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0 17:14:11

法华经 2 (4)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佛这里用激将法。悉达多太子成佛以后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地众生皆能平等成佛啊!
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当机者是舍利弗,实际上是面对法会大众,面对过去现在未来。下面这句话更使我们感慨万分!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如来现在快要灭度了,必须和你们讲真话。言外之意:在讲《法华经》之前,还没有给你们讲真话。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这里是特别对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乘权教的大乘法做个交代,是怎么回事啊?
我令脱苦缚:我是为了先让你们解决当务之急,不要被这种三界之苦束缚住了。逮得涅槃者,是指小乘人的涅槃,叫「偏真涅槃」,证得人我空。在教化了声闻缘觉以后,又开示了所谓的大乘,都是「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著:修这三乘教的菩萨也是在执著啊!藏教执「有」;通教执「空」;别教呢,执著那个「中」,亦有亦空;圆教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中,一切不著,最后一切皆著,对著说不著。所以二乘也好,三乘也好,引之令得出:佛都方便引导,让他先出三界的这个「有」,出通教的「空」,还要出别教的那种「中」。三乘教的教理,必须解行并重才能证得,因为他那个「见」不真实;而圆教「见」的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得的真如本性无二无别。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这句话本来是佛讲的,那么这些「声闻、辟支佛」重复这句话,就表示心里起疑了。这也是佛的良苦用心,反反复复强调,卖关子,吊胃口。起疑了,就说明他们想来研究这个问题。
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这里他们打了个闷鼓。你过去讲声闻法、辟支佛法,我们已经成就了。按照你的教法,已经证到涅槃了。你怎么现在又在话中有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引起小乘人的一种疑心。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舍利弗把《法华经》说成第一方便。因为佛把过去的种种的因缘譬喻方便,已经予以否定。现在要讲的这个法,必须以方便法来破方便法。所以这里称「第一方便」。
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反复讲「甚深微妙」,无非是从「空、不空、空不空」这个「一心三藏」而言。这个「一心三藏」,纵及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横及东南西北十方虚空,广及森罗万相。
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这是舍利弗第一次请法,为四众弟子也为自己破除疑惑。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慧日」和「大圣尊」都是佛的一个别号。喻佛如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久乃说是法,一个「久乃」足见佛的良苦用心。佛讲任何法,从来没有看到过像这样卖关子。久久地、反反复复地重复几句同样的话:这个法怎么怎么难说。
自说得如是,把「如是」放在「力无畏三昧」之前。这是总说自己证得了「如是法」——十个如是,百界千如。如是,「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自说得如是」就是「如是我闻」。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讲的法,连问都不知道怎么个问法。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这是总结佛讲的那么多话,我们没有办法问,只有佛在自己的现量境界,才能讲得明白。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无漏阿罗汉,这里是统指声闻人。「堕疑网」就是疑心重重。佛何故说是:佛是什么道理?说出了以上种种的言语。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求缘觉者」是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位的修行人。比丘比丘尼,这里是统指法会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等,这一部分众生神通自在呀!比人道的众生灵性要高。相视怀犹豫:就像有时候几个人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相互之间看一下,表示大家都怀疑;然后再把目光对准让我们起疑的那个人——最后又把目光转向佛,怎么回事?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这是舍利弗自己的谦虚:佛啊!你当着大众说我是智慧第一,我哪是智慧第一呀?这个问题我也疑惑,我也不能了达呀!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这两句话是真正的疑惑。佛亲口宣讲「四圣谛、十二因缘」、《金刚经》《六百部般若》《大方广佛华严经》等法,我们也信了,修了,证了。那么佛现在说这都是方便;那我们现在在怀疑了:为是究竟法,到底是我们证的这个果位不究竟呢?为是所行道,还是我们所修的这个因不真实?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修证圣果是通过佛法来把我执和烦恼习气化掉,使境界提升,等于是从佛口所生。「合掌瞻仰待」是表示一种期盼的心理。「如」就是「实」,「实」就是「如」。「如」不可见,所以非「妙音」而不可言。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这是从他方佛土而来的菩萨。具足道,为圆满菩提,非「一心三藏」而不可言「具足」。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称为「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第一次制止舍利弗,是因为佛要说的这个法「甚深难解」。只有诸佛知道,要讲出口来很难;第二次制止,是防止天人惊恐、怀疑。
这种怀疑呢,祖师大德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奇怪惊疑,佛过去讲小乘阿罗汉已经成佛了,现在说是「化城」;第二个是颠倒怀疑,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佛在自相矛盾;第三个怀疑,带有后悔的意思:我们过去怎么没有搞明白佛这个话中有话呀;第四种怀疑,佛是在打诳语,增上慢人有这种怀疑;那如果按照我们现在讲《法华经》,还可以讲第五种怀疑。怀疑说《法华经》的人是赞自毁他。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引导:「这不是师父讲,是佛在《法华经》讲。师父讲的法没有一句离开《法华经》。这是不得不讲,没有办法回避。」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这是舍利弗第二次向佛请法:佛啊!你只管说吧!你别担心啊!这个会上无数的众生曾见诸佛,在过去世中就已在诸佛法中修行,有这个根机。特别那些菩萨大众,有些是乘愿再来。智慧明了:他能够辨别「方」与「便」、大与小,能够明白佛讲第一义难解之法,一定能够信受。生起疑惑的人肯定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怀疑就不讲《法华经》,请佛权衡利弊。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唯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就有点在哀求,是不是?大众中总有人能相信《法华经》的。佛在后面怎么讲的?《法华经》有一个人听,你都要讲,对一个人讲法就跟对无量人讲法一样。〈见宝塔品〉怎么讲啊?太虚空级的大法师站在二十八层天的天顶对无量大众讲无量经典,而且都培养成为阿罗汉的这个功德,不如你能讲一句《法华经》、写一句《法华经》、问一句《法华经》的功德大。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増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如果讲了《法华经》,那些天、人、阿修罗、贡高我慢的比丘听了以后,如果他不相信,产生怀疑心、轻慢心,要下火坑!但你生欢喜心的话,你成佛了。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佛第三次制止:不能讲!不能讲!这个法太妙,太难解,太难思,太难议!那些增上慢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听了以后绝对不肯相信的。他以下劣心、以牛羊眼来看待佛所说法。那在末法时代有人来讲《法华经》,更难免遭到别人的误解。丑话讲在前面,请大家要把持好自己的身口意这三业。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两个「唯愿说之」,请法越来越恳切。佛越是不讲,舍利弗越是请法,这是代表整个法会大众的心态。这就是佛的激将法。按照佛的本意,管你多少人怀疑,哪怕只有一个人请法,他都要讲。先不讲的目的,就是给大家打预防针,要你好好听。等比,就是等类。世世已曾从佛受化:有些过去世中就已经听闻《法华经》,需要在听《法华经》中进修;有些毕竟在佛座下多生多世修行,都想听《法华经》。凡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叫「长夜」。所以听闻《法华经》,明白「如来藏」道理,吃了一个定心丸,叫「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9-21 10:06:10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修订版2015.10.01)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fromuid=1687
(出处: 法华论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