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5-8-15 09:38:54

法华经讲记·分别功德品第十七(6)


法华经讲记·分别功德品第十七(6)印广法师【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则为』就是比量功德,你能深心信解「如来寿量」这个法义,最起码是阿罗汉位的现量功德。所以把这个信解判在前十信位。这是生『一念信解』最低保障线。最高一直到等觉菩萨。佛翻来覆去就强调这个问题,就是『信解』。信和解有没有涉及到什么动作行持啊?『则为』功德。见道即为证道。法华大教就是强调一步登天,只愁悟,不愁证。有形有相的行持是间接提醒这个心,它属于助行;听经明理属于正行。不要搞颠倒。修是修心,不是修行,就把这个心调理好。耆阇崛山:这段经文相当于二乘、藏教、通教菩萨的实证功德。
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根据藕益大师判教,这是菩萨的实报庄严土相。比量于圆教初住位、别教初地位现量功德。『耆阇崛山』跟娑婆世界比的话,是恒河里一粒沙子而已。其地琉璃,坦然平正:这是菩萨的平等心,哪像阿罗汉在耆阇崛那个山——看到的仍然是坎坷不平,而菩萨的净土就不一样。
阎浮檀金,是表真实。下面种种的名相概念,自己去复习一下。圆顿大法啊,就是乘理修观,只是一念信。一念妙理就圆满具足。你真正明白了万法就是我们一念心之所变现,你作如是观,就已经圆满具足。想得清楚明白,深信不疑,这就是圆满功德。
这里问:何须以国土来譬喻我们这个信解之相?我们不著相,怎么还著相了?藕益大师这样回答:藏教、通教修行,初期修行的时候都要灭六根。怎么灭六根呢?不往外看,不往外想,六根六尘统统都要停止妄想,然后成就了;了脱了这种分段生死以后才能见到方便土。而别教菩萨也是直到五蕴破了以后,明心见性以后,才见到实报庄严国土。所以藏、通、别都要强调实修实证。破除了肉团身这种生命轮回以后能够现出这个灵体,才能见到菩萨净土。所以前面的见『耆阇崛山』,后面的见娑婆世界庄严土,都是在同一个空间。同样在这里,我们是肉眼看,二乘人是一种灵体,看到的是方便土,仍然是讲经堂,跟我们看到的没有大的区别。而菩萨在这里看的是整个娑婆世界,空间大了,但这里就不是这个东西了——黄金为地、楼台宫殿,等等,不一样。他必须是灵体出窍才能看到。
藕益大师强调是这样的,唯有圆教当下一念具足「三谛三千」。圆教一念就知道三个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整个十法界森罗万相,他不需要分析就知道都是我们一个念观照的。这实际就是「无观而观、观而无观」,但你必须是深信不疑。这种情况为藕益大师称作「一心一切心,一身一切身,一土一切土」。就是讲手套大法:我这一个心,就是一切无量的心;我这一个身体,是不是就是无量的身体?我这一片国土就是无量的国土。也就是说「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佛唯恐我们缺少信心,在这里举出藏、通、别实证的境界来打譬喻。你只要是『一念信解』了,则为藏、通、别那种现量功德。因为许多人非要执相啊——你说我成佛了,为什么我现在肉团还在这里?我怎么没有飞到灵鹫山?我怎么现在没有飞到整个一个银河系?
若有能如是观者:『观』是「见不见之见」。你可不要著相,就是从理上深信不疑,这就是靠智慧。当知是为深信解相:从横向看,无量的分身佛所体现的佛寿无量;从纵向看,无量的大菩萨众体现的佛寿无量——都是佛一念之所成就。佛能一念如是成就,任何一个众生都能一念成就。所有的念都是一个念,这一个念又是十方三世十法界万法,「自他不二」。这是『深信解相』,就看我们信不信。
到这里为止,佛从四个不同的层次来描述这个『一念信解』的特征和比量的功德。比量功德是方便说,在某种意义上,比量功德就是现量功德。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前面是讲听闻〈如来寿量品〉之『一念信解』的功德。既包括佛在世,也包括佛灭度以后,这等众生的根机。从这里是专门讲佛灭度以后,根据众生对这《法华经》的态度来判这个人的境界和功德。要分清楚。佛灭后呢,如果一个人听到这个《法华经》不会毁谤,不会怀疑指责,而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什么意思?这个人是再来的菩萨。
在我传法的过程中,先后有三个人:一个人来听经,我讲这是「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她马上汗毛就竖起来了。还没有读,就发心这辈子一定要把《法华经》《楞严经》要读懂。第二个人呢,听说《法华经》以后,第二天上午就把《法华经》请到手,开始读诵。第三个人呢,他到寺庙里去请《法华经》。一边讲话一边把经书放到香袋里去了,钱就给人家了。她已买好了,才想起来,高兴得不得了。前面讲了能够生欢喜心,你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再来,不用怀疑。这里来讲,你『何况读诵受持』,你即使一个人读诵,是不是尽虚空遍法界都能听到啊?就像宝塔上的众宝铃在妙音传法。而且『受持』,包括观照,发心生生世世弘扬,还劝导别人来修行。『斯人则为顶戴如来』,是什么样的菩萨啊?都是观世音那样的大菩萨。你看那阿罗汉头上有没有顶戴如来啊?没有的
《妙法莲华经》记载 ,佛数次强调:“谁能末世在这个娑婆国土,广说《妙法莲华经》,请现在对如来自发誓言!因为我(释迦牟尼佛)说完这部经之后当入涅槃,将此经托付后世,希望有人能荷担这个大任,续佛慧命,令正法永远住世,不令断绝!”(原文见第十一品)《楞严经》又名《妙法莲花王》

一心三藏-yxsz 发表于 2016-6-22 15:23:45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妙妙闻心 发表于 2016-6-26 09:19:56

阿弥陀佛   唯有园顿具足三谛三千   顶礼如来藏    南无楞严经

悟(当祥) 发表于 2016-6-26 09:25:13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无量古今当下念 发表于 2016-6-26 10:16:53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123456789 发表于 2016-6-26 10:32:35

随喜赞叹   阿弥陀佛   !

123456789 发表于 2016-6-26 10:32:59

随喜赞叹   阿弥陀佛   !

123456789 发表于 2016-6-26 10:33:29

随喜赞叹   阿弥陀佛   !

123456789 发表于 2016-6-26 10:33:59

随喜赞叹   阿弥陀佛   !

123456789 发表于 2016-6-26 10:34:33

随喜赞叹   阿弥陀佛   !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讲记·分别功德品第十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