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楞严经》独特性之探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 13:33
  • 3244

    主题

    3591

    帖子

    2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9:4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 言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本经可说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指导修行者如何从凡夫位直至成就涅槃之果。全经从明心见性开题,世尊循循善诱,破解修行路上的各种疑惑和歧见,彻底拔除众生生死之根源。因为这样的原因,《楞严经》为历代高僧大德之所重视和推崇,并被奉为无上圭臬。北宋长水子璇大师(965-1038,贤首宗第八祖)云:
      《大佛顶密因了义首楞严经》者,乃竺乾之洪范,法苑之宝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独尊三界,假金轮而启物,现玉毫而应世,观四生之受苦也,惠济庶物,愍群机之未悟也……则斯经也,可以辨识诸魔破灭七趣,谓止及观,修圆教妙明之心,发真归源,证上乘至极之说。
      明代憨山大师说:“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辨知见邪正之是非。”明朝蕅益大师在《阅藏知津》中写道:“此经为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说:“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楞严经》与其它大乘经典,《如法华》、《华严》、《维摩诘经》一样,同为佛陀亲口宣扬,悬示如来无上甚深微妙义。但本经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正是其精髓之所在。下面分四个部分来介绍。
      一、传入之独特
      《楞严经》的传入,实属不易。有两个殊胜的因缘让此经的传入感人至深,又与众不同。
      1、隋朝远因
      《楞严经》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其盛名先至。隋朝时(582-617),有位梵僧见智者大师所立之三观,便谓与天竺之《楞严经》之意旨相符,大师心喜,并祈得一见。大师即日于天台山建一拜经台,日日向西遥拜,祈求此经能早日传入中国。此一拜便是18年,终无缘得遇。一百多年后,此经方传入中国。
      2、唐代近因
      此经原是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到此经,叹为希有,便背诵下来。出龙宫后,将此经记录下来,呈给国王。王视为稀有之宝,珍藏在国库中,并禁止外传。
      本经之译主——般剌密谛大师,曾先后三次将此经试图偷渡出国,而前两次都失败了。第三次,他把这部经典,用很小的字抄写在很薄很薄的白绢上,然后把经典卷起来封好,将自己的胳膊剖开,把经典置放在肉中,然后缝合伤口,等伤口长好了,再申请出关,始得以如愿。
      大唐中宗神龙元年(705),般剌密谛大师来到中国,抵达广州。当时,大师巧遇被武则天贬罚的丞相房融,时任广州太守。于是房丞相就请般剌密谛法师住在广州制止寺(光孝寺),和另二位法师——弥伽释迦和怀迪,一同翻译了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而房丞相本人,亲自为此经译文进行了润色。经典译成之后,般剌密谛大师速回本国,以解边吏之乱。因为,他潜藏出国,国王罪责守边官吏,故速回,愿以自身承担其罪。
      后来,房融丞相把这部宝典译文,献于武则天。因为在当时发生了《大云经》伪造风波,所以武则天将此经暂时存在了宫中,没有流通。后来,神秀禅师被封为国师,入住宫中。有一天他发现了此经,大师认为,此经对禅宗有价值,遂将其流通于世。至此之后,中国才开始了《楞严经》的流通。
      由上可知,本经的传入可谓充满坎坷,历经艰险,凝聚着前辈心血。憨山大师在《楞严通义》中将此经的传入总结为三难:一、经来之难;二、流通之难;三、见此经之难。智者大师向西遥拜18年之恒毅,般剌密谛大师割臂藏经之精诚,成为此经的传入东土的殊胜因缘,故此经被称做“血经”。末法众生于去圣遥远的当今能读到此经,可谓不幸中之万幸。捧读斯经,当感恩涕零,视为至宝,敬之如佛,并当穷研其理,弘化其义,以报佛恩与祖师之深恩。
      二、内容之独特
      众所周知,《楞严经》是一部极重要的大部头的大乘经典,全经共十卷,体系庞杂,却又有条不紊。在内容上,它含摄禅净密律。在脉络上它严谨细腻,在结构上又遥相呼应,自成一体。这些不同于其它经论的特点,使《楞严经》之本身,犹为耐人寻味,读之如入胜境,步步皆佳。
      1、脉络之严谨
      《楞严经》整个一个大的脉络主线,是认识并舍弃妄想心,悟入并坚守六根之根性。妄想心,即本经所讲的“前尘虚妄相想”,成为圣凡之不同所在。众生正是因为循诸妄想,不守真常而轮转。圣人因为返妄逆流至不生不灭。而六根当中之清净本然,吾人本具的根性却是圣凡无别的。在此基础之上,佛陀循循善诱,先破惑再显真。七处破妄,明妄心无处,妄识无体,觅之了不可得;十番显见,明见性精真洞然,迥脱根尘,当处即是。下从四科大开圆解,会相归性,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从七大之性明性本周遍圆融,而随众生之缘而现。至此佛心已明,为令阿难开悟,二十五圣自述圆通法门。“选耳根以利当机,念佛为利末世”。后依此为正修,以持重戒,诵咒心,为助修。并详细开示一切凡圣境界,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三界七趣,令于圣境起欣慕,于凡外得知解,起厌离。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难和留难,使之前所修,能最终圆满成就。
      由上可知,《楞严经》全经脉络可谓清晰了然,又严谨有序。整个佛法修持中的四要义——信、解、行、证,此经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信此当前一念心本与诸佛无二无别,只是迷真起妄,此当返妄归真。由此深解而起行,因行而证。众生依之,则解脱有望。
      2、破魔大全
      本经架构,首尾相应,以破魔而始,至破魔而终。本经一开始,于第一卷序分中,明此经之因缘:彼时阿难因乞食,遭大摩登伽之难,将毁戒体。佛陀以阿难之示堕,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宣说神咒,勅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此为魔事之始。本经之第十卷末,于法会将要结束之时,佛陀又无问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故又以破魔,作为结束。全经前后,可谓浑然一体。如人一般,头足宛然。
      卷首阿难示堕,佛陀由此开示: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轮转。也就是妄想是一切众生遭受魔事的罪魁祸首,因为不了自性之真心,遗失本明妙性,而妄认缘尘影事,认物为己,认贼作父,无量劫的轮回由此不得停息。卷末的五十种阴魔,包括色阴区域不应执着的十种境界,受阴区域的十种错误认知,想阴区域的十种天魔,行阴区域的十种外道邪见,识阴区域的十种偏差。总共有五十种。而其魔事之肇起,即本经卷首之所明的:众生的妄想心,这恰与经首遥相呼应。
      《楞严经》之所以被称为破魔大典,是“诸魔的克星,照妖镜”,是因为它把我们末法时期种种法上的乱相,几乎全都说到了,而且讲得十分透彻、明白,并指出其各各对治之方。如果修定者,对于这些定中所显的境界,心不贪着、不缘、不取、不住、不忆、不念,则不但不会构成难关或魔境,而且还是“善境界”。然而行者心中若生贪爱、住着、自以为大,即立刻为魔所趁,而转此境界为魔境。所以佛于经中说:“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所以,《楞严经》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宝典,末法众生依此宝典,方可望于漫漫修行之途上,得正信、正知见,而不被种种邪魔外道所转、所诳惑。
      《佛说法灭尽经》里讲:“末法将尽、法将灭时,《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覆灭,尽复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法将灭时,《楞严经》最先灭。原因是若有本经住世,则正法得住持世间,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持,邪魔即不能得逞。然而本经若灭,魔力则无有能制者,魔事猖獗,而末世去圣遥远的众生,罕有不堕魔数者。因此,为佛弟子,应善护正法,宣此法门,则于自他之菩提道上,远诸魔事,安稳无险。
      三、持戒要求之独特
      戒,称为波罗提木叉,是解脱义,清凉义。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皆以持戒为本。戒者,生善灭恶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圣之工具。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觉。欲脱生死黏,去烦恼缚,非戒不为。
      本经中,佛陀开示四种清净明诲,与入坛行道,持咒,并为修楞严大定的助道之缘。然本经对于戒律的持守,与他经不同的是,重在摄心。如本经卷六: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交光大师于《楞严经正脉疏》卷中注说:“以戒为定慧道场前方便说故。”道场,这个名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事相上的,如寺院禅堂等。《楞严经》所指的是以心地为道场。此心地之道场以清净戒律——即远离淫杀盗妄四重为根本。交光大师于《正脉疏》中注云:“淫杀盗妄,罪之最重,非但不动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为不犯。”这是大乘戒与小乘戒不同之处,小乘戒论事不论心,大乘戒动念头就算犯,因为大乘戒重在摄心。所以,本经所明的四种清净明诲,含摄了大小乘戒。既根治于心,又防犯于身。身心兼并,才能真正起到戒律防非止恶、离过清净的作用。
      1、心为恶法之本
      四种清净明诲中的第一条中,佛言:“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尘劳有污染劳累之义,指此娑婆世界众生劳碌奔波而言。修楞严大定之目的是超越三界,而若是心不清净,则难以成办。佛陀所制定的清净戒律用来规范身口意三业,而三业又以意业为统帅,身、口二业为士兵。意业清净,则身口随之而清净。所以,《璎珞经》说:“一切凡圣戒,尽以心为体。”心为戒之体,心清净就是妄去真显,才能持戒清净,如水清月现。《地藏经》上说:“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心为万法生起之源。于起心动念处,心生恶则罪已起,无论作与不作。《太上感应篇》亦云:“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可见,起心动念,吉凶已定。因为起一念,作为善恶种子,已落入八识田中储藏起来,遇缘即起现行,而出现善恶业报。
      2、持戒之要在于摄心
      心如一块田,善恶之种都依之生。故《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戒律之一切清净功德亦由心而成。因而,持戒之要在于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由此可知本经于四种清净明诲中所说的“摄心”二字,不仅含摄声闻戒之持身不动,亦含摄瑜伽菩萨戒的执心不起,达到“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之如如不动的境界,方为内摄其心。
      心不外逸,贪瞋痴断除,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戒、定、慧三无漏学具足。如本经卷七所言:“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所以,本经所讲持戒之方法与目的,是讲心地之戒,是以心为主。心地清净,则律仪戒自然清净。心是主宰,身只是助缘。擒贼先擒王,心中无贪瞋痴之念,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生死相续亦由之可断。如斩毒草,连根拔起,枝叶自枯。故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四、对女性修行者的深度肯定之独特
      人类群体是由男性和女性构成。而男性,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比女性有更多的优势,在佛经上佛陀亦说女性有五障。什么是五障?《律宗新学名句》中讲到: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轮王,五不能成佛道。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在趣向远尘离垢的圣道之途上,与具有豁达恢弘天性的男性相比,女性与生俱来的懦弱、善妒、烦恼具足、贪心多欲,比男性多了五重屏障。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佛教是歧视女性的。佛教是倡导男女平等,乃至一切众生皆是平等。在佛陀诞生的时候,印度种姓制度十分严格,在这个制度下不但阶级差别很大,女人的角色更卑下,被看成是男人的附属。成就佛道后的佛陀在当时倡导两种学说,一是业力学说,一切的苦乐都是自身行为所招来,与他人无关。二是众生平等之说,一切众生包括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在佛性上都是平等的,何况是男女!我们在今天看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惊人,如果把时间推回二千多年前,就会知道佛陀是多么有智慧和勇气,他的远见、开明、革新、开风气之先,到今天想起来还令人动容。
      同时,在佛经里佛陀留下了许多度化妇女的事迹,后来甚至创设了比丘尼僧团,使女性不但可以修行,还可以弘法。这就直接肯定了女性不仅可以修行,还能成道。《楞严经》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佛陀的弟子阿难在乞食途中遇摩登伽引诱之难。值得注意的是,摩登伽女听佛陀讲《楞严经》至文殊菩萨以偈答佛,选耳根法门之后,得阿那含果。而那个时候,佛陀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还没有证得阿罗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楞严经》可以说是对心力孱弱的女性修行者一个极大的鼓励。摩登伽以卑贱之身,听了佛陀讲法,比阿难提前证得道果。在她证入三果后,佛陀不仅不止一次地以她为例,来鼓励阿难在求证无上菩提的路上,一心精进,免生退屈。
      佛陀在《大爱道比丘尼经》中所讲的女人八十四态,基于对女人本身的真实情况的观照,并不代表佛法中对于女性的歧视。在《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二中佛言:“有能除此八十四态者,即是阿罗汉也。”佛陀点明女性之不足,是要女性知道自己与男性在业报上不同,认识自身与生俱来的弱点而去改变和克服,最终一样是可以成就的,如同大爱道比丘尼一样,在佛陀的教诲下,证得三果。
      由此,我们可以了知,佛陀所开示的女性的种种弱点,是基于佛陀通过智慧的观察而说出的真相,而并非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与否定。因而,作为女性修行者,当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不可妄自菲薄。当通过自己的真修实证,从而了知佛语之谛实不虚。
      结 语
      古人有言:自从一读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楞严经》以它不同于其它经论的独特性而独树一帜。全经之十卷经文,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处处闪烁着无上智者佛陀的慈悲与深智。本经不仅导人明心见性,是正法的指归,亦是破邪显正的照妖镜,能使妖魔鬼怪,旁门左道,原形毕露,无所遁形,令修行者得以不堕魔网。在去佛遥远的末法时代,能听闻到此经,当生稀有难遭遇想,并当发大愿行大行,将此殊胜之经,弘扬于寰宇,利益人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1-22 18:21
  • 293

    主题

    6790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9618

    论坛元老灌水之王推广达人

    沙发
    发表于 2016-6-29 20:28:34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9 19:05
  • 0

    主题

    176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393
    板凳
    发表于 2016-6-29 20:29: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9 19:05
  • 0

    主题

    176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393
    地板
    发表于 2016-6-29 20:29: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7 08:49
  • 0

    主题

    85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05
    5#
    发表于 2016-6-29 20:32:35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22-7-21 10:24
  • 2118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682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灌水之王论坛元老热心会员突出贡献

    6#
    发表于 2016-6-29 20:33: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04

    帖子

    664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8
    7#
    发表于 2016-6-29 20:33: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22-7-21 10:24
  • 2118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682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灌水之王论坛元老热心会员突出贡献

    8#
    发表于 2016-6-29 20:33: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04

    帖子

    664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8
    9#
    发表于 2016-6-29 20:33: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22-7-21 10:24
  • 2118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682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灌水之王论坛元老热心会员突出贡献

    10#
    发表于 2016-6-29 20:34: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