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0 00:31:23

法华经 1

演说经典」就是演说经典,怎么还要「微妙第一」?经典本来就是我们当人当下,可是由于在迷惑颠倒中,对自己本来面目最真实的东西,我们反而陌生,叫「微」。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已经很难用世间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微」。但是不讲也不行,所以佛强词夺理,硬是把不可思议的出世间法,而用世间法来表达,这就叫「妙」,微妙第一。说法者要注意这个「妙」,按照佛在《法华经》的教诲,我们要善于打比方。为什么有些人讲经说法并没有错,但是人家不懂,因为他是打官腔,打的是口头禅,他说法不妙。
其声清净,出柔软音:这个「清净」一定是恒顺真实义、恒顺真实相,不是依文解字,叫「其声清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离第一义。「出柔软音」,这个「柔软音」在这里可以特指为一切法它的本体——就是当人当下!你看一切法都是一个念,一切法都是一个人!这个法慈悲不慈悲啊?柔软不柔软啊?即使他像牛叫狮子叫一样,他也是「柔软音」;即使打你骂你,他也是「柔软音」。能让他心里感受到这种温暖慈悲,是不是啊?
教诸菩萨,无数亿万,梵音深妙,令人乐闻:「梵音」就是前面的「柔软音、清净音」。所谓「深」和「妙」是指它达到「第一义谛实相」,彻法源底、究竟了义。「深」,本不可测,那么通过佛的智慧来表达,我们可以由浅及深,叫「梵音深妙」。「令人乐闻」,这里「乐闻」应该解释为容易明白道理,不要解释为「喜欢听」,「喜欢听」那是一种情执。
种种因缘,以无量喻:这个「无量喻」就体现出微妙,没有比喻不足以让众生开智慧。「种种因缘」好理解,人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顺境、逆境……都是我们劝导众生入佛门的因缘。有人家庭和睦美满——你福报这么大,还不赶快来进入佛门,来修更大的福报,来开智慧了生死。一个人家里遇到灾难,痛苦不堪——你看看,就是前生没有修好啊,入佛门可消业障,改变命运。劝人进入佛门,任何一种因缘都足以引导他来。朋友关系呢——我们好了一辈子,我还能害你?学佛就是好啊!升官发财都是入道的因缘,只看你怎样引导。菩萨要发心啊!只看你用心正不正,这也体现出「微妙法」。
照明佛法,开悟众生:
由于众生在迷惑颠倒中执着于虚妄相,把真正的我忘记了,所以明而不明。诸佛出世把这个道理讲明白,用智慧来照破我们的迷惑颠倒,叫「照明」。用因缘法、打比喻的法,叫「方便智慧」。所「照明」了的那个智慧是真实智慧。「开悟」二字特别重要。有人讲「开悟」就是明白了道理嘛!讲得对不对啊?你还没有讲到根本上,明白什么道理?道理是谁啊?你本来就是道理,否则不能叫「开」。但在迷惑颠倒之中,佛来帮你开——如果你这里没有的话,开了还是没有。这个「悟」,我们本来就有。佛来告诉我们,「你就是佛啊!」你明白了就开悟了,成佛不从修得,本来就是,但是不修也不得。佛给你一开,你得了,这叫「开悟」。「开悟」的当下就是佛。
所以上面这段经文是从总体上来概述。下面呢,来具体地分述。
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这就体现出种种因缘。那这种因缘是对小乘根机人说法,包括藏教菩萨。遭苦,就是这些人感到困苦不堪,已经意识到在六道中轮回之苦,对肉团身这种生老病死已有出离心。为说涅槃,这里的「涅槃」是指证到人我空的阿罗汉境界,解脱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这种「方便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也叫「有余依涅槃」,但不是师父前面讲的「有余依涅槃」。他法执没有破,对于个人身外的一切环境,他仍然执著为实有。尽诸苦际,我们在缺衣少食、生病、做牛、做马,知道是苦;可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快乐的当下即是苦。
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这里属于中乘,修缘觉法,证辟支佛果位。他是从「集」谛下手,从「因」上下手。具体说为缘觉法,它从十二因缘入手。在《法华经》后面有讲: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到时具体解释。
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这段是对菩萨人而言,这是综合起来讲。修种种行,无量行啊!有门、空门、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六度万行,叫「种种行」。无上慧,是究竟成佛。为说净道,这里的「净道」也就是说「菩萨」根机比较利,从「道」谛上直接下手。「道」谛就是什么该做,不该怎么做。行道,注意这些都是方便说。你说前面阿罗汉「尽诸苦际」从「苦」谛下手,「苦」谛是不是「道」啊?都是「道」。但相对而言,菩萨行这个道呢,它意义深广——即使不该做的,明白道理以后也能做;该做的也可以不做,他本身没有执著,这就是最大的道。前面小乘人在没有见这个道之前,他执著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行的是有漏之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明白了「道」,有漏无漏是不是都是「道」啊?都是我们一个念所变现而已。
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这是弥勒菩萨对文殊菩萨说话:「文殊啊!我住于此。」不能解释为,我住于这个娑婆世界,我住于这个印度这个道场,那太狭隘了。我住于此,就以我这个境界(这是一种谦虚),我是向你请法,我说出来你看看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见闻若斯,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这么多。「及千亿事」是对「见闻若斯」的一个补充说明。如是众多,今当略说:「当」就是「正当其时」,就这种气氛。那么根据我的这种智慧呢,我说多少也就算多少,叫「略说」,就是请你文殊来开示啊!

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或有行施,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砗磲码碯,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或有菩萨,驷马宝车,
栏楯华盖,轩饰布施。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从这里开始,弥勒菩萨以偈颂的形式把前面释迦牟尼佛「眉间放光」,一光东照「万八千土」所显现出来的诸佛菩萨怎样修行,在这里详细地分述,来向文殊请法。
彼土,这里可以概述为十方法界一切佛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这是总说,下面是分说。「或有行施」往下这一大段,专门向文殊菩萨请问关于菩萨布施。「行施」就是布施,把自己的财物拿来供养三宝、供养众生,「施」带有供养之义。「金银珊瑚……」这往下这一大段呢,是讲外财布施。
珊瑚:是从海里的一种珍宝,由众多珊瑚虫及其分泌物和骸骨构成的组合。天长日久,由动物而变为矿物化石。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像小山,也有像树枝。大的还可以形成暗礁,再大的形成一个岛屿叫珊瑚岛。
真珠摩尼:「真珠」即珍珠,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摩尼,就是摩尼宝珠,或出自摩竭鱼之脑中;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众生之愿。
砗磲:一种海洋生物,形如蚌蛤,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它的直径约有一点五米,体重可达三百多公斤;在此种动物的外壳上有深大之沟纹如车轮的外圈,故被命名为「砗磲」。
玛瑙:是一种矿物,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它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玛瑙的种类很多,产地也很多。据《本草纲目》讲,玛瑙有清热解毒、除障明目之效。
金刚:就是钻石之类,是金中之金。
诸珍:是按照方便法讲,这些东西都是宝物,在人间稀有珍贵,就是以这种最宝贵的东西供养三宝。究竟法,如果非要要搞金银财宝来供养,穷人怎么修行?这也是表法。

般若智慧☆ 发表于 2016-9-20 20:46:02

顶礼!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

般若智慧☆ 发表于 2016-9-20 20:46:23

顶礼!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

般若智慧☆ 发表于 2016-9-20 20:46:41

金刚:就是钻石之类,是金中之金。 诸珍:是按照方便法讲,这些东西都是宝物,在人间稀有珍贵,就是以这种最宝贵的东西供养三宝。究竟法,如果非要要搞金银财宝来供养,穷人怎么修行?这也是表法。

一月光 发表于 2016-9-20 23:10:49

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不漏一法,不舍一人,万法皆是一个念。什么金?什么银?什么铜铁?泥巴瓦块?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啊?(没有)。梦中的黄金白银、香蕉苹果、垃圾堆,是不是都是你一个念变出来的?是非好坏,是不是都是一样东西啊?黄金当下是不是苹果啊?苹果当下是不是就是垃圾堆啊?「皆如金色」这是画龙点睛呐!万法皆是真,万法皆是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