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1-26 18:46:11

陈述【十四种无畏】(《楞严经 . 卷六》


         观世音菩萨在楞严大会上,陈述【十四种无畏】(《楞严经.   卷六》)第一种【于苦恼无畏】时说: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意思说:因为我们不随着声尘而转,而以始觉智来观自己的本觉智,能够令那些十方苦恼众生,观照他们的音声,而融入大光明藏,即得解脱。为什么这样理解?
          【不自观音】,就是说,不要再以攀缘心向外部世间万法观照了,离开世间的五欲六尘。这里的【音】,不单指的是声音,包含了声音在内等五欲六尘。
          【以观观者】,就是不外观而内观,是以始觉智来观我自己的本觉智,回光返照。原来时候,我们这个能观之见性,通过六根观六尘,形成了六识,我现在【不自观音】了,即我们的内六根不再向外六尘攀缘了,能见和所见脱开了,不再产生六识,而【以观观者】,即用这个能观之见,来观自己本觉智,进入我们本自大光明藏世界,这个过程,就叫【入流亡所】【转识成智】。如果在见道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入流圣人】了,即眼睛看不见,耳朵也不听,慢慢就把外部世界看破了,放下了,把六根六尘因缘和合化为因缘分散,就叫【亡所】,就是入流圣人,从此永远不再落于六道轮转。
         基于上面的理解,再看【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就很容易理解了。原来十方苦恼众生虽然求的是观世音菩萨,实际上就是求的自己的声音。为什么这样说?
         在这里观世音菩萨就是告诉我们,【观其音声】,就是让我们自己观自己的音声,以【回光返照】,来破自己的无明。
         而要真正能体会到这个境界,还要从这个【观】字上去体悟才能慢慢悟解。
          一般人理解,【观】就是用眼看呗,其实是不正确的。【观】,就是【又】【见】,即代表两见双重含义,一是用眼见,一是用心见。用眼见,只见到相,是假的;用心见,才是真实的,才是智慧之见,就是通常说的【见不见之见为真见】。
          明白了【观】,就明白了【反闻闻自性,即成无上道】修心方法了。就会破除无明,回归自性,脱离六道,就自己救护了自己。所以【即得解脱】。为什么即得解脱?再进一步详细说:
         一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力量已经加持到每个地方了,所以,当我们心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就必然得到观世音菩萨慈悲吉祥加持,即得解脱苦恼之患。
         二是,当我们果真回归自性大光明藏世界产生这一念时,才明白原来在这个大光明藏世界都是一体的,娑婆世界当下就是大光明藏世界,大光明藏当下就是娑婆世界,大光明藏世界从来就没离开过我们一时一刻,而且宇宙万法没有哪个不是哪一个,原来我也是观世音菩萨呀,都是佛啊!忽然顿悟:哪来的对立?哪来的苦恼?哪来的恐怖颠倒?过去那些种种分别、种种执着、种种恐怖都是由自己无明梦惑颠倒、不知真相妄想心所造成的,实际上都是【自心取自心】而已。现在终于觉醒了,当下既解脱了无明苦恼,消除了痛苦,又当下解脱生死轮回,方得大自在快乐!
      餐前祝福:以此法食,滋我色身,养我慧命,弘扬正法,供养众生!早餐愉快!



成佛法华经妙 发表于 2016-11-26 19:32:55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成佛法华经妙 发表于 2016-11-26 19:36:24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13643634688 发表于 2016-11-26 19:54:38

南无阿弥陀佛

15803503264 发表于 2016-11-26 20:54:29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6-12-20 18:51:57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

平常人平常心 发表于 2016-12-20 20:55:48

顶礼恩师上印下广门清大法师!愿生生世世护持弘扬法华楞严如来藏一心三藏大法!荷担如来家业!

成佛法华经妙 发表于 2016-12-20 21:02:02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尊佛。一切诸佛菩萨天人,我,鬼,畜,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森罗万象千变万化,皆是一真之人,一念真心变现而已。

成佛法华经妙 发表于 2016-12-20 21:02:26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2-23 08:41:35

圆瑛大师讲:实相有三,即三如来藏:


一、无相之实相:无一切妄法差别之相,只有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空诸一切,虚妄染法之相,并非本体而全无也,乃藏性不变之体。

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而能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具足十界诸法,非无诸相也,乃藏性随缘之用。

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若言其无,则不舍一法;若言其有,则不立一尘,即空不空如来藏,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乃藏性体用双彰。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陈述【十四种无畏】(《楞严经 .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