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9 13:04:13

法华经 15(2)

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况复单己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这里讲大菩萨一个人就带有六万恒河沙数的眷属;还有些中等菩萨、小菩萨有带五万的,有带四万的,有带三万的,有带二万的,不等。下面还有带一个人的,我们再读下去。还有单枪匹马的。看这里,好好用心观照一下。人与人之间的境界是不是天地之别啊?这就看各人发心大小啊!同样在这里听师父讲经说法,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等级,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等级,各人心量大小不一样。修行人忌讳打别人的妄想。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众生的习气往往是自高自大,你就会给自己造障碍。乐远离行:阿兰若乐于修清净处,远离热闹;就包括阿兰若听到佛的感召都前来弘法。
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等比」就是如是等类。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黙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黙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

佛法不离世间法,这是正常的礼节,对老古佛、对现在佛、对分身佛行菩萨的礼节。又绕三匝:是用心绕一下子而已。如果那么多人绕的话,我怕绕到现在两千年都绕不下来。刚才对这段经文呢,随文入观,观照一下这个数量之多,拓宽心量。佛讲一个「大」,讲一个多,讲一个长,用种种不可思议的天文大数来表达,充满着艺术渲染,这还是其次;我们以此拓宽心量,即使很深妙的《法华经》《楞严经》法义,很容易明白。乃至平时待人接物,本来我们心量很小,好记怀于人,你不知不觉烦恼习气破除,就是这样。这不仅是妙用,也体现出佛的智慧——他就知道凡夫的心量小,专门搞一个大数字来给你对治。
经常读《法华经》,是不是也在调心?你不明白这个道理,按照小乘修行法,你越调心量越小,越调心越沉重。因为你总是在为自己修行:我要成佛,我要往生,我的老爸身体要好要长寿,我的儿子要找个好工作,我的女儿要嫁个好婆家……
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这又是一段很奇妙的经文。菩萨从地涌出来礼拜佛陀就有五十小劫;每一个小劫少说也好几亿年呐!五十小劫就等于是多少?佛当年出世到现在也没有一亿年呐,怎么那个法会就五十亿年?
在《维摩诘经》中讲,维摩诘居士为了招待文殊菩萨带领的菩萨大众开法会,居士从娑婆世界往东过三十六恒河沙国土的的须弥相世界,借来三万二千狮子座,每一个狮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这么多狮子座放置在一个房间内,都没有任何妨碍。这就是佛法里面的「芥子包虚空」。那么空间上可以这样,那时间上呢?前面讲了「一时」。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无所不能,无量百千万亿年可以容于当下一念。所以通过佛的神通法力加持,无量的空间可以包含于一个微尘;过去、现在、未来百千万千万万劫,可以融入当下一念。
这就是一个妙法:时间、空间、黑夜白天、大小多少、轻重、长短,都是我们的妄想。可是我们都在当真,所以就不得解脱。包括我们这个肉团身,它是肉团吗?它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是,看你怎样用心。这一杯水——天人看它是石头,鬼看它是火。你认为的这个墙壁,鬼进进出出无所障碍。外道修气功的「穿墙术」,就可以做到。
这五十小劫人家感觉是半天,有没有怀疑啊?这是真实语。另外,我们在梦中梦到往事不足为奇;往往梦到未来几天、几个月、几年的事情,是不是经常有啊?再次证明,人类对这时间的感受是不是一种错觉啊?《法华经》《楞严经》就是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发智慧。

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徧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注意,是「以佛神力故」,以佛的神力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帮助我们开天眼天耳,并不是众生本身成就的道行。在几百几千年以前的农业社会,因为当时物质文明比较糟糕,修行人不得不靠一些神通道力来摄取自然界的能量以生存下来。后来由于这种神通道力比较好玩,比较容易得到某种程度的自在,乃至健康长寿、肉身飞天;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把这种对色身的调理与对法理法义的观照分开,变成单纯地追求神通感应。像这些情况,在佛法里叫「附法外道」。
但是现代人又走了一个极端,由于过分地依赖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医学技术,使我们本有的一些正常功能丧失了。所谓正常的功能,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跟自己的皮肉筋骨、五脏六腑沟通,自己调理身体,并不需要什么神通。人体就是一个最精密的生物仪器,它有无量的潜能有待于开发。
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这个四行菩萨很有意思。万变不离其宗,讲来讲去还是「开示悟入」。
一名上行:怎么「上行」呢?「开」佛知见,顿超九界。超了九界到哪里啊?到了佛界。一「开」就见佛,或者「开门见山」也对,见涅槃山。
二名无边行:这就是「示」佛知见。心地法门,全性起修——一行一切行,一戒一切戒,一见一切见,一证一切证。无量法门唯有《法华经》《楞严经》圆顿大教,不立阶梯,一步登天,见道成佛。一个念就是「无边行」,十方虚空一念而即,不动而至。它当下就遍及虚空法界!一起念就是超光速。它没有速度,没有距离可言。我们一念到扬州火车站的速度,跟一念到北京火车站的速度一样不一样?好好想。距离不一样,但时间也是一样的。这个一念,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十方虚空空间,一念就到。这就是不可思议的本来面目。
三名净行:这是「悟」佛知见。一「开」,开门就见涅槃山;一「示」,我这个一念十方虚空三世古今,一念而已。「无边行」,「一行一切行」,你见道了,然后呢?再一悟,有三个「如来藏」,有十法界森罗万相。那么这么一「开」一「示」,知道了万法就是一个念呐,理事圆融,性相不二。果真明白,你感慨万分不已啊!可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这个世界这么奇妙啊!你再看看一个泥巴疙瘩、一片树叶、一根草,它是一片树叶,是一根草吗?你悟到了自己,当下悟到了我们周边的环境,耳闻目睹身受都是谁啊?世界上谁不是谁啊!
当我们的心态得到了这种解放,那种自在的法味不可言喻。你没有办法表述。当初开智慧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的?现在有些人变成了——不能叫「老油条」,该叫「老佛条」了。无所谓了,是老智慧了。所以要检点一下,你开了智慧以后有没有起到菩萨的责任?有没有行使菩萨的义务?
四名安立行:这是「入佛知见」,再进一步地来表述见道即是证道。怎么「安立行」呢?心安身安,自安他安。这个「开示悟入」分述有四,其实是一。「开」的当下即是「示」,即是「悟」,即是「入」。它没有先后次第,但是用世间法来表达必须有先后次序。其实他是一念而成就。这就是圆顿大法一步登天。虽然你是一步登天,你在表达的时候要一步一步地来表达,这是佛法表达的一种困难。
菩萨五十五位菩提路也好,四十二位法身大士也好,六十个圣位也好,讲了这么多,给我们造这个印象:噢!要一步一步地修,一步一步地证。这是误导自己。别看那么多位置,修行人可以一念成就,一时成就!这是心法。你可不能把它当成次第。诸佛菩萨怎么样讲都很难讲清楚,唯有智慧者能够悟到。
为什么劝大家来听经闻法呀?你别看这一本经书写的多少多少次第,你一念就能成就。就跟讲「戒定慧」一样,分述有三,实际上是一念!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戒」当下是不是就是「慧」?没有智慧的人说我要守戒干什么?别人好吃好喝,我怎么不能好吃好喝啊?所以开了智慧的当下是不是就是「定」啊?所以「戒」当下就是「定、慧」。「定」当下是不是「戒」和「慧」啊?定在那里不做事了,不做坏事是不是就是「戒」?那没有智慧的人他还定在那干什么?所以一定要明白「次第圆融」,大大地解放我们的思想。
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菩萨见佛,学生见老师,首先要请安,问讯。佛法不坏世间法,这是成就我们的恭敬心。虽然是在老生常谈,也还要强调一下。这吉祥的问候也是对尽虚空遍法界的一种吉祥加持,在行善道。按照佛的教导,在日常生活中,举止庄严,就会为世界增加一份吉祥的气氛。你这一念心发出,对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具有普遍的影响。我们这里这么手摆一摆,那太平洋的水浪动不动啊?那银河系的虚空在不在振动啊?都在振动。因为我们的心是超光速,它的力量特别特别大,我们却感觉不到。感觉不到就是因为它速度太快了。我们现在披着一张人皮,用隔阴之谜一隔,所以我们的能量连万分之一都没开发出来。
不要看那简单的日常的问讯,一定要懂得相互之间和睦相处。为什么会地震呢?为什么会有种种的什么水涝干旱?都是我们自己在造业。贪嗔痴的念一旦发出来以后,就跟旋风一样,在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波动,何况你无休无止地在发。到了一定时候,必然毁坏世界。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量变引起质变。我们一念心是善还是恶,是真还是伪,就是质量。
所以这个心发出来就形成了数量,人越多、你发的次数越多,数量越大;数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引起质量的变化。比如烧水一开始发了一个气泡,然后两个三个、八个十个、五十、一百;然后一半、三分之二……到最后那个水全部发起来的时候那就是开水,是不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开之前只是热水,没有热之前就是冷水。所以我们要懂得量变引起质变。
对于整个虚空世界的天灾人祸,存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对于我们一个人修行证果,也存在量变质变的关系。你善念量多,你得人天善报;真理量多,你就得佛菩萨这种智慧解脱的果报。所以命自我立,好好把持好自己啊!
修行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量变与质变的问题。质变就是我们要明心见性,要知道我们现前当下及其周边环境万相万法的来龙去脉怎么回事。明白以后,我们怎么样放下,怎么样去除烦恼习气,这就是数量的问题。修行人质量的问题主要是解决一个真实,那么与真实相应的就是行善断恶。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9-30 11:00:18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修订版2015)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fromuid=1687
(出处: 法华论坛)

知足常乐-当全 发表于 2016-9-30 12:38:43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key=79512945a1fcb0e29ed6ed402d7819b4b888c604f506d6af19d4c359ecefbfc36baf47fd06dd637c5465f7b7d73856d9&ascene=7&uin=MTk4ODc5MDUzNA%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b31&nettype=WIFI&pass_ticket=so%2FxaNRjwMijFVbo0LgcFmlNPeQrG0S3%2FuM7D8wXY0h%2BxfoZomunvqM6bZtw3YS4&wx_header=1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6-10-7 09:07:51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知足常乐-当全 发表于 2016-10-7 15:43:48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key=79512945a1fcb0e24a45a7816419672a36dcfa3612ce66864759187a147d3d9e05843ea0cff6b7f7831ca66cd6599c85&ascene=7&uin=MTk4ODc5MDUzNA%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b31&nettype=WIFI&pass_ticket=2Kwv6mPgNdoGHW0gLqTIaTGRIVqGLYahrL74UUk646%2BqC5gmP8UJkm859Hw98Pt7&wx_header=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