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10-1 23:24:45

法华经 17(6)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这是讲第四个层次了,他不仅能读经,讲经,还能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什么都修,那这个人的功德就如虚空一样,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很快就成佛。
在这里藕益大师有一段论述,他提醒修行人:「勿慕大节而昧存亡」,不能只知道正行观照:我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而对这些行持麻木不仁。第二个,「勿据小文而迷观道」,也不要执著于这些有形有相的行持,而对佛之正法正理麻木不仁。「若得今意」,你真正明白佛的良苦用心。「先以理教定,次以行位验」,先以法理法义把你这个心定下来,接着呢,要从行持上来验证你是不是真修。「倘不尔者,鸟鼠人也」,两条做不到,你是小鸟小老鼠那样的人,谈不上「论品论位」。这个意思是圆融的。
见道明理之人,哪有不严格要求自己,哪有不为众生着想的?我们强调不明理,只是在事相上执著行善积德,你不能成佛,绝对不是讲我们明理以后不需要行善积德。这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断章取义。菩萨的责任就是要「自利利他」,特别是在「明理见性」以后的种种修持,既是利他,又是更好地利己,成就定力,提升品位。
藕益大师还这样讲:「圆观渐深,涉事不妨正行」。按照「一心三藏」圆融、圆满、圆通这个法理法义来观照,慢慢地我们会越来越成就。这个时候呢,做有形有相的助行,只会使我们的道行更加「渐深」。也就是以助行来帮助正行,这个功德更加殊胜,不可思议。
譬如虚空,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四维」就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角;东、南、西、北,属于「四方」,这是八方;加「上下」叫「十方」,这是比喻无量无边。「四维上下」有没有边啊?没有边。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这种功德最殊胜,基本上就到等觉妙觉。已趣道场:坐在树下就等着示现成佛。坐道树下:佛坐在菩提树下示现庄严相,破除生相无明,究竟成佛。
所以这里呢,就是在总结前面那四种功德的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些「供养赞叹声闻众僧」。前面佛是保护初心,不准与声闻人接触。这里也不妨了,你定力成就,怎么样修都行。对佛讲《法华经》前后浅深这个次序,要搞明白。不要到最后自相矛盾。
对一些修小法的同修啊,我们不要轻易讲:你是小法,我们是修的大法。你可以引导他们:这个《法华经》讲「一念信解」的功德有多大?你要尽力地看一看,我们互相来成就。一定要注意引导。只要我们发心是度他们,你跟这些小法的人在一起没有关系。佛是防止我们跟修小法的人在一起,你反而被他转了境界。对《法华经》深信不疑的人,你不妨跟他们在一起。你始终知道,你一念明白「如来藏」,比他修多少多少功德,怎么怎么精进地持戒,怎么大把大把供养,怎么怎么修忍辱……比他那无量的功德还大无量倍。你始终抱着这个信念来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一些非常老实非常认真的修行人,他们特别注重戒律,这并不是坏事。越是这些人越要让他们懂得,明白道理是你持戒功德无量倍的无量倍,但并不是不要持戒。明白道理的人反而去破戒,那说明你这个明理是假的。
有些人别有用心利用大乘佛法——听说这一念信解比那持戒、忍辱、精进的功德要大无量倍,他心里高兴了:这下我可以去放心地破戒,去干坏事了。你这个戒是一破一切破,你那一念信解已经破了,你是没有「信」,也没有「解」,这是狂解。恶心持法,罪加一等!现在就有这样的修行人啊,非常放纵自己,自作聪明,背着僧团破戒犯戒,而且是破大戒。
这段经文是佛灭度后弘扬《法华经》的第五种层次,是最高层次。哪怕是你今生今世才开始起修,你能做到这一点,都快成佛。人家可能无量劫,你可以几年、几天。我们这个「一念」心性千差万别。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就成佛,算不算早啊?都已经晚了。无量的老古佛都在前面啊。更何况还有些人:哎呀,成佛怎么可能这一下子的事情啊!又是用无量无量无量劫,这都是些无稽之谈。心性不可思议,只在于你会不会用心。易如反掌啊!
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你现在一槌定音:我从现在开始,什么坏事都不做,什么坏话都不讲,什么坏事都不想——不想是不可能的,想了以后,当下转念,回光返照。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抓住当下。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这段并不是说讲经说法的人在哪里坐一下站一下,都要起一个塔。现在土地这么贵,你买不起,有钱也不给你起,起满了,那好了,妨碍交通。正解呢,是讲这个人的功德不得了。他站在那里就是塔,坐在那里就是塔,走到哪里就有塔。为什么?成就了一个人就是成就了一个塔。他也成就了无量的塔。
一切天人皆应供养:一切天人跟那个法师都是道交感应,互相供养。他也供养了天人,天人也供养了他。他帮助众生开智慧,这个智慧就是道交感应,就是「自他不二」。弘扬《妙法莲华经》的人,你回家给爸妈讲「一心三藏」的道理,他们当下就是如来塔,你天天在造宝塔。跟夫妻儿女、同事同修,你讲给一个人,你就造了一座宝塔。同时还有一些天人鬼神大众在旁边听你讲法,他们是不是也变成「如来塔」了?真理不可战胜,关键是法靠人弘。现在那么多讲经法师,如果都能把「如来藏」的道理公诸天下,地球环境马上改观!依报随着正报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而供养此塔。华香诸璎珞,天衣众伎乐。
然香油酥灯,周匝常照明。恶世法末时,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

表刹:「表」是装潢,「刹」就是佛刹、佛塔。这段是恒顺众生在事相上的执著,显示出有形有相的比量功德。而受持《法华经》的人,就等于做了这么大的供养。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0-4 17:52:32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修订版2015)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fromuid=1687
(出处: 法华论坛)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0-4 17:52:46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而供养此塔。华香诸璎珞,天衣众伎乐。
然香油酥灯,周匝常照明。恶世法末时,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