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顺 发表于 2017-2-21 13:45:47

南无阿弥陀佛

dangjue 发表于 2017-2-21 14:27:03

          法华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佛在经中嘱咐:不可分布,妄授与人:《法华》真义很难用言语表达,叫『秘』。「法华三昧」含藏万法之相,包含万有,总持一切万法,这个是『藏』。      佛在《法华经》讲好几次:《法华经》是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秘密之藏』。三世诸佛就是一切万法,把《法华经》作为法身舍利。一切万法共一个法身,即「性相一如」。诸佛世尊之所守护,就是『弥陀』在守护那个『阿』,就在讲『阿弥陀佛』。千经万论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看你懂不懂。       经中: 咸于佛前闻妙法莲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是正当名分,名副其实。怎么叫『一念随喜』啊?真正明白了一切的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泥巴瓦块、到树木华草,都是一个人一个念所变出来的,这叫『一念随喜』。生一念欢喜心,深信万法都是一念所变现。这是提起我们受持《法华经》的信心,明确弘法利生的责任。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受持《法华经》的人,于『未来世当得作佛』,是指究竟圆满之佛,明白如来藏妙义现在即已是「分真即佛」。除了讲经说法,念念观照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是最好的『广演此经』。只要能念念在道,境界现前时,你一定是自性流露,根本生不起烦恼来。这是心地法门最妙的秘诀。这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时时保持观照是调我们的心。      一念心明白万法就是「我」,这是〈方便品〉所讲:赞叹一句《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何况你不仅仅是一念,你到处奔走呼号、讲经说法、劝导修行、组织法会,更加就是『广说无上法』呀!真心供养受持《法华经》者以欢喜心、法喜心听经闻法。当我们一念观照到万法即是「我」的时候,万法是不是就在『供养』我啊?无量的万法道交感应,时时处处法喜充满。。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2-21 15:11:12

      1、从说法历程看,《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陀明确开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临终遗嘱中,特别嘱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众生依《法华经》《楞严经》究竟了义之法,明达宇宙人生真理。          2、从法理法义看,《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3、从文字表相看,《法华经》《楞严经》最具思辨性、逻辑性。《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佛所说诸经,多以平实的铺陈、描述、讲故事为主,告诉我们修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方法。通教禅宗《金刚经》等般若系列经典之时,思辨色彩渐浓;至别教华严宗之时辩证思想虽很丰富,但是佛陀对见道菩萨所说,多为铺排宣示,无需推理论证;到《法华经》《楞严经》之时,则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一步步开示出来。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可以说,佛法辩证思想,在这里最成熟、最完善,也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因此世人常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糠书”。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2-21 15:11:47

死人的眼睛没坏,为什么不能看?耳朵没坏,为什么不能听?舌头没坏,为什么不能尝东西?因为能看,能听,能尝的是心,死人的心已经离开了肉体。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2-21 15:12:09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2-21 15:12:29

      1、从说法历程看,《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陀明确开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临终遗嘱中,特别嘱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众生依《法华经》《楞严经》究竟了义之法,明达宇宙人生真理。          2、从法理法义看,《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3、从文字表相看,《法华经》《楞严经》最具思辨性、逻辑性。《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佛所说诸经,多以平实的铺陈、描述、讲故事为主,告诉我们修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方法。通教禅宗《金刚经》等般若系列经典之时,思辨色彩渐浓;至别教华严宗之时辩证思想虽很丰富,但是佛陀对见道菩萨所说,多为铺排宣示,无需推理论证;到《法华经》《楞严经》之时,则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一步步开示出来。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可以说,佛法辩证思想,在这里最成熟、最完善,也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因此世人常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糠书”。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2-21 15:12:48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依诸经方,这是以开药方来譬喻佛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各种教门。求好药草,是用经教、用法门里具体的办法来作为修行人的指导教理。色香美味,比喻各种经典、教门之具体特征、具体妙用。师父在这段经文里可以说讲得特别细。就是因为有感于对第十七品佛的那种授记,以及佛对于听经闻法直接证果的论述,许多人麻木不仁。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2-21 15:13:05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2-21 15:13:21

  因此景仰三宝、感恩三宝、并以三宝作为人间最大福田,发恭敬心、菩提心而至心供养。之所以要供养一切法界众生,就是因为人生在世,事事都以因缘和合方得成就,食衣住行,无一不是借助众生之力方得圆满,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因此应发感恩心以为供养。当我们今天自己衣食饱暖,要想想世上还有无数的饥童饿殍,乃至广大恶道众生受苦无尽,所以要发广大心、慈悲心至心供养。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7-2-21 15:13:37

         法华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佛在经中嘱咐:不可分布,妄授与人:《法华》真义很难用言语表达,叫『秘』。「法华三昧」含藏万法之相,包含万有,总持一切万法,这个是『藏』。      佛在《法华经》讲好几次:《法华经》是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秘密之藏』。三世诸佛就是一切万法,把《法华经》作为法身舍利。一切万法共一个法身,即「性相一如」。诸佛世尊之所守护,就是『弥陀』在守护那个『阿』,就在讲『阿弥陀佛』。千经万论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看你懂不懂。       经中: 咸于佛前闻妙法莲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是正当名分,名副其实。怎么叫『一念随喜』啊?真正明白了一切的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泥巴瓦块、到树木华草,都是一个人一个念所变出来的,这叫『一念随喜』。生一念欢喜心,深信万法都是一念所变现。这是提起我们受持《法华经》的信心,明确弘法利生的责任。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受持《法华经》的人,于『未来世当得作佛』,是指究竟圆满之佛,明白如来藏妙义现在即已是「分真即佛」。除了讲经说法,念念观照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是最好的『广演此经』。只要能念念在道,境界现前时,你一定是自性流露,根本生不起烦恼来。这是心地法门最妙的秘诀。这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时时保持观照是调我们的心。      一念心明白万法就是「我」,这是〈方便品〉所讲:赞叹一句《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何况你不仅仅是一念,你到处奔走呼号、讲经说法、劝导修行、组织法会,更加就是『广说无上法』呀!真心供养受持《法华经》者以欢喜心、法喜心听经闻法。当我们一念观照到万法即是「我」的时候,万法是不是就在『供养』我啊?无量的万法道交感应,时时处处法喜充满。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夫妻恩爱 甚于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