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8-28 08:27:12

明心见性(五)

明心见性(五)


97)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禅宗的根本点。有唐代官员曾问临济大师:庙上的僧众不看经、不坐禅,出家到底干什么?临济说:总要叫大家成佛作祖去。当然,实际上并不是要大家不看经,不坐禅,而是让大家不要在这些助行上面执着,不要粘在见性之外的外物之上,而是要转往内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直接到家。

98)有人说,对你恩惠最多、让你习性改变最多,遇到紧急时第一个念头想到的,跟你相处最久最亲近的人,就是你的根本上师。如此说来,你的根本上师毫无疑问应该是你的爹娘和配偶!佛法的根本是什么?见性成佛,见性为本。真相是:谁能帮你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谁才是你的根本上师,其他的都是善缘分善知识。

99)祖师大德说,见性方可说法。明心见性的人才能讲法,否则只能乱法。没有明心见性,他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佛、什么是法,就出来乱说,不是盲人摸象 、信口胡说、信口雌黄么?佛说,末法邪师讲法如恒河沙。很多人说法,无非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祸乱佛法。对此类人,佛教我们的应对方法是“默摈之!”。

100)《楞严经》里说,如来问阿难,阿难答不上来,佛马上就呵斥他;但佛要是欢喜了,眉间毫光就出现了,给众生说种种法门。可见,喜怒哀乐是用来接引众生的方便。 有人总想找个清净地闭关,可是“不是菩萨不坐山,没有开悟不闭关。”只要见性,当下就出世间了。如果没有明心见性,躲到天涯海角也没出世间。

101)很多人烧香拜佛为的都是做功德、求福报。六祖说:“不可将福德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法身修成了,才算有功德。功德是为了方便你解脱生死的,与成佛有关的才能称为功德,与修福积德不是一回事。明心见性是真功德,不见性没有功德,这就是为什么达摩祖师说建寺度僧无数的梁武帝“实无功德”。

102)如何成佛?明心见性。如何能得无上佛法?明心见性。什么是功德?明心见性。一切总离不开明心见性,一切,都要回归明心见性。学佛的人不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不论求这学那,终归虚幻不实;若论修福,你能与梁武帝相比吗?但是佛《金刚经》强调:“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着相布施,没有真功德。

103)《文殊菩萨所说般若波罗蜜多经》说,只要证了无生法忍,必然会有净土。这部经是禅宗祖师们提倡的,四祖大师就叫人修这部经。六祖认为,只要认识了自己,明心见性,一切问题皆可解决,这就是禅宗的入手处。是故,“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104)昭觉和尚说:“我看这千万人都是迷糊的,都跑到这儿来找佛,找菩萨,没有看见一个无心道人。”无心道人,并非故意无心,而是因为见道觉悟以后,世间的那个心就死了,不起作用了。佛说,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就是明心见性的无心道人。


105)六祖开示的忏悔法与一般的忏侮不同,叫无相忏悔。忏,是坦承错误,悔,是发心后不再犯。只有明心见性,懂得一切法空,才能做无相忏悔。这个忏悔干净彻底,因为你彻底明白了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叫烦恼,也没有什么东西叫罪恶,当然没有兴趣再去造作,因为万法皆空,实无所得,一切都是无用功,都是徒劳。

106)六祖慧能大师说:“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知见,需要明心见性,依佛知佛见的正见来纠正。既有正见,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107)有人执着探究“法”“道”“自然”的本来是什么,认为这是佛留下的最大问题。佛说,实无佛,实无法,是名为佛,是名为法。所谓“法”“道”“自然”概念,都是妄心所生的执着,空无自性。明心见性,开悟佛法实相,就是要摆脱一切概念和故事,更不是逻辑推理。倘若讲有本源,那就是涅槃寂静,法尔如是。

108)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又说:“须见自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还说:“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明心见性,了知一切法空, 认识到万法唯心就是开悟,开悟就见了自性般若;见了般若,有了正知见,就会得到解脱。这就是自性自度,没有什么比这更可靠更方便的法了。

109)六祖认为,《法华经》的主旨是“诸佛世尊,唯此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此因缘就是要使一切众生明心见性、悟入佛知佛慧,让众生认识宇宙人生和万法实相。开悟实相,得智慧破烦恼,破烦恼即可解脱。但只有自己解脱不行,要帮众生解脱。佛的知见人人本有,不要以为只有佛才有,否则就是 “谛经毁佛”。

110)有人认为,成佛要经历五十二位元的层级,需要时间是“三大阿僧祇劫”,这都是数以万亿年计的超天文学的数字。而禅宗不讲这些,不论阶段,只讲顿悟成佛。禅宗甚至认为,修行真正的功夫不在理论上,也不在禅定上,关键要看见地。禅宗认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脱离了生死,直截了当,酣畅痛快。

111)佛教历来认为学道必须坐禅习定,神秀也认为不坐禅习定不可能解脱。而六祖主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六祖说:“道由心悟,岂在坐耶。” 《金刚经》 说:“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没有智慧,没有明心见性,你坐上千秋万载又有何意义?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12)明心见性,是认识到本心自性,而非进入任何状态。楞严大定,才是真境界。真境界,不可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净则国土净,心庄严则世界庄严。所有其他的境定,包括四禅八定也非究竟,都是一种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113)何为佛?何为六根清净?修佛就是修无欲无念吗?答:心即是佛,清净心是佛。六根清净,就是心不随境转,不被六根所反映的在环境左右。修佛就是修清净心,去除妄想、分别与执着,证到平等心。如何才能做到?明心见性,开悟佛法实相,了悟万法皆空,万法唯心,心清净一切清净,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114)何为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知心、平等心、无染心、解脱心。具备这四个特征的心即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你的本心,因为我们的本心具备这四个特征。所谓发菩提心,就是发现自己本具的菩提心,就是明心见性。菩提心一直在,时刻跟随我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即使在你被无明遮障得的无以复加时,它也一直在。

115)明心见性,在心地上下功夫的人,是菩萨;悟后起修,在心地上下功夫除妄想习气的修行,才是菩萨行。如果修行仅仅指向帮助他人,不是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功夫,只是利他的善行,而非菩萨行。修行人即使开悟了,如果不把清除自身习气放在首位,而把焦点放在他人身上还是颠倒,不仅自己烦恼,也会给人家添乱。

116)禅修之人,明心见性,证得无我,方谓入门。没悟之前人有我执,处处都是作意、造作,强化那个我。悟了之后,不论吃饭穿衣,参禅打坐,搬柴运水,说话交流,时时都在体会那个无我,体会无我但有作用。越体会越安宁,越体会越清净,越体会越无苦,越体会越解脱。所以,开悟才是第一事,悟后方能 真修行。

117)四念处,是佛陀亲自开示的修法,上通大乘,下接小乘,能通达则明心见性、除诸苦恼、净诸业障、远离迷惑、生死解脱。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身受心法四个修行对象,既可修定,也可修观。用它修定,谓四念住;用它修观,谓四念处。修定心不乱,慧观人法空,定慧等持时,四念名不立。

118)明心见性,觉悟、认知到如来实相的人,即如来佛。世间的一切法是如来,出世间的一切法也是如来;诸相非相,世出世间,合称如来藏。如来是世间和出世间之尊,所以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如来,拥有无边世界,拥有无量寿命。我们修行人,也要发无量心,成就无量寿佛。能如此,是真丈夫,有真福报。

119)佛在灵鹫法会拈花微笑,众人不明佛意,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领神会,知其意旨。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正法眼藏,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因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因众生本心与佛性平等无二,明心见性就是佛。

120)修行者众多,但真得解脱者甚少,何以故?很多人着相修行,修的其实只是人天善法,累积的是来生的福报,与解脱无关。欲得解脱,必先觉悟,明心见性,离相修行,从心性上解脱,才是真解脱。《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谓: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8-28 08:28:35

阿弥陀佛!

妙莲华雨 发表于 2016-8-28 08:33:45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妙莲华雨 发表于 2016-8-28 08:34:52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妙莲华雨 发表于 2016-8-28 08:36:02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8-28 09:03:11

阿弥陀佛   ****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8-28 09:03:32

阿弥陀佛   ****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8-28 09:04:03

阿弥陀佛   ****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8-28 09:04:42

阿弥陀佛   ****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8-28 09:05:02

阿弥陀佛   ****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明心见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