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5-1-4 09:41:57

情跟爱、怨跟恨统统都要放下,全都是障道的


人与人宿世的缘分,亲爱的缘分是多生多劫,怨恨也是多生多劫,情跟爱、怨跟恨统统都要放下,全都是障道的。从障道方面来说都不是好东西,都要放下。放下是不是绝情绝义?不是的,有情有义它有理在里头,不是感情。

所以佛家用慈悲,不用恩爱。恩爱,情执很深。慈悲是什么?慈悲是智慧的爱,不是情执的爱,智慧的爱。智慧的爱是真爱,情爱是假爱,那个爱会变成仇,它会变,慈悲这个爱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佛法特别用慈悲,代替这个情跟爱。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学不怨恨人,不但不怨恨,学感恩,为什么?你一个关口通过了,这都是他的恩德。你像这个郭老先生,他这一放下,他到极乐世界去了,去作佛去了。他要不放下,生生世世还要报复,来生要报复,报来报去叫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一定到哪一生哪一劫,真的遇到了善友劝你,觉悟了,这才能了掉,否则的话叫没完没了,那个苦不堪言,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干。

我们常说到、提到,这也是一生体验,这个怨恨对别人的伤害三分,对自己的伤害七分,得不偿失。利益也是如此,我们利益别人,再大的利益也是三分,自利七分。自利是什么?自利是成佛、成菩萨。这个道理明了之后自利利他,做而不会放在心上,就变成真实的功德、纯净的功德,这里头没有染污、没有占有、没有控制,这就清净了。

清淨本然法如是 发表于 2016-7-24 11:24:09

9.196.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对家人的一些毛病习气视而不见,家人生烦恼怎么办?答:生烦恼啊?是不是讲提起观照的时候,人家从你面前走了,你都没有觉察到,是不是?如果人家生烦恼,你可以跟他解释一下,我们修行人往往提起观照,不觉得你走了,我不是有意的。人家真正生烦恼,我们也没办法,权衡利弊。是不是?修行不要浮躁。修大法的人一定要圆融随和,入世修行,谈笑风生。这难道影响你的观照吗?视而不见的人,一般是修枯定——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且从他面前走,他也不知道是谁。这种修行很容易走火入魔,给外魔钻空子。尽量不要这样修!

zhangjiazuibang 发表于 2016-7-24 11:46:05

阿弥陀佛                        

一妙如 发表于 2016-7-24 15:18:13

人与人宿世的缘分,亲爱的缘分是多生多劫,怨恨也是多生多劫,情跟爱、怨跟恨统统都要放下,全都是障道的。从障道方面来说都不是好东西,都要放下。放下是不是绝情绝义?不是的,有情有义它有理在里头,不是感情。

一妙如 发表于 2016-7-24 15:18:46

所以佛家用慈悲,不用恩爱。恩爱,情执很深。慈悲是什么?慈悲是智慧的爱,不是情执的爱,智慧的爱。智慧的爱是真爱,情爱是假爱,那个爱会变成仇,它会变,慈悲这个爱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佛法特别用慈悲,代替这个情跟爱。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妙如 发表于 2016-7-24 15:19:37

学不怨恨人,不但不怨恨,学感恩,为什么?你一个关口通过了,这都是他的恩德。你像这个郭老先生,他这一放下,他到极乐世界去了,去作佛去了。他要不放下,生生世世还要报复,来生要报复,报来报去叫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一定到哪一生哪一劫,真的遇到了善友劝你,觉悟了,这才能了掉,否则的话叫没完没了,那个苦不堪言,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干。

一妙如 发表于 2016-7-24 15:20:32

我们常说到、提到,这也是一生体验,这个怨恨对别人的伤害三分,对自己的伤害七分,得不偿失。利益也是如此,我们利益别人,再大的利益也是三分,自利七分。自利是什么?自利是成佛、成菩萨。这个道理明了之后自利利他,做而不会放在心上,就变成真实的功德、纯净的功德,这里头没有染污、没有占有、没有控制,这就清净了。

妙放A(一幽香) 发表于 2016-7-24 15:26:29

《阿弥陀经》从头到尾哪一句话讲唸佛就能够往生,你找出来,再不服气你把《无量寿经》拿出来。因为涉及到择,不得不讲这个法啊!之前有无量的法门,到了《妙法莲华经》,佛讲『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只有《法华经》是真理,其它都是假(不究竟不了义)的。《法华经》是王,《楞严经》是王,要懂得选择。不要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你所有的经都不懂,你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所以『七菩提分』,第一法便是教你选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情跟爱、怨跟恨统统都要放下,全都是障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