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10-1 23:23:41

法华经 17(5)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前面是讲听闻〈如来寿量品〉之「一念信解」的功德。既包括佛在世,也包括佛灭度以后,这等众生的根机。从这里是专门讲佛灭度以后,根据众生对这《法华经》的态度来判这个人的境界和功德。要分清楚。佛灭后呢,如果一个人听到这个《法华经》不会毁谤,不会怀疑指责,而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什么意思?这个人是再来的菩萨。
在我传法的过程中,先后有三个人:一个人来听经,我讲这是「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她马上汗毛就竖起来了。还没有读,就发心这辈子一定要把《法华经》《楞严经》要读懂。第二个人呢,听说《法华经》以后,第二天上午就把《法华经》请到手,开始读诵。第三个人呢,他到寺庙里去请《法华经》。一边讲话一边把经书放到香袋里去了,钱就给人家了。她已买好了,才想起来,高兴得不得了。
前面讲了能够生欢喜心,你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再来,不用怀疑。这里来讲,你「何况读诵受持」,你即使一个人读诵,是不是尽虚空遍法界都能听到啊?就像宝塔上的众宝铃在妙音传法。而且「受持」,包括观照,发心生生世世弘扬,还劝导别人来修行。「斯人则为顶戴如来」,是什么样的菩萨啊?都是观世音那样的大菩萨。你看那阿罗汉头上有没有顶戴如来啊?没有的。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有些人向藕益大师请法,涉及到执著事相的问题。藕益大师这个回答也是良苦用心。他讲,这是诸佛慈悲关照初发心的菩萨,防止被事情来妨碍正修。护法属于助修。正修是听经闻法,明白道理。他是防止初心菩萨有退转心,适合放下那些事情,专门从理论上来观照明白。
藕益大师讲,「废事从理。所益宏多。若至后心。理观既熟。则涉外不妨内观。事资于道。如油多火猛。顺流扬帆。又加橹桌。其势转疾也」。
所益宏多:「宏」就是大,所得到的利益太大太多。后心:理念已经坚固的菩萨。理观既熟:观照已经熟悉了;想都不要想,他刻骨铭心就知道万法都是我一念所现的。涉外不妨内观:「涉外」就是做外相上的种种法会啊,种种护法啊,也「不妨内观」。事资于道:事相上来帮助我们的正行,助行帮助正行。如油多火猛:就好像油越多,火就越猛。顺流扬帆,又加橹桌:本来船是顺流,又有了帆,又有了摇船的橹,是不是更快了?佛在后面也还是这么讲:你又明了理,又能怎么怎么样,那又是更加殊胜。
塔寺:「塔」是宝塔,「寺」是寺庙。「僧坊」一般指居士道场。「僧」是修行人团体组织——不管在家人出家人,有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叫「僧」。一个家庭里有四个人在修行,就是「僧坊」。「坊」是处所。
四事供养:供养出家人「衣食住药」。为什么这么讲啊?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则为起塔」,明白了《法华经》,你这个色身是不是就是「法华塔」?你这个心就是《法华经》。明白了《法华经》,你这个「身」就是「僧坊」,色身就是修行场所。你这个「心」就是「僧团」在修行。怎么叫「僧团」啊?我们讲了,你这个色身是无量的众生啊。所以我们成佛以后,那么多分身佛、化身佛,是不是都是一个「僧团」呐?这上面种种的「箫、笛、箜篌、众宝铃」,都是表一念供养的气氛殊胜。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这是佛灭度后流通《法华经》第三种情况的功德。与第二种相比,多了一个「若教人书」,多了一个「为他人说」,特指讲经说法的法师。那这个功德比前面第一、第二的功德更加殊胜。怎么殊胜?你看看,用红色的栴檀做殿堂,三十有二——过去做殿堂要三十二间啊,表四方、八正道。「高」呢,八多罗树:一个多罗相当于七仞,一仞相当于七尺,你看多大的价钱啊?而且又有百千比丘于其中止:「百千比丘」是表无量的,因为这个「殿堂」也是无量的。后边讲「若干百千亿」这样的殿堂、僧坊,而且其中公园、浴池、禅房,衣食住药,皆充满其中。
所以佛再三讲「是故」,我灭度以后啊,如果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能够书写——「自书」,过去没有经典,你写一本经典功德不可思议。不像我们现在「自书」。现在「自书」是成就你自己,过去「自书」是成就别人。过去有的大财主倾家荡产也只能供养一本经书。
若教人书:你自己拿钱,请别人做书,这世界上就增加一部经典。当年印度的梵文佛经是刻在贝树叶上,不知道要耗多大的心血。所以佛讲啊,你能够讲经说法、利益他人,就等于做这么大的供养。这是比量功德。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0-4 17:53:23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0-4 17:53:52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宇宙万法一念心 发表于 2016-10-4 18:04:41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顺顺 发表于 2016-10-4 19:26:33

南无阿弥陀佛

顺顺 发表于 2016-10-4 19:27:03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