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9 00:05:27

法华经 14(8)

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王于三界,而诸魔王不肯顺伏。如来贤圣诸将与之共战,其有功者,心亦欢喜,于四众中,为说诸经,令其心悦,赐以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又复赐与涅槃之城,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而不为说是法华经。

这里以法合喻。前面打比喻,这里说法。文殊啊!我也是这样,用戒定慧种种的办法「得法国土」。「得法国土」是佛自利之德,成就了我的法身功德。
王于三界:是佛成就以后示现于世间来教化众生。这个「三界」,此处观照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三个法界。「而诸魔王不肯顺伏」,这里的「魔王」可以分别对照为「同居土的见思烦恼、方便土的尘沙惑、菩萨土的无明微细惑」。
如来贤圣诸将与之共战:「贤圣」,在讲《法华经》之前,我们只能把它说为前七种方便;如果讲成「三贤十圣」的话,那十地的菩萨早就是受持《法华经》的大菩萨了。「与之共战」就是讲前面的三种魔王、三种烦恼。
其有功者,心亦欢喜,于四众中,为说诸经,令其心悦,赐以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根力」是五根、五力;「禅定、解脱」是四禅八定,解脱无漏——四禅八定就是八解脱。但四禅八定包括灭尽定,灭尽定是属于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所以从小乘果位到人天福报,叫「诸法之财」。
又复赐与涅槃之城,言得灭度:「涅槃之城」就是前面〈化城喻品〉讲的,包括阿罗汉的涅槃城,包括通教别教的涅槃城,各自的境界都不一样。「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佛在一步一步引导。
而不为说是法华经:就是讲《法华经》的机缘还没有成熟。佛讲其它任何经典,从来没有这么卖关子。《法华经》从第一品开始,再三讲《法华经》机缘没有成熟,不能随便讲。可是这个说法反而被一些人误解,错用了心——「佛都讲《法华经》不能随便讲,机缘不成熟不能讲啊!我们怎么可以随便讲《法华经》呢?」——这种误解可深了。佛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告诉我们《法华经》难得;既然是这样,既然你们已经得到了,你怎么可以放下啊?如果按照有些人说的,先小法、中法、怎么怎么怎么,他永远都是这个次第。他以此作为借口,来拒绝大乘法。
今后再遇到人说机缘没有成熟,告诉他: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就已经成熟了!从佛开讲起到现在,我们不应该停止。我们没有理由停止,没有权利停止!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见诸兵众有大功者,心甚欢喜,以此难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与人,而今与之。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众生,见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亦大欢喜,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

这就是表示讲《法华经》的机缘成熟。
如果国王对那些功劳特别大的人,你不把这个宝珠来奖给他,不足以安定天下。这是举足轻重的问题。所以佛在法华会上这个时候公开宣示。而在此之前都叫「如来藏(cáng)」。讲了《法华经》,如来出「藏cáng」了。怎么出「藏cáng」了?每个人明白了你是如来,你就已经出「藏cáng」。没有明白你是「如来」之前,你是「如来(藏cáng)」;你这个时候明白了我就是佛,明白了你从「如」而来。
五阴魔:就是《心经》讲的「色受想行识」这五阴,障碍我们证涅槃。「五蕴」色身是一种痛苦,是一种魔障。本来我们的清净心自在无碍,就因为这五蕴而受束缚。这是阴魔啊!你不要当成我。「烦恼魔」,苦因是什么?「我见」,诸邪知见——贪嗔痴慢疑,这些东西就是「烦恼魔」。「死魔」就是死亡。死亡是一种痛苦,死亡以后还要受报。明白了有佛可做,有阿罗汉果位可证,证到了「灭谛」这种果位,我们才能离开「死魔」的报应。在小乘法里,还讲「坏天之魔」。小乘人不能降服天魔啊,但天魔也不能障碍他证小乘涅槃。有大功勋:是指小乘人能够破除了三界内的这四种魔而证得涅槃。
灭三毒:这个「三毒」就是贪嗔痴。在前面的四种魔里已经把贪嗔痴包含在内。「出三界」就是降服这四种魔、证阿罗汉果位。这里的「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世间之三界。「破魔网」。前面讲三种烦恼——界内烦恼、界外烦恼、无明微细烦恼,那么已经破了「界内烦恼」,就是部分地「破魔网」。再进一步破除「界外烦恼」,也叫「界外魔」;「无明微细烦恼」也叫「无明微细魔」。下面就涉及到佛要传《法华经》了。这个已经不是过去的小法所能解决的问题。
尔时如来亦大欢喜,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智」是「一切种智」,「能令众生至一切智」是成就一切种智。如果讲「一切智」,在别教里把它说为「总相智、空智」,那《金刚经》就能到达,更不用说《华严经》,那还要用你《法华经》干什么?所以同样一个名相概念,我们要贯通前后文,贯通整个《法华经》,整个佛法次第来观照。
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即使佛在世时传《法华经》,也是「多有怨嫉」。为什么《法华经》难信难解?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一言说之,一切万法就是由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你能深信不疑,当下了生脱死。许多人明白道理以后自己打嘴巴:我怎么这么愚痴!那么多年苦修、苦行、苦证,日不睡夜不眠、读经、诵经、念佛,到处跋山涉水,访求善知识、参学好法门,到头来要成佛却这么简单。
《法华经》《楞严经》都是这么讲的。修行人没有离开课堂,他成佛了。菩萨可说为分真即佛。明白道理以后,我们去做一切善事是为了帮助别人,并不是因为这样你才能成佛,这是菩萨的责任。在教化的过程中又不断提升我们的品位,不要把这个问题搞混淆了。有人认为你这个人口头禅:只讲解,不讲修、不讲证,是歪魔邪道。他就是利用众生的这种愚痴来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末后赐与:这是讲佛的最终遗嘱。其它经有没有讲「末后赐与」啊?没有。赐与给谁了?「赐与」给所有的经典。每部经典第一句话是不是「如是我闻」呐?这叫「末后赐与」,一切的经都要归到《法华经》来。
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这个「秘密之藏」显示出佛法的不可思议,显示出众生的滑稽和无知。我们天天看到,天天听到,天天感觉到,他跟我们形影不离,我们却不知道,这是不是最「秘密」啊?往往最秘密的东西放的地方你想不到。天天跟我们在一起,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却不知道;知道了以后却不相信,所以这个秘密是最冤枉!其实一点点都不秘密。只是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不承认他,这是无可奈何啊!「于诸经中最在其上」。把一切经搬出来,法华至上。
长夜守护,不妄宣说:不到机缘成熟不能传。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言外之义,要听这个《法华经》可不容易啊!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说,佛所赞经。
后末世时,持此经者,于家出家,及非菩萨。
应生慈悲,斯等不闻,不信是经,则为大失。
我得佛道,以诸方便,为说此法,令住其中。

这上面三句话很重要,这是对讲经法师的三条基本要求。也就是佛在前面讲到「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方可登台弘法,方可领众修行。
常行忍辱,就是「忍辱衣」。为什么要忍辱啊?被辱者是谁?受辱者是谁?明白这个道理,哪有什么忍不忍?可是世间凡夫就是因为一口气——小则人我是非,大则家破人亡,再大者乃至一场战争,最后万劫不复。
哀愍一切,这就是「入如来室」,成就我们的大慈悲心。明白万法皆唯我一心之所变现,深信不疑,大慈悲心便可成就。修行人贵在明理。不明此理,纵行一切善也是魔业,这是佛在《华严经》所讲。
乃能演说,就是「坐如来座」。言为心声,演说佛法需要开智慧,此慧从何开?「坐如来座」——把一切万法看空。「入空」是开智慧的基础标准。这个「空」、这个「如来座」是圆顿的三空。「能空、所空」统统空,所以空的当下就是妙有,妙有当下就是妙空。也就是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万法当下是一个念,这叫「如来座」。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你才会处众无惊,面对一切人的问难,辩才无碍。只有把「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这三件成就了,你可以处众说法,自在无碍。
佛所赞经:一切诸佛之所赞叹。包括一切的有情、无情。它没有办法不赞叹,即使诽谤他也在赞叹,因为经就是他。要作如是的观照。
斯等不闻,不信是经,则为大失:「大失」就是断送法身慧命。这样的大经,无量国土之无量众生于无量劫,连名都不可得。你能得而不得,这是不是大大失?跑到你门口来你都得不到,这是大大失。真正把《法华经》的地位、妙用、利害关系搞明白,此经不可思议。此经叫你当下成佛,解决你无量劫无量劫生生世世的生死问题!读一句《法华经》,就是供养一切佛;你读一句《法华经》,就是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你读一句《法华经》,其功德胜过虚空级大法师面对无量大众讲无量经典,又把无量大众培养成为阿罗汉。
后面〈随喜功德品〉那讲得更是感人:一个人修六度万行,用金银财宝供养无量百千亿的天啊、人啊、鬼啊、畜啊、四条腿的、两条腿的到八十岁,又把他们培养成阿罗汉;一个人从法华道场出来往就传《法华经》,传到第五十个人,第五十个人仅仅听到一句《法华经》,仅仅生了一念欢喜心,他的功德是前一个人功德的无量倍,没有办法比。为什么?你听闻《法华经》,即得解脱。其它任何经典没有这样的功德。而且要得到这个功德又太简单,几句话就成就了。
我得佛道,以诸方便,为说此法,令住其中:这就是菩萨发心。听不到《法华经》就算了;我听到了《法华经》,日不睡夜不眠也要想办法把这部经告诉我的亲朋好友等一切有缘众生。
我们这个心发得怎么样?师父从一进这个道场就劝导我们,每个人都要发心,带三到五个十个八个来听经。先不讲你开口说了没有,你想了没有。你度一个人进来,胜过你自己精进。这个功德福报不可思议啊!《法华经》后面还有讲啊,你坐在这里听经,外面来一个人,你让半个座给他坐一下。你这一让的福报,来世转生忉利天王。

魏新荣当升 发表于 2016-9-29 06:58:25

感恩楼主法布施

魏新荣当升 发表于 2016-9-29 06:58:41

随喜与赞叹

魏新荣当升 发表于 2016-9-29 06:58:59

阿弥陀佛。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9-29 07:16:40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什么?非有为,非无为;它可以现有为、现无为,以此心修行,决定成佛!你懂得了这个心,你就已经成佛一大半。《楞严经》讲,果地觉与因地心必须一致,才能成就。因为我们的果地觉就是[非无为,非有为]这么个果,所以我们因地发心修行,你必须要先懂得[非有为,非无为]这个本来面目。这个法太妙、太简单、太现实!有些人不懂、不信,就是因为它太简单!因为我们总是用凡夫的心把事情看得很复杂,自作多情,还自以为很怎么样。      我们要非常珍惜这个法呀!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9 07:16:40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9 07:16:57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9 07:17:15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9 07:17:38

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9-29 07:18:12

阿弥陀佛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