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9-20 15:01:08

凡夫的习气,总是自以为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有一次和朋友在桥上看水里的鱼,庄子讲这个鱼真快乐,那个人就问庄子:「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啊?」庄子反过来问:「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知道鱼快乐?」凡夫的习气总是好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即使你证到二十八层天的智慧,即使你证到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慧,你都不能观照猜测菩萨的智慧。天人都有五种神通,阿罗汉、辟支佛有六种神通啊,他们的天眼其实是肉眼,阿罗汉、辟支佛连自己的四肢头目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可是大乘菩萨知道,所以大乘人肉眼当下即是佛眼。它不是讲天眼,也不是讲法眼,也不是讲慧眼,当下即是佛眼。

只要明白「如来藏」,你当下就是「佛眼」。你知道这个四肢耳目是什么东西,知道泥巴瓦块是什么东西。阿罗汉认为泥巴瓦块就是泥巴瓦块,可是你知道泥巴瓦块就是我,就是佛。这可不是口头禅,你必须刻骨铭心地明白为什么泥巴瓦块就是我。你对一个修行人讲:「你真庄严啊!你真像佛啊」!「啊,谢谢谢谢……」;你要讲「你怎么像一个乌龟王八蛋呐?」他要跟你拼命,「你才是乌龟王八蛋呢」,是不是?乌龟王八蛋是不是我们呐?当然佛法不坏世间法,你可不要看到些同修或者看到些朋友:「哎呀,你真是一堆牛屎啊」,是不是?人家要生烦恼。

这是「烦恼浊」的五个内容,也叫五结,也叫五钝使。「烦恼浊」障碍我们涅槃,「见浊」是障碍我们证菩提,功用不一样。怎么讲是钝使呢?我们认识烦恼很容易,一听就明白,有的人不听就已经明白了一半,跟转变世界观不一样。对烦恼的知见一听就明白,但是改正很难,叫「钝使」。因为他这个习气太重啊!即使坏人做坏事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做坏事啊,所以就偷偷摸摸地做。所以烦恼好懂,难改。破了「见浊」以后,当下就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你了生脱死,永远不在三恶道轮回,但习气很难改。想成究竟圆满之佛,我们还要认真对待。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9-20 15:01:29

阿弥陀佛!

wx_c6THtGvt 发表于 2016-9-20 15:02:00

阿弥陀佛!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0 16:57:55

是你自己的心把自己变现出来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你过去的心态,变成了现在的你;你现在的心态,又变成来生的你;所以不是上帝创造我们,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当我们的心在变化万法的时候,有三个重点:第一个第八识,第二个第七识,第三个第六识。 这八识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八识跟第六识;第八识主宰你的果报,第六识主宰你的因地。  大乘佛法认为我们的生命,有二个内涵:第一个、承受果报;第二个、造作业力。  一、从承受果报的角度来看:  (一)首先,就是有初能变的第八识,就是异熟识。这个熟就是成熟的意思,它可以把你阿赖耶识当中强而有力的种子,成熟而变成果报。就好像你把米放到电锅里面煮,这个电锅可以把米成熟成饭;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你进去的是一种潜在的功能,但是它释放出来的是一个色心诸法。为什么?因为它有成熟种子的力量。  第八识把这个果报变现出来了,变成是你有你的外表:可能是男众、或者是女众,或者庄严、或者怎么样等等。那这个是谁变现的呢?是你阿赖耶识变现的,你自己变现的,这跟别人都没有关系,所以你长得怎么样,跟你父母亲完全都没有关系,那是你自己的阿赖耶识释放出来的。  (二)释放出来以后就变到第七识,这个思量。你就在你这一期五蕴的身心当中,捏造一个自我,你说我,就是以这个果报为我,以五蕴为我,你会产生一个我的想法,这个我的想法是第七识捏造出来的,所以第七识是很特别的,它也不变现果报,它也不造作业力,它只做一件事,就是把这个果报体捏造一个我出来。  (三)有这个我以后,就有第六意识,以这个自我为中心,开始去了别六尘的境界,了别色声香味触法,产生很多很多的感受,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等等。  简单说,我们讲承受果报就是这样子来的──从第八识把这个果报变现出来,第七识产生一个自我的想法,然后以自我为中心,第六识开始去受用六尘,产生快乐、痛苦,这个叫做承受果报。   编后:当然这是从方便法分析,究竟来说,你这个人,我这条狗,它那个众生,都是我们的一个真心变现,所谓“大光明藏中谁非谁”,我们本根同源,万物一体!若人在梦,梦境万千。实系梦者,一念变现。 正梦之时,不见梦人,而梦人常在。 清醒之时,梦境不现,而梦境不离。 佛法教育,旨在开示,醒梦归真。 梦人即【阿】,梦境【弥陀】。 行人于此,当细观止!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0 16:58:12

楞严经讲要闻思修,要先听经闻法,明白道理,悟后起修。佛在楞严经 法华经 把之前的三藏十二部经 判为戏论法,因为之前的法是方便法 ,是引导众生到法华经的法。因为佛一开始讲大法 ,众生的心量接受不了大法 ,所以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方便引导,到了最后又否定,这是佛的慈悲,佛在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 一个导师引领大众去到宝所,可是众生累了 疲倦 心中怯弱,所以导师就化现了一个大城,安慰大众,宝所快到了 就在前面 你们不要放弃 此时 大众欢喜 就去了 各自安乐导师心想我方便引导大众 是为了 让大众到真正的宝所 前面的大城是假的 我应该给大家真实 所以 导师 就说 前面的大城是假的 是为了安慰你 怕你们退缩宝所在前方 你们要发大愿力   这就是佛的慈悲 ,真正的宝所就是法华经 楞严经,导师化现的大城就是三藏十二部经。,为了让众生成佛 讲了三藏十二部经 方便引导 到最后 又破除了 那些法 让我们回小向大 所以 我们应该受持法华经 而不应该受持那些方便法 因为方便法不究竟 。此成佛之法。就是法华经 楞严经 就是一心三藏大法 。何为一心三藏呢   还是用我们最常用的例子 , 好比一个操场本来没有终点和起点的标准,是我们自己定义了 终点才有了 终点定义了起点才有了起点,都是你自己心定义 , 都是你自己心变现, 自己的心如何 这一切就如何 那么这一切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变现 那么一切就是心 心就是一切 ,心好比空如来藏 一切法 好比不空如来藏 明白不空就是空如来藏 当下就见到了 空不空如来藏。这就是一心三藏大法 空如来藏 就是不空如来藏,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拳头好比空如来藏,手掌好比不空如来藏 拳头手掌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拳头就是手掌就是拳头手掌,在手掌就能明白当下就是拳头,是不是当下就是见到了拳头手掌。在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明白当下就是空如来藏 ,就是非空 在空如来藏就能见到不空如来藏,就是非有,所以,我们的心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都是自己,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佛性显现遇到烦恼 ,不顺心的事情 就要想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都是自己 都是自己 你若是有妄想 ,你要开心 因为他是你自己 要接纳 接纳了 心量打开烦恼淡化 就自在了 当自己心量打不开 心量小 感觉很阴暗 心量打开 就很光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佛者见佛,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印证自己的心,因自心这样看一切都是这样,所以一切都是自己心变现一切就是心 ,心就是一切,何为明心见性?明白了一心当下即万法万物,即为明心。 明白了万法万物当下即为一心所现,即为见性。自心本来就是佛 心是佛 ,佛是心,明白一切都是自心,都是佛,念念观照一切都是佛 ,念念在道,就是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此为妙哉!自己的心如何这一切就如何。这就是我们的自性 本来就有 不需要去寻找光明 自性本来就明打开心量 佛性显现就是自在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 这是楞严经上的一句话 自性本来就明 若是自己去立明这个知见 就是妄想   一切法都不离自性 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心变现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法不二在相就能见到性 你见到了心 也见到了 相 就是见到了即相即心 心是空如来藏 相是不空如来藏 即心即相是空不空如来藏 三个如来藏是一个心就是自己 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自己的心本来就是佛 因为执着妄想而不知道 去明白一切都是自己 心量小 不能转境界 成为凡夫 要是明白一切都是自己 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佛性自现。一切都是自己的佛性变现,烦恼即菩提。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将烦恼当下就是菩提自性 时时刻刻观照 习惯形成 成就万德 诸佛之习 清净本然 法法不离自性 心中的每一个念头 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自性 虽有妄想 业习 念念在道的缘故 明了烦恼就是菩提 菩提永存 烦恼淡化 直至成佛 一路涅槃门也 。当自己很开心的时候,肉身很健康,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细胞就会扭曲,我们起心动念小则影响肉身,大则影响世界,我们的心想到北京 需要一秒钟 那么我们想到银河系也需要一秒钟 是不是心速快,有速度就有风,如果每个人都想到南方某个地方,是不是就会有大风啊 都是心在作用,我们总是以不平等心对待一切 小则影响肉身 大则影响世界,以不平等心加持一切就回引起地震,以嗔恨心加持一切就回引起火灾,以佛心加持一切,一切就会越来越好,一切因果因心成体,自己的心如何果报就如何,用什么心就会得什么果,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情,比如你打了一个人,你的用心如何,你就受什么果报。法法不离自性,有人说有眼则见无眼不见那么瞎子无眼 却能见黑 能见是心非眼。好比苹果大我们看大苹果小我们看小难道我们的心是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吗若是苹果灭 我们也应该随之而灭即使苹果灭了我们的心也不灭说明 我们的心不会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 更不会随着物质的生灭而生灭所以心是不生不灭的既然物质不能决定意识不是外在的原因就是内在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执着什么就是看到什么执着生显现生执着死显现死   所以心不会随着物质的生灭而生灭。说明心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的心可以显现生灭的相。

高大珍 发表于 2016-9-20 21:01:28

南无阿弥陀佛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9-20 23:42:14

阿弥陀佛!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9-20 23:42:30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9-20 23:42:48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9-20 23:43:11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凡夫的习气,总是自以为是。