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妙光 发表于 2016-10-13 18:37:06

《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

《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十方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法华经》、《楞严经》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

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如实道尽。

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

《法华经》《楞严经》在揭示宇宙人生真理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名相概念。

如,如是、性相、真妄、空有、自他、理事、动静、明暗、通塞、恬变、离合、染净、一多、大小、生灭、能所、同异、离即、寂照、悟证、真空妙有、有为无为、因缘自然、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方便究竟,等等,这些概念无不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可以说,在《法华经》《楞严经》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又无处不统一,无时不统一,贯穿整个经典。

《法华经》、《楞严经》的“开示悟入”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相通。

既然是开,就是众生本有,没有就谈不上开;既是本有,当然一开即示、一示即悟、一悟即入。

众生本有是内因,佛陀开示是外因,开示悟入就是内因为主、外因为辅。

十方诸佛出世都说“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佛只是开启众生本有智慧,众生自己度自己。

共产党无神论也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用量变质变的观点来看,一念生相无明是从无到有的部分质变;由三细相到六粗中的心法,即智相、相续相、执取相、名字相是量变过程;从六粗中的心法到色法,即起业相、业系苦相,至形成十法界万法,成就了从空如来藏到不空如来藏的质的全面飞跃。

。《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十番显见,步步深入、层层否定,引导阿难离相,直到退无可退、破无可破,猛一回头,原来真心就藏在无量万法当中,无量万法就是真心,无所不在、无所不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无情道太痴,三恶道太苦,人道苦乐参杂,天道乐而后忧,罗汉道无聊,藏教太累,通教之佛无乐,别教之佛周折。唯有圆教之佛,即苦即累即乐、自在圆融利索,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还有三大观点、五大范畴,与三大规律互为表里,无不与《法华经》、《楞严经》之辩证法相通。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0-13 19:14:08

《法华经》《楞严经》在揭示宇宙人生真理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名相概念。

一微尘 发表于 2016-10-13 19:29:42

十方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枣庄妙音 发表于 2016-10-13 19:33:15

《法华经》、《楞严经》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

13643634688 发表于 2016-10-13 19:50:07

南无阿弥陀佛

顺顺 发表于 2016-10-13 20:25:58

南无阿弥陀佛

顺顺 发表于 2016-10-13 20:26:15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