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光明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凡是说不持戒不禅定不修不证、色身就是佛的都是外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81#
发表于 2017-6-15 06:5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7-6-15 06:42
贪嗔痴本身就是生灭心,修也是生灭心。以不生灭心求佛果是:能所一如,空有不二,性相一如,贪嗔痴即菩提 ...

所以明心见性的人,不起贪嗔痴,可以验证一下自己明心见性没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2#
    发表于 2017-6-15 07:41:10 | 只看该作者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7-6-15 06:58
    所以明心见性的人,不起贪嗔痴,可以验证一下自己明心见性没

    明心见性之人不是不起贪嗔痴,而是起贪嗔痴的当下能认识到:贪嗔痴即是菩提,贪嗔痴也是真如性具功德的妙用。所以明心见性之人不断贪嗔痴,转烦恼为菩提、转识成智。明心见性的人懂得平等观,于法不会有取舍,不取菩提而舍烦恼,这是对待法、生灭法。明白烦恼和菩提当下就是一个东西,常作如是观而已,这就是明心见性之人悟后进修的心法,至于行法,那就是方便有多门,法门平等,心法指导行法,逐渐做到定慧等持,这是悟后进修。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主题

    87

    帖子

    91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918
    83#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08:56:26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7-6-15 06:14
    修方便法门也能成就,时间长、难度大、成功率极低。所以佛示现修三大阿僧祇劫、十方国土没有哪个地方不是 ...

    那就别讨论了。你讲的更是不敢恭维,更是令人贻笑大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主题

    87

    帖子

    91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918
    84#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08:58:40 | 只看该作者
    想家的孩子 发表于 2017-6-14 18:12
    楼主
    楼上师兄说的法理,思路清晰,入木三分,究竟了义。
    相比之下,您比较武断了!

    好的。祝你早日成佛!

    点评

    言外之意,领教了!  发表于 2017-6-15 09:0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5#
    发表于 2017-6-15 09:09:39 | 只看该作者
    光明2 发表于 2017-6-15 08:56
    那就别讨论了。你讲的更是不敢恭维,更是令人贻笑大方。

    呵呵~谢谢师兄的不敢恭维,你若恭维我反而难堪
    能博得你一笑很好,证明我没白说吧!我们的缘份就是种个金刚种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6#
    发表于 2017-6-15 09:24:20 | 只看该作者
    仁清法师解答:《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不是佛教经典
    应该说这部经典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中能找到它。但是大藏经当中,有一个部叫存疑部,你看到过吗?存疑部,大藏经最后一部是八十五部,它叫存疑部。里边又列举了好几部经典,为什么叫它个存疑部?就是从大藏经当中我们能找到它。但是呢,历代的高僧大德根据读诵这个经典啊,看了他跟佛经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包括他们的名词、名相,它们的意思跟佛教的含义,跟传统的历史上的佛经、经典有差别,所以就把它列为存疑部。不敢说它是假的,只是说怀疑它跟传统的经法不完全一致。所以大藏经当中有存疑部,里边有好多经典,完全可以去读诵。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7#
    发表于 2017-6-15 09:32:08 | 只看该作者
    末学转载一篇文章供大家学习
    再问《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否是伪经伪论?
    愚下在2008年8月8日写了【一同来考证《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否是伪经、伪论】一文,意在:因自存疑,以期同修、同学、同好一同来考证《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以此审慎对待佛经、佛论,并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经、伪论,维护佛经的纯正性,正知见、破邪见!
    此文得到一些同修、同学、同好的关注,并有大德予以进一步的考证与论述,基本确认《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为伪经、伪论,属佛典存疑类。同时,在很多正知见的同好的努力与推动下,一些网站也对相关文摘予以转载与告示,使一些同修、同学、同好对此《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得以明辨。
    可近日上网,仍见不少网站刊载《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声称“末法众生必读”、“这部‘经’非常难闻、难得、难知、难遇,特别对于初发心或者正在修行的行人非常重要。”,并有论述对《佛说大乘金刚经论》进行辩解,进而有在某些网站上出贴要求助印、结缘赠送……自惑惑人啊!
    不知者不罪,可是,即有了正论,某些人还知错不改,明知故犯,甚至有人存在刻意四处粘贴混淆视听之嫌,足此显见其人愚痴或邪见啦!
    因此,愚下就此《佛说大乘金刚经论》的诸多不明之处要予以再问,同时乞请诸方大德、同修、同学、同好一同予以指正。

    一、《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有不少僧众讲学,据说也有法师公开讲演,释子不停宣扬,守中寡陋,尚未亲耳得闻言教,网上影音文件尚未得见,但有释子在网上不断宣扬、某些寺庙也有流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此处尚且不问此经真伪,或法师落人圈套讲习,或释子为贪功德或名闻利养而四处宣扬流布。守中只想先问:
    此《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有几个版本?译者为谁?典出何处?
    a.      为何此文题名反复,前后有《大乘金刚经》、《金刚心总持论》、《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金刚果论》而文中却未见佛祖亲口宣说?(依正典,在流通分中,若经有多名,佛祖都会亲口宣说。如: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b.      译者是谁?以前版本未见译者,后有称后赵天竺僧佛图澄译本,究竟是同一版本,还是另有版本?
    c.      为何此文前后历年,内容反复改写?以前版本没有分章节,现在文中章节是谁所分?分别依何版本?
    2006年9月10日汉典论坛tantai贴出的文章无章节http://bbs.zdic.net/redirect.php?tid=103449&goto=lastpost
    其它2008年后有分章节,网上很多,有兴趣的学人可自行搜索。
    d.      现在网上又有说,出自清朝版的,或出自藏本的,若版本不同,分别出于那些版本?就此讨论佛经真伪的大是大非面前,未何至今未见影印本刊出?
    有认为此《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正典的法师、释子,就更应该有责任与义务站出来予以说明,并出示相关资料,尤其是影印本或原本,公示天下,以待考证!

    二、《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否是伪经伪论,2008年8月愚下对此辨别的依据之一,就是此文到底是经,还是论?经与论相混,经名经题与文章内容相矛盾,有佛学基础的学人,稍加逻辑思考,自然一点即明。
    可现在又有人称《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与《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即俗称的《金刚经》名称不一样,内容不一样,是另外一部经。引文如下: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属于大乘三藏十二部中的论部。
    佛灭度后,有些法师也讲“论”,包括《六祖坛经》,也属于法师的论。有达摩祖师讲的,吕重阳(吕祖)讲的,还有《灶王经》,在佛教里叫“杂论”,是解释佛法的,与“佛论”不是一回事,要清楚这个区别。
    再看经名,《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和《般若金刚经》也有区别,名称不一样;内容不一样,《金刚经》是须菩提菩萨请法,佛讲“无相”,讲大乘佛法,不含小乘;而《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大乘里含小乘,小乘中有大乘,是立体的。从初发心修行到声闻,再到行菩萨道至成佛,全过程都有,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
    从经名含义上看,《金刚经》中“金刚”二字指的是佛法或人心,或般若,准确的说,是般若智慧如金刚。金刚属于坚固不坏,智慧是人心修出来的,一切可摧。通过修证,智慧开启,得到的智慧就能无坚不摧、无魔不破,如金刚一样坚硬无比,这就是经名。】
    为此不甚疑惑:
    a. 既然《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属于大乘三藏十二部中的论部。那么《佛说大乘金刚经论》究竟应该属于经,还是论呢?划分大乘三藏十二部为经、律、论,难道可以将经部划分到论部里吗?
    b. 法师有论不错,是解释佛法的。《六祖坛经》也属于法师的论,也是对的。不能因为文题上写有《xx经》就推断其为经,而主要是看内容,是佛亲口宣说,还是对经文进行论述。
    同样的《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属于大乘三藏十二部中的论部,是依据文题还是依据内容将其划为论部的呢?
    如果说不能因为文题上写有《xx论》就推断其为论,应该从内容看,来断定此文为“经”,那为什么又说《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属于大乘三藏十二部中的论部呢?这不是自相矛盾的吗?
    c. “杂论”与“佛论”当然不是一回事,佛亲口论说的,结集成文成册,即已称为“经”,还别有个“佛论”吗?“佛论”的“论”字有“说”的概念,还有对“说”进行评说的一个概念,在佛经真伪的问题是,摆弄、纠缠文字概念游戏有意义吗?
    d.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和《般若金刚经》也有区别,名称不一样;内容不一样”,如此《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有别于《般若金刚经》的另一部“经”的话,那么此《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内容主旨讲的是什么呢?为何《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内容中【金刚经论第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名金刚经。】【四句偈论第四: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反复涉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内容呢?
    e.既然《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有别于《般若金刚经》的另一部“经”的话,为何解释经名时要解“从经名含义上看,《金刚经》中“金刚”二字”,而不解《佛说大乘金刚经论》的经名呢?
    令人迷惑啊!引文中的论述逻辑矛盾、辨析混乱,如何让人起信呢?

    守中孤陋寡闻,所看正典佛经有限,但所知:每部大乘经中,佛祖论经大至都是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思想,多方面展开论述;或一人请法,佛祖开示,有疑者续问,佛祖再去疑解惑,前后连贯,一气呵成。
    有问有答,条理清晰,一方是不明即问,甚至穷究不放,一方是谆谆开导,百问不厌;法会上的人物是或行、或立、或疑、或明、或喜、或悲、或泣、或笑、法会上的环境是或花、或雨,或光、或乐……令人读诵之间,如临其境!但《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此“经”如何呢?

    三、退一步说,如果“《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和《般若金刚经》也有区别,名称不一样;内容不一样……”成立,也就是说《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另一部正典大乘佛“经”。愚下对其“经”文的形式上还存有疑问,希望别有高论,以正我见。
    a.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其中心思想是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代众请法,请的是什么法?
    b.【时有无量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佛说大法我意不通愿佛方便浅处开示。令我等辈悟佛知见皆得道果。若欲请问不得近前。】“佛说大法,我意不通。”是对哪部大法不通?还是对所有大法不通?
    c. 【佛言善哉善哉。金刚心论第二:文殊师利有大方便。请问如来开示三根。及于末世初入门者。修行正路。从汝所问当为汝说。时诸大众默然而听。】“从汝所问,当为汝说。”佛祖即允为其及大众说法,接着,文殊师利菩萨为何不出来代众请问?(此处是否为一硬伤?)
    d. 既然,文殊师利菩萨没有问,而后面佛祖为何又直接讲法?【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便得道果。】
    e. 即然,文殊师利菩萨没有问,佛祖又如何答?【善男子云何名金刚心。】不知所问,此处岂不是乱答?如不是答,是文殊问,为何又“善男子”之称谓呢?
    f. 佛经中有不请法,而佛、菩萨自我演说的。但此《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通篇是文殊师利菩萨问,佛祖答,一问一答的形式,为何此处尽然顺序与逻辑都没有呢?
    g. 此“经”的用语形式上也很令人疑惑!弟子或菩萨问佛时,一般经文上不用“问”这个字,而是用“白”或“言”这个字,这是古代书面用字,如“须菩提白佛言”、“金刚手言”,守中寡陋,暂未见有用“问”字的,如果有译者存有此用语习惯的,乞望同好告之。
        此“经”通篇“佛言”与“世尊曰”用词也很混乱,如:第四、第十……是“佛言”,第三、第七、第八、第九是“世尊曰”。一般来说,世尊这一用词,是在法会上,弟子与菩萨对佛的直接口语称谓,佛言,是经文上的书面表达。也有用世尊作经文书面用字引文的,如:《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隋达摩笈多译本中用“世尊言”,但全经应该是用词相同的、一贯的,不应该出现如此混杂的现象,一会儿是佛言,一会儿是世尊曰。此处也是硬伤,若不是译者太逊的话,可见造经者认识很混乱,自己都不敢肯定,否则,为何经文的基本形式都不能把握呢?
    还有用词用语,很多是禅宗里的用语,怎么会出现在经文里呢?通篇用了很多的四字短语,读来倒有些上口,可若大个三藏十二部里的大乘经典有这种打油诗类的形式吗?
    “一体三宝论第二十四: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一体三宝。”“三种净戒论第二十五: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佛。如何是三净戒。”“女人五漏论第二十八: 女身何名五漏。”……等等,佛祖的回答,哪象是在说法啊,是不是更象名词概念解释?
    ……
    四、从诸多形式上来辨问《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是否是伪经,还不具备最终说服力。根据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就此而言,论断经文是否是伪经,主要看其根本阐述的宗旨与思想,是否符合佛教思想,尤其是大乘经典。看其是否符合中观论,因为此才是了义与究竟的!不生不灭,不落两边,圆融无碍的!此是外道断灭见,永远也无法达到的!
    要从此辨析,是需要参予者有相当基础的,对佛经义要有相当的了解,甚至体证,一般学人无法简单的从逻辑思辨或逻辑推论中得出结果。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此文从形式上讲,已经有太多的上破下漏,东缝西补的地方了,令人有太多不堪其问的地方了,辨析讨论已很费笔墨口舌;更不要说从义理上去辨析,付诸文字啦!
    但为了学人明白无误地确信《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为存疑类的文章,伪经概率的可能性更大,从义理上,只就一点起问。
    这一点,也似该造者颇为得意的,即四偈论。
    从其四偈论来看,其将身空,心空,性空,法空为进道的四个阶段,至于用何方法或法门全无论述。
    愚下只知佛家言四(地、水、风、火)大皆空,色、声、香、味、触、法空;一己浅见,佛教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从色、声、香、味、触法的角度去看待与感知的,虽似原始,却不失精细。
    如果说世人从“人我”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是一种横向的角度,那么佛教至少是在这个基础上,纵向的角度上,也有一个很深广的认知。所以佛教从色、声、香、味、触法的角度去讲法,本身就立于无“人我”之相,本身就已经破了“人我”之相。而“一曰空身,二曰空心”就有个“我执”的影子在,“三曰空性,四曰空法”就有个“法执”的影子在!
    可见佛陀大乘是有核心中心思想的,有立足点的,其思维方式是多样的,思想境界是全面圆融的,其思想水平是超越常态世人的。
    大乘经典如果没有完整的核心思想、严密的逻辑思辨,清晰的语言文字表述在里面,是不可能动则洋洋洒洒上万言的。绝不是东拼西凑,南拾北掇,小知小聪所能做到的。
    纵观《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全文结构,就似一些问题解答结集,加了一个假“文殊菩萨”在东问西问(可能也是造者修学时存在的,或认为重要的疑问),又加了一个假“佛”在答(一些是摘抄的,有教内,或宗下的,还有些估计也是所谓的自我心得)。前后没有表述层次,没有逻辑思辨推论,更没有大乘的核心思想。
    这些且置一边,愚下倒是有一问,如依此偈看来,是什么了知身空了?又是什么了知心空?又是什么了知性空,最终又是什么了知法空?
    如无个能了知的,有何来有身、心、性、法可知,可了,可空的?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如果我等是圣人,就不需要修行啦,犯错误是正常的,但最怕的就是知错不改,甚至固执我见,将错就错。
    行得一里路,则说得一里的话,佛经岂是可随意编造得的?拿谎言去掩盖谎言,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如纸包火,岂非自伤!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88#
    发表于 2017-6-15 13:25:03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7-6-15 07:41
    明心见性之人不是不起贪嗔痴,而是起贪嗔痴的当下能认识到:贪嗔痴即是菩提,贪嗔痴也是真如性具功德的妙 ...

    您说贪嗔痴是生灭心,这里又说明心见性的人不是不起贪嗔痴,那么明心见性的人就起生灭心了,前头您说以生灭心求不生灭的佛乘无有是处,那么明心见性的人也不能成佛?


    用您的矛戳您的盾,哈哈哈!

    点评

    笑掉大牙!  发表于 2017-6-15 13:36
    物以类聚  发表于 2017-6-15 13:35
    你和楼主,不相上下!  发表于 2017-6-15 13:3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08:34
  • 1

    主题

    573

    帖子

    57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1
    89#
    发表于 2017-6-15 14:56:40 | 只看该作者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17-6-15 13:25
    您说贪嗔痴是生灭心,这里又说明心见性的人不是不起贪嗔痴,那么明心见性的人就起生灭心了,前头您说以生 ...

    贪嗔痴在凡夫位是生灭心,今天生起这种贪爱,明天又为一点点个人得失心生嗔恚。
    在明心见性之人眼中,贪嗔痴当下就是真心,不生不灭。明心见性之人因为做不到定慧等持,还有烦恼习气,当心中贪爱生起,他的观照与凡夫不一样,他明白这种贪爱就是真心的妙用,所以他用的就是不生不灭之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636

    帖子

    609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6091
    90#
    发表于 2017-6-15 15:50: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xiang96 发表于 2017-6-15 14:56
    贪嗔痴在凡夫位是生灭心,今天生起这种贪爱,明天又为一点点个人得失心生嗔恚。
    在明心见性之人眼中,贪 ...

    您说,明心见性的人,心中贪爱生起……那么他心中生起的贪爱还灭吗?如果灭,那就是生灭心,如果不灭,那这个人永恒贪爱着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