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法一如来 发表于 2016-12-28 22:04:00

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2-29 10:57:49

《法华经·法师品》云∶"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6-12-29 12:09:10

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即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细末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铢,价直娑婆世界,以供养佛。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熏陆、兠楼婆、毕力迦、沈水、胶香,又饮薝蔔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徧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旙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黙然。其身火然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

dangjue 发表于 2016-12-29 18:09:33

大家观照一下第一念是怎样产生的?   这一念没有产生之前本来就在,是以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之中,暂且把这一念,方便说为,能,那么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即是这一念,也是无量的念,即是无量万法中的一法,又是无量的万法,那么有了这个能动念的,能,就一定能会动这一念,在这一念妄动之前也叫白净识,也叫声相无明,动了这一念也就从真显妄有了业相无名,对应虚空,接着又动一念,从真空中通过八识虚空,显现真妄和合之体第七识,对应转相无明,第七识接着对虚空打妄想,变现了无量的万法,也叫现相无明,其实这都是方便说,连这一念都是方便说,一切的一切本来就是这样子,但是不说这一念,就无法开口,一切的万法都是当下一念变现的,许多人不明白这一念到底如何变现万法,这要我们自己用心观照,不管我们动念没动念,一切的万法都在这一念中,包括一切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万法,十法界,万物万事,有形无形,有想无想,统统都在这一念中,那么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这一切的一切万法,真心本来面目,都可以随缘变现,所以明白了这一念,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念念在转,转向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不会心随念起,让念念回归大般若海,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如来大定,楞严三昧,无功而成。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9 19:42:25

3.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第六卷讲得很清楚:【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无二】,【性】就是明心见性。除了这个法门,没有第二个法门可以成就。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呢,方便有多门,那么多方便法门是帮助我们圆满果位。明心见性的人已经成为分真即佛,最低保障线不落三恶道;或者不落六道轮回;往上不封顶。但一般地来讲,像龙女那样直接听经闻法,就成妙觉如来的很少。所以我们要明心见性,悟后起修,用无量方便法门来究竟圆满如来果位。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9 19:42:43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所以《楞严经》的观念是没有妄想。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有两种观念:我有病,我去治疗;或者,我根本就没有病。根本没有病的思想就是《楞严经》的思想,就是妄想本来就没有。 在本经当中佛陀会用很多很多的方式,用七个处所,有七番的说明,来说明妄想本来就没有,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9 19:43:05

 【颂听法劝人功德】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踈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常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9 19:43:22

《佛藏经卷四嘱累品第十》:恶魔及诸眷属皆大忧恼,如堕十六种大坑,大啼哭言:瞿昙沙门知我觉我,我常长夜。愿佛灭后,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诸恶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读诵。我欲于佛法中破安隐心,语言此非佛法,无有义趣。48.《楞严经卷四》: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9 19:43:43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真理是唯一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掌握在我们手中,就看你会不会用心,就看你怎么样用心,非智莫能见,非智莫能修,非智莫能证。佛门有句口头禅:“真空不空,妙有不有”。很多人只会讲这句话,却不知道它的真实妙义所在,这叫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明白。为什么真空不空呢?真空真空,看似没有,清净本然,其实是真有,这个“有”不是因为变现才有。而是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我们真心本性本来就有,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们心里,(其实讲含藏都是方便说,究竟讲一心当下即是三藏,三藏当下即是一心)虽然真实存在,但是眼睛看不见,只有用心才能见。所以勉为其难,强词夺理我们把它说了个“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就知道它真实存在。明白这个这个道理,就叫真空不空,真空的当下即是妙有。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9 19:44:04

为什么妙有不有呢?妙有妙有,看似真有,其实不有,它是幻有,所以叫了个妙有。如同我们人不是死了才知道自己会死,没死之前我们就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会死掉,只是迟早的问题。世间无量的万法刹那刹那都在变化,无常时时事事处处都在我们身边,比如,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成住坏空;矿物有生住异灭;这个世间耳闻目睹身受的一切万法,只能为我们所用,而不能为我们所有。因为相是生灭的,但他们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生灭的当下即是不生不灭,妙有的当下即是真空,所以叫妙有不有,妙有的当下即是真空。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