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华经 3(6)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0:32: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我身手有力:「身」表有无量的法门方法,「手」表无量的法门所具备的力量;「身」表「体」,「手」表「用」。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衣裓、几案比作随手可得的东西,以此比喻无量万法。佛已证极果,他以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进出三界。
    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归元性无二。没有明心见性的凡夫要想出火宅,唯有明白「如来藏」心地法门。「而复狭小」是对大说小——「如来藏」门大开,谁来进入都可以;但是众生难信这个法门,显得反而「狭小」。
    诸子幼稚,未有所识:表修行人在因地还没有见道。恋著戏处:对凡夫来讲,执著于名闻利养;对小根机人来讲,先入为主,执著于一知半解,不肯回小向大。或当堕落,为火所烧:如果再不回头的话一定会堕落三恶道,故「为火所烧」。
    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
    这就麻烦了。长者直言相告:这个屋要倒了!外面火要烧了!有大火啊!可这些小孩子呢,什么叫房子,什么叫火,什么叫烧都不懂,就等于是「对牛弹琴」。所以佛如果一开始对小乘人讲——天啊、云啊、雨啊、雾啊、泥巴瓦块啊,都是我们一个心变出来的——他听不懂。所以佛以三乘法步步引导。
    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仍然是麻木不仁,看着老子傻笑。比喻佛在当年讲《华严经》时,二乘人根本就不知道佛在讲什么东西,风马牛不相及。所以佛以后才转入从小乘开路。如果讲《法华经》和《楞严经》呢,那更是云里雾里了。这里「视父而已」还带有「依人不依法」,有一种法爱,相似于世间的一种情执。就跟佛在《楞严经》问阿难:你怎么想起要出家啊?阿难怎么讲啊?我看你长相太庄严,所以我跟你出家。如果佛是个丑八怪的话他怎么也不会出家,这几千年以来,特别是我们当下我们许多修行人都是「视父而已」。看看是什么世界级的大法师?是不是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佛爷?在这方面执著,叫「视父而已」。佛就知道众生的弊病,提前告诫「依法不依人」。可是有几个人听佛的话呀?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正言正语,诸子却无动于衷,故佛以种种方便引导,不是佛要讲,是为众生而设。
    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佛以「意轮」鉴别众生根机利钝,而投其所好,观机逗教。而告之言,这是「口轮教诫」。
    汝等所可玩好:这里好念「hào」,指爱好,指喜欢玩的东西。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当小孩子一样哄,你现在不出去拿,你拿不到不要怪我。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在《法华经》叫「三车喻」。羊车呢,比喻声闻,羊一般只顾自己的,力量也很小,胆子也最小;鹿车是比喻中乘,中乘人比小乘人心量要大,鹿族特别能维护自己的儿女和同类,但是它胆子也很小。
    古代的吕洞宾一次打猎时,射死一只小鹿,那个母鹿如惊弓之鸟,一跑猛跑了一百多步。但吕洞宾很刁,他还躲在那里不动,看看老鹿回头不回头。如果羊的话,不会的。所以表鹿有慈悲心,它的境界比羊高,比喻辟支佛的根机比阿罗汉的根机深,阿罗汉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吕洞宾看到鹿回头以后,看了一个时辰,那个老鹿一动也不动。他感到奇怪,跑过去一看,老鹿已经死了。把鹿剖开以后,它的肠子一寸一寸地都断裂了。你想这个鹿的慈悲心到何种的程度啊?看到自己的儿女被杀害了,就是肝肠寸断呐!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你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有些人是不可思议地慈悲。所以吕洞宾把弓箭折断,开始修行,最后皈依佛门修正法。
    牛车,牛比鹿或羊力量都大,牛脚踏实地,这是比喻菩萨道,是「权教大乘」。后面的把三车归于一,归于「牛车」,那个「牛车」就不是这里的「牛车」,那是「实教大乘」。
    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你不是想玩车子吗?赶快出去。以此将其哄出火宅。佛以三乘法来分别教化众生,令众生各投所好。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都能成就。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适其愿故,是指当时能够适合各人的根机;心各勇锐,就在对机的前提下,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互相推排,也是进一步解释各自投其所好;竞共驰走,观照为「入修道位」;争出火宅,先后证到一定的果位,出了火宅。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四衢道,指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露地而坐,是讲小乘人已经圆满了四圣谛或者十二因缘的修证,乃至达到无学位。露,表解脱了这个界内见思烦恼的束缚;而坐,表已经得到自在,安下心来。
    无复障碍,其心泰然:这进一步解释过去种种的烦恼障碍已经消除,心地清净。欢喜踊跃,这是讲「解脱知见」。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这是比喻,你先前讲小乘法、中乘法能证什么什么果位;现在呢,请佛给我们授记。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綩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这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没有授记。过去的那种说法是方便法,就是种种譬喻因缘,目的是归于「一大乘」,叫你们成佛道,所以赐予诸子「等一大车」,要求受持《法华经》,修菩萨道。「等一」就是「万法归宗」,归于「如来藏」心地大法。祖师大德称其为「许小予大」,如果「许大予小」,那是打妄语。许小予大,表面上好像不真实,但能不能叫妄语啊?许银给金,难道还不好?
    其车高广,是比喻「如来藏」心地法门彻法源底,从纵:过去、现在、未来,无穷无尽;从广:东南西北上下,无边无际;从多: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也是无量无尽。这句是总说,比喻「如来藏」心地法门之殊胜。众宝庄校,这是补充说明心地法门,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周匝栏楯:「周」就是「匝」,「匝」就是「周」。横者为「栏」,竖者为「楯」,是表我们的心地法门摄受万善,载于众恶。「栏楯」起什么作用啊?保护慈善功德,又防止一切的污染来干扰。四面悬铃:是表「如来藏」心地法门就是一个广长舌,就是一个无碍辩才。那个宝塔周围悬着个铃,它随风起声,能不能受到障碍?障碍不了。明白了「如来藏」道理,溪声尽是广长舌,只看你懂不懂。
    又于其上张设幰〈xiǎn〉盖:在上张设其幰盖,遮风遮雨,表我们「如来藏」心地法门悲心普覆,以慈悲心护持一切的万法。
    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珍奇杂宝」是给予快乐,是表「如来藏」心地法门无缘等慈。不讲任何缘分,平等地赐给你快乐。宝绳交络:是表「如来藏」心地法门广结法缘,像绳子一样把一切的万法连持成一个本体;像桥梁和纽带一样把万法连接在一起。垂诸华缨:表接引。「缨」是绳,绳子上有花装璜;垂下来是表接引众生。重敷婉筵:是指车子里面的绫罗绸缎、细软被条铺盖得很好,我们在那安心休息;是表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松了一口气。这下自在,就像睡在那个软软的沙发垫被上。「婉筵」就是不可思议的那种轻柔。安置丹枕:是表高枕无忧——明白「如来藏」的道理,当下见性成佛,最起码永远不落三恶道。「丹」是表灵丹妙药。
    驾以白牛:车子还要牛来拉车,否则不能叫牛车了。「白」表根本,「牛」表力量。所以「如来藏」心地法门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智慧德能。肤色充洁:「肤色」是表有形有相的无量的万法万德。「充」是表圆满充足;「洁」是表没有污染纯洁。形体殊好:「形体」与「肤色」一样,也是表万种功德。「殊好」,殊胜;「好」是自在。有大筋力:「大筋力」就是大脚力。「脚」比喻「信、进、念、定、慧」这五根五力。但五根五力既通小也通大,在这里当然是讲通大。行步平正:「行」就是表我们的行持;「平正」是表行持的过程中圆融自在,定慧均等。用七菩提分「择、进、喜、除、舍、定、念」这七法调平,不打闲岔。用《楞严经》讲,叫「无有诸委曲相」,也就是说明白「如来藏」心地法门以后,你怎么样修证,都自在无碍,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就。其疾如风,是讲「如来藏」心地法门一步登天,无修无证。
    又多仆从,而侍卫之:《法华经》妙就妙在这里。在读懂《法华经》之前,佛把三藏十二部经统统说为「戏论法」;明白了《法华经》之后,所讲一切的万法皆是《法华经》,没有一法不是「我」,没有一法不是佛。「又多仆从」就是讲无量的万法,大法、小法乃至邪法。

    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财富无量:是表佛福慧具足,万德齐备。种种诸藏:佛证万德,明了十法界万法无一不是万德具备,跟佛无二无别。但是众生在迷中不得受用,所以叫「种种诸藏」。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藏」。悉皆充溢:任何一法、任何一个众生跟佛一样,自利万德具足,利他也是万德具足。「充」是自利,「溢」是利他。众生跟我佛一样,既有自利功德,也有利他的功德。可是他不懂啊!他不懂得用啊!
    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诸佛出世,已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不应以小法来度化众生,否则是为吝法。
    今此幼童,皆是吾子:「幼童」是佛的儿子还是佛的老子啊?也是他的儿子,也是他的老子。这仍然是方便说,大光明藏中谁不是谁啊?佛、菩萨、一切万法,都是一体。爱无偏党: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以平等心供养大众。「偏」就是「党」,「党」就是「偏」。
    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七宝大车」就是《法华经》。「七」是表圆融圆满圆通,表无量;「宝」,非「莲华」而不可为「宝」,非「一心三藏」而不可为「宝」——佛在《楞严经》把诸佛十二部经说为「只益戏论」;在《法华经》把其它所讲之三藏十二部经说为「诸法戏论之粪」;唯有《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为「宝」。
    应当等心,各各予之:各各予之,是开口之劳。怎么「予」啊?你自己就是,告诉你一下就等于给你了。就跟这个钥匙一样,把这个心钥给你一开,成佛了。不宜差别:不应该对张三说这个法,对李四说那个法。
    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一国」就是十方虚空万法万相,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呀?「周」,普遍地都有。犹尚不匮,就是不缺少。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只要点明心地法门这个心车,你一懂自己就能开,这是自性中本来具足的功德。你明白了什么东西,它当下就是什么东西,这也是心法之妙。得未曾有,非本所望:那听佛一讲就明白,原来我就是佛啊!过去没有想到啊!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这段大概就是说:我许了他们的羊车、鹿车、牛车,但是出来以后只给他大车,好像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这个叫不叫打妄语呀?所以舍利弗讲了:不是的啊!人命为贵。你把他们哄出来是为了救他们的命;保住了命什么话都不用讲了嘛,还有什么虚妄不虚妄啊?何况许小给大!即使许大给小也不能叫虚妄;即使什么也不给,也不能叫虚妄。我的目的是把你骗出来保你的命。
    这就比喻佛当年讲人天福报、声闻缘觉法、禅宗的见空性、别教的二行位等等,佛以种种的法门引导过来,告诉大家这些法门都能成佛。那到最后呢,统统把门一关:老实给你们讲,我快要灭度了,现在要给你们讲真话,以前讲的都不算数。现在听我讲《法华经》,《法华经》是叫众生究竟成佛,你明白了这个《法华经》,当下就成佛,这叫不叫「虚妄」啊?不叫妄语。心正即行邪法也是正法,心邪即行正法也是邪法。大乘法「论心不论事」。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这个「善哉善哉」,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世间法也是一样,往往自己一片好心想要帮助别人,那如果从自己口里讲出来,总难免要有点口舌。那么通过别人一讲呢,恰到好处!所以佛赞「善哉善哉」。佛自己讲出来,还没有舍利弗讲出来更加令人信服,是这个意思。
    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佛先介绍自己于两种生死、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已全部断尽;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这是「以法合喻」,佛介绍他的智慧道力。法力是法,以此法合比喻,来印证舍利弗讲得是对的,表舍利弗知道佛的良苦用心。
    所以这里的「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就是合上面的「其年衰迈」,叫作「断德」;断德就是断除了两种生死、断除了无明烦恼,也叫「涅槃之德」。「无量知见」是佛的「智德」。「智德」叫「菩提果」,「断德」叫「涅槃果」;「智德」也可说为佛的「报身功德」;「断德」就是「解脱功德」。「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这是说佛的智慧「报身功德」。
    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以上讲智慧知见是总讲,是讲真实的智慧,也叫「实智」;这里是讲方便智慧。方便智慧由真实智慧起用,真实智慧由方便智慧显现,二者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一个事情从两个方面来开示说明。
    大慈大悲,常无懈惓:这是佛度化众生的恩德,与上面的「幰盖」、「宝盖」相对应;这里是「智慧力」、「具足方便」等等,与上面的「诸多仆从」、「栏楯」、「丹枕」等等,相对应。
    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这与上面的老长者站在门口来劝儿子相对应。「三界朽故火宅」与上面那个「其家舍宅」破破烂烂相对应。
    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佛出世就是为了成就有缘众生。所以「为度众生,生老病死」,上面不是「十、二十、三十」吗?是与三乘修行人相对应。「生老病死」往下等等,就是上面的「欻然火起」呀——那个房子烧得噼里啪啦呀,相对应。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上面的「唯有一门」相对应,就是《楞严经》所讲「归元性无二」——只有《法华经》《楞严经》这个「如来藏」心地法门才能成就众生。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
    这里讲三界六道众生种种轮回之苦。小乘人修行以苦求苦,外道修行更是受无益之苦。修行的也在受苦,不修行的也在受苦,这段经文一目了然。
    爱别离苦:指一家亲人或者相处很好的朋友,谁都不希望分别。有执著就会有痛苦,有智慧的人就此要看破放下。当年净饭王不准悉达多太子出家。悉达多就向父王提出:如能满足他的四个要求,他就不出家——一是没有衰老的现象,二是没有疾病的痛苦,三是没有死亡的恐怖,四是所有的东西不损不灭。当然,不仅是净饭王,谁也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怨憎会苦:谁都不愿意跟自己讨厌怨恨的人在一起,见到就生烦恼。可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当然呢,众生是无量苦啊!
    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跟前面的那些儿子一样,沉迷在外面起了火的房子里玩乐,什么是火,什么是危险都不懂。现实中不乏这些麻木之人啊!他不知道死到临头,不知道转眼之间就是千万亿年的地狱之苦、饿鬼之苦、畜生之苦。跑不了啊!想到这些众生啊,我们一是可怜他们,同时感慨我们终于遇到了救命的法宝。要珍惜这个大法呀!
    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注意,「三界火宅」包括天界。欲界还有六层天,更不用说有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统统都是火宅。你还以为在天堂里怎么快乐啊?一天到晚两条腿绷得紧紧的,不敢越雷池半步。有智慧的人情愿在三恶道里受苦,要闻到正法,也不愿意在天堂里享乐而不闻正法,那是享痴福,何况那种痴福本身就是苦,有什么福啊?并不是演电影那样,天人一天到晚载歌载舞。天人的禅定就是「坏苦」。他那种快乐本身就是苦,更不知道乐过去以后是更大的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