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 发表于 2016-9-18 20:26:07

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

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  所谓“散心称名”,指偶尔称名,未能信受长时念佛者。其所引 《法华》“失声称佛”一文,即是其证。偶称佛名,未能相续,虽可灭罪,则不定往生也。若有信愿,散心念佛,亦必得生。通观《要解》,自可信知此义,大师言之甚多,略举一二:  一、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  二、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  三、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四、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五、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  观以上诸言,知其所指念佛者,皆是散心之人。其《灵峰宗论》则直言“散心念佛,必得往生”。其文言:  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又言:  鹦鹉鸲鹆,犹得往生,谓念佛人,不得往生,可乎?吾辈生于末世,既无天眼,又无宿命智通,佛语不信,更信何语?苟于佛语,谛信无疑,则娑婆何啻旅邸,净土何啻家乡!  此等皆显念佛决定往生,至于其所言“念至一心”者,有“死尽偷心,宝此一行”义,即信愿专持名号。欲明一心之义,当别明信愿之旨。如印光大师言:“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至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益加信愿,以至一心”,此即净土修学要诀。益加信愿者,即是归一之道。即深信佛力、深信名号功德,深信称名必生。能如是信而一向专称,即是至于一心。此一心非事理一心,乃信、行归一之安心一心,即“死尽偷心,宝此一行。”善导大师所判“安心、起行”,即深彰唯信本愿专称名号之安心一心。得生与否,即在于此,不在定心散心。纵有定心,亦为有漏之少福德,难出轮回。必藉信愿回向,方可得生。《观经》下品下生者,被苦所逼,不遑念佛。即显示其无有正念,无有定心。虽惶恐不安,然因十声称名,即得往生。故知,散心念佛,决定往生。亦唯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可贵之本愿。研习 《要解》,须善会其义,不得死于言下。当前后通观,同时可参其余祖师之言,以明净土微妙之义。今引诸祖之言,以证“念佛必得往生”要义。  善导大师言:  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欢喜至一念,皆当得生彼。  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法照禅师言: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皆除。  莲池大师言:  恶人念佛,尚得往生,何况恶未必如善和?  畜生念佛,尚得往生,何况灵而号为人类?  以此比况,知必生也。  死心禅师言:  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  印光大师言: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观诸祖言,自可深信“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当不顾妄念余念,不谓散乱不净,不论罪福多少,唯称名号。行住坐卧,不离于口;时处诸缘,不绝于声。散心增时亦南无阿弥陀佛,妄念起时亦南无阿弥陀佛,善心生时亦南无阿弥陀佛,不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清净之时亦南无阿弥陀佛……。此即决定往生之方便,纳于心腑莫忘失。  凡有疑者,或疑自身业障深重,或疑自己修为日浅。此等皆因不知念佛功德超胜故。须知弥陀愿力深重,尚不弃五逆十恶,何况余者?尚收功于十念一念,何况多念?凡夫之业障,虽尽虚空界不能容受,然“信愿庄严一声”,即可“圆转五浊”,罪业岂碍弥陀大愿摄取?如巨石置于船上,即可不堕。然大师恐吾人视此法“易而慢不策勤、浅而妄自藐轻”,故作此激励之言。不可疑念佛不得往生而自生障碍,如古德言:  休言极乐苦难生,才说难生是障门;  佛力自能除业力,信根端可拔疑根。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形象说明,念佛之人,直至临终,犹是散乱凡夫。其贪瞋之水火,从未停息。各深无底,南北无边。交相迭起,常无休息。隐约之中,见一白道,通于彼岸。故思之:“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正于疑虑惶怖之际,得闻释迦劝言:  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蒙弥陀悲心招唤: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此人闻已,不顾别解、别行人等之所惑乱,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彼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修净土者,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当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一向念佛。乘彼愿力,决定往生。  既为生死凡夫,自必贪瞋不息,妄念不止。如古德言: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直至临终,犹是一向,  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华,不染污泥。决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号。  蕅益大师所言“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此亦大师方便劝说,欲使众生知自身现是生死凡夫,罪业深重,当惕励念佛,勿虚耗时日。若真如此,则罪业何能消完?凡夫则往生难矣;非但凡夫不能往生,上至等觉菩萨犹有一品无明未尽,亦难往生矣。如此,则净土一法,于诸众生,终无利益。四十八愿,便成徒设;三经所说,即成虚言。大师所言“下至日念一声,终生不替,便决定横超”亦成戏言。思此,故知此是大师激励之言。实则罪业是虚,名号是实;罪业是假,名号是真。罪业虽遍满虚空,不碍弥陀光明摄取。但称佛名,则万罪自灭。如千年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如片雪落于洪炉,瞬间即化。一声称念,圆转五浊,方为净土真实义。然虽一声圆转,而不废常时称名,此即大师之用意。即信“一声圆转”,而行一生之念佛。如此即是“以至一心”之旨,自然乘佛愿力,突围而出。  彼无碍光如来名号,既能破一切无明,满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也?昙鸾大师谓之信心不淳,其文言:  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与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怀疑佛智、怀疑名号功德、怀疑称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号功德,深信称名必生。则信心自然归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乱,续而不绝。  弥陀佛名,是实相身,圆具万德;是为物身,能消诸罪,能破无明,能满志愿。念佛者,若信“称念必生”而常称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续、决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则是自生障碍。虽疑而不舍念佛者,但能相续不绝,临终亦定生净土。只是现生自生疑惑,心多顾虑也。若心多疑者,当细听弥陀的悲心招唤:“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与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怀疑佛智、怀疑名号功德、怀疑称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号功德,深信称名必生。则信心自然归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乱,续而不绝。  弥陀佛名,是实相身,圆具万德;是为物身,能消诸罪,能破无明,能满志愿。念佛者,若信“称念必生”而常称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续、决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则是自生障碍。虽疑而不舍念佛者,但能相续不绝,临终亦定生净土。只是现生自生疑惑,心多顾虑也。若心多疑者,当细听弥陀的悲心招唤:“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节选自《弥陀要解略注》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9-19 12:30:23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修订版2015.10.01)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fromuid=1687
(出处: 法华论坛)

当佛 发表于 2016-9-19 12:31:56

祝福一切更美好。南无阿弥陀佛

顺顺 发表于 2016-9-19 12:36:30

南无阿弥陀佛

清净心安然 发表于 2016-9-19 13:02:09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于众生,皆共成佛道!愿众生早日听闻信受如来藏!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19 18:05:16

楞严经讲要闻思修,要先听经闻法,明白道理,悟后起修。佛在楞严经 法华经 把之前的三藏十二部经 判为戏论法,因为之前的法是方便法 ,是引导众生到法华经的法。因为佛一开始讲大法 ,众生的心量接受不了大法 ,所以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方便引导,到了最后又否定,这是佛的慈悲,佛在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 一个导师引领大众去到宝所,可是众生累了 疲倦 心中怯弱,所以导师就化现了一个大城,安慰大众,宝所快到了 就在前面 你们不要放弃 此时 大众欢喜 就去了 各自安乐导师心想我方便引导大众 是为了 让大众到真正的宝所 前面的大城是假的 我应该给大家真实 所以 导师 就说 前面的大城是假的 是为了安慰你 怕你们退缩宝所在前方 你们要发大愿力   这就是佛的慈悲 ,真正的宝所就是法华经 楞严经,导师化现的大城就是三藏十二部经。,为了让众生成佛 讲了三藏十二部经 方便引导 到最后 又破除了 那些法 让我们回小向大 所以 我们应该受持法华经 而不应该受持那些方便法 因为方便法不究竟 。此成佛之法。就是法华经 楞严经 就是一心三藏大法 。何为一心三藏呢   还是用我们最常用的例子 , 好比一个操场本来没有终点和起点的标准,是我们自己定义了 终点才有了 终点定义了起点才有了起点,都是你自己心定义 , 都是你自己心变现, 自己的心如何 这一切就如何 那么这一切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变现 那么一切就是心 心就是一切 ,心好比空如来藏 一切法 好比不空如来藏 明白不空就是空如来藏 当下就见到了 空不空如来藏。这就是一心三藏大法 空如来藏 就是不空如来藏,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拳头好比空如来藏,手掌好比不空如来藏 拳头手掌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拳头就是手掌就是拳头手掌,在手掌就能明白当下就是拳头,是不是当下就是见到了拳头手掌。在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明白当下就是空如来藏 ,就是非空 在空如来藏就能见到不空如来藏,就是非有,所以,我们的心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都是自己,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佛性显现遇到烦恼 ,不顺心的事情 就要想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都是自己 都是自己 你若是有妄想 ,你要开心 因为他是你自己 要接纳 接纳了 心量打开烦恼淡化 就自在了 当自己心量打不开 心量小 感觉很阴暗 心量打开 就很光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佛者见佛,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印证自己的心,因自心这样看一切都是这样,所以一切都是自己心变现一切就是心 ,心就是一切,何为明心见性?明白了一心当下即万法万物,即为明心。 明白了万法万物当下即为一心所现,即为见性。自心本来就是佛 心是佛 ,佛是心,明白一切都是自心,都是佛,念念观照一切都是佛 ,念念在道,就是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此为妙哉!自己的心如何这一切就如何。这就是我们的自性 本来就有 不需要去寻找光明 自性本来就明打开心量 佛性显现就是自在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 这是楞严经上的一句话 自性本来就明 若是自己去立明这个知见 就是妄想   一切法都不离自性 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心变现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法不二在相就能见到性 你见到了心 也见到了 相 就是见到了即相即心 心是空如来藏 相是不空如来藏 即心即相是空不空如来藏 三个如来藏是一个心就是自己 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自己的心本来就是佛 因为执着妄想而不知道 去明白一切都是自己 心量小 不能转境界 成为凡夫 要是明白一切都是自己 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佛性自现。一切都是自己的佛性变现,烦恼即菩提。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将烦恼当下就是菩提自性 时时刻刻观照 习惯形成 成就万德 诸佛之习 清净本然 法法不离自性 心中的每一个念头 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自性 虽有妄想 业习 念念在道的缘故 明了烦恼就是菩提 菩提永存 烦恼淡化 直至成佛 一路涅槃门也 。当自己很开心的时候,肉身很健康,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细胞就会扭曲,我们起心动念小则影响肉身,大则影响世界,我们的心想到北京 需要一秒钟 那么我们想到银河系也需要一秒钟 是不是心速快,有速度就有风,如果每个人都想到南方某个地方,是不是就会有大风啊 都是心在作用,我们总是以不平等心对待一切 小则影响肉身 大则影响世界,以不平等心加持一切就回引起地震,以嗔恨心加持一切就回引起火灾,以佛心加持一切,一切就会越来越好,一切因果因心成体,自己的心如何果报就如何,用什么心就会得什么果,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情,比如你打了一个人,你的用心如何,你就受什么果报。法法不离自性,有人说有眼则见无眼不见那么瞎子无眼 却能见黑 能见是心非眼。好比苹果大我们看大苹果小我们看小难道我们的心是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吗若是苹果灭 我们也应该随之而灭即使苹果灭了我们的心也不灭说明 我们的心不会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 更不会随着物质的生灭而生灭所以心是不生不灭的既然物质不能决定意识不是外在的原因就是内在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执着什么就是看到什么执着生显现生执着死显现死   所以心不会随着物质的生灭而生灭。说明心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的心可以显现生灭的相。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19 18:09:21

问:明白了如来藏,我们居士如何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观照?      印广法师答:这刚才已经讲过了,反复提起观照——吃大米的时候,是我吃大米还是米吃我啊?我抱碗还是碗抱我啊?碗跟我是什么关系啊?一想就明白,你不要去考虑,但要知道这个事。当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是谁啊,我是谁啊?人家骗你一百万,一百万是谁啊,骗子是谁啊,你是谁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人吃亏,也没有人沾光。别人骂你,污蔑你,伤害你,冤枉你,,怎么对待?他是谁,我是谁,他是在帮我消业障还是在帮我加业障,你要懂得感恩啊。   凡是我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都是在给你消业障,你都是在自己还债。始终要记住,没有人吃亏,也没有人沾光,要会善待其心。你认为自己躲得了清净,这样我好用功了,错了,你那个时候就已经产生执着,就已经是给自己制造障碍。你所认为的终于清净了其实并没有清净,这就是我执,这叫对待法。楞严大定叫自性本定,叫性定;换一个境界就怎么样怎么样,那叫对待定。

高大珍 发表于 2016-9-19 20:47:02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