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般若心经讲记.第二次修订版—4 印广法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1 09:20
  • 716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49

    热心会员宣传达人最佳新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活跃会员荣誉管理优秀版主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3: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般若心经讲记.第二次修订版—4 印广法师
    「七菩提分」,又叫七觉分或者七觉支。所谓「七菩提分」,是以七种法能助菩提智慧增长。
    第一个法是「择法觉支(支就是分)」,也叫「择法眼」,没有智慧你不会选择。我们不是要证菩提果吗?第一就要会选择。许多人不会选择,先入为主,这是没有智慧的。修行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否定、不断提升的过程。佛打了一个比方,两个人出门取宝,碰到一堆麻,每人挑了一担;再往前走碰到一堆绳,张三放下麻挑起绳走,李四嫌麻烦,我就是这个麻好;又往前走,碰到一堆布,张三又放下一担绳,挑起一捆布,李四还是一捆麻;再往前走碰到一堆金子,张三放下担上的布,挑走一担金,李四呢,到家还是一捆麻。现在有些人,「不行,我就是一句佛号」!你一句佛号怎么样啊?要到临死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个长短。而圆顿大法当下就成佛,是不是?
    这第一菩提分就是要我们破除「所知障」。什么叫「所知障」啊?用自己已经知道的一点点可怜巴巴的东西把自己束缚起来,不肯越雷池半步,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上古时候没有监狱,谁犯了罪,周围画一个圈子,站在这里服刑,动就砍你的脑袋。我们是自己在画地为牢,让自己坐监狱。
    诸位,《阿弥陀经》从头到尾哪一句话讲唸佛就能够往生,你找出来,再不服气你把《无量寿经》拿出来。因为涉及到择,不得不讲这个法啊!之前有无量的法门,到了《妙法莲华经》,佛讲『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只有《法华经》是真理,其它都是假(不究竟不了义)的。《法华经》是王,《楞严经》是王,要懂得选择。不要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你所有的经都不懂,你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所以『七菩提分』,第一法便是教你选择。
    太原有一对老夫妻在家里看了十几年光盘,自以为都懂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太太到慈航净苑去听师父讲法,一个礼拜以后回去跟老汉讲,「老伴儿啊,我们过去都白学了,是自以为懂,我现在听了一个礼拜都懂了,你赶快去听师父讲经」。老汉听了几个星期,怎么样都听不懂,但是他有智慧,为什么别人听得懂?中间好几次都要打退堂鼓要走,想想不忍心走,万一这是真理,我岂不是白白地错过了?横下一条心看个水落石出,对也好错也好,要明白。两个月满了以后,一下子明白了,高兴得不得了。
    我经常跟一些修行人讲,你认可师父的法也好,不认可也好,这都不重要,关键你要把它看懂,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你不看懂,你讲是对,你讲认可,这是迷信,没有用;你没有看懂,你不认可,讲不对,这还是妄语。依人不依法,这是佛法的悲哀。老祖宗临终之前教诲得清楚明白,就是没有人听!不惜千里迢迢,买飞机票,花时间到处去跑,而不肯把心定下来学习《楞严经》。
    第二个法是「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佛历来鞭策懈怠,懈怠的人不能成就。在此呢,也可以与前面讲的四大精进联系起来观照,选择最好的法门来进,并且不要懈怠。
    第三个法叫「喜觉支」。它不是情执,是一种法喜,也可以说是一种解脱知见。
    我曾经遇到过先后有两三位菩萨跟我讲:「师父啊,过去我乐于助人,勇猛精进,就是有一条过不了关:对恩将仇报的人,我忍不过这股气;而现在这个关突破了——人家明明背后讲我的坏话,造谣毁谤,我发觉我怎么就恨不起来了?」大家明白吗?这个人已经成佛,是分真即佛。这就叫一修一切修,他这一关突破便关关突破,很简单。他清醒的时候是这样,梦中是这样,病中是这样,定中是这样,中阴身期间还是这样,这种习气伴随他生生世世。什么叫证道?这就叫证道。自己得到了这种感受,叫解脱之见。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已经解脱」,根本不用怀疑,这就叫法喜,是不是?这种法喜是不可以用凡夫的心态来衡量。
    我们要开智慧啊!当我们想到要竭尽全力来建设正法道场,大力流通讲经光盘,来出版师父的讲记,乃至连生命都可以毫不犹豫地供养众生的时候,你是真正解脱了。
    如果今天在火车站有一笔生意,只要去露个面,你就可以拿到一百万美元;但是今天师父在这儿讲经,有个人告诉你了,哎呀,你高兴得不得了,「我差点到火车站去了,还是到师父这里听经要紧。」这就是法喜。你明白自己已经解脱,已经开智慧。没有师父在这里讲经,你不妨去把一百万美元拿过来,行善积德哪里不能用啊?但是要权衡利弊。你能因此听一句大法,生一念欢喜心,佛在《法华经》讲——这比金银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的功德福报大无量倍,明白吗?我们要学会比较,学会印证自己,检点自己。听到有人侮辱我、诽谤我,却能如如不动,反而对此人生起怜悯心,你解脱了。
    第四个法叫「除觉支」。这个好解释,除去我们的烦恼习气,除去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
    这种烦恼习气在佛法里叫「思惑」。凭心而论,即使是不懂得佛法的人,他都知道好歹;可是要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要发大愿。绝大多数人不存在能不能改的问题,只存在愿不愿改。我经常劝导修行人,你可发愿半天、一天、乃至三天做佛,这期间内,我就是一心想到怎样让别人快乐,怎样让周围的环境安定——没有一个念为自己。然后你再总结,哪种生活好?你一定讲是佛菩萨生活好,是不是啊?可是我们由于无量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是心能转境,而是心被境转。这就是一种懈怠。
    讲到现在,我不知道有没有哪一位菩萨按照师父的这种开示,去体验半天或者三天做佛做菩萨的生活;如果有的话,请举手。你们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自在啊?这一天有没有烦恼啊?你如果能把这个半天变成一个月,乃至变成一年,我告诉你啊,你的精神状态会大大改观。我希望更多的同修加入进来,进行这项自我实践。大多数人都是知道自己这个习气不好,又想改;但是呢,他讲改不掉。改不掉是假的,不愿改是真的。没有改不掉的东西,脑袋都可以给人家,这个烦恼习气你就扔不掉?所以叫作「除」。
    第五个法叫「舍觉支」。舍跟除相似,但是意义各有所重。这个舍是舍去我们修行中的境界,不要执着,防止走火入魔。不管是禅宗还是净土,修到一定时候会出现异常现象:闻到一股异香;看到各种各样的彩色光环;或者在梦中在定中或者大白天看到地下冒出一尊佛;天花板掉下来一尊菩萨;墙壁里挤出一名仙人;或者看到经书每一个字都在闪闪发光;或者头脑里看不到人却听见有声音在跟自己对话等等这种种的境界。我们既不要去追求和攀缘,也不要恐惧,你只要任其自然,无动于衷。你要用心也可以,劝境界中的人听我讲经说法,跟我一起读诵,把他当成一个正常人一样问他,这都叫「舍」。往往出现这些境界,有些人忘乎所以,要么认为自己已经成佛、成圣、成仙,要么惶惶不可终日,认为遇到恶魔、恶鬼、恶神。
    那么这些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楞严经》讲得比较详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可能是佛菩萨来加持你;有些可能是过去世中的亲朋好友来鼓励你;有些也可能是冤亲债主变化成佛圣仙人的形象来戏弄你;有些呢,是自己的幻想成真,你脑子里对那些殊胜庄严的境界想得太多了,想象成真;有些呢,是自己过去世中的情况在这个时空点来重新出现;有些是你未来世中,未来几天几个月几年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提前让你知道。这些情况很复杂,不可一概而论。你如果再执着,必走火入魔。今天看到经书每个字闪闪发光,大喜过望,这下成佛了。第二天再读经的时候怎么还没有现光呢?嗳,一念马上又现光了,从此你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各样的境界来戏弄你。你看到的都是花花世界,最后你神魂颠倒,这就是冤家债主捉弄你。这样的事情可多了!
    对这种情况「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是禅宗的办法,对境界一概不理;圆顿大教则不是。对于一个明心见性的菩萨,是「佛来佛度,魔来魔度」,来了统统跟在老师后面好好修行,是不是?他带你到哪里,你只管去,不要怕,到哪里『如来藏』传达到哪里。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在十法界战无不胜。你要我的命,给你;这条命一丢,马上又一个更殊胜的命过来,这叫「舍」。
    现在有些人修的什么什么宗,开了一个天眼,开了一个天耳,有了一个他心通,知道你前世,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讲你是走火入魔都还是抬举你,你还够不上走火入魔的资格,你是个小魔小鬼而已。鬼都有五种神通,你算老几啊?你就是能飞到天上去腾云驾雾都是外道!二十八层天的天人谁不会腾云驾雾排山倒海啊!鬼都能拳打须弥山,打得粉碎。而智慧功德在于我们心性的提高,这就是妙法。
    所以「舍」是不是前面的「择」啊?用智慧来选择。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法门的第一关就是「舍」,把所有的动相舍掉,然后进入静相。静相里什么也没有,胆小的人吓得要自杀。许多人在动相里就在执着,才到了第一关就不想走了,何况要过六关呐!
    第六个法叫「定觉支」。跟五根五力的定区别在于:前者是讲质量,讲定力,讲道行,这里的「定」是作为一种心态的调节,可以用静止来解释,静下来什么也不想,保持一种心态。六个菩提分的前三与后三各有相似之处,前面的择也好,进也好,喜也好,它都带有动、观之义;后三个菩提分呢,除也好,舍也好,定也好,都带有静、止、不动之义。因为前三与后三有这么两个特点,所以出现了第七个菩提分,叫作「念觉支」。
    第七个法「念觉支」,这里的「念」跟五根五力的念不一样,前者是表行持,修行不能只讲不干,只悟不行。这里的「念」是作为一种开关调节,特别是修禅定的同修,要好好把持。当妄念乱动的时候,选择「除、舍、定」中的一法,或者二法并用,或者三法俱用,把心静止下来,趋向于动静平衡;当我们比较懈怠、困倦、昏沉的时候,在「择、进、喜」三分里选择一分,或者二分并用,或者三分俱用,把昏沉的心提一提,趋向于动静平衡。这是修禅宗静功那种特有的心态用功,保持一种平衡,否则容易走火入魔。动得太多容易着喜魔、狂魔、快乐魔,心态太沉容易产生悲魔、死魔、病魔。
    佛在《楞严经》讲修行中五十种阴魔境界,而古今中外能够把《楞严经》读懂听懂的人没有几个。那么从现在起,各位自己酝酿酝酿,你有没有愿望想把这部经读懂,这将解决你生生世世以来的大成就。无量百千万亿生生世世的大福报由今生把定。在《法华经》叫「以道受乐」,你生生世世都是大富大贵大智之人。
    最后一个,「八圣道分」。指「正见、正思维、正言、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也叫八正道分。是证得小乘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是四圣谛中道谛的最重要修行方法。我们讲解『八圣道分』,是把大乘和小乘圆融起来理解。
    第一个圣道叫「正见」。正见就是佛知佛见(小乘法指四圣谛法,大乘法指一乘实相),与世间法相对照,属于世界观问题。所谓世界观,就是我们怎样从全局上、根本上、战略上来把握对世间万事万法的认知。世界观的改变是一个根本的改变,也就是讲心法啊!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一切都是受世界观的支配,叫「正见」,由正见才演绎出以下的七种正道。
    第二个圣道叫「正思维」。世界观是一种根本的知见,在其指导之下,我们对于自身以及对于周边的社会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怎样去看,怎样去思考,怎样用心来分析,叫「正思维」。
    第三个圣道是「正语」。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一个人只要开口讲话,就是在做宣传,不是对这个世界的吉祥加持,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污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往往造口业所受到的报应非常重。因为你污染了世界,污染了别人,要好好地把住口业这个关。起心动念必然有果报,讲出口来,果报要翻倍了。如果是正知正见讲出口来,就功德无量。佛法是平等法,就看怎样善用其心。
    修行人「相见无杂言,互勉念佛声」。在一起只谈修行,与修行无关之事不提,就念佛;只要是修行都叫念佛,把心放在道上,放在法上。当然也可以把它简化为就念阿弥陀佛,但这是皮毛而已;但讲阿弥陀佛总比讲无聊的话好一些。「你吃饭了没有啊?这几天打牌了没有啊?手气怎么样啊?」是不是啊?你这是在误导众生,误人子弟。不要讲人我是非,当然我们有备而去,有意度化一些人,你不妨用一些世间客套话跟他拉拉亲热,这另当别论,那叫智慧。
    第四个圣道叫「正业」,这不是指正当的职业,而是正当的行为。即戒杀、邪淫、偷盗等,行为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行住坐卧之中,以正念而住。
    第五个圣道是「正命」。特指修行人所从事的职业。在佛法里分两种业:一种叫白业,一种叫黑业。所谓白业,就是五金啊、蔬菜啊、织布啊,等等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身心健康的职业;那么如果是杀猪宰羊、贩卖肉鱼、开歌厅舞厅、开赌馆、涉及到杀生、伤风败俗的职业,统统叫黑业,必受恶报。
    职业,俗说为活命的手段,在佛法里有几种饭不能吃,叫作「四邪命」。
    一者,「方口食」。指修行人专门拉拢信徒,交际应酬,攀缘官府,攀缘大户人家,为什么?一开口,他供养的多。你找平民百姓,给你一块两块,他心里还掂掂的;你找大富豪,他十块钱拿不出手,一给就是一百,是不是?他能忖度众生的这种心理。这就破除修行人的贪心,当然为了建设道场,教化众生,又当别论,看你的用心。
    二者,「下口食」。出家人自己种地,种菜,这是佛陀不允许的。出家人要托钵乞食,所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以令身心安稳,智慧增长。当然在佛陀的时代,社会环境许可,能做得到。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陆,甚至很多地方都看不起出家人,哪里能靠托钵乞食呢?没有这个条件了。在今天的泰国、锡兰等南传佛教国家和地区等还能维持这种修行方式,其他地方已经行不通了。佛法不是死板的,为了保持生命力,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三者,「仰口食」。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人专门观测天象,在王宫中专门负责这一类的记录,这些都有历史记载。那么也防止一些修行人以这种习气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比如说,占卜星宿、星相,为人说祸福吉凶,以此受人恭敬、供养。
    四者,「维口食」。通常指算命、卜卦、看风水、咒术这些事情,但这些学问凭心而论它并不是假的,它也是一种启蒙佛法。它能正确地分析一定时空点内的一些天人鬼畜、六道众生之间的恩恩怨怨。有些人出于正直,他帮助你排忧解难,劝你念佛学佛;有一些人以此故弄玄虚吓唬你,诈骗钱财,叫「维口食」。这是讲「正命」。
    第六个圣道叫「正勤」或者「正精进」。「五根五力」的「进」是作为一种心态,「七菩提分」的「进」是作为一种力量。这里的「正精进」是表质量,不讲究质量,你越精进越糟糕,背离真心本来面目越远。
    第七个圣道叫「正念」。「五根五力」的念是表数量,表行,「七菩提分」的「念」是表一种开关调节,这里的「念」是表质量,这里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小乘法中,以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等种种修行方法为正念,并能够保持它。如果你念佛时想吃东西或者想救人,再比如念佛时想到观音菩萨,这都是失去正念。因为你不知不觉心被境转。所以正念偏重于定学。
    在圆顿法中,只要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开意解,头头是道。头头是道即是要求我们念念在道,境界当前,一念之观,想都不要想,自性就流露出分别智慧。富楼那尊者为什么说法第一啊?他就是正念,以音声轮教人,讲经说法想都不用想,信口开河,是表这个法。这是一种功夫,就靠我们时常提起观照。
    怎么正念呢?别人骗你五百万,你的烦恼心都生不起来,这叫正念。如果开始起了烦恼,然后想想,骗子是谁啊?我是谁啊?五百万又是谁啊?这就叫正思维。落入正思维已经比正念低了一个等级,这是我们成就的功夫。讲经说法也是的,往往我们讲了一个妙法的时候,不需要思维的,信口开河,讲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讲的什么,这就是正念,叫自性流露。你如果照着稿子来念的话,不叫正念,最多叫正思维,不容易开智慧,也不容易叫别人开智慧。凡是自性流露的东西,特别容易与众生道交感应,这就是一种气氛,能够让听闻佛法的众生随文入观。所以佛的教体是演讲,对不对?不光是讲,还带有表演,这个表演就是自性流露,就是「正念」。
    第八个圣道叫「正定」。在『五根五力』的定相对而言也是表质量,但是那个质量比较小,是表事定。在『七菩提分』的「定」,它是表示一种心态相对的不动静止。小乘法的正定从初禅到灭尽定都有,都是摄心一处,保持寂静,不向外驰散。这里的「正定」不一样,「法华三昧、楞严大定」是「一切禅定之王」,是性定,自性本定。唯有「法华大定、楞严大定」称为「正定」。所以各种各样的智慧最后要万法归宗,归「第一义谛之定」。
    再讲「苦集灭道四圣谛」。道谛是专门对治集谛。集谛是造成苦报之因。所谓「灭谛」,这个灭也是通大小乘,小乘人灭分段生死——六道凡夫既有分断生死,又有变易生死,这两种虚妄之命——小乘人通过三十七道品那种修行,超越六道轮回,解脱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
    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可以从两种角度来观照:
    一种呢,从现量、现相来看,具足六根。包括那些畜生道在内,一段一段的生命,有形有相;
    第二种呢,从过去、现在、未来这种六道轮回来看,这段是人,下一段是鬼,下一段是畜生,下下段是天,怎么样怎么样……包括生生世世,它是不是一样的肉团呐?不一定。
    那么超越了这种分段生死的阿罗汉,他就是保持一个灵体;像四空天的天人一样,再也没有肉团身拖累——后者是在一定时间内解脱了分段生死,但是由于他的根本的那个三界六道中的粗重见思烦恼没有破除,所以时机到了以后,仍然还要堕落到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那么对于菩萨大士来讲,不仅破除了分段生死,而且破除了一分或者几分、十几分、几十分变易生死。这个变易生命佛把它分为四十二分。这是菩萨在修证过程中要逐步解决的问题。那么到了究竟如来果位,他破除了分段生死,而且破除了四十二分变易生死,那是真正的圆寂,那才叫真正的灭度。那么当证到佛果,注意,灭当下即是生。生灭的灭不是寂灭的灭;寂灭是没有生,没有灭,还没有中流。
    那么《心经》里讲的『无苦集灭道』,是指在空性如来藏中,没有苦集灭道这四个法——这是按照通教禅宗的修法——破除一切相,见真空之性。那么讲到究竟义,这苦集灭道不能说无,也不能说有,而是由我们的真心本性随缘现有现无。在苦集灭道这四圣法没有出世之前,它在不在我们心里啊?在。那么在显现为苦集灭道之后,四圣谛当下是不是我们原来那个无形无相的心啊?所以这个妙有,当下就是无形无相的真空。
    还是那个比喻,孙悟空摇身一变为茶杯,茶杯当下是不是孙悟空啊?在没有变茶杯之前,那个孙悟空当下是不是茶杯啊?作如是的观照。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讲空,讲有,讲在,讲不在,统统正确,是不是?都是我们一个念。
    『无智亦无得』,这是讲菩萨法,开始涉及到智慧。严格地来讲,小乘法不能叫智慧,它属于世间善法。在佛法里呢,把修行的次第大体上划分为「人、天、声、缘、藏、通、别、圆」八个次第。
    人和天是凡夫法,修五戒得人身,五戒十善加四禅八定,可以得到天人果报;修四圣谛,证阿罗汉;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声闻法和缘觉法既可以都说为小乘,也可以把缘觉法说为中乘。这两法属于小乘圣人。藏、通、别、圆,这是大乘法;也有的把藏教也说为是小乘法——藏教菩萨发的方便菩提心很大,他要成佛,要出世度众生;但是他修持的方法跟小乘人几乎一样——修六度万行,行善断恶,在这个方面执着——但是他能发方便菩提心,这也涉及到智慧,但他不能明心见性。
    通教,是从空门而入,破一切相而归于真空之性。修得好他能证一分空智,但是只能证一分。那么别教呢,他证空智以后要从空出有,大做佛事,进一步破除无明微细烦恼。但是呢,他带有明显的次第性:从空出有,从有归空。他认为一个空如来藏可以成就无量的佛,以为用我们自性能够成佛,老子能够生出儿子来。他不懂得老子就是儿子,不懂得即相即性。所以他不能究竟成佛,只能成就十二分法身智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1 09:20
  • 716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49

    热心会员宣传达人最佳新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活跃会员荣誉管理优秀版主论坛元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3:12:12 | 只看该作者
    只有到了圆教才能究竟圆满,成就无量之智慧与德能。
    『无智亦无得』,在这里是表最圆融、最圆满、最究竟的智慧。怎么「无智」啊?连圆教见到的这个『一心三藏』的智慧,都要空掉。为什么?哪是你见到的?等你见到了就有了二,明白吗?你见也有,不见也有;不从见得,不从修得——所以说佛成佛以后,他还要破除中道之义:不住有,不住空,连中也不住。我们懂得了智慧,就是懂得了功德,以此智慧规范身,口,意三业,而成就我们的涅槃之德。那么成就了涅槃之德,有没有啊?也没有!你成就也好,不成就也好,它本来就是。所以这个『无智亦无得』,解释为成佛、证涅槃、证菩提,不从修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所得故』,这是讲在我们因地修行时,证到的这种智慧、菩提境界。下面就说明我们的断德、涅槃德这种果位。
    这是从凡夫的五蕴、六入、十八界到二乘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再到菩萨的六度万行,继而破相归性,最后由次第三藏到一心三藏——在《心经》里把它说了个底朝天。用分别法和无分别法来次第圆融,这叫开权显实,权实并重,是不是呀?所以下面呢,这个《心经》就显得更加奇妙,我们一起来看。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其实就是『以无所得故』,起强调作用。它都是讲因啊,以此菩提之因,证涅槃之果。
    『心无挂碍』,这个涅槃之果呢,也是一步一步往后引导。成就了菩提之果,明白了万法即是一念,他还需要再瞻前顾后吗?『碍』是从横向上来看,我们周边环境、人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没有哪一样不是我——没有必要再在这里打妄想,搞分别执着;没有当下、当前这种障碍。这个『挂』呢,是从纵向上来看,想想过去,再想想未来。往事或喜或悲,在心里都是一种障碍;来日或喜或悲,往往牵挂在心里。所以无非是从三世十方、时间和空间,来看我们的心态清净不清净。
    世间法尚讲,人到无求品自高。不管凡夫还是圣人,你有求,就必有烦恼。那个求的心,当下就是一种烦恼。当明白不生不灭之法,我们对生老病死的恐惧就能放下;除非你是为了教化众生,你有必要长久住世,否则生命可以置之度外。跟大家讲,十几年之前我就求往生,但是现在,我还求多住世。求往生也好,求多住世也好,关键在于破除我执,你得自在。
    『无有恐怖』。注意,『以无所得故』是表因,后面讲『心无挂碍』是表果。虽然是讲果,注意啊,前前为因,后后为果,果也有次第性,是不是?无分别不妨分别,因为心里没有挂碍了,所以也没有恐怖。最大的恐怖是不是对生死的畏惧啊?第二就是害怕一些坏人、妖魔鬼怪。那妖魔鬼怪变成谁了?它就是我们自己,你以为它在干什么?梦中也好,定中也好,最最清醒的时候也好,你看见佛从天而降,可不要去顶礼:「哎呀,我的妈呀,老佛爷呀,你终于来了!」而看到那个呲牙咧嘴、青面獠牙的妖魔鬼怪,你也不要害怕,都是你自己。吓唬你,你只要不理踩它,什么事也没有,你还可以居高临下度化他:「你不要作鬼啊,知道吗?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啊,好好听我讲经。」是不是?就怕你自己把自己吓死了。魔都是由心而起,你如果自己不清净,你甚至会把佛菩萨都当成魔。
    在《楞严经》「六交报」讲得很清楚啊,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把别人、别事想成什么,你就是什么,一定要明白。这个「无有恐怖」还包括没有攀缘;你一攀缘就会有恐怖。你对佛菩萨那种庄严相有非常强烈的攀缘感,你必然对鬼魔就有恐怖感。走火入魔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走火入魔的人很难自拔——他不认为自己是走火入魔,只以为是明心见性了,证果了。你去度他,他还认为你是嫉妒他,你是误解他。
    讲到真实法啊,所谓黄金白银、臭狗屎都是假的,明白吗?白天黑夜都是假的。轻与重、白与黑、光明与黑暗、香与臭,都是假的!都是我们的一种情执。你讲臭大便那么糟糕,对于狗来说却是美味佳肴;我们喝的这个水,鬼看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石头;我们看到的泥巴、水泥、混凝土,那鬼神看到是虚空;我们看到的虚空,天上的人看到的也是坚固的国土啊!
    这个法,注意啊!师父已经讲过多少次了,我都有点讲得不好意思了;可是这些法要反复讲啊!你每听一次,感受就不一样,你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了以后,你才觉得;「哎呀,原来佛比我师父还啰嗦啊,翻来覆去讲一个法。」明白吗?越是真理越简单啊!就是一句『如是我闻』,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万法都是由我心变出来的。你打一万个比方、一亿个比方,还是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的妄想心变化出许多东西;可是许多变化出的东西用真理来讲,一句话就讲明了,你再讲来讲去,仍然是陈词滥调,问题是我们不懂啊!好好想这个道理,怎么叫『无有恐怖』?你有攀缘就有恐怖。这一切东西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妖魔鬼怪呲牙咧嘴,他无非是要一条命;那就给你,然后我再换个好的肉团,我这个心它能吃得掉吗?相反,你生一念欢喜心,生一念感恩心,你这个生命层次又是更加殊胜。
    如皋引善寺常弘法师的妈妈,至今健在。当时大病送到医院里去,输水都输不进了,人家准备收尸啊,现在她很硬朗。因为她放下了生死,所以呢,生死就放下了她,是不是呀?她活过来了。世间法就是这样:胆大赢胆小,胆小赢不到。为什么?什么东西我不在乎了。人到这个境界,他有什么恐惧呀?他得大自在。
    所以『心无挂碍』,你不要仅仅是理解为烦恼,连菩提都没有了,明白吗?菩提、烦恼是不是一个东西啊?你可不要说:「哎呀,我证到了菩提我怎么样。」你这就是一种执著;「我明白了一心三藏,我怎么样怎么样……」,你这是一种执著。但是执著与解脱知见要分开。解脱知见——我明明知道我解脱了,但是我不执著这种解脱,这有什么奇怪的?所以『无有恐怖』,是没有恐怖,也没有欢喜,这种欢喜是凡夫的情执。
    『远离颠倒梦想』,颠倒梦想就是烦恼习气,他有没有讲断除颠倒梦想啊?你能断除得了吗?断除了颠倒梦想,就断除了菩提涅槃。颠倒梦想当下即是菩提涅槃,都是我们自己。所以成佛成菩萨不在于你断除不断除,只在于你是否懂得烦恼习气,能否自在把握、转换烦恼习气。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看到有一个人解《心经》,讲得可好玩了——「远离颠倒梦想是指菩萨,但是佛呢,叫断除颠倒妄想。」这是曲解如来义。我佩服这些人也真聪明,他总会像变戏法一样来愚弄众生;也不能叫愚弄众生,是不是啊?他自己也不懂。他还是真心诚意想来成就众生,只可惜他不懂。所以这个「远离」,是不是我们相隔一百里、一千公里叫远离呀?不是。你明白了它是颠倒妄想你就是远离,近在咫尺也是远在天边;反之,远在天边也是近在咫尺,关键是明心见性,当下得解脱知见。
    『究竟涅槃』。这个『究竟涅槃』呢,各个教门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和解释:我们就不讲二十八层天的天人了,那都是凡夫外道啊;小乘人认为证得一个人我空,再也不在六道轮回,再也不现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证得那个自在的第七识,他认为就是究竟涅槃;那么通教乃至别教认为破相归性,破除了一切所有之相,证入那个空如来藏,认为就是究竟涅槃。
    那么圆顿大法,对『涅槃』的含义是从四种角度来分别解释。
    一者,「自性清净涅槃」,简单说为「性净涅槃」。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没有哪一法不是涅槃,包括诸佛菩萨、天人鬼畜、牛马猪羊,乃至泥巴瓦块、风云雨雾。就拿当下这一个人来说,我们经常讲,宋朝人、唐朝人、秦朝人是不是都是我们啊?三皇五帝时代是不是也都是我们啊?大通智胜佛时代、威音王佛时代是不是还是我们啊?从无始以来,我们有没有哪一个死过一次啊?没有啊!比如这个茶杯盖,它从无始以来有没有死过啊?有没有生过啊?(没有)。在没有现相之前,它是不是一个念呐?我们一个念顽固地打妄想而有了地大,是不是?我们耳闻、目睹、身受,没有哪一法当下不是大涅槃,不管它承认不承认。
    不管是狗、猫、鸡、鸭,从究竟意义来讲,都是法尔如是,都是大涅槃;且这个大涅槃,万法都是一个念,万法都没有生灭,要这样来理解。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一个念,当下是一个念,过去是一个念,未来还是一个念。在没有现相的时候是一个念,在现了相以后当下仍然是一个念。
    再比如说,我们执著这个手掌的时候,是不是就忘记了两条腿啊?那么忘记了两条腿,两条腿当下是不是还是你呀?所以要破我们的分别心,回到无分别心。当你说:「哦,我不能老想手掌是我,那手掌、皮肤、后背都是我」,当下这一念是不是全身观照了?当下是不是回到本来面目上呀?这个比喻很容易搞明白啊。
    我们的妄想心,打个比喻来讲,叫调虎离山,离开了什么山啊?涅槃山。所以佛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理,再让我们回到涅槃山。我们既然能够出来,是不是就能够回去呀?有来路必有去路。这是讲第一种涅槃,叫性净涅槃。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都是大涅槃,明白这个道理,功德不可思议呀!你当下解除对于死亡的恐惧感。
    二者,「有余依涅槃」。余了什么?余了这个肉团,依了什么?还是这个肉团,干什么?来度众生,但他已经证到涅槃了。佛当年三十一岁证果,讲经四十九年。佛这四十九年的住世,就叫「有余依涅槃」;在三十一岁他已经成为圆满之佛,但是肉团身还在示现。那么依样画葫芦,我们现在是不是叫「有余依分真即佛」呀?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即已证到分真即佛,但仍然要依靠肉团身来弘法利生,或者进一步成就自己。
    分真即佛,简说四十二分,细说六十个圣位。再细细细细说,每一个位都有无量的等级。在《楞严经》里提到的波斯匿王,他是四地菩萨到婆娑世界来,已经是一万次;这一万次都是四地菩萨——也就是说四地菩萨最起码可以分一万个等级,乃至一百万、一万万、一亿亿万个等级,明白这个道理,对我们勇猛精进,至关重要!你多听一堂课,可能就会增加一百个等级;你多念一句佛号,可能就会增加一个等级,大家明白吗?不能懈怠,连走路都要念佛。
    不要以凡夫的心认为:《心经》我听了好几遍了,不用再听了。不管是谁,他每讲一次课,境界相应提升一次;即使他每次讲的都一样,听课的人未必就是一样,看光盘看比不看好,一般而言,你看十次光盘,都比不上亲自到现场来听师父讲一课,这是肯定的。大家在一起,这个磁场的力量不一样。
    三者,「无余依涅槃」。佛当年八十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以三昧真火焚烧自己,从此这个肉团身在世界上消失,叫作「无余依」;而此时的涅槃,叫「无余依涅槃」。这种涅槃呢,归于空性大光明藏,而离开了妙有大光明藏。注意啊,这都是分别说,他离开了没有啊?(没有)。现在一般人理解的涅槃,都是指无余依;他不懂得「性净涅槃」,不懂得「有余依涅槃」,更不懂得后面还有第四个涅槃。
    四者,「无住涅槃」。怎么无住呢?既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还不住中流;中流既不是生死,也不是涅槃。那么有人讲,既然无住,到哪去了?注意啊,这个无住是对世间的分别法而言:世间的分别法执此非彼——有了生死,他认为就不存在涅槃;有了涅槃,好像就不存在生死;有了中流就没有生死或者涅槃。所以是针对世间那个分别法说无住,无住就是……这个话可难讲了啊!无住就是破除了一切分别,这是不是证到无分别呀?所以这个无住当下是不是就是无所不住啊?你不要以为归到大光明藏的那个是佛、现肉团身的那个是佛,或者也不现肉团身、也不现这个大光明藏的那个时候中间那个东西是佛——你这样认为,都是在打分别妄想。
    所以到了无住涅槃,就是无所住而无所不住啊!生啊,死啊,涅槃啊,风云雨雾啊,黑白长短啊,有相无相啊,没有哪一法不是诸佛如来法身真常。好好想,你现在当下是不是释迦牟尼啊?是不是阿弥陀啊?这个茶杯,这个茶杯盖,这个话筒,这个风啊,云啊,雨啊,雾呀,当下是不是释迦牟尼呀?当下是不是你自己啊?都是啊。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我执和妄想分别心自我隔离,自我束缚。
    当年有一位年轻人跪在那里向佛求法,说:「佛啊,您帮我解脱吧。」佛摸摸他的头说:「是谁束缚你了?」好,他就是听了这句话开悟了,说:「佛啊,我解脱了。」有根机的人就这么简单,谁束缚你了?是你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了。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佛只是把这个道理告诉众生,要度是你自己度自己。他只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把过来的路告诉你,就是这么回事,信不信由你。所以我们明白了「无住涅槃」,你想一想,世界万法哪一法不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啊?只要你自己放下我执,放下烦恼习气,调整自己的心态,当下回归大光明藏。
    我们有时候对于一些烦心事,是不是越想越烦恼啊?一旦看破放下,你当下是不是感到自在了?就看你怎样想,你要会用心。其实烦恼本来不是烦恼,你把它当成烦恼,叫庸人自扰,世间有句俗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西方心理学家曾对养老院的两个老人做了观察。一个人呢,不管到哪里,那是走得非常神气,西装直挺,皮鞋锃亮,走起来「通通通」,像演员出台一样;要坐的话呢,掏出一块雪白的手绢把那个抹一抹,看有没有灰尘,这个人大概活了五十二岁。另外那个人呢,可能成年累月都不洗澡,身上臭气哄天,衣服是破破烂烂的;累了,随便往泥巴地上就坐下来,然后就吹牛:「老子天不怕地不怕,那个张局长给我揍过三次」——就吹牛,是不是?他胸无城府,知道吧?所以这个人写报告的时候,已经活了八十三岁。
    大家悟到了吗?越是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怎么庄严的人,命短,为什么?他活得太累,处处都要显示一种不平凡的气氛,有那个必要吗?这都是装出来的。当然后面那个人我们也不可取。这种人跟无赖一样,但无赖往往也能得到长寿,是不是?我们要把这两种处世之道圆融起来。心里坦荡自在,不要刻意地装模作样。一个人果真心地很柔软、很平和,他走到哪里都是佛光普照,为什么?你自然而然流露出那种不凡的气质。
    成就我们自己的心不是靠装模作样,你必须有自知之明。不是靠争强好胜,把自己的道树起来,不是的。道,就是你一种自然的品质,你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心跟别人的心是一样的。你知道你有道,别人也知道你有道,明白吗?否则你打肿脸充胖子,到最后只会徒增烦恼。直心是道场。不管是谁,装模做样都装不起来,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心。当我们明白了这四种涅槃的时候,是不是学会了怎样用心呢?万法无非是一个念,这是真正的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跟前面的『菩提萨埵』,含义完全一样,换一种口味而已。『三世诸佛』是不是『菩提萨埵』啊?过去佛、现在佛是已经成佛的菩提萨埵,未来佛是尚未成佛的菩提萨埵,是不是?都是『菩提萨埵』,都是「一个念」。所以『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重复提醒,加重语气,以显示出这句话特别重要。前后经文反反复复讲这个法,我们要高度重视啊!
    曾经有一位菩萨向师父请法,说:「师父呀,我们在拜佛的时候,那些狗啊,猫啊,在拜垫前窜来窜去,如法不如法呀?」我说:「这个最如法,比什么都如法。」这位菩萨讲:「我们还拜猫和狗啊?」我说:「你们拜,拜什么佛啊?是不是拜三世诸佛呀?」他说:「对呀。」我说:「那三世诸佛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谁呀?」嗳,他明白了:「猫狗都是未来佛呀。」「那你拜它们如法吗?」「嗯,如法。」不仅猫、狗,连毒蛇猛兽、乌龟王八蛋、臭狗屎,我们都要拜。
    同样是拜佛,各自心态却不同。有的是以烦恼心来拜佛,「赶快拜佛,马上要上班」;有些只把释迦牟尼佛当成佛,把阿弥陀佛当成佛,把自己当成凡夫——这种拜佛有福报,没有功德;还有一种拜佛是拜虚空法性佛,你功德无量——一切万法都是佛,你拜,不知不觉扩大了心量;还有拜冤亲债主佛,把自己最恨的人、最讨厌的人写牌位供在那里,天天拜,强迫自己对他生欢喜心,那个你最恨的人是谁呀?他就是你,你是恨自己。我们不能讲那口头禅,讲得呱呱叫,遇到具体事情就习气丛生,不由自主;恨不得咬牙切齿,你还修什么行呀?三世诸佛啊,是指一切有情无情、一切众生。没有哪一法、没有哪一人,不是依《心经》『如来藏心地法门』来成就自己。
    正如文殊菩萨在《楞严经》所讲:『归元性无二』。『归元』就是成佛,『元』是只有一个东西;『归』是回归;『性』就是心地法门,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一心三藏』——没有第二个门,没有第二条路,这就是般若智慧。有些人特别是对「无情也能成佛」这一点很难理解,那无情本身是不是佛啊?它是不是我们的本性啊?但用分别法来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一般而言,无情要转为有情以后才能成佛。讲转为有情也是方便说,它本来就是有情,也就是说它的智慧等级要一步一步地提升。那这个茶杯有没有见闻知觉啊?有啊!
    佛在《楞严经》讲那个枭鸟,就像猫头鹰之类的这种鸟啊,还有镜兽鸟啊,它搞一个泥巴团,搞一个水果放在怀里入定,然后就发这个心:「这个泥巴块做我的儿子,这个水果做我的儿子,你知道我讨不起老婆啊,你给我做儿子。」然后呢,这一念心感应,这个泥巴块、这个水果就变成有情,变成跟它一样的鸟。
    日食、月食的时候,你看不到光亮,那光有没有啊?有啊。这也是天象变异呀。那么这个时候,一些泥巴瓦块、树木华草在这些日月之精华从上到下经过的时空点啊,当下摇身一变为天仙鬼怪。佛为了恒顺众生的习气,硬是把我们的一个心、一个情,分成无情和有情,这是方便法;要不然一开始讲都是有情的话,许多人不会认可这个法。
    那泥巴瓦块、树木华草,变成有情以后,要不要愁它成不了佛啊?它已经转为有情身。注意,有情也能转为无情,那就可悲了,那连畜生都不如啊,连地狱的众生都不如啊!
    过去所谓「望夫石」,不是神话传说啊!这是真实记载:一位妇女,站在海边等待自己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一批一批人家回来了,自己丈夫始终见不到人影,所以精神崩溃到了极点,当下成为一块石头;而且那个心呢,始终执著那块石头就是她。类似这种情况是极少极少极少,但不是没有。有情化无情,无情化有情,因为都是我们一念心呐。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名相概念。如果简单地把它用汉语来对照解释,那么:『阿』就是『无』,『耨多罗』就是『上』。这个『三藐三菩提』是按照梵文音译过来的,『三』就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觉』。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叫『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万法依照心地法门,皆能成就无上菩提之果。在这里是讲菩提之果,前面是究竟涅槃,互为说明。
    在佛法里,有时候菩提和涅槃同时出现,我们分别说为智慧果和涅槃果,智慧果叫「智德」,涅槃果叫「断德」;有时各自单独出现,我们也要分别解释为两种功德——就跟解释心和性一样:心和性同时出现,可以把心解释为体,把性解释为用;如果单独以心,或者单独以性出现呢?我们都要解释为体和用,这个要注意一下。
    下面,对这个「般若智慧」,我们从它的本体、力用、范畴,这几个角度来展开观照。
    首先呢,它的本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般解释为「无上正等正觉」。这里呢,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正觉。正觉呢,它首先从了生脱死的小乘圣人谈起;有了正觉,我们就可以破除三界六道中那种粗重的见思烦恼,(佛法里称之为粗惑,贪、嗔、痴、慢、疑,这些粗重见思烦恼),而证得阿罗汉、辟支佛以上的果位,永远不落六道轮回——这是正觉,与『三菩提』相对应。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1 09:20
  • 716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49

    热心会员宣传达人最佳新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活跃会员荣誉管理优秀版主论坛元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3:12:39 | 只看该作者
    『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这种菩提属于大乘智慧,已经明心见性。它不仅破除了粗惑,而且破除了小乘果位上那种细烦恼,也称为「尘沙烦恼」。
    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是表究竟如来果位的菩提。「无上」,它没有上下、内外、左右、前后,没有空,没有有,无住无不住。从这个角度来讲啊,还必须对我们当下、周边,所能耳闻、目睹、身受的一切的万法,包容起来观照。
    那么,「三菩提」是「正觉」,正觉往前是「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那么「正觉」往后,还有外道的「邪觉」、凡夫的「不觉」以及无情的「无觉」。那些东西是谁呀?他们当下是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啊?通通都是。只是一层迷悟而已。
    邪觉呢,包括二十八层天,包括歪门邪道;这里是指有情有义的那种修行人,他想修行,摆脱现状,而且这些人都深信因果,深信三世六道轮回,他仅仅是认识不正确而已——这种人叫邪觉。他能修行,而且修苦行,乃至他修行的那种精进力度啊,比修正法之人要大得多,乃至大无量倍;但是如果方向不正,你越勇猛精进,反而遭受果报越重。你说这个问题伤心不伤心?冤枉不冤枉?有些人自以为是修行,其实是在修邪行。
    我执就是一种情,在《楞严经》叫作「想升情坠」,由不得你的。你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心情沉重不沉重,为什么沉重?无非是情执。自己、父母、儿女、好朋友,这是亲情、恩情;我看不惯一切的东西,这是怨情。你带着这种情执会越修越糟糕,越修情执越重,你总是「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还有一些自以为会修行的人,乃至连父母儿女都能放下,他念佛特别精进,持戒特别认真,他念念想的是「我要成佛,我不能犯戒」。这样修,越修我执越重。
    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第六卷,评判大势至菩萨的那个念佛六根都摄、念念相继——这种念佛法门好不好啊?多精进呐,没有用(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判那几个修禅宗的菩萨:什么观鼻端白啊(鼻想本权机,祗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什么观水(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观火啊(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没有用;本来优波离修这个戒律,他是持戒第一啊,判为没有用(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为什么?他是带着我执在修行。
    你能够在这里听经闻法,一般来讲,与你今生今世没有关系的。这是你前世修得的福报,由护法神在暗中帮你调理一下你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他们或者支持你们,或者不是过分地反对你们。你如果没有前世修来的福报,没有宿世善根,你连这个道场的门一步都进不了;可是你今生今世的所想所为决定你来世的报应。许多人修行多年,对这些问题竟然一无所知。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呀!你带着我执,带着烦恼习气,你就是读《法华经》《楞严经》,自以为是读懂了,其实还不懂。只要你把持一下自己的心态就知道:你怎么样看待别人,看待周边环境?名、闻、利、养、贪、嗔、痴、慢、疑,我们自己一检点就有啊!修行人最大的毛病:一种人容易自以为是;一种人容易自以为非。这是两种心态。
    自以为非的人,一般地属于那种比较精进、比较正直的人。他总是感到自己不足;他都不敢相信自己能成佛,甚至还来诽谤正法。我就有这样一个弟子,他既会讲经说法,而且非常严于律己;所以造成了逆反的心态,他看不起别人,乃至不相信「见道当下成佛」这个法。这就很可悲,所以他传法不能成就人,而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人很可怜。自以为非反过来是不是也是自以为是啊?他总感到自己不足、不足、不足,总感到自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他所认为的正法是那种方便法——解行并重。自以为是啊!可是圆顿大法,就是不历修证,一步登天。这是诸佛金口玉言,是祖师大德金口玉言。
    另外一种就属于自以为是的人,属于典型的下劣心。他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用牛羊眼来看待一切的人、事、法。他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心就污染成乌黑的,很可怜啊。非但没有自知之明,他还好为人师。
    那么要解决这个邪觉啊,最根本的根本就是必须把『一心三藏』这个道理契透,你懂了没有?信了没有?连泥巴瓦块、臭狗屎,我们都要有恭敬心、平等心、尊重心,更不要说牛、马、猪、羊、小老鼠这些畜生,我们更应该有慈悲心。何况人与人之间,更何况同修与同修之间,更何况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你必须搞清楚;要么你就甘心情愿受果报去。
    「地狱门前僧众多」,这个僧众不仅仅是指出家人,也包括修行人团体组织;有出家和在家四人以上就可以叫「僧」——过去有人光讲「地狱门前僧众多」是指出家人,这是片面的。地狱门前往往修行人还多,你说冤枉不冤枉?可是你不修行也不能解脱啊,修偏了就变成邪门外道。因为你的心很执着啊,有些人不修还好,越修反而越坏。他那执着心、贡高我慢心、仇恨心还越修越深,不修行反倒不会这样呢。修行人修出嗔恨心来,你下无间地狱。谁也没有叫他下,鬼也没有叫他下,佛也没有叫他下,是他自己的这个心自然地道交感应。
    佛在因地当年为了护生而没有听他妈妈的话去出海打渔,他妈妈拽住他不放,他就踢了妈妈一脚,因此而下无间地狱。可是到了地狱里以后,他看到小鬼抽筋剥皮时,慈悲心油然而生,正准备开口讲话,想自己来代人受过,还没有开口就飞到天上去了。因为一念慈悲心生起的时候,与地狱的气氛又不相适应。
    所以佛法里讲命自我立啊!全靠我们自己把握。你还需要佛给授记吗?如果你对一切众生充满了慈悲心、平等心,我跟你讲啊,你回家睡觉去,你不要听我啰里啰嗦的,你一定是在极乐世界。有道无道,自己知道。而且刻骨铭心知道一切万法唯我心所现。你到了这种心态还不成佛,那我去做鬼!如果你确定自己还达不到这种心态,你不要等,没有什么好等的。
    叫你来修行是修自己啊,不是叫你去修别人啊(修别人也可以,你应该是去帮助别人)!好好反省自己,要吓出一身冷汗来,你或许还有救。要不然将来啊,本来路是平的,你可能把路走得竖起来了,你四处碰壁。
    邪觉邪觉啊,有人是百分之百的邪,有人是百分之九十,有的是百分之三十,多多少少有些邪。有朝一日,比如说师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甚至被关在监牢里了,你们对师父的法还信不信?自己要问自己,这就把话讲到底了:依法不依人。佛在《地藏十轮经》讲:「我叫你亲近的那种破戒比丘,他戒坏见不坏。(是故欲得上妙生天涅槃乐者。皆应亲近承事供养胜道沙门咨禀听闻三乘要法或求示道命道沙门。若无如是三道沙门。当于污道沙门中求。虽复戒坏而有正见具足意乐及加行者。应往亲近承事供养咨禀听闻三乘要法。《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六·有依行品第四之二》)」你认为他坏,他未必就是坏;他戒坏见不坏,仍然是人天师表。佛在《法华经》讲,你讲受持《法华经》的人的过错,无论讲得对错,你都受恶报。《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是不是有这一段呐?(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他就是真有过失你都不能讲。佛是把话讲到底了。
    许多人还想跟师父来个平班对口,还要个你是我非。我告诉你,师父对也是对,不对也是对,没有你讲的道理,明白吗?要不然你就不要来当我的弟子,不要来当我的学生。师父做好做坏,你只能往好处想;你不是那个境界,你没有那个资格和权力在那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乃至诽谤师父,诽谤道场。我今天在这里讲就已经给你消除了一半的业障,你还应该感恩,是不是啊?你不要说:「你怎么老是对着我啊?」我这是不是对着哪一个啊?有不少人都有这种习气,可是往往他们就是认为讲他一个人,你真是叫师父有口难辩呐!
    张三李四闹矛盾找到师父这里,张三来五十大板,李四来五十大板。张三认为我偏袒李四,李四又认为我偏袒张三。你们将来做师父,你们就知道很难;都是以下劣心来看待师父。从来没有哪个告状的人,师父会对他讲:「哦,你最好,那个人坏透了,我们一起来惩办他。」我有没有这样跟任何人讲过啊?当你到师父面前时候,师父如果讲:「哦,你最好,你完全没有错,完全是他错了。」我告诉你,就意味着你彻底完蛋了,你不可救药,师父对你已经无可奈何,所以把你打发走就算了。师父可是把心交给你们,明白吗?师父敢打你,骂你,讲你坏处的时候,说明你还有救。师父如果讲:「哦,你没有错,都是他错了」,那就是我把你看透了,佛都度不了你,你给我滚远一点!要知道好歹啊!你有一点点善根,都应该感慨万分。
    为人弟子就是弟子,将来我师父来,你们好好向我的师父了解了解你们的师父——我当时是怎样当弟子的。我不管师父在会上讲什么事情,凡是讲的歪风邪气,与我有边的,我马上就跪下来向师父忏悔,师父哈哈大笑:「与你一点点关系都没有。」我说:「不,师父。我有这个毛病,谢谢您的指教,我忏悔。」我们现在有些人也是在琢磨师父,一讲:「嗯,可能又是我,又有谁在告黑状了?」马上就来质问师父:「你讲的是不是我啊?」就有这样的弟子,还不是一个两个啊,成何体统?!如果你知道讲的是你,你应该忏悔!如果不是你的话,你应该引以为戒,应该感恩!
    经典上反复讲,弟子顶礼佛陀以后「退坐一面」;你就老老实实只有听的份,没有开口的份,明白吗?而不是咄咄逼人。有这样习气的人啊,你要赶快忏悔改正。
    一个真正对学生、对弟子负责的老师,他不光是进行理论的教育,他还要观察道场,观察弟子的心态,要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来进行教育,否则就是隔山放炮。我在这儿讲经,不是叫你们用这个劳动模范、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我不是要你赞扬师父怎么怎么好、怎么慈悲、怎么正直,这些东西我都不要,我不稀罕这些东西。我只是要求你们用正法来衡量师父讲的这个法,能不能经得起《法华经》《楞严经》检验?能不能帮助你开智慧?
    我在这里少说也遇到十几次大的风波;我都是如如不动,谁也没有把我怎么样,师父单枪匹马闯山西,遇到多少地痞流氓,你们怎么知道啊?这些都是对师父要下手,乃至绑票、威胁之类——喂,拿十万块钱送到五一广场来……像这样的情况多得很呐!师父默默地用智慧来跟他们周旋,用尽了种种的手段,来对付这一切的邪恶势力;这还不能讲,讲出来又是一种人我是非。你们看看师父那里,一天到晚哪断过人呐?你们谁能知道师父的心里有多大的压力!多大的负担!一个个还不知好歹,为了你们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情纠缠不清。有些人甚至电话接迟了一点,有时候来不及接,他还有意见。你们就这样来理解师父啊?有时候要三个手机一起接通。有些人可狂妄呢!这个师父可难当呐!一人难称百人心!
    法华道场现在少说也有上万同修,你是真心修行的,应该帮助减轻师父的烦恼,不要再火上浇油。师父不是哪一个人的师父,不是哪一个家庭的师父,不能用世间的观点来看待师父。师父这个眼睛就是春节那一个月,发信息把眼睛搞坏了。有些人发过信息来,师父没有回信息。有些并不重要了,或者有些是无聊了,他竟发信息责问:「你为什么不回信息?」到底我是师父,还是你是师父?把自己当成了法官,师父就变成犯人了,天理何在啊?!好好检点一下我们自己。我再问你:师父这样做,是为你好还是为师父好啊?真要知道好歹呀!你们根本无法理解师父承受的压力。这是讲这个「邪觉」。
    再往后是凡夫的「不觉」。这个不觉就是不懂得修行的人,连鬼啊,神啊,来世啊,压根都不相信的人,这叫「不觉」。虽然是不觉,他叫不叫觉啊?他为名闻利养而奋斗,也叫觉呀!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度那些不觉的人,要比度邪觉的人容易得多。前者呢,是一张白纸,只问他来不来,来就能成就。三天之前,我发信息叫朱文娟居士,她现在培训佛学启蒙,我说:「我感谢你。」因为她曾经告诉师父:「师父啊,即使不信佛法的人,听了你的法也能当下信佛,当下成就。」我说:「由于你提醒了我,你这个建议现在已经大成就,印证了你不可思议的智慧。」确实感恩她,不是她的话我还不敢这样讲。
    你们看我后来几场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之前,特别强调:把那些从来不信佛法的人,到最后圆满的时候请来,叫他当下成佛,自己印证自己成佛。在江阴,平时听课大概二百人,到最后增到五百多人;在扬州平时听经是一百五左右,到最后一天增到四百五十人;是平时的三倍以上。两个小时课下来,四五百人除了几个没把握,到最后全部认为自己就成就了。为什么?真理不可战胜。
    所以我这次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应该感恩这些佛菩萨,是他们逼着我走投无路,我本来一部《佛说阿弥陀经》也要讲一个礼拜,《心经》也要讲一个礼拜,是不是啊?结果逼着我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概括《法华经》《楞严经》的精华。如果从成就人的角度来讲,这两个多小时的《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已经足矣。这次在扬州又讲了一遍《如是我闻真实义》,也是两个多小时,一百九十四个人好像最后只有七八个人还没有明白,其他人当下成就。这是非常适合于末法时代众生的教学次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1 09:20
  • 716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49

    热心会员宣传达人最佳新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活跃会员荣誉管理优秀版主论坛元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3:13:0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各位把这个《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如是我闻真实义》,看得滚瓜烂熟,然后发心讲给别人听;但是讲的时候不需要咬文嚼字,要变成自性流露,用你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就行。每个人都能讲啊!可以变成家喻户晓,变成家庭教育的第一经典。随便拿出一个茶杯盖,拿出一个苹果:「知道吗?这是什么东西?这就是阿弥陀佛啊!」你就能叫人当下成佛。
    这个《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看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都值得,都不冤枉,直到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一关一关地变成你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你生生世世的果报不可思议!在讲的过程中你当下把这个心调整得非常慈悲,非常平等,非常柔顺,非常光明;而且你变也变,不变也变,你没有办法不变,不是我劝你变,是你潜移默化地变。真理就是这个东西,不需要别人去婆婆妈妈怎么劝,怎么劝;只要搞明白了,他自己就会行动起来。你如果带着轻慢心,带着逆反心理的话,我劝你不要看,否则会增加你的罪过。当然我这也是激将法呀,明白吗?即使增加了罪过,你也能因此而解脱,与正法结恶缘也得解脱,但受苦是免不了的。
    这是讲「不觉」,当然不觉也是一种邪觉。讲不觉,是用分别法说,这种人对修正法、修邪法的人统统不认,他在搞名闻利养,是不是也是一种修行啊?这种叫修恶行,修轮回行。
    那不觉之外也涉及到「无觉」,无觉就是我们讲的无情众生,方便说为无觉,那它到底有没有觉啊?有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死东西,都有灵知性,仅仅他这种觉悟的层次、这种思维的能力比有情相对而言要弱,弱得多。有情无情、有觉无觉都是我们当人当下一个念而已。
    无觉要了生脱死,他首先要转变为有情。大家可以把《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六关「无情亦情」,多看几遍。要懂得我们面对的山河大地、树木华草、乃至臭狗屎、臭垃圾,这些东西是什么东西。要调整这个心态可不容易啊!而且我们所认为的垃圾,对天人鬼畜它是垃圾吗?对于那些垃圾堆的小爬虫而言,这就是它的极乐世界。是非好坏、美丑、酸甜苦辣都是我们的妄想心在执着,包括我们喝的这个水都是假的——我们喝的水,在天人看是块石头,鬼看到是火啊;连白天黑夜都是假的,都是我们的妄想所造成;包括我们这个肉团,真是这回事吗?用不同的心,可以使它当下成为一滩水,或者是一团火,或者是一股风,或者是一片虚空,或者变成一棵树,或者变成一只鸟。只问你会不会用心。明白这个心法很重要啊!
    今天早上还有一位菩萨发信息给我说,因为女儿住院,没能更好地救护她,落下心病,问我怎么办。这个法用《心经》很好解释啊!生死是假的,哪有什么女儿,哪有什么你啊?三岁的小孩子死了,八岁的小孩子死了,未必就是一件坏事,他与你只有三年、八年的缘分,她因此也可能升天作佛菩萨,也可能下三恶道。你不了解这个情况,为什么一定要去伤心啊?一切都是无常,你把握住当下即是。你如果仍然活在这种情执里,你自己要受报应,谁也救不了你的命。真正明白了一切万法都是我一个念所变现的,有什么好执着啊?这里哪一个不是你的女儿啊?哪一个泥巴瓦块不是你的女儿啊?女儿就是一股风,就是一滩水,就是个虚空,她无处不在。你真正疼你的女儿,就好好修行,把功德回向给她。是不是很简单啊?
    有些人总是在想自己的家里长短,要把这些人度出来。这未必不是好心,可是你总是这样执着,到猴年马月,万一他们度不出来,你耽误了他们,也耽误了你自己的道行;你到时候眼泪都哭不出来,要适可而止啊。佛当年并没有讲非要把他的六亲眷属全部度出来再出家,再来成佛,而且毅然放下。一家人当中有一个人首先冲出六道轮回这个包围圈,他就有可能回过头来照顾这一世的亲人,乃至生生世世的亲人的生生世世。要作这样的观照啊!不能陷在世间的情执里,你有父母儿女,别人就没有父母儿女呀?我的六亲眷属还一个都没有度出来,要等把他们度出来我可能骨头也烂了,更何况你现在的父母儿女有没有来世啊?你顾得了今世,他来世怎么办?更何况你还有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的生生世世,把这个心量打开,你就已经解脱了一半。
    心量扩大就是一种力量,就是一种光明;包括这些无情的泥巴瓦块,哪个没有做过我们的父母儿女啊?都做过啊。从无始以来,我们有无量的生生世世。无量就是无量,你不要打什么妄想。你就是把这个数字写的天大,八万八万八万,写得尽虚空遍法界,只要你一停止,它马上就是小小数字。你一停止它就是有量,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无量,有无量的生命就有无量的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生惭愧心啊!而且为此生烦恼,还要搞出病来,你叫没有智慧,不会权衡利弊,修行人不就是要开智慧吗?
    无觉无觉,有没有哪个无觉不是我自己?有没有哪一个无觉没有做过我们的父母儿女?面对尽虚空遍法界这一大堆的父母儿女,你却执着微尘大的父母儿女,你说你有没有智慧?而且你越执着他,你还越对不起他,你现在把他放下,我成就了,你还对得起他。说个不好听的话,即使他在无间地狱里,得道之人到地狱里给他传一下法,他也许一念心明白了还可能解脱;即使不能解脱,你跟那些小鬼拍拍肩:「哦,这个人出来,让他坐坐办公室」,我们一定要懂得怎样帮助我们今生今世的亲人,不要在那里浪费时间。佛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好,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如是的解释,它不同于古往今来的说法,区别在于除了正常意义,后面加了邪觉、不觉和无觉这三类,因而再圆满为一个心。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是对以上心地法门的总结,解释为:我们应该明白呀,这个如来藏心地法门,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啊;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摩诃神咒,是摩诃明咒。这里的『大』字,由摩诃翻译而来。前面从时间、空间、万法、万相这四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个大。简而言之,这个『大』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这就是『一心三藏』。『大神咒』的『神』,就是表我们的智慧妙用、报身功德,『大』就是我们的法身、本来面目;『大』和『神』变现为『咒』,『咒』是有音声震动、有文字语言,这就叫化身功德。
    那么,这个经明明不是咒啊,为什么把它说为『咒』呢?因为『咒』是无量义,是秘密义,是尊重义。也就是说明白了《心经》的法理法义,你就把握了一切的万法。明白了『一心三藏』,明白了万法皆由一念之所变现,就等同于你把握了宇宙人生的全体。对这个『咒』啊,应作如是的观照。因此呢,以『咒』的无量义来比喻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神通法力不可思议。
    那么我们讲诸佛菩萨那个神通法力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那外道鬼神那种神通法力是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啊?是不是我们的智慧妙用啊?都是啊。问题是你在明心见性之前,执著于那一点点鬼神道的妙用,你不能解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呵斥你这是外道,你不能成就,害了自己。
    『是大明咒』,前面的『大』,仍然是指我们的真心本体;后面的『咒』,仍然是指我们的化身功德;这个『明』,仍然是指我们的报身智慧妙用。但是这个『明』,跟『神』又有区别。『神』为因,『明』为果;『神』为能,『明』为所。比如我刚才喝水在没有发生之前,我能喝水的这个能在不在呀?虽然在,它有没有现出相来呀?(没有),这叫『神』。当喝过以后,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我们的能现出来了,是不是呀?这就叫『明』,这个『明』当下是不是那个『神』啊?这叫智慧妙用。
    『是无上咒』,『无上』二字是表述前面大神、大明它的特征。怎么『无上』呢?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没有上,没有下,没有前后、左右、中间、内外;也没有黑、白、空、有;没有一切的分别;没有一法不是我,是包罗万相。所以这个『无上』呢,你不能把它解释为是世界冠军,是第一,它最高。有人讲连等觉菩萨都是「有上」,只有佛才能讲无上——这是百分之百的依文解字。世间人常常批评小孩子没上没下的,小孩子没上没下叫天真,这叫歪打正着。我们就是没上没下,没我没你没他,都是一个念。『无上』二字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无』就是『阿』;『上』,就是『弥陀』。是阿弥陀咒。『无』就是『如』,『上』就是『是』。是如是咒,是如来咒,行不行啊?我们要懂得把相关的概念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是无等等咒』,有些解释说:「这个咒啊,不要说比它高的,跟它平等的都没有啊」,仍然把它说成世界第一。那么圆顿大法来讲,是进一步重复不二法门。如果有一个等,是不是就是二呀?那么对「有等等」说『无等等』,明白吗?是对有说非有;对空说非空。注意,本来就没有两个东西等在这里,你说无等等,是不是说胡话呀?本来是一个东西,你怎么讲『无等等』呀?一定是有两个东西现前,他讲『无等等』,明白吗?所以对「有等等」说『无等等』,这叫不二法门,当下即是一,当下即是二。当下是一,当下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一即是无量。
    所以连用四个咒加强说明,我们一念具足无量智慧德能。但是在这里体会出咒是密,经是显,显密是不是一呀?那咒跟经是不是「一」呀?你明白了经文的法理法义,就是懂得了咒。你有没有必要去对咒再进行其它的解释呀?有些人啊,尽没事找事干!对大悲咒、楞严咒进行翻译,还把它解释。诸佛菩萨从来没有这个规矩。没有翻译咒文,更不要说解释咒文。咒是无量义,你怎么解释得清楚啊?咒是秘密义。秘密义,你就是懂得了,你都没有权力来公开,明白吗?何况你还不懂。而且咒文并不是梵文,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仍然是在重复《心经》开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里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开了智慧了;然后『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是不是相对应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当下一念的问题,你明白了就得了,这就是「华开」;『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就是「莲现」——跟前面的『照见五蕴皆空』就是「华开」,『度一切苦厄』就是「莲现」,如出一辙啊。
    用《阿弥陀经》来讲,『照见五蕴皆空』就是『即已食时』,『度一切苦厄』就是『还到本国』。用《楞严经》怎么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随众生心』,『度一切苦厄』就是『应所知量』;就是因果不二的问题。
    《心经》既然是《法华经》《楞严经》之总纲,一定要体现出「华开莲现、即因即果、见道成佛、不历修证」的道理。《楞严经》就是专门讲『一心三藏』,当然也不妨讲了见性成佛;而《法华经》这个法华三昧的核心就是讲「见道成佛」,就是讲「华开莲现」。不把这个法讲出来,《法华经》你是白讲了。佛反反复复讲《法华经》怎么好怎么好怎么好,无非是讲它一步登天、不立修证、当下成就。那其它,它好在哪里啊?有什么好啊?如果讲『一心三藏』的道理,那《楞严经》已经解释了。所以《楞严经》是讲体,《法华经》是讲用,叫「体用不二」。
    《心经》呢,无非讲什么是『心』;明白了这个心有什么用,怎么用。如果不达这个目的,这个《心经》与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学它干什么?你明白了《心经》,你就是《心经》。
    当懂得了一切万法都是我们一个念变现,你面对一个冤亲债主过去恨他,你这个苦现在解除了没有?当下解除啊!否则的话,说明你对这个道理还不透彻乃至还不懂,这要靠自己的智慧来悟。即使讲第二义谛,他们也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你不吃肉不喝酒,后悔不后悔啊?(不后悔)。你吃粗茶淡饭快乐不快乐啊?(快乐)。当你知道一切的环境没有好坏的时候,你住房条件简陋一点,你自在不自在啊?(自在)。
    师父在出家之前就修苦行,你们可以到如皋去调查呀——吃的是豆腐渣、麦麸、人家喂猪的那个芋头、烂菜叶;我如果出门,家里的厨房门、大门、还有卧室门,从来不关,也没有上锁,这是公开的——人啊、鬼啊、狗啊、猫啊、小老鼠啊,自由出入,但师父从来感到很快乐;众生不听话,这就是师父最不快乐的时候,除此之外师父没有不快乐的时候——但是因为众生这个固执、调皮而感到不快乐的时候呢,那也是一种快乐;如果我不感到不快乐的话,说明我这个人已经麻木不仁了。
    就问你懂得这个心没有。懂得你这个心,你没有任何理由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对任何人任何事情讲不快乐,这是真的,是不是能除一切苦啊?明白了什么是『心』,什么是『如来藏』的道理,需要不需要再经过三年念佛,五年拜佛?然后,「哦,我快乐了」,有没有这个道理啊?没有啊。你当下快乐,而且永远快乐。一直到死,一直到来世。即使临死的时候,四大分离感到很痛苦,但你心里知道,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前面,这个时候你快乐不快乐啊?这叫苦中作乐。好好体会这个法味,你的苦除了没有?
    你以为升大官、发大财就快乐啊?那种人比我们不知道要苦多少倍,一天到晚心是沉甸甸的,为什么?他有百万的财产,这个情执重不重啊?始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这些人一旦一夜之间全部破产,沦落街头,这个时候起码一半人:「啊,我快乐了,这下终于解脱了!」他知道无官一身轻,无财一身轻。当然也有那一半的人更加心事沉重,怨天尤人,「我竟到了这种地步?」快乐不快乐在于我们的心。
    顺治皇帝把皇帝丢掉他才感到很快乐,叫「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这半天的清闲比当一百年皇帝都要快乐。说真的,你们在这里谁都没有我快乐,这是真快乐啊!不一定非要出家才快乐;你会用心,在哪里都快乐,升官了也快乐,发财了也快乐。升官了:「嗯,正好可以借用手中的权力好好来度一些人」;发财了,就会想到:「哎呀,师父正要建道场,正要印经书。」
    也就是说:明白了『如来藏』道理,你在顺境、逆境,在富贵、贫贱之位都是快乐,没有不快乐。你能发一个心,你都能得到快乐。你能看到别人积德行善,能随喜都是一种快乐。这就是能除一切苦。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持好这个心。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故说』,也就是说明白了《心经》的法义,所以现在来说这个『咒』,『咒』就是表达经文的含义。「经以显为用」,就是经文是以开显直说来起妙用;「咒以密为用」,『咒』是以秘密含藏之义为用。
    咒文四句话,共计十八个字。也就是说这十八个字就包含了《心经》不可思议的妙用。那么,持咒到底有没有作用?能不能成就?告诉大家,持咒有不可思议的妙用,但是要达到三密相应。
    一者,「口密」。口密呢,发音要准确,不准确不能成就。这个世界上的语言、音量大小、比如a、o、ai、ei……对世界的加持力都不一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1 09:20
  • 7165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549

    热心会员宣传达人最佳新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活跃会员荣誉管理优秀版主论坛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3:13:2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公案必须否定:有一个老和尚晚上在山下看到山顶的小屋里跟白天一样闪亮闪亮的,那过去又没有电呐,小茅屋怎么那么亮呢?走过去,一听,是一个老太太在念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咪牛」,所以他讲,老人家可不能这样念,应该念「嗡嘛呢呗咪吽」,是吧?念hong。老太太很听话,好,念「嗡嘛呢呗咪吽」,一吽,吽得家里吽黑了,哎,不亮了。所以老和尚又回过头来讲,嗳,老人家,还是念「嗡嘛呢呗咪牛」。有人以此来否定念咒音要准,说这样照样成就。这是什么成就啊?这个不能开智慧。你别说念「嗡嘛呢呗咪牛」,你一天到晚「南无12345,南无54321」,你照样能把家里念亮起来,信不信?这是一种色身调理就能发光,发出来的光与开智慧没有关系,但是足以证明一种语言一种音声就有一种效果。所以千万不能说,你不管什么只管念就行,这是不可以的!
    我上次患肩周炎,有一个大师叫我念几个数字,大概是念「二百六十八」,我当时根本都不相信,念二百六十八也能治病?我后来在江苏碰到一位老中医,他也提出这个法。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念数字也能治病,他连举三例,什么什么病念什么数字,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相信了——因为一切的语言、音声都有加持力,所以修持咒的法门来成佛是不是有特定的秘诀啊?注意,一定不能念错。这是不是科学啊?
    二者,「身密」,要打手印。任何一个人行住坐卧的姿势和威仪都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直接影响。为什么要竖天线啊?它不同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接受到宇宙间不同的信息。
    在中国历史记载,有一种步子叫「禹步」。大禹祖宗三代治水,祖父一辈和父亲一辈都没有成就,在大禹这一辈成就了。怎么能成就的?完全是个意外。大禹勤政爱民,三过家门而不入啊!古代洪水泛滥很麻烦,他累了跑不动了,躺在山上休息一会儿,但一想到这个工程很艰巨,皱着眉头硬撑着站起来,那走路是不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可以想象的。他突然发现许许多多的石头跟着自己过来了。这下来劲了,雄赳赳气昂昂。可是雄纠纠气昂昂,石头停下来不动了。他就纳闷儿了,一想,我刚才走路跌跌撞撞的像个醉汉一样,是不是这种精神把它们感动过来?他马上再恢复到刚才跌跌撞撞那个脚步。嗳,石头统统都跟着他来了。其实他把握了这种诀窍,你说省多少工夫啊?于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那种走法时,他什么也不想,昏昏沉沉的,里面的第七识高度集中,然后通过这种姿势发出的信息能起到妙用。
    你们看电视上那些大侠打醉拳舞醉剑,这种功夫就是由禹步而来。你别看他走得跌跌撞撞,到那个时候他没有任何执着,可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功夫。这是讲身密。念咒要打手印,任何一个姿势都有不同的信息。
    之前在西方国家有一个报导很有趣。老师在讲课,突然桌椅板凳跳起舞来了,所以把学生统统都吓跑了,老师也没有办法了,停课。停课之后把黑板擦干净了,结果桌椅板凳全部鸦雀无声。老师很有智慧,什么原因呢?再看看黑板上还没有擦干净的痕迹,描起来以后桌椅板凳又跳起来了。
    为什么那些练气功、打太极拳的花样很多啊?他通过各种各样的动作从宇宙吸收不同的能量来调理身体。为什么学生要做广播体操啊?一个道理。
    三者,「意密」。意密是需要观照啊!念一句咒的时候,这个咒是什么形相?是一个圆圈还是圆球?是一条直线?还是一条曲线?还是椭圆形?是红光还是黑光?还是白光?你要会观照。比如说「吽」,你可不能随便讲「吽」,你一声「吽」,无量的鬼神大众马上就合掌「到」。这个意密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我们心里经常想愉快的东西,是不是容易身体健康?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容易得病。人死以后笑起来了,烧出了舍利子,是不是他心里高兴才能烧出红红绿绿啊?如果心里很痛苦,烧出来的只有黑灰。
    果能做到三密相应,持咒就得大受用。可是我们现在一密都做不到。光口密你都密不了,同样一句咒文有几种读音:「南无阿弥多婆耶」,那江苏人是「难无阿弥多婆呀」;你念「阿弥陀佛」,他念「哦弥陀佛」;还有的是念「阿昧陀佛」,可多呢!各有各的依据,你说谁对谁不对?现在我们要想念咒指望成就,这是不可能的。第二密、第三密更不用讲,根本就没有人传授;就算有人传授,是真是假你知道啊?我在这告诫各位,千万不要耽误自己的大好时光,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祖师大德都是强调,凡是佛所讲之咒不可以翻译,不可以解释,鉴于多种原因:第一,咒是秘密语,不可以公开。第二个,你没有办法解释,它不是梵语。如皋人讲一句土语,「你在做什滴搞子」?你如果按汉语来翻译的话,「你在做稿子」,准备作报告啊?实际上这句话是讲你在干啥呢,是不是?你不能当成梵语来翻译。有些人节外生枝,无事生非,把什么大悲咒、楞严咒先翻译,还解释,还画图形。这是误导众生,诽谤佛法!首先他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咒文并不是梵文。他按照梵音来对照汉语。
    比如太原人讲「搓泥条」,就是你这个身体脏了,要赶快洗澡,是不是啊?你如果认为「搓泥条」是泥巴,那搓泥条是干什么啊?来烧那个陶器、瓷器,是不是啊?你这个解释是不是七国里岔到八国里去了,你能不能按照这个来解释啊?咒文是一种特种的语言。但是念咒有何利益呢?可以增加我们的定力,用万念集中到一个念;而且念咒呢,不管你音念得准不准,还能帮助你治病,你减少烦恼了,是不是?帮助你身体健康,在梦中、定中,还可以帮助你抵挡鬼神侵害,这个作用是有的,不要否认。
    为什么有?其实你念「一二三四五」,也能帮你治病,也能抵挡鬼神。人三分怕鬼,鬼七分怕人。你念「一二三四五」,心定了以后,身上马上就有光出来,明白吗?「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万念当做一念,而且你没有恐惧心。那么阴界众生,他眼睛都睁不开。如果我们身体健康的时候,他根本都不敢动你;而我们在心里阴暗的时候,身体健康状况很糟糕的时候,阴盛阳衰,通过这种气氛,他就会来靠近你。所以人快死的时候,往往能看到鬼。
    要放下一切幻想,必须把《法华经》《楞严经》学明白。这是文殊菩萨讲的,『归元性无二』,这个『性』就是要明心见性,没有第二条道路。一定要珍惜。《法华经》也讲了,『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法华经》是明讲、总讲、肯定讲;《楞严经》是明讲、细讲、正讲、反讲;《阿弥陀经》就是暗讲,把《法华经》《楞严经》的精华秘密地含藏在经文之中,就是『唯此一事实』;《心经》则是画龙点睛,提纲挈领,令人一目了然。
    好,《心经》讲解到此圆满。
    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附记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段经文比较别扭。如果断章取义来讲,就会偏解为通教禅宗的破相见性。他可以振振有词:《心经》讲得很清楚哇,真佛无相呐,真法不可说呐,言语道断呐,心行处灭呀!
    可是这样一来,这个《心经》岂不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上文明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下文又说『空中无色』,岂非「空不是色」?这里就需要以圆顿之义来贯通来圆融、圆满、圆通。
    我们已知色空四句乃佛法之命体命脉,是从根本上、全局上、战略上来阐述宇宙万法的本体,相当于世间法里所谓的世界观问题;而空中无色这十二句,乃佛法之行理、行义,是从具体上、局部上、战术上来展开修证的次第,相当于世间法里所谓的方法论问题。故以『是故』二字来圆通上下文义。
    是什么故啊?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故,在圆悟一心三藏的前提之下,悟后进修。可解释为观世音菩萨回顾因地修持耳根法门时,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的修行次第。闻到了什么?闻到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圆顿大教见道位的功德,圆教行人在见道位所见到的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到的真如本性无二无别。
    思什么?思文殊菩萨在楞严法会代佛开示『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的金口裁定。『归元』乃成佛之义,『性』即明心见性。成佛之道,除了明心见性,没有第二个法门。怎样才能明心见性?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没有他说;而《法华经》《楞严经》本为一体。
    《楞严经》是对《法华经》的展开,从一点、一撇、一捺、一划、一字、一句、一段、一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解说宇宙万法之本源及其生住异灭之规律;《法华经》呢,是对《楞严经》的高度概括,充分肯定,反复赞叹;而《心经》则是从哲理上对《法华经》《楞严经》高度浓缩,极显绝唱!
    明什么心?明『空即是色』!见什么性?见『色即是空』。明心见性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诸法阿弥陀,诸法如是,诸法如来,诸法性相,诸法理事,诸法五蕴皆空,诸法不二」。此不二法门既是万法之本体,又为修证达道之总纲。
    圆人明心见性虽说当下成佛,那是指分真即佛,下位不落六道轮回,上位可至十地等觉。如龙女那样,一闻《法华经》而直至妙觉圆满。毕竟是万万人中难有其一。绝大多数人尚须于分真后继续进修,而成究竟圆满即佛。
    修什么?圆人明心见性以后,进修任何法门都能从分真到究竟,这就是方便有多门。而观音菩萨选择了耳根法门,属通教禅宗法门。
    怎样修?禅宗的传统修法是破相见性,要经历五十种阴魔境界,也才能破除一分灭相无明,证一分法身,入初住位菩萨位,还有四十一位他无法证入;而圆教行人在见道位就已超越初住位乃至十地等觉。
    观音菩萨是在圆人闻思修的次第中,行持耳根圆通之法。在这种前提之下,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菩萨心智」一切法放下,统统不理会,只是提起一个不即不离之念(不即:离一切相;不离:不可昏沉),『入流亡所』,分破「动、静、根、觉、空、灭」六关,进至『十方圆明』,『超越世间和出世间——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成就究竟圆满妙觉如来果位的修证,即『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参照《楞严经·第六卷》观音说法)。这是一种解法。
    这段经文呢,还可以作另外一种解法。梵语本《心经》是在释佛灭度后由其弟子们凭记忆结集整理;再加之当时梵文由树叶刻写连接;又梵文本传到中国几经周转,两国语言差异——这中间盘根错节,种种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经文的漏错、变异或译误。何以见得?《心经》译本有多种都不尽一致。
    其中《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文本中就有「如是我闻,一时……」长长一大段,为玄奘本所缺。特别在「是故空中无色」这一大段中,有「无智无得,亦无不得」这两句话。据此,我们可以大胆推定,《心经》译文与原本梵文是有差异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依上文之义而变通一番下文:

    『是故空中无色非无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受想行识非无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非无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即是空,空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非无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即是空,空即是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非无眼界亦非无意识界,眼界乃至意识界即是空,空即是眼界乃至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非无无明亦非无无明尽,无明及无明尽即是空,空即是无明及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非无老死亦非无老死尽,老死及老死尽即是空,空即是老死及老死尽;无苦集灭道非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即是空,空即是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非无智亦非无得,智及得即是空,空即是智及得。以无所得,非无所得故。』

    这在佛法中叫「存疑」。佛法经文乃佛金口宣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不可以任何理由擅自变动一段一句一字,否则大逆不道。但是经文在刻抄、流通、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无意的疏忽,往往造成文不及义,或者由于古今时代的变迁,彼此地域差异,也会对文解造成别扭。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有权对原文作变通解释,以利理通文义。
    若是这样变通,解释起来则更显顺畅,更显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之气势。文殊虽言「悟后进修,方便多门」,然迟速之别,快慢之分,非可等同。何如圆顿本修,全性起用。妄本真,何须破?真即妄,何待求?既然色即是空,何须破色归空?既然空即是色,何劳出空显色?五蕴、六尘、十二处、十八界、大中小三乘佛法,亦复如是。
    换个说法,十方三世,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树木华草、泥巴瓦块、风云雨雾、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这天地万法无非诸佛法身真常,无非一人一念变现而已。真心本性非空非有,非生非死,非不生非不死,非一非多,非真非妄,非佛非众;而是随缘现空现有,现生现死,现不生现不死,现一现多,现真现妄,现佛现众。如人在梦,梦境万千,仔细想来,此梦中人事岂是他人,何关别事,实乃梦中之人一念变现而已。
    诸佛如来出世本怀,良苦用心,无非劝导一切众生赶快赶快梦中醒来。果然明白此理,深信不疑,当下成佛了脱生死。正如经文『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亦如《法华经》所谓『一念信解,蒙佛授记』;《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这中间有何修何证?
    可古今中外几千年,当今世界全地球,行人百千万万亿,有几个人信《法华经》?有几个人修《楞严经》?又有几个人懂《心经》?一生成就,一时成就,一念成就,当下成就,百分之百成就的一心三藏大法,很多人却不敢相信,实乃佛法之悲哀!佛门之悲哀!行人之悲哀!
    想当年,我佛世尊于楞严法会,苦口婆心,义正辞严,将自己金口宣说以及十方如来恒沙妙法通通否定,判为戏论;并将经题说为『大方广妙莲华王』。在法华会上,佛更是近乎拍桌子打板凳,一口咬定《法华经》是唯一真实之法,以十喻将《法华经》说为『诸经之王』。《楞严经》之所以说为『经王』,就是因为它讲清了真理,让人当下了生死。
    今人有说《无量寿经》是经王,不知有何根据?是何理由?当然了,若真读懂《心经》,一切经、一切法、一切人事万物,皆是王,这又当别论。

    (共四部分,第四部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28 16:54
  • 0

    主题

    760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374
    6#
    发表于 2016-7-24 15:15: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经》从头到尾哪一句话讲唸佛就能够往生,你找出来,再不服气你把《无量寿经》拿出来。因为涉及到择,不得不讲这个法啊!之前有无量的法门,到了《妙法莲华经》,佛讲『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只有《法华经》是真理,其它都是假(不究竟不了义)的。《法华经》是王,《楞严经》是王,要懂得选择。不要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你所有的经都不懂,你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所以『七菩提分』,第一法便是教你选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9 17:17
  • 564

    主题

    254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78
    7#
    发表于 2016-8-13 09:4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临终接引往生净土中阴开示:  三称亡灵名字,为其开示。  何为阿弥陀佛?阿为空义,表法身功德,万法原本真空。弥为充足义,表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无穷。陀为高大义,表化身功德无量。佛为觉义,表证道功德真实不虚。阿弥陀佛,真空妙有真实不虚,四字弘名功德无量!明白此理当下了达佛法真实义!  你现在总知道人没有生死了吧?你看你的身体不动了,可你死了没有?原来肉身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呀!心才是你呀!还不赶快大声呼叫阿弥陀佛来接你!赶快求佛接引你去西方极乐世界吧!  放下对父母儿女的情执吧!一切众生无始劫来多生多世都曾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哇!只是由于隔阴之谜而生生世世不能相认乃至相互计较相互伤害。从而相互受报轮回生死苦不堪言那!  其实啊,就如来藏真实义而言那,一切众生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树木花草风云雨雾泥巴瓦块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有情无情一切众生无非一真之人一念变现而已呀!  如人在梦,梦中人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仔细想来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梦想变现而已呀!  果真明了此深信不疑当下蒙佛授记了生脱死!转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再来愿身现来!  现在你已是中阴身,立即念阿弥陀佛名号,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以后立即回我娑婆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念佛一小时连续不断开示此文。助念往生功德无量,请助念者以明了佛理佛义之心去帮助同修!了生脱死当下一念!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5 08:54
  • 380

    主题

    28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32
    8#
    发表于 2016-8-13 09:45: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燃灯寺简介: 千年古刹燃灯寺,地处河南省西峡县境内的寺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山上风光旖旎,绿树葱笼,林风阵阵,鸟雀啁啾,山下鹳河缠绕,真的是绿水青山两相宜。    燃灯寺屹立在巍巍寺山之颠,是我国最早佛教圣地之一,从古代至今唯一的以供奉燃灯古佛为主的佛教道场,燃灯寺相传始建於春秋,鼎盛於唐元,距今已有二千馀年的历史。故而历代香火鼎盛,朝拜之人络绎不绝。 燃灯寺内红墙隐于翠柏之中,晨钟暮鼓响彻云霄,经音佛乐余音袅袅,朵朵白云缠绕山腰,似人间仙境,是豫、鄂、陕、晋四省边陲佛教圣地。  燃灯寺法华道场联系电话:释妙弘师:18903711369,客堂电话:0377---67076977 燃灯寺法华道场供养账户: 户名:河南省西峡县燃灯寺;开户行:中国银行(西峡支行);帐号:25723215690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9#
    发表于 2016-8-13 10:17: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10#
    发表于 2016-8-13 18:44: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