要有把握把大家管得服服帖帖。所以你没有这个金刚钻,你不要揽这个瓷器活。所以我们每当读到这些经文的时候啊,我们要好好地想一想。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9-9 08:25:11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修订版2015.10.01)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fromuid=1687
(出处: 法华论坛)

妙法莲华王 发表于 2016-9-9 09:41:41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宇宙万法一念心 发表于 2016-9-9 09:41:53

南无阿弥陀佛

法华弟子当来 发表于 2016-9-9 15:12:22

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而不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