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当开 发表于 2016-10-17 08:10:56

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徧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

来源法华经讲记•从地涌出品第十五(第三次修订版
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徧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注意,是「以佛神力故」,以佛的神力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帮助我们开天眼天耳,并不是众生本身成就的道行。在几百几千年以前的农业社会,因为当时物质文明比较糟糕,修行人不得不靠一些神通道力来摄取自然界的能量以生存下来。后来由于这种神通道力比较好玩,比较容易得到某种程度的自在,乃至健康长寿、肉身飞天;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把这种对色身的调理与对法理法义的观照分开,变成单纯地追求神通感应。像这些情况,在佛法里叫「附法外道」。但是现代人又走了一个极端,由于过分地依赖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医学技术,使我们本有的一些正常功能丧失了。所谓正常的功能,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跟自己的皮肉筋骨、五脏六腑沟通,自己调理身体,并不需要什么神通。人体就是一个最精密的生物仪器,它有无量的潜能有待于开发。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这个四行菩萨很有意思。万变不离其宗,讲来讲去还是「开示悟入」。一名上行:怎么「上行」呢?「开」佛知见,顿超九界。超了九界到哪里啊?到了佛界。一「开」就见佛,或者「开门见山」也对,见涅槃山。二名无边行:这就是「示」佛知见。心地法门,全性起修——一行一切行,一戒一切戒,一见一切见,一证一切证。无量法门唯有《法华经》《楞严经》圆顿大教,不立阶梯,一步登天,见道成佛。一个念就是「无边行」,十方虚空一念而即,不动而至。它当下就遍及虚空法界!一起念就是超光速。它没有速度,没有距离可言。我们一念到扬州火车站的速度,跟一念到北京火车站的速度一样不一样?好好想。距离不一样,但时间也是一样的。这个一念,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十方虚空空间,一念就到。这就是不可思议的本来面目。三名净行:这是「悟」佛知见。一「开」,开门就见涅槃山;一「示」,我这个一念十方虚空三世古今,一念而已。「无边行」,「一行一切行」,你见道了,然后呢?再一悟,有三个「如来藏」,有十法界森罗万相。那么这么一「开」一「示」,知道了万法就是一个念呐,理事圆融,性相不二。果真明白,你感慨万分不已啊!可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这个世界这么奇妙啊!你再看看一个泥巴疙瘩、一片树叶、一根草,它是一片树叶,是一根草吗?你悟到了自己,当下悟到了我们周边的环境,耳闻目睹身受都是谁啊?世界上谁不是谁啊!当我们的心态得到了这种解放,那种自在的法味不可言喻。你没有办法表述。当初开智慧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的?现在有些人变成了——不能叫「老油条」,该叫「老佛条」了。无所谓了,是老智慧了。所以要检点一下,你开了智慧以后有没有起到菩萨的责任?有没有行使菩萨的义务?四名安立行:这是「入佛知见」,再进一步地来表述见道即是证道。怎么「安立行」呢?心安身安,自安他安。这个「开示悟入」分述有四,其实是一。「开」的当下即是「示」,即是「悟」,即是「入」。它没有先后次第,但是用世间法来表达必须有先后次序。其实他是一念而成就。这就是圆顿大法一步登天。虽然你是一步登天,你在表达的时候要一步一步地来表达,这是佛法表达的一种困难。菩萨五十五位菩提路也好,四十二位法身大士也好,六十个圣位也好,讲了这么多,给我们造这个印象:噢!要一步一步地修,一步一步地证。这是误导自己。别看那么多位置,修行人可以一念成就,一时成就!这是心法。你可不能把它当成次第。诸佛菩萨怎么样讲都很难讲清楚,唯有智慧者能够悟到。为什么劝大家来听经闻法呀?你别看这一本经书写的多少多少次第,你一念就能成就。就跟讲「戒定慧」一样,分述有三,实际上是一念!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戒」当下是不是就是「慧」?没有智慧的人说我要守戒干什么?别人好吃好喝,我怎么不能好吃好喝啊?所以开了智慧的当下是不是就是「定」啊?所以「戒」当下就是「定、慧」。「定」当下是不是「戒」和「慧」啊?定在那里不做事了,不做坏事是不是就是「戒」?那没有智慧的人他还定在那干什么?所以一定要明白「次第圆融」,大大地解放我们的思想。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菩萨见佛,学生见老师,首先要请安,问讯。佛法不坏世间法,这是成就我们的恭敬心。虽然是在老生常谈,也还要强调一下。这吉祥的问候也是对尽虚空遍法界的一种吉祥加持,在行善道。按照佛的教导,在日常生活中,举止庄严,就会为世界增加一份吉祥的气氛。你这一念心发出,对整个尽虚空遍法界都具有普遍的影响。我们这里这么手摆一摆,那太平洋的水浪动不动啊?那银河系的虚空在不在振动啊?都在振动。因为我们的心是超光速,它的力量特别特别大,我们却感觉不到。感觉不到就是因为它速度太快了。我们现在披着一张人皮,用隔阴之谜一隔,所以我们的能量连万分之一都没开发出来。不要看那简单的日常的问讯,一定要懂得相互之间和睦相处。为什么会地震呢?为什么会有种种的什么水涝干旱?都是我们自己在造业。贪嗔痴的念一旦发出来以后,就跟旋风一样,在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波动,何况你无休无止地在发。到了一定时候,必然毁坏世界。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量变引起质变。我们一念心是善还是恶,是真还是伪,就是质量。所以这个心发出来就形成了数量,人越多、你发的次数越多,数量越大;数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引起质量的变化。比如烧水一开始发了一个气泡,然后两个三个、八个十个、五十、一百;然后一半、三分之二……到最后那个水全部发起来的时候那就是开水,是不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开之前只是热水,没有热之前就是冷水。所以我们要懂得量变引起质变。对于整个虚空世界的天灾人祸,存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对于我们一个人修行证果,也存在量变质变的关系。你善念量多,你得人天善报;真理量多,你就得佛菩萨这种智慧解脱的果报。所以命自我立,好好把持好自己啊!修行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量变与质变的问题。质变就是我们要明心见性,要知道我们现前当下及其周边环境万相万法的来龙去脉怎么回事。明白以后,我们怎么样放下,怎么样去除烦恼习气,这就是数量的问题。修行人质量的问题主要是解决一个真实,那么与真实相应的就是行善断恶。

顺顺 发表于 2016-10-17 08:56:13

南无阿弥陀佛

顺顺 发表于 2016-10-17 08:56:31

南无阿弥陀佛

顺顺 发表于 2016-10-17 08:56:58

南无阿弥陀佛

枣庄妙音 发表于 2016-10-17 09:11:54

阿弥陀佛!

一妙华 发表于 2016-10-17 09:30:48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天地万法一如来 发表于 2016-10-17 09:32:49

这个法我们下面仍然通过比喻来说明。比如没有人来找你的时候,也没有东西惊动你的时候,你是不是有时自动地一下:「哎,我刚才在想什么?」有没有这种情况?这种比喻就相似于时间的起源,什么原因也没有它就出来了,为什么出来了?这是它的本能,这叫「生相无明」。我们本来就具足这种出定、入定的功能。

一剪梅066 发表于 2016-10-17 10:22:10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一剪梅066 发表于 2016-10-17 10:22:44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一剪梅066 发表于 2016-10-17 10:23:00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徧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