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1 00:28:32

法华经3 (1)

法华经讲记·譬喻品第三

譬喻,是打比方,指东说西,由此说彼。在「三周说法」里,〈序品第一〉和〈方便品第二〉属于「法说周」,这是针对上等根机之人,听佛直来直去正面开演,他就能成就;第二个叫「譬说周」,针对中等根机的人,通过打比方也能成就;第三个是「因缘周」,通过讲宿世因缘,包括示现神通,让下等根机的修行人同样成就。在本品里,首先要对舍利弗授记。因为舍利弗智慧第一,在前两品「法说周」,他就已经悟解《法华经》。那后面在《信解品》是摩诃迦叶这些修行人通过「譬说周」而开悟,故而蒙佛授记。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踊跃欢喜:「踊跃」是喜形于色,好像心都要飞出来一样,是比喻闻法开慧的一种气氛;「欢喜」是闻法信解的一种法喜、解脱之喜,而不是凡夫的那种情执。即起合掌:「合掌」在佛经典里是个常用的名相,在佛门修行人日常生活中修行中是惯用的礼节;在这里「合掌」是表方便法、权法,所以「即起合掌」表示对权法、方便法已经完全理解。瞻仰尊颜:这是以恭敬的心看着佛的尊颜;那么这里是以佛的「尊颜」表正法、实法,所以「瞻仰尊颜」是表示我们一切的心念已经归于佛道,回归到大光明藏,对正法、实法已经信解。而白佛言:「白」是陈述之义,同时表「根本」;这是从言语表述上都归于根本,言为心声。
如果用身口意这三业来对照,「即起合掌」是表身业,「瞻仰尊颜」是表意业,「而白佛言」是表口业。当我们听闻正法以后,身口意这三业就是前面讲的「六种震动」。六根对六尘产生出六种意识心,十八界都在震动,一动比一动境界为深。六根动了以后,自然而然对六尘的看法是不是变化了?这叫转识成智。所以六根叫「动」;六尘叫「遍动」;到了意识心呢,叫「等遍动」。意识心把六根、六尘、六识这一十八界圆融为一体,无非是这三业,所以我们要明白「用心」的重要。
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听佛的讲话是不是法喜充满,倍感亲切啊?所以我们要注意检验,在听解《法华经》的过程中各自心态的变化;当变化以后,再回顾自己过去的身口意业,你是不是感到很有意思啊?原来如此啊!你会暗暗地庆幸自己终于得到解脱!心怀踊跃:这是讲许多人开悟后喜不自胜。有一位同修告诉我,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以后,他五六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他过去读的经书太多,看的有关的光盘、有关的解释太多太多。得未曾有:这种心态不可思议。舍利弗已经知道自己解脱了。
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这是指许多过去世中已经成就菩萨果位的修行人,在适当的时机佛也给他们授记。当时舍利弗就有失落感:我们这些小乘人当菩萨、成佛没有份,甚自感伤。那相比于摩诃迦叶、目犍连,他们是对大乘佛法不感兴趣,而舍利弗就是对大乘佛法感兴趣,但是却被佛冷落在一边。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他认为没有机会修菩萨道,把这个能够成就如来智慧的那种机会错过了。也就是当时他还不能理解佛的良苦用心。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当年小乘人修行的特点,常独处山林树下,他小心量,就自己闭关。正法必须要入世,跟众生打成一片,在烦恼中证菩提!可是往往这些人还看不起大乘法,他认为自己能闭关。如果你为了修养身体,想闭关一下,那很正常;可是你以为闭关能成道,是大错而特错,那不是成佛之道。
若坐若行,每作是念:「坐」和「行」都叫禅定,衣食住行无非禅定。我等同入法性:我们都是修行人。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为何如来却以小乘法而来救度我们?这里的「见」解释为「作为」。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他当年虽然没有直接地怪佛,但实际上也是在怀疑佛;现在明白了,这是我们的过错。我们对老师、对师父都是应该这样:只能检点自己,你不可以去怀疑师父、怨恨师父。师父讲这个法是在保护弟子的功德,你可不要以为师父在为自己辩解。祖师大德都是这样开示修行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自己。修行人不准见老师的过失,除非你跟老师的等级一样;否则你没有资格去误解、议论老师。
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佛在讲方便法的时候,少说几十部经典都有口头禅,都提到「如来藏」。即使讲方便法,讲人我空,完全可以往深处去悟解——色身是心变出来的啊。所以现在就后悔没往深处想一想。佛讲菩萨法的时候,并没有把小乘人隔开,让他们在那旁听。实际是不是就是对小乘人讲法啊?
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这是讲不懂得佛的良苦用心,认为他们在传菩萨法,我们只是来听听而已。他如果用心听,用心思维的话,当下也成就。因为佛除了传小乘法、方等法等等,经常跟文殊这些大菩萨谈论第一义法。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舍利弗听马胜传了四句偈颂,头两句叫作「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听完当下证初果罗汉。你现在应该相信,我也好,人也好,一切法也好,都是不生不灭的,都是随着一种因缘而变现「生」和「灭」,你懂了就不落三恶道。何况我们讲「一心三藏」这个法?怎么就不敢相信我们成佛了?你们还以为要成佛怎么复杂呀?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要深信不疑。思惟取证:是不是心里信解明白了就证果啊?这就是心地法门见性成佛——见道就是证道,叫「思惟取证」。他有没有讲——我念了多少佛,朝了多少山,放了多少生……就证果了?真正的成就在于我们心里的这个「信解」,在于我们心里的智慧——你明白什么样的道理,你即是什么样的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