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楞严经的缘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 13:33
  • 3244

    主题

    3591

    帖子

    2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4: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佛顶首楞严经
    一、教起因缘
    佛教是讲因缘的,以佛的智慧观察,世出世间一切的一切,皆是从因缘生,即使是诸佛兴慈运悲,应身说法,广度众生,亦是在因缘具足时进行。
    《大智度论》云:「如来以无量因缘,说摩诃般若。」然则,佛说本经,岂无因缘?今明教起因缘,有通有别;通则总括释尊一代时教,说法的因缘,别则局限于本经。兹分述如下:
    (一)通因缘
    佛出世说法的因缘无量,但概括而言,约有以下五点︰
    (1)法应尔故:谓法本如是。《法华经》云:「诸佛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又云:「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此道,即是生佛体同的佛性,可惜众生迷而不觉,枉受生死轮回;诸佛出世,无非是为众生说明此本具的佛性,令众生同悟共证此法尔天然之理体。
    (2)酬宿愿故:佛于因中修行菩萨道,虽发弘愿,广度众生,但限于福慧,心有余而力不足。今既成佛,福慧具足,正是转法轮,度众生,酬宿愿之时。
    (3)顺机感故:众生本具佛性虽同,但迷来已久,果报各殊;烦恼固然有厚薄之分,智慧亦有深浅之别。诸佛说法,随顺众生根机的大小利钝不一,故说顿、说渐亦不等。
    (4)利今后故:佛每会说法,当时听众,无不得益,谓之利今;佛灭度后,弟子结集流通,令末法众生若见若闻,均沾法益,是谓利后。本经阿难大众,闻佛开示四科七大,无非藏性而大开圆解:各各自知、心徧十方,悟知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及文殊菩萨说圆通偈后,有十恒河沙众生,得法眼净,是名利今。流通分说佛灭度后,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乃至如教行道,直至菩提,无复魔业,是名利后。
    (5)治重病故:众生的病,或因父母所生之色身,四大不调而生;或因无明烦恼,障蔽法身而起。前者属于身病,世间药物可以医治;后者属于心病,非出世佛法,莫能根治。佛为无上大医王,观众生苦恼(苦谛);为说苦因(集谛),示以离苦得乐的妙方(道谛),令依教修行,断烦恼,证湼盘(灭谛)。进而开权显实,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令回小向大,直趣佛乘,断无明,证法身,五住尽,二死亡,是名治重病。
    (二)别因缘
    佛宣说本经的特别因缘,可分为十:
    (1)迷真性:真性,是众生本具的佛性,原本不生灭,无去来,无奈众生迷故,起惑作业,由业感果,以致流转生死。佛愍其苦,秉同体大悲,倒驾慈航,随流九界,非生示生,非灭示灭,以启迷显真。如本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轮转。」又云:「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此皆是遣责阿难,迷惑真性;以是因缘,故说此经,破妄显真,会四科七大,皆如来藏性。使阿难及大众,与末法众生,皆得悟入如来藏妙真如性。
    (2)逐妄执:众生内在的身心,与外在的世界,皆是唯心所现,好像空中花、水中月,本无实体。但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佛为了显示阿难一向追逐妄想执着的过失,故特别说明此妄想执着,只是法尘的虚妄相,及能缘此法尘的虚妄想(意根)而已;由于阿难及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生,舍真取妄,依此执为实我实法,作诸业因,依因感果,遂流转生死,不但迷失真心,反而认妄作真,等如认贼为子;以是因缘,佛说本经,目的是要破众生的妄执。
    (3)背真因:真因,是指成就无上菩提的因缘;无上菩提,元无生灭,若以生灭心求之,终不可得。经云:「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又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生死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觉明,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可知佛是因众生违背真因,故说此经。
    (4)乖真修:称性起修谓之真修。真因如种子,真修如人工护理。种子要真实,护理方法要正确,否则,纵经尘劫修行,终难得成佛道。如经云:「诸修行人,不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因此,佛说本经,破识显根,令舍攀缘的妄想识心,而获真因;复开示二种根本,使弃生灭,守真常,不致乖真修,入歧途。
    (5)惑多闻:闻法不厌,学而不倦,谓之多闻。人能闻而思修,则多闻实为入道之本,证理之基,岂可厚非?但阿难示同群迷,一向多闻,不务真修,遇境逢缘,难免堕落,在经中阿难曾经多次自悔:「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毘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佛亦多番斥责阿难,闻而不修,以致徒劳无功。如经云:「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汝虽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祇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不能免离摩登伽难。」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汝不能识。」此皆是遣责阿难闻而不修,徒劳无益,然后示以真修,教其「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又劝其「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此皆是开示阿难真修,令知多闻不修,难得实益。
    (6)昧本行:前乖真修,通于一切学人,今昧本行,独指阿难。阿难一向多闻,循声流转,佛欲令阿难就路还家,无需改途易辙,故说本经教阿难:「汝但不循动静离合,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执一根,脱黏内伏,伏归真元,发本明耀。」就可以断惑证真。
    十二有为相中,以动静居首,故佛击钟验常,无非欲令阿难,反闻闻自性,以契其本行。可惜阿难未会佛意,故有:「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惟垂如来,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之请,此正是昧于本行。佛不得不敕二十五圣,各陈圆通,显示门门皆可以入道。无奈阿难未得圆自在慧,必须选择一门深入,因此,佛再敕文殊:「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文殊菩萨,密体佛意,选择圆通本根,唯耳门闻性,是圆通常三真实。经云:「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豉,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湼盘心,观世音为最。」又「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由于阿难昧于本行因缘,佛说此经,为选圆通,令其从耳根深入,就路还家,直趣菩提。
    (7)纵恶习:恶习,指杀盗淫等十习因,能招致三恶道的果报。众生无始时来,顺此恶习,放纵不羁,作诸恶业,故随业受报,堕三恶道。佛愍此辈,故说此经,示十习因,明六交报,教以四清净明诲,令弃恶修善,超凡入圣。
    (8)顺劣习:众生根性恶劣,急功好利,妄自夸大。今虽修行,劣习不改;故暂伏烦恼,时感轻安,即以为证果,大妄语成,将堕无间地狱。以此因缘,佛说此经,开示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令知圣凡,优劣浅深,勿循劣习,生增上慢,得少为足。
    (9)迷漏无闻:迷漏,即是迷执有漏天,作无为解。三界天仙,因为不闻佛法,误认天仙乐境,便是无为湼盘。故佛说此经,详细开示天仙之乐,皆由宿生善业所招致,暂得如是,报尽还来散入诸趣,仍受生死轮回。令知舍有漏短暂之乐,进修无为道。
    (10)顺邪惑:邪惑,是指修习禅定的人,在定中所发现的魔境,惑人心性。诸修行人,皆志在出尘,可惜不明白定境,唯心所现,非真实有,而妄生执着取舍,遂为魔所惑,尘不能出,反遭堕落。故佛无问自说:详细开示五十重阴魔,令修行人得知于禅定中,可能发生的魔境,不为幻境所惑,进而降魔破阴,直趣菩提。
    二、藏教所摄
    「藏」,指三藏十二部经典。佛说一代时教,不外三藏十二部。三藏是「经律论」: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然亦有经诠律学,如梵网经、璎珞经等。亦有论诠律学,如大乘起信论等。本经阿难请问定学,佛答以首楞严王大定。但经中所说的四种清净明诲,以及三渐次等,又涉及律学;七番破妄及十番显见则属论议。故知本经,正属经藏,兼涉律论。
    十二部是:「长行重颂兼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部。」
    (一)长行:是依能诠的文字立名,每句字数不等,在印度名为「散花说」,在中国则属于叙体文。本经十卷洪文,除第五、第六卷中,有少数偈颂外,其余皆是长行。
    (二)重颂:佛说法时,或随各地风俗习惯所喜爱,或为后来的人再说,每用一定字句的偈颂,重述长行中所诠的义理,名重颂。如本经第五卷「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等。
    (三)授记:记,有善恶,佛为弟子授记作佛,是善记;琉璃王诛释种,佛记其七日,当堕地狱,是恶记。本经流通分:「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言教,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正是善记。
    (四)孤起:虽然同是偈颂,但所诠的义理与前文不同,名孤起颂。如《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如金光明经空品,本经第三卷阿难赞佛偈及第六卷选圆通根偈颂,都是属于孤起颂的一类。
    (五)无问自说:其义奥妙,非凡夫或小乘圣人思虑所及,故佛不假他问而自说。如阿弥陀经,及本经五十重阴魔等。
    (六)因缘:因缘有二:一 善恶因缘,如迦叶往昔以紫金光,涂佛形像,生生世世,身常圆满,获紫金光,是善因缘。牛呞比丘因宿生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是恶因缘。佛说善恶因缘,以警励世人,令知善恶因果报应,而改往修来。二 一切法皆从因缘生︰以上中下品十善因缘,生三善道;以上中下品十恶因缘,生三恶道。以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谛的因缘,生声闻乘。以顺逆观察十二因缘,生缘觉道。以修六度四摄因缘,生菩萨乘。以达万法唯心,心外无法因缘,出生佛道。
    佛说十法界圣凡皆是从因缘生,目的在于破除拨无因果的邪见,或固执一切法自然的外道,只限于权教,非本经所诠。
    (七)譬喻:佛法深奥微妙,非借用世间上事相的譬喻,无以了解佛所说的实相妙理。如《华严经》诸佛常清静,究竟如虚空。是以虚空譬喻佛身。本经则以衣里明珠,譬喻佛性。又以空华譬喻世间诸法幻妄不真等。
    (八)本事:指诸佛菩萨本门修行的事迹,如《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与舍身品,都是佛自说本因地中,行菩萨道的事迹。《法华经》药王菩萨品,本经二十五圣,各说因地修证,皆属本事摄。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说:「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说:「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
    (十)方广:方是佛教化众生的方便,广是佛所证之理体。又本经「二十五圣」所修法门,是自行方便;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十四无畏」是化他方便。本经所显「三如来藏,妙觉湛然,含吐十方」,正是广博宏深的义理。
    (十一)未曾有:本经佛初说法,放光集众,是未曾有事﹔本经所诠藏性,一心三谛,是未曾有理;毛端现剎,尘转法轮,是未曾有用。若体若用,皆众人一向所不知,今日方得见闻,是名未曾有。
    (十二)论议:佛与外道,时有所辩,或与教内弟子辩论妙理,皆属论议摄。本经「七番破妄、十番显见」,及「会四科、融七大」皆属论议。准上可知,本经概括三藏十二部。
    教,指「三时五教」或「五时八教」。佛教传入中国,历代大德,依自己所宗的经论,判立教义,以统一佛所说的一代时教,以判定当经诠义的类别。例如:
    菩提流支与罗什法师,立一音教︰是依《净名经》所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与《法华经》云:「佛所说法,譬喻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花,各得成实」而立。
    晋朝慧远法师,立顿渐二教︰顿谓华严了义大教;渐指三乘共宗,渐次修证。
    昙无忏法师,立半满二教︰半谓小乘,但明人空,不明法空;但断见思,未断无明;但证小果,未证佛道。满谓大乘,明我法二空、修三观,断三惑,度二死,自他兼利,乃至究竟成佛。
    信行法师,立三与一两种教︰三谓三乘,属方便权教;一谓大乘,如《法华经》所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属于实教。
    玄奘法师,立三轮教:一 转法轮:佛初于鹿苑,三转十二行法轮。二 照法轮:佛于方等会上,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令二乘回小向大。三 持法轮:佛于法华湼盘,双照双遮,入于中道。
    笈多法师,立四教:一 有相教︰如佛说四阿含诸经。二 无相教︰如诸般若。三 同归教︰如《法华经》会三归一。四 常住教︰如《湼盘经》,广谈佛性常住。
    元晓法师亦立四教。一 三乘别教:指三乘人,别解、别行、别证。二 是三乘同教:谓三乘人同解、同行、同证,指共般若言。三 一乘分教:指大乘不了义教,虽说大乘,但未究竟。四 一乘满教︰是大乘究竟之谈,了义之说。
    龙树菩萨立四门教:一 有门︰指佛说四阿含经。二 空门︰指诸部般若。三 亦有亦空门︰指《解深密经》。四 非有非空门︰指中观论及大无畏论所说。
    贤首国师立三时五教︰三时是,一 日出时︰日出先照高山,如华严时,先照大机。二 日升时︰日升普照高山平地,喻阿含、方等、般若时,三机普被。三 日落时︰日落还照高原,喻法华湼盘时,仍照菩萨大机。
    五教是,一 小教︰是佛为人天及愚法声闻的小机而说,但言人空,不明法空。二始教:说诸法空,为般若空宗之始;亦名分教,广谈法相,为唯识相宗之始,二皆大乘之始,故名始教。三 终教:谓楞伽、起信论,广谈法性常住,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方尽大乘之极说,故名终教,以其谈理究竟,亦名实教。四 顿教:不立渐次,唯辨真性,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如《维摩经》等。五 圆教:显一真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如《华严经》所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本经言:「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是终教义摄;「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与「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是顿教义摄;「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与「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是圆教义摄。
    天台宗智者大师立五时八教:五时指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湼盘。八教是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以及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本经于化仪四教中,亦顿亦渐,亦秘密与不定。顿,如前文所说,弹指超无学;渐,指三渐次及五十五位不同;不定,是指闻圆通偈后,法会大众证果不同;秘密,则如道场神咒。
    于化法四教中,亦同具四教义,如定性声闻与辟支佛,是藏教义;香严童子与迦叶所证,是通教义;月光与弥勒菩萨,是别教义;经中所说理行果皆是圆教义。
    三、义理浅深
    佛经虽多,所诠义理,不外大小二乘。小乘经诠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湼盘寂静」﹔或诠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行皆苦,湼盘寂静。」凡作是说,皆名佛说,否则便是魔说,故名法印。
    至于大乘经典所诠,唯一实相印﹔如《法华经》言:「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实相,亦名真如,亦名佛性。《圆觉经》言圆觉妙心。《华严经》言一真法界。《般若经》言实相般若。《净名经》言不二法门。《法华经》言一乘实相。本经言常住真心,妙真如性,及如来藏性。
    本经会四科七大皆如来藏性:俱非世出世法故,是空如来藏,泯一切法。俱即世出世法故,是不空如来藏,立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是非故,是空不空如来藏,统一切法。
    本经所诠的三如来藏,亦即是圆融三谛理︰一空一切空,俗中皆空,是圆融真谛理;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是圆融俗谛理;一中一切中,真俗无不中,是圆融中谛理。故知本经诠义甚深,义等华严。不空如来藏,即事法界;空如来藏,是理法界;空不空如来藏,即理事无碍法界。都是佛究竟之谈,了义之说,并非权小可比。
    四、教所被机
    本经既诠圆教理,当被圆顿机。如经中阿难所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是圆融三观。佛示其藏性,圆三谛理,正是圆顿之教;然则阿难,当属圆顿之机。但经云:「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可知本经,教所被机,非独被菩萨,亦兼化二乘。
    五、能诠教体
    综上,已经知道本经所诠的义理,以及所被之机,然犹未知能诠之教以何为体?本经文殊菩萨答佛偈言:「我今启如来,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可知释尊应化娑婆世界,是以音声为教体。但音声应该概括名句文等。如佛说法,音声固然含有名句文等义;佛灭度后,纸墨之教,亦无不含名句文。否则,徒有音声,而无名句文,犹如世间的风声、水声,尚且不能诠理,如何能成教体?故清凉大师因此立十种教体,此非初学要务,避繁不录。
    六、宗趣通局
    经的宗旨名宗,宗之所归名趣。可以说:宗是修行之指归,如航海的指南;趣是修成的果趣,是修行之目的,如航海所到达之目的地。贤首国师立十宗:
    (一)我法俱有宗:三界凡夫,内执身心为实我,外执器界为实法;物我既立,是非烽起,贪瞋炽盛,祸患遂由是而生。故六祖惠能禅师说:「有我罪则生,忘我功德无比。」
    (二)法有我无宗:小乘圣人,于五阴四大,求我了不可得,因悟我空;但仍然执着五阴四大诸法为实法,见有生死可了,见有湼盘可证,谓之法有我无。
    (三)法无去来宗:根性较前稍利的人,不但知道五阴无我,同时了解五阴诸法中,过去已灭,未来未至,唯有现在,谓之法无去来。
    (四)现通假实宗:能知过去法不可得,未来法亦然,即使现在诸法,亦通假实。例如六根、六尘、六识,是依五阴建立,但有假名而无实体,唯独五阴诸法是实有,谓之现通假实。
    (五)俗妄真实宗:俗是俗谛理,指世间现象界一切诸法;真是真谛理,指诸法的本体,亦即是出世圣人所证,湼盘不生不灭的真空理。意思是说:三界生死一切现象界诸法,皆是虚妄不实的;唯有出世圣人所证的真空理,才是真实。
    (六)诸法但名宗:不止是俗谛诸法,虚妄不实,但有假名没有实体,即使是真谛理亦然。所谓「生死湼盘,等如空花」。此宗通于大小二乘,为利根小乘人,进入大乘之初门。
    (七)三相空有宗:此宗根据《解深密经》而立。三相是指:
    依他起性︰唯识宗依此三性,认为色心二法,皆依他幻有,虚假不实。
    徧计执性︰众生不解此理,于诸法横起我法二执。
    圆成实性︰若知依他幻有,明白徧计本空,一切法如空中华,水中月,内无人我,外无诸法,则不起我法二执,即可以契证真如。此宗纯属大乘。
    (八)真空绝相宗:心性妙理,一法不立,一尘不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名真空。无我相、亦无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法及非法等相,是名绝相。此属大乘,纯显般若真空妙理,是依《楞伽》及《胜鬘》等经而立。
    (九)事理无碍宗:事,指十法界,一切名相,有生灭去来之法。理,指诸法本体,不生不灭之理。一切法本空,故事不碍理;体能随缘,故理不碍事。此又名「藏性缘起宗」,以藏性清净本然,但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以随缘不变故,事不碍理;以不变随缘故,理不碍事。此属大乘了义之教。
    (十)圆融具德宗:承前事理无碍,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帝网珠」互摄互融,如「一室千灯」彼此无碍,是名圆融。此宗依华严大教而立,是为十宗之最。
    综前十宗,初属凡夫与外道所执。二至五宗是小乘法,第六宗通于大小乘,第七宗以后,纯属大乘。本经通则同具十宗,局则限于后四宗。例如:
    经中七趣升沉,五阴魔境之前四十八种,属我法俱有宗。声闻缘觉,五不还天,及五阴魔境中后两种,属于第二至第六宗。弥勒菩萨修圆妙识心三昧,属于三相空有宗。七大文中清净本然,及空如来藏,一切俱非,妙性圆明,离一切相,属于真空绝相宗。
    经中诸法所生,唯心所现,是即理即事;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是即事即理;虚妄有生,虚妄有灭,是真如随缘,幻有十法界,即理不碍事;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是真如随缘不变,即事不碍理。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是理事无碍;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是事理无碍。此皆属于事理无碍宗。
    经中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毛端现剎,尘转法轮,及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是显圆融具德宗。今为初学,概括而论,本经以不生灭为本修因为宗;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趣。
    七、修证阶差
    锻炼熏陶谓之修,行成契理谓之证。修有正修邪修,证有分证满证。经中四清净明诲、三渐次、二十五行、坛场持咒等,皆是正修;四禅八定中,除五不还天,及五十重阴魔中,除后二种,皆是邪修。
    正修中复分真修与缘修。藏通二教,以及别教三十心,圆教十信,皆名缘修,以未见道故。别教十地,圆教初住以后,方名真修,以见道故。本经拣邪修显正修,拣缘修显真修,如经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诸天魔王。」诸天拣邪修,声闻拣缘修。「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是显正修与真修。
    证有分证与满证之分,而且四教不同︰藏教初二三果名为分证,四果为满证。通教见地至菩萨地,共五位为分证,佛地为满证。别教初地至等觉,共十一位为分证,妙觉为满证。圆教十住至等觉,共四十五位,为分证,妙觉为满证。若论究竟,藏通二教,唯有似证,尚无分证;别教唯有分证,而无满证;唯独圆教妙觉,方是满证。本经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正是真修满证。
    八、部类品会
    部类有通有别,通则凡诠三身、三大、三谛,皆属本经摄,皆与本经部类相似故;别则独指《首楞严王三昧经》,与本经部类相同。本经不分品,而且从始至终,俱在祗园精舍,故不分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8 09:28
  • 879

    主题

    473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924
    沙发
    发表于 2016-6-18 20:3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感恩一切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5 14:18
  • 199

    主题

    7043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18
    板凳
    发表于 2016-6-18 20:34: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因即缘.非因非缘.因缘不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5 14:18
  • 199

    主题

    7043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18
    地板
    发表于 2016-6-18 20:34: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因即缘.非因非缘.因缘不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5 14:18
  • 199

    主题

    7043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418
    5#
    发表于 2016-6-18 20:35: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因即缘.非因非缘.因缘不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7 08:49
  • 0

    主题

    85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05
    6#
    发表于 2016-6-18 20:43:39 | 只看该作者
    南无观世音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7 08:49
  • 0

    主题

    85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05
    7#
    发表于 2016-6-18 20:44:07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3044
    8#
    发表于 2016-6-18 20:5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三藏:愣严大定宇宙真相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26

    帖子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7
    9#
    发表于 2016-6-18 22:04: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26

    帖子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7
    10#
    发表于 2016-6-18 22:05: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